试析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症结及对策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mayicome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十年来,电视民生新闻这一浪潮愈演愈烈,已经成为各级电视台,尤其是地面频道的兵家必争之地。在勃兴的过程中,这一电视新闻体裁存在诸多的问题,如报道内容单一,尽是琐事堆砌,同时安于表象;同质化现象严重,使受众心理负担加剧;正负报道失衡,娱乐化向暴力化演变,一些民生新闻已经成为花边新闻、媚俗新闻的代名词;媒体角色错位,从业人员常以“无冕之王”自居,“帮办”色彩浓厚,舆论监督“过犹不及”,新闻传播面窄,关注点过度倾斜,忽略了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受众等。但是,不可否认,电视民生新闻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无限美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将就其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并试图针对发展症结,抛砖引玉,给出笔者的建议,以供业界参考。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 平民化 人文关怀
  一、电视民生新闻兴起的原因
  每一种电视现象的背后都会有多种深层次的原因。电视民生新闻的产生、发展和勃兴亦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力量引起的社会生态变化是民生新闻出现的根本原因,以人为本的现代政治环境为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近十年来,中央关于深化新闻改革的政策要求以及对新闻事业的支持和关使得电视新闻逐渐回归了受众本位,催化了民生新闻的出现与勃兴。由于无法与央视甚至是省级卫视的主流媒体在时政和国际视野方面相抗衡,更多的地面频道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民生新闻。另外,中国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为电视民生新闻的提供了大量的受众群体与新闻素材。
  从节目形态上看,电视民生新闻从平民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成,内容上锁定平民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平民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形式上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比如记者跑街,将自身的体验带到屏幕与受众分享;将话筒交给街坊邻里,传递老百姓自己的声音;多采用现场报道,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镜头话语,更具冲击力。这些,无疑使得受众对电视民生新闻感觉亲切,并产生信任。
  二、电视民生新闻存在的症结
  民生新闻在电视新闻中的地位毋庸置疑,但是,由于新闻理念与价值判断等原因,我国电视民生新闻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琐事堆砌,安于表象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中充斥着大量琐碎、肤浅的市井新闻:打架、酗酒、纠纷、污水、垃圾等。另外,还有些节目,为了迎合部分受众的低级趣味,报道了大量的猎奇,隐私,滥用“戏说”、“调侃”等娱乐元素,使得受众并不能从中了解真正关乎民生的信息和热点话题,他们能得到的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对待医疗、卫生、教育等社会公共领域的报道,一般只限于“一人一事一报”,只关注事件本身,甚少去分析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及根本的解决措施。
  (二)同质化现象严重
  由于地域、新闻源等限制,以及新闻从业人员对于民生新闻理解的偏差,大量同质栏目拥挤在有限的地域和时段内。除去雷同的家长里短不说,光是同一频道,不同档节目的同一新闻事件报道,就会让受众不堪其扰。
  (三)正负报道失衡,娱乐化向暴力化演变
  有些媒体将各种社会糟粕,当作社会常态,热衷邻里家庭纠纷、车祸、暴力、扫黄等视觉冲击力强,现场感强的事件,使受众过多的接受负面报道,形成负面拟态环境,产生不安情绪。有时甚至可能会影响到社会治安。
  (四)媒体角色错位,舆论监督“过犹不及”
  “大众传媒是社会公共事件的舆论监督者和受众交流发表言论的论坛,媒介因此以其特殊的社会身份成为公众的代言人。”①作为新闻媒体,通过事实报道引导舆论监督是本职,而非实施司法或行政权力。
  (五)新闻传播面窄,忽略农民受众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
  三、电视民生新闻未来发展的思考
  尽管我国电视民生新闻存在上述问题,但是,近十年的收视走高也证明了这种新闻体裁拥有旺盛的生命。如何保持其活力,把握其方向,促使其克服存在的问题,向更广阔的前景发展,亦是值得业界和学术界思考的问题。鉴于此,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
  首先,主打内容牌,加大报道的深度,提升民生新闻质量,由“小民生”向“大民生”转型。
  在经济迅速转型的大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的责任与意义受到了空前的挑战。《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这就意味着民生新闻不仅仅是报道一些鸡毛蒜皮、街坊市井的琐事,更要关注关乎国计的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等“大民生”。同时,新闻从业人员要将这些复杂、沉重的话题用“三贴近”的原则手法去表现,用百姓的语言诠释国家重要政策和决议的内涵以及其对百姓民生可能带来的直接或者及间接的影响,明确政策以及决策出台的意义和目的,这是提高电视民生新闻质量的不二之选。
  其次,加强专题性报道,变“民生新闻”为“公共新闻”。
  公共新闻的优势在于新闻报道与媒介活动相结合,新闻传播者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还以组织者的身份介入到公众事务中,发起公民讨论,组织各种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使公共问题最终得到解决。”②民生新闻要取其精华,积极引导受众不仅关注自己的命运,更要关注公共利益,培养民众树立公共意识;对重要的公共问题保持更长时间的关注;不仅关注事件本身,更关注和探索事件背后的潜在的社会问题,培养民众的思考能力。
  再次,多一些正面选题,积极引导社会舆论,从“迎合”向“引导”转化。
  电视民生新闻应把握舆论监督的报道尺度和表现方式,要化解矛盾而不激化矛盾。电视民生新闻也要善于发掘新闻的认知和教育功能,为政府的政策推广发挥导向性作用,建立政府与平民之间的沟通渠道。
  第四,深化新闻从业者的新闻理念,提高素养,突出民生新闻的服务功能。
  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电视民生新闻从业人员应该进一步强化民生新闻理念,审视民生新闻高度并坚持理性回归,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二是新闻从业人员要认清“民生”基本含义,认清自己承担的责任,以理性的高度和人文的精神来思考从而实现平民的视角、民生内容和人本取向的节目精髓。
  电视民生新闻要弱化指导者、仲裁者的角色,更多地体现服务性和实用性,能够指导观众从容面对社会生活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人民,服务大众。
  综上,电视民生新闻要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計等内容。面对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对策,这样,才能使这一勃兴的电视现象健康、良性的发展下去。
  注释:
  [1]丁志华:《电视民生新闻的舆论监督》,《三峡大学学报》,2010年第32卷。
  [2]蔡雯:《美国新闻界关于“公共新闻”的实践与争论》,《新闻战线》2004年第4期。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学科建设是学校教育的基石,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双翼之一。中学地理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环境教育、人口教育、国防教育等方面的任务,对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有着独特的教育功能和作用,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正如《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指出的那样:“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负责的公民所必需。”    针对当前中学地理教育的现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事业发展势头迅猛,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不过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的施 工质量与建筑物使用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实现
本文基于公共经济学理论,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利用2007~2017年北京市上市公司的年度数据,从流转税优惠的角度实证分析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活动中研发投入阶段的影响。实证结
多媒体课堂教学主要包含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处理好这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根据皮亚杰的建构
本文围绕着东亚文化圈与汉字这一论题,再次强调汉字在东亚文化圈中的作用。汉字虽然是语言学领域的概念,但它将渗透到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其它各个广泛领域里。汉字
中国民间艺术在不同的生态环境和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传递、演变出不同的类型和模式。它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记载和阐释着各民族最具特征的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以民间艺
在东山保卫战爆发前,时任东山县县长的谷文昌结合东山的情况与斗争形势,在全县范围内,普遍深入地开展了以巩固海防为中心的群众运动,为适应海防斗争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
“学习和掌握简单的美术活动知识、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表现力,使幼儿萌发审美情趣”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基本目标。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技能是从事美术活动的必要前提。但由于
暧昧表达是日语的显著特点之一,它反映了日本民族的生活伦理和文化个性,也是日本人生活态度的反映。日本人进行交流时,常常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揣摩,再三考虑措辞进行表达。为避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