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饲养出优质后备蛋鸡

来源 :中国动物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za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质后备母鸡是高养殖效益的基础。优质后备母鸡就是具有持久的能力将生产性能发挥至其遗传极限的鸡。要想养殖效益最高,市场价格无法掌握,只能发掘鸡的最大生产潜能。荷兰Theo Peters博士在对蛋鸡性能的大量数据和育成期的数据研究后提出:后备蛋鸡培育必须抓好两个最关键阶段,即5周龄末体重和16周龄鸡的均匀度(鸡体重合格)。
  5周龄末(即35日龄)是蛋鸡的重要日龄。35日龄体重与内脏器官同步;与胫骨长度发育同步;与产蛋率成正相关;与死淘率成负相关;与蛋壳质量成正相关。
  1 现在蛋鸡生产所追求的目标 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高的生产水平。
  随着现代养殖户养鸡水平不断提高,育雏成活率已达到95%以上,但雏鸡5周龄体重却有一部分达不到品种标准要求。雏鸡在5周龄前主要发育内脏器官,5周龄体重是反应内脏器官发育的重要依据。这一时期是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内脏器官和消化酶、肠道菌群发育的最佳时期。为使蛋雏鸡体重达到标准,在育雏过程中除了科学免疫、环境卫生消毒外,还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1 把“消化系统”作为鸡的“第二大脑”,用营养调控雏鸡肠道,并根据雏鸡生理发育和营养需要,以鸡为本,为雏鸡提供最合理的营养。对“第二大脑”的开发,目的是使雏鸡具有非常好的营养摄取,维护肠道健康,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最终达到促进生长发育和最大限度发挥生产性能。
  1.2 高营养育雏,雏鸡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但胃容积小,消化率低,而且经常遭受温度变化、免疫、用药、断喙等应激因素的影响,影响采食量和体形发育。因此,在育雏前期(0~4周龄),应精心配制日粮,使日粮实际营养水平达到:代谢能12.5~12.9 MJ/kg,粗蛋白20%~22%,蛋氨酸0.45%,含硫氨基酸0.8%,赖氨酸1.15%,并保证钙、磷等矿物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的供给。
  1.3 做好初次饮水,防止雏鸡脱水
  初饮一般越早越好,因雏鸡出壳后体内水份大量消耗,所以早饮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吸收残留卵黄、排除粪便、增进食欲、有益于饲料的吸收、提高雏鸡的成活率。
  1.4 及早开食
  及早开食可以刺激肠道逆蠕动,促进卵黄吸收,增加肠道容积;促进消化酶系统发育,提高消化酶活性。可有效提高一周内雏鸡的生长发育。
  1.5 采用递减式光照程序,增加雏鸡的采食量
  逐渐降低光照,给鸡适量的光照,有助于饲料的采食和雏鸡的发育。
  1.6 定期称重
  1周龄结束后,每周定时、定点进行体重的监测,对出现异常个体进行不同的饲喂管理计划,可以促进鸡群整体均匀发育,促进体重和性成熟同步,达到良好的生产水平。
  2 均匀度的管理
  均匀度是指鸡群整体、个体生长发育的整齐度,它包括体重、体型、性成熟等。鸡群的均匀度是蛋鸡育雏、育成前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影响蛋鸡生产性能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2.1 均匀度与开产日龄的关系
  体成熟与性成熟呈正相关,性成熟延迟,鸡群不能按预定时间进入产蛋期。如果鸡群体均匀度差,体重轻的母鸡在应该达到开产日龄时,许多生理阈值都达不到,使性成熟和开产日龄受到影响;均匀度越高,开产日龄及达到5%产蛋率的周龄与标准越接近。
  2.2 均匀度与产蛋高峰期的关系
  均匀度高的鸡群,开产后产蛋率增加较快,大约在开产后4~5周达到产蛋高峰,而且维持时间长,以后随着产蛋月龄的增长而缓缓下降,在整个产蛋期高峰突出,因而其产蛋曲线呈严格的偏态分布。均匀度差的鸡群,其产蛋高峰往往在开产后9~10周才出现,同时,由于性成熟不一致,而导致群体中产生不同的个体生产模式。群体中个体鸡只生产模式的高峰不能相互发生重叠,所以产蛋高峰不突出,而且维持时间短,其产蛋率曲线也较平缓。
  2.3 均匀度和全期产蛋量的关系
  全期产蛋量受均匀度影响很大,均匀度每±(4%~6%),每只入舍母鸡平均产蛋数相应±4个左右。这主要是因为均匀度差的群体,开产日龄及产蛋高峰不一致。
  3 16周龄均匀度的调控
  现代集约化养鸡,人们在逐渐改善鸡群生存条件的同时,却越来越忽视鸡群中个体之间的差异。我们必须认识到:全群生产性能的提高依赖于个体生产性能的提高,个体生产性能的提高依赖于均匀度的提高及对个体差异的重视。
  3.1 根据称测结果判断鸡群体重大小、体质强弱,及时合理地调整鸡群、分群管理,根据小群发育状况调节饲养水平。应及时淘汰那些鉴别错误、发育很差和明显有病的鸡只,对死亡鸡只及时处理,对于笼养蛋鸡及时补充缺位,保持每笼鸡数一致。对挑出体质较弱、个体较小的鸡集中饲养,推迟换料时间,使其尽快达标,以此提高整体均匀度。
  3.2 调整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是决定鸡群均匀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饲养密度过大则鸡群活动受限、鸡群混乱、竞争激烈,采食、饮水都不均匀,生长发育缓慢,极易使部分鸡体重下降影响鸡群均匀度;密度过小,则饲养成本增加。具体要根据鸡舍和设备配置来决定,饲养密度建议如下:地面平养,7~14周龄,每平方米10~12只,15~20周龄,每平方米6~8只;网上平养,7~14周龄,每平方米12~14只,15~20周龄,每平方米8~10只;立体笼养,7~14周龄,每平方米20~24只,15~20周龄,每平方米12~16只。
  优良后备鸡的培育是一个综合的饲养体系,除上述因素外,还包括断喙、免疫等管理因素和饲料因素的影响。在后备鸡的管理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抓好饲养管理意识,确保鸡群的稳产、高产,达到养殖效益最大化。(编辑:郭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全反式视黄酸(ATRA)及干扰素(IFN)对胃癌MKN45细胞的影响。方法将ATRA及IFN同时加入胃癌细胞系MKN45培养体系中,MTT法测定细胞生长状况,NorthernBlot和免疫组化测定p16、p2
目的 研究一种基于微型光谱仪和干化学试剂技术快速检测血清钾离子浓度的方法.方法 根据酶法制备干粉钾离子试剂,研究其在微型光谱仪上的检测方法,并对试剂及仪器的性能进行
猪胃肠卡他即卡他性胃肠炎,是胃肠黏膜表层的炎症,常伴有胃肠神经支配失调及消化机能障碍;以胃肠消化机能紊乱、吸收功能减退、食欲减退为主要特征,是猪的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多发
泸县是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肥猪生产及仔猪外销双百万大县,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猪养殖扶持政策力度的加大,县域内的生猪规模养殖场(户)和养殖小区如雨后春笋发展起来,2
在临床实践中,开展实验室尿液检验对于诊断猪的某些中毒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现将临床上引起猪蛋白尿增多、尿液浑浊或血尿的主要中毒性疾病总结如下,以期对兽医或相关从业者在猪中毒性疾病防治方面有所帮助。  1 棕曲霉毒素中毒  这是由棕曲霉毒素引起的中毒,多见于仔猪,引起肝和肾病变,导致肾变性,肾曲小管坏死。病猪表现多尿、蛋白尿、红尿。肾功能失常、肾变性、肾结缔组织增生和囊肿。此外,还表现消化紊乱、腹泻、
该试验对ELISA反应条件进行摸索,并确定了最适工作条件。结果表明,重组蛋白最适包被浓度为200倍稀释,最适包被条件为4℃过夜,血清稀释度为1∶50,HRP-兔抗鸡IgG的最适工作浓度
腹痛是腹部即泛指胃脘至耻骨之前的范围内气血淤滞不通,而发生的腹中作痛的病证。是兽医临诊上常见的一种证候。腹部包含诸多脏腑器官,如肝、胆、脾、胃、肾、膀胱、大小肠、
防控细菌耐药性是目前兽医药界研讨的热点。本文根据兽医菌毒虫(细菌、病毒、球虫)的耐药现象与耐药机制,提出“耐药菌疾病”和“耐药菌流行病”的概念及6+4项防控措施。
目的探讨临床实验室常规体检指标在早期动脉硬化形成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上臂-脚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评价患者早期动脉硬化程度,利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
目的分析以随机尿微量清蛋白(UmAlb)/尿肌酐(Ucr)比值作为肾功能损伤早期检验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该院2010年9月到2011年9月收集的150例研究对象随机UmAlb/Ucr比值与24hUmAl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