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观察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hard85177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系统治疗的效果,并且对其治疗的作用和意义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4月到2015年6月接收的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数字奇偶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进行研究分析,其中对照组29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2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应用尿激酶溶栓来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LVEDD与LVEF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49%,远低于对照组17.24%,组间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利用尿激酶溶栓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不仅提高了血管再通的机率,还使心绞痛发生机率得以降低,改善了患者病死情况,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055-02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其临床主要症状表现在:胸骨后剧烈而持久的疼痛,出现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导致心律失常、休克以及心功能发生衰竭等,伴有坏死与缺血等特征性心电图动态变化、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发展,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方法较多。笔者应用尿激酶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疾病进行治疗,取得结果较好,现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我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奇偶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57.3±5.8)岁。观察组29例,男22例,女7组,年龄40-69岁,平均年龄(49.5±4.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断标准
  溶栓再通相关诊断标准:2h内发生再灌注情况且伴随心律失常;心电图显示抬高的ST段在2h内回降超出50%;在2h内胸痛基本消失;;2h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提前出现血清CK-MB峰值(14小时内)。出现两条就是判断溶栓再通,或到上级医院行冠脉造影直接判断。
  溶栓再通再次梗塞标准:再次出现ST段抬高和演变;再次出现心肌坏死动态演变;再次出现缺血性胸痛。出现两条就是溶栓再通再次梗塞症状。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时,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吸氧,同时给与镇定剂,止痛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低分子肝素钙抗凝、阿托伐他汀钙稳定斑块抗炎等,观察组是在对照组这些药物的基础上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实施治疗,在患者入院后30分钟内给予150万U尿激酶静脉滴注(30分钟内滴完)。
  1.4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左心射血分数、室舒张末期内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对比。
  1.5数据处理
  将已收集数据录入2010版EXCEL校正。使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时以“x±s”形式将数据录入,计数则用“%”形式录入)。结果使用t/χ?检验,当P  2结果
  2.1两组左心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变化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LVEDD与LVEF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3.49%、17.24%,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讨论
  在临床中,急性心肌梗死属于最为常见的心血管危重病症之一。急性心肌梗死主要的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一支或多支血管管腔狭窄而导致局部心肌发生急性坏死,临床症状表现在心脏运输能力逐渐减弱、血液循环出现阻碍以及胸部严重疼痛。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发病后,病情的发展较为快速,对患者生命与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必须给予有效的治疗。临床中应用尿激酶溶栓进行治疗,是通过以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激活血栓中纤维蛋白溶酶原,使转变为纤维蛋白溶酶而溶解冠状动脉内血栓,缓解其心肌梗死的情况并加以治疗。尿激酶属于蛋白水解酶,本品是从健康人尿中分离或人肾组织培养中获得的一种酶蛋白,不仅能从人体尿液中所提取,还可从机体肾细胞培养液中所提取或者基因工程制取。尿激酶无抗原性,因此患者不会发生过敏反应,能够将游离型的纤溶酶原与纤维蛋白结合型催化成纤溶酶,完全消耗凝血因子与凝血酶原。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LVEDD与LVEF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系统治疗,可对冠状动脉再通的机率有所提高,使心绞痛的发生机率降低;且本次研究还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3.49%、17.24%,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应用尿激酶溶栓系统治疗,安全性较高,不会引发其他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发生机率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综上所述,利用尿激酶溶栓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不仅提高了血管再通的机率,还使心绞痛发生机率得以降低,改善了患者病死情况及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宋艳平,李红杰.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5):691-692.
  [2] 肖成祖.溶栓新药尿激酶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和探讨[J].医学研究杂志,2011,40(1):5-8.
  [3] 陈洁茹,林珮仪,陈晓辉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系统在静脉溶栓治疗前后的变化及意义[J].血栓与止血学,2011,17(2):57-60.
  [4] 胡家庭,李开桥,石云鹤等.高龄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再发溶栓成功一例[J].中国基层医药,2015,(15):2378-2378,237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未成熟血小板比率(IPF)与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相关性,及发现未成熟血小板比率(IPF)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临床实践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例正常健康人全血标本及103例血小板减少性疾病(PLT<40)的全血标本,用希森美康XN-3000血液分析仪来测定未成熟血小板比率(IPF),并利用统计学方法来分析所得检验结果。结果:未经治疗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未成熟血小板比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本院于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共收治了5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7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在NIHSS评分、颅内压方面,对照组均要高于观察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重组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于我县景东中学160例新入校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组、B组、C组以及D组,每组40例。按照0、1以及6个月的免疫程序分别对研究者分别接种两种不同剂量的乙肝疫苗,1个月后比较4组研究者的检测血清抗-HBs阳转率、抗-HBs平均几何滴度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四组研究者抗-HBs阳性定量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CT在脑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13年4月到2015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脑出血病患者中,选取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西门子双排CT对患者进行常规颅脑CT轴位平扫,并回顾分析脑出血患者的CT检查治疗,观察脑出血患者的脑出血位置、出血量以及病死率。结果:80例患者中,基底核出血患者31例,脑丘出血患者28例,脑干出血11例,小脑出血10例,根据患者脑部出血位置采取不同的治疗
期刊
【摘要】 口腔专家认为,牙齿是人身体健康的"晴雨表",可见牙齿健康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两者之间有很强的联系和影响。健康的牙齿是人体健康的一个标志。同样,当牙齿出现问题时很可能是身体某个机能发生病变的反映。牙齿就像是"指示灯",读懂它,可作为诊断身体疾病的重要依据。所以保护好牙齿也是我们保健的一重要方面。  【关键词】 牙齿身体健康保健  【中图分类号】R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的急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迟发性脑内血肿治疗的患者37例,急诊手术治疗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的治疗效果。其中11例患者在减压术后发生脑内血肿,起于26例是在观察期間发现。结果:所有患者在经过手术之后都将脑血肿清除,预后良好18例,中残11例,重残5 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例。结论:重复CT检查是早期发现D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急诊内科患者身心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 择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急诊内科患者300例设置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按照抛硬币的方法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均占据150例。对常规组与实验组患者分别采取一般护理与无缝隙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7%与85.3%,说明实验组的护理模式更为受用,比较数据差异显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与绝经期妇女取环的影响因素,以探寻有效的改善方法。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我计生服务中心接受取环术的180例围绝经期与绝经期妇女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影响围绝经期与绝经期妇女取环结果的常见因素。结果 180例围绝经期与绝经期妇女均成功取环,其中有153例(85.0%)取环顺利,27例(15.0%)取环困难;取环顺利与取环困难者,年龄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判断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23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6%;对照组临床治愈13例,有效20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0.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期刊
【摘要】临床检测中,通常在诊断疾病时会结合肿瘤标记物相关数据加以判断,只是检测单个肿瘤标记物无法精确诊断该疾病。所以,同时检测多种肿瘤标记物对精确诊断癌症具有很大促进作用。相比于以往分免疫分析,夹心免疫分析法具有较高样品分析通量、较低样品消耗以及较短分析时间。很多文献都详细综述了夹心免疫分析本身的发展历程。本研究主要基于夹心免疫分析法创建检测癌胚抗原与甲胎蛋白的高灵敏肝微粒子酶促化学发光作一综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