俚语在《警察与赞美诗》中的运用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pengzhangchine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俚语是人们的实际沟通交流中的一种重要工具,在现代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交际作用。尤其是在美国,俚语更是成为越来越流行的时髦用语,有些甚至会出现在正式的报刊中,比如《纽约时报》,《时代周刊》等等,因为俚语的使用不仅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以《警察与赞美诗》为例,介绍了一些俚语的概念以及在实际文本中的运用效果。
  关键词:俚语;警察与赞美诗;运用
  作者简介:陈婉淋(1992-),女,汉族,福建省莆田市人,吉林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3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0--02
  一、欧·亨利与《警察与赞美诗》
  欧·亨利(1862~1910),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 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20世纪初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欧·亨利的小说语言很生动而且很精练,他的短篇小说一开始就抓住了我们的兴趣和注意力,小说中除了文字的幽默诙谐之外,总有一些让费人猜测的地方,他常常让我们以为以逻辑思维就可以猜到的结局,却往往情节一转,使故事的结尾变的出人意料却又合情合理,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被誉为"欧·亨利式结尾"。其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善于利用双关语、讹音、谐音和旧典新意,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又被喻为“含泪的微笑”。
  描写小人物是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引人瞩目的内容。小说内容通俗易懂,其中无论发生了什么,发生在何处,也无论主人公是何等人物,他的故事写的都是世态人情,并且易有浓郁的美国风味。他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深谙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同时也切身感受过统治阶层制定的法律对穷人是如何无情。因此,在他的笔下,穷人具有纯洁美好的心灵、仁慈善良的品格和真挚深沉的爱情。然而,他们命运多舛、孤立无援、食不果腹、身无居所。他还以骗子的生活题材,写了很多短篇小说,力图证明道貌岸然的上流社会里有不少人就是高级骗子。(刘伟见,2013)
  欧·亨利的成功主要在于他善于捕捉和把握生活中的典型场面,在一个个生活的片断里,处于两难中的主人公必须面对抉择,这时不仅能集中刻画人物心理,也能充分展示生活中固有的矛盾。再加上欧·亨利具有把情节剪裁得恰到好处的本领,因而能在很短的篇幅内达到一种思想与艺术相结合的完美效果,给人以强烈的印象,而这也正是短篇小说成功的关键。
  《警察与赞美诗》是欧·亨利众多著名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讲述的是,一个饥寒交迫的流浪汉,苏比,在冬天来临之际因为想去监狱过冬,便屡次以身试法:吃饭不给钱,扰乱社会治安,当着警察的面调戏妇女……结果却屡试屡败。当苏比无奈地踱步到一座古朴教堂前时,赞美诗演奏的甜美乐声使他陶醉。他的灵魂突然间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一种强烈的﹑突起的冲动推动着他与厄运抗争。明天,他将去繁忙的市区找一份工作,他要在这个世界混出个人样。他会……正当苏比的内心重新充满希望和动力时,却偏偏被警察莫名其妙地逮捕送进了监狱。
  一个“罪恶累累”的人竟一次次地被认定为无罪,这出人意料的结局,使读者的心情由紧张而化为轻松,进而会发出微笑;而一个决定改过向善的人却遭逮捕入狱。两种荒谬背后的深刻内容:为非作歹者无人过问,有心从善者反进牢门。这正是资本主义社会最本质的表现,主人公生活在那样的社会里,最终的结局必然是这样的。
  二、美国俚语的发展趋势及其语言特色
  俚语的概念的界定各种各样,世界公认权威的辞书《朗文当代英语大辞典(英英·英汉双解)》和权威词典《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也都对俚语作出了定义,还有国内外的众多作家也是对俚语作出各式的定义,仔细研读,不外乎将俚语视为指那些不用于正式场合的、较为粗鲁唐突不礼貌乃至粗俗的、常为某些特定社会群体所使用的极不规范的定型用语。然而,现代俚语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那些“下里巴人”式的粗俗俚语以及带有黑话、行话、方言特点的一般俚语,而且也包括以违反语言常规为典型特征的、以社会流行语为代表的各种各样标新立异、时尚新潮但却相对短寿的非规范表达方式(闫文培,2010)。
  俚语的产生与社会、文化、语言、种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美国多元化的国家以及美国社会的亚文化都为俚语提供了很好的生长场所。过去,俚语是流浪汉、黑人、吸毒品者和囚犯等下层人士使用的语言,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俚语渐渐地提升为更为常见的时髦用语,其来源和涵义也是不断扩展。俚语的使用不仅遍布美国街头的闲谈,也充斥在国会里的高谈阔论,不仅出现在文学作品和学术期刊中,同时也被用在通俗杂志中。
  美国俚语拥有许多幽默有趣的修辞手法,比如夸张、比喻、委婉等的广泛利用,这些不仅能达到生动诙谐逼真的表达效果,而且给读者带来极大的乐趣。追求新奇本身就是俚语的基本与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俚语是新造的词,而是原先常用的词语的引申意义。另外,美国俚语的短小精炼,用词简单新颖,但是表达内容却是丰富多彩,沟通起来更是方便有效(彭元峰,2002)。
  虽然俚语在发展的过程中会由于一些历史和自身的原因,可能会改变其义,或是变成标准语,但是,并不影响俚语在生活中的大量使用。俚语富含的各种语言特色在得当的使用下,使得语言更加的简洁、生动和强表达力。
  三、《警察与赞美诗》中俚语的运用
  正是因为俚语在《警察与赞美诗》中的无处不在的使用,使得这它至今仍在全世界拥有大量的读者。首先,其英文题目The Cop and the Anthem中cop一词就是俚语,是不正式的口语用词,在英语中词义为policeman。但是欧·亨利不选择policeman, 而是用cop,相当于汉语中有时候称警察为“条子”等,含有对警察调侃戏谑的成分。还有一个原因是与anthem这个词作对比,因为anthem(赞美诗,圣歌)这个词很正式,是宗教用语,与cop风格迥异,雅俗反差很大,更能吸引读者。   然后,再以苏比为进监狱作了第二次努力为例,即他摆出一副“浪荡鬼”卑鄙下流的模样想去勾搭一个年轻女子,原文是这样陈述的:
  “Ah there, Bedelia! Don’t you want to come and play in my yard?” The policeman was still looking. The persecuted young woman had but to beckon a finger and Soapy would be practically en route for his insular haven. Already he imagined he could feel the cozy warmth of the station-house. The young woman faced him and, stretching out a hand, caught Soapy’s coat sleeve. “Sure, Mike,” she said joyfully, “if you’ll blow me to a pail of suds. I’d have to spoke to you sooner, but the cop was watching.”
  首先是“Bedelia”这个词,出自于一本书的书名叫做Amelia Bedelia Helps out。Bedelia 虽然是一个具体人物的名字,但是在这里就是对街头那个年轻女郎的一个泛泛的称呼,苏比想引起警察的注意,而故意挑逗那个年轻女子。用汉语就是带着那种小痞子的口气说,“嘿,美人儿……”。显示出苏比故意装作那种很轻挑地要去调戏一个街头女郎,很生动逼真,诙谐幽默。另外一处就是其中的“blow me to a pail of suds”,这也是一个很地道的醉酒的俚语表达。Blow 有很多意思,也常常出现在美国俚语的常用词组里,比如,blow away, 表示用火枪射杀或是强烈影响和征服;blow in 表示不期而至,突然造访;blow a gasket 表示勃然大怒等等。而suds 原义是指肥皂水,泡沫,但是在美国俚语中是指啤酒。所以“blow me to a pail of suds”这句话放在这里就是说那个轻浮的年轻女子其实就是一个街头妓女,当有男人勾搭她时,她就毫不羞耻对他说“如果你肯请我喝杯啤酒和的话……”。诙谐生动的画面通过这句俚语也就跃然纸上了,同时,本来一个貌似文雅娴静的年轻女子,却做了暗娼,也揭示了那个社会所谓高尚的人虽然是衣冠楚楚、文雅高贵,实际上却是干着不正当勾当的伪装者。欧·亨利用这种诙谐的手法,如俚语的轻松使用,使文章整体透露出幽默情调,但是给人留下的思考却不少。从轻松幽默的背后,我们能看出当时的社会残酷与无奈。
  四、结语
  俚语虽然大多数用于非正式的场合,并且大多数来自于社会的各亚文化群,借助外语,采用各种引申意义或是明喻和暗喻等等这类的手法,但是俚语已经逐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上层人士所用。由于俚语的诙谐幽默,生动逼真,有时用到好处时会起到意料之外的效果,等等这些特点,所以俚语才能越来越受各行各业的人们喜欢,并用之在日常交际之中。
  另一方面,其实俚语也在某方面承载着民族文化,对俚语加以研究,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将有利于更清楚地区了解美国英语的变化,进一步了解其社会与文化。
  本文通过欧·亨利的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中的若干处俚语的分析,展现了俚语在实际文本中的运用,其幽默诙谐的特点使得欧·亨利的短篇小说至今仍有大量读者。
  而且,现在俚语更是成为一种新潮的特殊语言,在美国的上层人士也会创造新的俚语,且这些俚语也随之成为现今俚语的主流。
  参考文献:
  [1]成汹涌.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美国现代俚语特征新探[J]. 外语学刊,2015(3).
  [2]李国华.从文体学角度看《警察与赞美诗》用词特点[J]. 时代文学,2012:29.
  [3]刘伟见.欧·亨利经典代表作[M]. 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12:66-79.
  [4]彭元峰,孙佩婕.美国俚语发展的趋势及语言特色[J]. 东北大学学报,2003(1).
  [5]徐丽娟.简析英语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修辞格的语义功能[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9).
其他文献
摘 要:Кибрик是俄罗斯语言学家的杰出代表之一,其语言学研究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语言的认知体系、会话理论、语义学、句法学、功能语言学、语言类型学、应用语言学、地域语言学等等。Кибрик的语言学研究反映出了语言学新思潮的出现——由结构主义语言学向功能语言学的过渡,以及对语言实践的关注。在注重语言功能、言语实践这一新的研究范式的框架内,Кибрик提出了纲领性的八大语言学公理。在对一些具体的语言
图象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的研究促进了图象处理系统的发展。图象处理系统是一种专用的计算机系统,由于图象信息量大,处理繁杂,因此有无先进的体系结构,从某种意义上讲,将决
摘 要:英语阅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使教师们一直关注应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一课题。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国内外语言学家们就先后提出了将图式理论应用于英语阅读过程中的思想,他们认为把阅读者已有的背景知识和已有经验与阅读材料有机结合可以提高阅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本文以图式理论为指导,对非英语专业图式理论应用于阅读实践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适用性研究。作者采用定量研究方法来研究,
在微机图象处理系统中,由于容量和速度的限制,使得微机在用于处理遥感图片一类高分辨力、大数据量场合时,遇到很大困难。该文介绍一种采用低帧频工业电视设备作为输入/输出设备的
会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