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eymoneyo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悉达多离开佛陀乔达摩住的林苑,离开他的朋友果文达住的林苑,他这时觉得好像把自己以往的生活也抛在身后,与之彻底决裂了。
  他慢慢走着,边走边思索这种充满他身心的感受。他沉思着,好像潜入一片深潭,沉潜到这一感觉的底部,一直到了根由之所在。他觉得,思考正是要认识事物的根由,只有认识事物的根由,感觉才能上升为认知,才不致迷失,才会变为实体,放射出内在的光彩。
  悉达多一边沉思,一边缓缓前行。他发觉自己不再是个年轻小毛头,而成为一名成年男子。他发觉自己就像蛇蜕了一层老皮似的丢掉了一样东西,这东西一直属于他,陪伴了他整个青少年时代,现在却已不复存在了——拜师求教的愿望。这位佛陀是在他人生道路上出现的最后一位老师——最高贵、最聪明的老师,他同样不得不离开他,与他分道扬镳,他没办法接受佛陀的教诲。
  这位思索者走得更慢了,边走边问自己:可你原本想通过修行从老师那儿学到什么呢?那些曾经教过你的人无法教给你的东西又是什么呢?他找到了答案:那是自我,我想学的就是自我的意义和本质。我要摆脱和克服的就是自我。但是我没法克服自我,只能蒙骗自我,只能在它面前逃走,只能在它面前躲起来。真的,世间万物没有什么像自我这样让我费尽心思,它就是这么一个谜——我为什么活着,并且是区别于其他所有人的一个人,为什么我是悉达多!世间万物,我最不了解的莫过于我自己,莫过于悉达多!
  缓步前行的思考者停住脚步,他完全被这个想法迷住了,接着从这个想法里又蹦出另一个想法,一个新的想法:我对自己一无所知,对悉达多始终极为陌生,很不了解,究其原因只有一个——我惧怕自己,逃避自己!我希望找到生活,找到神性,找到终极意义。谁知这样一来,我却自我迷失了。
  悉達多抬眼环顾四周,脸上慢慢绽露出笑容,一种大梦初醒的感觉浸透他全身,从头顶直到脚趾。他立马又迈开大步向前走,跑步向前走,如同一个清楚知道自己要去干什么的男子汉。
  他长长舒了一口气,心想:现在我不愿再让悉达多逃离我!我不愿再杀戮和肢解自己,只为在残骸后面发现一个秘密。我不想再当苦行僧,也不想再信奉什么教义。我要学习我自己,当自己的学生,我要了解我自己,了解悉达多的秘密。他环视四周,就好像第一次睁眼看世界。世界多么美好,五光十色,奇妙迷人!眼前有蓝色、黄色、绿色,云在天上飘移,河水在流动,树木高高挺立,山岭静静耸峙,一切都那样美丽、神秘,充满魔力,而他——悉达多置身其中,是个正在觉醒的人,是个正在走向自我途中的人。蓝色即蓝色,河流即河流。意义和本质并不在事物背后的什么地方,而就在事物内部,在万事万物内部。
  这个匆匆前行的人心里嘀咕:我曾经多么麻木不仁啊!一个人读一篇经文,探寻它的含义,他就不会藐视那些词语和字母,称它们为假象、偶然和没有价值的皮壳,而是要仔细阅读它们,钻研和热爱它们。可我呢,我想阅读世界这本书,阅读我自身存在这本书,却为了迎合一个预先臆测的含义而轻视这些词语和字母,称现象世界为假象,称自己的眼睛和舌头为偶然和无价值的现象。不,这已经过去了,我已经苏醒过来,我确实已经觉醒,今天才刚刚获得新生。
  悉达多这么想着,又一次突然停下了脚步,就好像有一条蛇横躺在他面前的路上。他一下子恍然大悟:他确实是个觉醒者或者新生者,他必须完全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当天早上他离开耶塔瓦纳林苑。离开佛陀的林苑的时候,他已经开始觉醒,已经走在通向自我的路上,那时他的意图是,在经过多年苦修之后,他要返回自己的故乡,回到他的父亲身边。可是现在,就在他停住脚步的一瞬间,他清醒地意识到:我不再是原来的我,不再是个苦行者,不再是个僧人,不再是个婆罗门。我回到家里,回到父亲身边,又能做什么呢?钻研?祭祀?打坐?沉思?这一切都过去了,这一切都不再是我的途经之地。
  悉达多一动不动地站着,在一瞬间,在一次呼吸之间,他的心冷如寒冰,就像一只发现自己形单影只的小动物,他突然感到自己的心在胸口冻僵了。多年来他漂泊四方却无所感觉,而今他的这种感觉苏醒了。即使在早已成为过去的苦行潜修中,他依然是他父亲的儿子,是个种姓高贵的婆罗门,是个有教养的知识分子。而现在,他只是悉达多,只是一个觉醒者,除此之外什么也不是。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在一瞬间感到浑身发冷,脊背寒栗。没有谁像他这么孤独:没有一个贵族不属于贵族的圈子,没有一个工匠不与工匠为伍,没有一个婆罗门不被视为婆罗门,没有一个苦行僧不以沙门阶层为归属——即使森林中与世隔绝的隐士,也并非孤零零的一个人,也为自己的归属感所环绕,也属于一个阶层,这便是他的精神家园。可他悉达多呢,何处是他的归属?他将分享谁的生活?他将说谁的语言呢?打这一刻起,他周围的世界消失了,他像夜空中的一颗孤星;打这一刻起,悉达多浮出了寒冷和沮丧的冰水,凝聚成比先前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强的自我。他感觉,这便是觉醒的最后一下寒战,新生的最后一次痉挛。
  (曼 宁摘自译林出版社《悉达多》一书)
其他文献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教会了我一个道理:为人坦率、纯粹、耿直是行不通的。他告诉我:“看待事物要时刻保持嘲讽的眼光,这能够让你不犯糊涂,长命百岁。”  我曾有幸多次与李光耀先生见面。我们曾在出席同一场国际会议等待出场时亲切交谈,还在新加坡滨海湾金沙酒店顶层一边观看F1赛事,一边把酒言欢。  我从政时期第一次与他见面时,他问我:“你叫田村?田村这个姓氏在日本可真多啊!难道政治家身份也是世袭的?”当时我以非
期刊
来自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插画师阿尔·玛格朗,创作了一组生动、深刻,但是又让人痛心無比的社会现实漫画。或许人性就是如此不堪。
期刊
201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被授予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泰勒被视为现代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领域的先锋经济学家。也许对泰勒的名字你还感到陌生,但是他的理论早已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在“购物节”抢购商品。  我们的大脑是一个精明的管家。我们打开购物网站,看到喜欢的商品,这个阶段是大脑的伏隔核在起作用,让我们两眼放光。接下来我们会关注价格,这个阶段是大脑内侧前额叶皮质和脑岛在起作用——付钱让我
期刊
亦舒曾在金庸创办的《明报》当记者,除小说外,她还撰写散文和人物访谈稿,以笔名“衣莎贝”在金庸主编的《明报周刊》撰写专栏。她创作的《玫瑰的故事》曾被改编为电影,故事中就有金庸作品中人物的影子。如果说金庸有仗剑而歌、豪情侠义的胸怀,那么亦舒就有愤世嫉俗、悲天悯人的心地。一  亦舒,原名倪亦舒,祖籍浙江镇海,1946年9月25日出生于上海,5岁时随父母到香港定居。亦舒从小就酷爱文艺,崇拜哥哥倪匡及其文友
期刊
一座重要教堂的建造常常历时很久,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时间太久了,一代艺术家无法完成,就需要后代的艺术家参与进去。  在圣彼得大教堂建造的前后120年中,贝尼尼、拉斐尔、米开朗琪罗都为这座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做过贡献——设计、雕塑、绘画。米兰大教堂建造了500多年,又有多少代的建筑师、工程师、画家、雕塑师加入进来?  圣母百花大教堂在文艺复兴的“首都”佛罗伦萨,那里一直是艺术大师的聚集地,又有美第奇家族雄
期刊
查阅《广辞苑》,“分赠遗物”是指“将死者拥有的衣服等物品分赠给亲朋好友”。其实,本人平日便在施行此做法。  大约6年前,我曾和井上先生有过一番交谈,谈到有关死后如何处置藏书,后来延伸到遗赠的话题上。“我的书或其他物品上,都写有想要拥有该物品的友人的名字。”我说道。“那么,下次到河童先生家造访时,我要记得说‘请给我这个’啰!”井上先生说笑道。  当时,谈话中提到了书籍,井上先生说:“常言道,男女之间
期刊
本期智趣“智力填字”以我国古代四大著名桥梁为主线制作,希望大家在游戏中了解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一些知识。  横向:  1.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  2.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  3.比喻女子老了被轻视。  4.我国东北一个省会城市。  5.我国古代十大著名古琴曲之一。  6.计量声音强度相对大小的单位。  7.原中国男足主教练,曾带领中国队冲进世界杯决赛圈。  8.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
期刊
劳伦斯·布洛克的侦探小说中有这样一个细节:侦探马修·斯卡德发现一名警官总是穿着手工定制的衬衣,因而推测他有腐败行为,后来这成为破案的线索之一。由此看来,即便在发达国家,手工定制的襯衣也属奢侈消费,不是一般人能享用得起的。然而,像斯卡德这样一个酒瘾缠身、非常潦倒的私人侦探,如何能看出那名警官穿的是手工定制的衬衣呢?  其实,不光是衬衣,包括西装和领带,只要是手工定制的,通常都不难被人认出——只要你见
期刊
所谓擒贼搓绳,就是说,捆绑小偷用的绳子事先不准备,在捉到小偷之后,一只脚踩住小偷,用手和另一只脚来搓绳,再用搓好的绳子捆绑小偷。这种没有长期计划,缺乏前瞻性、临时决定的做法,我们把它叫作“擒贼搓绳”。由此而来,最差劲的、最不讲究的经营被称为“擒贼搓绳式经营”。而我却反其道而行之,我一贯主张:“就要搞擒贼搓绳,就是拿到訂单以后再投入生产。”  (心香一瓣摘自机械工业出版社《稻盛和夫谈经营:创造高收益
期刊
有一天,一个女邻居请求智者告诉她的儿子,糖吃多了有害健康。  “他最尊敬您,肯定听您的话。”女邻居恳求道。  可智者看了男孩儿一眼,望着他满含信任的双眼,却说:“你们三个星期后再来吧。”  女邻居很是不解。三个星期后,女邻居再次带着儿子拜访智者时,智者还是说:“你们三个星期后再来。”  女邻居和儿子第三次来访时,智者终于说:“孩子,听我的话,糖吃多了对身体不好。”  “既然您也这么说,我以后一定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