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切开暴露区色素上皮层光凝对玻璃体切割术后低眼压等并发症的影响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fe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视网膜切开切除后暴露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激光凝固术对玻璃体切割术后低眼压,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发生的影响.方法 33例33眼玻璃体切割手术中需对视网膜做广泛切开切除,其中严重PVR所致视网膜脱离22眼,包括视网膜再脱离6眼,巨大裂孔8眼;外伤性视网膜脱离8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Ⅵ期3眼.所有病例均在手术中对视网膜缺损,色素上皮暴露区作广泛密集激光光凝.33眼中硅油填充25眼,C3F8填充8眼.术后定期复查眼底,追踪观察术眼眼压和PVR发展情况,平均追踪期21m.结果 硅油填充25眼中21眼手术后3m~26m取出硅油.33眼中视网膜解剖复位30眼.3眼视网膜再脱离,其中PVR再增殖2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眼.视网膜复位30眼中26眼压(9.2-22)mmHg,平均16.4mmHg,4眼眼压>28mmHg,给予抗青光眼药处理,无一例发生术后低眼压.结论 对视网膜切开切除后暴露区视网膜色素上皮激光凝固术有防止玻璃体切割术后低眼压发生及一定程度上减少PVR发展的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2(IL-2)对高糖状态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增殖及其分泌和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方法 MTT自动比色法观察IL-2浓度对高糖状态下RPE细胞增殖的作用;ELISA法测RPE细胞分泌VEGF的变化;免疫组化观察RPE细胞表达VEGF的变化.结果 0.1~10 μg/L的IL
目的 观察比较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和玻璃体切割术后黄斑区OCT的变化。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34例34眼根据病情分为2组,A组22例22眼行巩膜扣带术。B组12例(12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激光、惰性气体充填。术后1m、3m、6m、12m行眼部全面检查和OCT检查,平均随访12m。比较两组术后OCT形态变化,中心凹厚度及最佳矫正视力,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术后1月间接眼底
期刊
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granular corneal dystrophy)是一种临床比较少见的、遗传性角膜病变。1898年首先由Groenouw报告,国内报道不多。现将我们发现的一家系报告如下。
期刊
期刊
目的 观察葛根素联合弥可保对晚期青光眼术后增视的疗效.方法 46例62眼患者随机分成单纯手术组和术后葛根素联合弥可保药物治疗组.结果 术后两组眼压控制率分别为96.6%和93.9%,与术前眼压相比差异显著(p<0.05);术后视功能的改善情况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葛根素联合弥可保对晚期青光眼术后视功能的改善取得满意的效果,小梁切除术后葛根素联合可保可以提高晚期青光眼的增视效果
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当后瓣黏膜吻合后,在鼻腔黏膜前瓣翻转后吻合腔内,多数手术者都填塞支撑物.支撑物有:凡士林纱条、橡胶条(管)、硅胶条(管)等。
期刊
霉粉酸酯(又名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商品名,娆悉(cellcept)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在体内其主要作用机理是脱脂后形成具有免疫抑制活性的代谢产物霉粉酸(MPA),MPA具有非竟争性、可逆性抑制嘌呤核苷酸经典合成途径的限速酶--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的活性,进而阻断DNA的合成,选择性作用于T、B淋巴细胞,发挥免疫抑制作用[1].虽然氨甲喋呤、硫唑嘌呤
期刊
患者 男 54岁 2005年10月左眼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术后切口平整、角膜秀明、仅下穹窿部局限性充血.给予科恒及洛美沙星滴眼,一周折线,左眼视力5.0,半个月后自觉左眼视力下降,眼痛,夜间加重复诊,左眼视力4.6.裂隙灯下见角膜水肿,鼻侧上皮剥脱,巩膜菲薄呈苍白色.中央凹陷.隐约可见褐色脉络膜脱露.边缘参差不齐,似溃疡形成.考虑巩膜溃疡伴穿孔,立即在常规麻醉下行上方结膜瓣转移覆盖术,以10-0丝线
期刊
目的 探索有晶体眼虹膜扣夹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7例49眼超高度近视患者行Verisyse有晶体虹膜扣夹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屈光状况、角膜内皮计数、角膜曲率、前房、眼压、人工晶体和晶状体等情况.结果 27例49眼人工晶体植入一次成功.术后随访4~8月,17眼(34.7%)视力接近(1行之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31眼(63.3%)视力优于术前最佳矫
目的 探讨外斜Ⅴ征不同术式的手术效果.方法 48例外斜Ⅴ征,32例行下斜肌部分切除或后退术,联合外直肌后退及内直肌缩短,16例行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联合外直肌后退及内直肌缩短(其中4例联合上直肌肌止端向鼻侧移位),观察手术前后的眼位、下斜肌功能和双眼视觉的情况.结果 术后第一眼位正位者45例,Ⅴ征消失或缓解者43例,双眼视恢复者17例.结论 下斜肌部分切除或后退术适用于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外斜Ⅴ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