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38 MAPK信号通路探讨艾灸督脉对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自噬水平的研究

来源 :针灸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vc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基于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来探讨艾灸督脉“百会”“大椎”“风府”穴对APPswe/PS1de9(APP/PS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清除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只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艾灸组、西药Ⅰ组和西药Ⅱ组,每组鼠12只,同条件同龄C57BL/6J雄性小鼠为对照组.艾灸组鼠实按灸“百会”、雀啄灸“大椎”和“风府”;西药Ⅰ组每鼠腹腔注射雷帕霉素;西药Ⅱ组即艾灸组治疗加3-甲基腺嘌吟(3-MA)腹腔注射;模型组和对照组动物不给予任何干预.各组鼠于治疗结束后,用免疫组织、透射电镜、Western blot法依次分别检测小鼠皮质和海马脑区Aβ1-42表达水平、海马区自噬体形成和海马组织p38MAPK、Bcl-2、Beclin-1相关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区Aβ1-42蛋白表达阳性增多(P<0.05);艾灸、西药Ⅰ、西药Ⅱ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脑部Aβ1-42蛋白表达阳性减少(P<0.05);西药Ⅰ组与艾灸组相比其小鼠脑部Aβ1-4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西药Ⅱ组小鼠脑部Aβ1-42蛋白表达阳性增多(P<0.05).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海马区见神经元变形、萎缩或不规则,自噬泡减少;艾灸组海马区部分神经元变形、萎缩及不规则,自噬泡增多;西药Ⅰ组自噬泡增多,神经元变形;西药Ⅱ组偶见少量自噬泡和变形神经元.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p38MAPK、Bcl-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模型组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艾灸组、西药Ⅰ组、西药Ⅱ组均与模型组相比小鼠p38MAPK、Bcl-2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但Beclin-1蛋白表达上升(P<0.05).西药Ⅰ组与艾灸组相比小鼠p38MAPK、Bcl-2蛋白表达稍微升高(P<0.05),而Beclin-1蛋白表达稍微下降(P<0.05);而西药Ⅱ组小鼠p38MAPK、Bcl-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西药Ⅱ组与西药Ⅰ组相比其小鼠p38MAPK、Bcl-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加速自噬使艾灸督脉可以清除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脑区Aβ1-42蛋白异常沉积,作用机制可能与艾灸督脉抑制P38 MAPK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有关.
其他文献
对2006年9月颁布的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GB/T 12346-2006)(简称新国标)中阴谷、曲泉穴的位置进行探讨,通过分析针灸古籍、近现代较有影响力的针灸著作以及现代解剖学,提出阴谷穴的位置应为屈膝,腘窝内侧,当半腱肌腱与半膜肌腱之间;曲泉穴位置应为屈膝,当膝关节内侧面横纹内侧端,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上方凹陷处,缝匠肌下缘,以供商榷.
目的:探讨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采取密集型导热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1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颈肩腰腿痛医院中医骨伤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14 d和治疗后2个月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DI指数评分和红外热成像温度变化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的VAS、ODI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温度均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黄帝内经》中“粗守形,上守神”是医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对临床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历代医家对此具有不同注释,且更多关注于“上守神”,而今依然.笔者认为“粗守形,上守神”更多强调的是一种层次递进关系,二者的关系如同阴阳,充分彰显了自然的规律,更是物质与运动之间的巧妙配合.“守形”不仅守的是外在物质形态,更与调气、守神等运动密切相关,只有清楚认识到“守形”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帮助我们达到“守神”的境界,故笔者将结合临床中的感悟,探讨有关“粗守形”理论在临床上的发挥.
颈椎病是临床最常见的颈部疾病之一,杵针疗法对于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笔者以“杵针”“颈椎病”为关键词,搜索 Pubmed、Cochane Library、Embase、Medline、CNKI(中国知网)、VIP(重庆维普)、万方和CBM(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八大数据库.分别介绍杵针治疗颈椎病的穴位选择、使用手法和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发现杵针对于颈椎病各型、并发症眩晕与头痛均具有治疗效果,有效率均为90%以上,相对于单纯针刺、护理、推拿和蜡疗疗效更好,手法上采用5种手法或三部施杵,穴
目的:观察通督开窍针法治疗原发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将56例确诊为原发性癫痫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仅给予口服丙戊酸钠进行抗癫痫治疗,治疗组在给予对照组相同干预方案的同时给予通督开窍针法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脑电图异常比率、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QOLIE-31)、MDA和SOD的变化.结果:两组临床疗效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个疗程后与治疗前比较
目的:基于肠道菌群研究水沟穴对持续植物状态(PVS)患者营养状态影响的临床疗效,从机制层面初步阐述针刺水沟穴是否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从而调整PVS患者营养状况的关系及其之间的相关关系,为PVS患者的营养支持方案寻找新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PVS患者76例,随机数字分组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试验组(n=38)和对照组(n=38).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及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给予针刺水沟穴联合肠内营养混悬液(TPF)治疗,对照组给予同样成分TPF治疗.在治疗前后收集所有受试者粪便样
目的:通过齐刺电针程氏运感穴区,观察中风后遗症期患者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变化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 1月-2021年1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诊治的中风病后遗症患者60例,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患侧肢体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齐刺电针程氏运感穴区及患侧肢体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时间为4周.对两组患者进行PDGF、BDNF水平检测,并观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目的:观察颊针结合点刺放血治疗顽固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于新疆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及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四中医医院就诊的90例顽固性面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颊针结合点刺放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评分及House-Brackmann分级变化.结果:经相应治疗后,观察组额纹消失、口角歪斜、味觉消失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短
目的:探讨“金钩钓鱼”针法联合经颅重复针刺法治疗血管性痴呆伴失语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表法将80例血管性痴呆伴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临床试验期间,正常口服控制自身基础疾病药物及盐酸多奈哌齐片.对照组选择常规头穴针刺方案;治疗组运用“金钩钓鱼”针法针刺金津、玉液等腧穴,采用经颅重复针刺法针刺额前部组穴;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6次,治疗8周.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评分、血清Hcy和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
目的:探讨项丛刺疗法联合舌三针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对血清BDNF和IGF-1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98例,采用区组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舌三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项丛刺疗法,对比治疗后临床疗效、咽功能评分、VFSS评分、SWAL-QO评分和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清BDNF和IGF-1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治疗后两组吞咽功能评分和NIHSS评分明显降低,VFSS评分和SWAL-QO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