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伦理的现代认同危机及现实回应

来源 :学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573346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过程中,儒家伦理出现严重的认同危机.认同危机的实质是中国文化生态失衡引发的主体精神紊乱-生存意义的遮蔽和自由的丧失.其文化成因是社会的科学取向消解了伦理的神圣意义和本体承诺,把伦理抛入了主体和历史的附属物中.一旦脱离意识形态生活和公共文化生活再生产的社会结构,儒家伦理的价值理想将会失去通过制度得到普遍兑现的现实路径;同时,在多元道德语境中儒家伦理必须面对文化他者和合理化叙事模式的双重挑战.儒家伦理被现代化封存在了历史精神之中,成为个体的文化习性和伦理情结.因此,儒学必须重返生活世界,通过吸纳"社会""历史"范畴辩证整合历史与价值的紧张,才能真正揭示儒家伦理现代化的必然性.
其他文献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以生产、商业数据模型优化为主的数字化发展阶段.通过数据要素注入和聚变扩能,数字化转型的结构变迁效应将推动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突出表现为产业集中度提高,行业间数字鸿沟出现,以数字密度为特征的新中心外围结构形成以及治理管理方式进一步走向透明和开放.数字技术广泛渗透将对国内市场结构进行重塑,实现比较优势来源"多元化";同时,数字货币的兴起将促进内外循环对接,推动中国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扩展和维护国家的数字主权.中国工业体系完备,数据资源丰富,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优势.要通过大力建设新
哲学发展源于内部力量、外部力量及二者的交融.内部力量是哲学传统自身的力量,哲学的内部发展往往是不可预知的.外部力量是来自哲学传统之外的力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历史、文学、语言等都可能对哲学的发展产生影响.外部力量的作用可以从分析哲学的历史中得到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析哲学的传播成为全球最明显的哲学趋势之一,这得益于英语的国际语言地位、分析哲学自身的科学性与其形式化特征.与之相关,分析的道德哲学、政治哲学以及应用伦理学得以发展,并且分析哲学与认知心理学、人工智能等联系更加紧密.但这并不意味着分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说到底就是改革创新的过程。教育科研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问题导向,要促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实现理论研究的集成化,顺应实践需求的多样化,推动科研成果的实践化,注重话语体系的特色化。教育科研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围绕教育现代化,聚焦重大教育命题;不断改进科研方式,努力提高开拓创新能力;加强调查研究,坚持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坚持理论创新,注重科研成果转化;注重协同创新,打造高水平教育智库。
技术作为一种基础性的力量能对艺术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但在艺术理论建构过程中这一点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技术从"能量"和"信息"两个维度对艺术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因此"为能量使用立法"和"阐释信息"则成为从技术维度建构艺术理论的路径.当下中国正经历一场以移动互联、5G等新引发的技术激变,艺术世界也面临一场崭新变革.艺术理论从技术维度的导向突破实现理论创新,不仅对艺术学自身建设有意义,对整个人文学科的创新发展也都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艺术学理论学科独立门户已有十年.该学科在中国本土学术环境中的发展既令人欣喜,又面临着许多困难.一门人文学科的成熟有许多条件,其中之一是必须具备系统的、丰富的"标准文献".相较于美学、专门艺术史或文学理论等相关学科,艺术学理论学科的文献学研究与文献资源建设相对滞后,也相对匮乏.要使这门学科未来发展获有坚实的基础,文献学研究以及文献资源整理乃是该学科建设迫切的中心工作之一.因此,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学理论学科的文献学建设路径,是这一学科共同体当前义不容辞的责任.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办公室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合作出品该套丛书是上海市理论社科界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最新成果.
期刊
中国现代文学著译作品所配的大量封面图和插图构成丰富多彩的"图像世界".经过"现象观察",我们总结出三种主要图像模式,即"呐喊"图像模式、"两面人"图像模式和"自由魂"图像模式,并试图用图像符号学理论对这三种模式的诸多表现予以阐释;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这三种图像模式各自代表了三个不同的时代:"呐喊"图像模式反映的是五四时期,"两面人"图像模式反映的是20年代末至30年代,"自由女神"图像模式则对应了三四十年代.这三种模式是中国现代文学"图像世界"的一个缩影,体现了中国现
启蒙思想源发于上帝之死所留下的形而上学空场.这一空场带来了认知的超验确定性保障的缺失,并最终为启蒙所弘扬的人之理性所填补.被启蒙精神所弘扬的理性是一种不断批判和建构的力量,它蕴含着动态的实践性诉求,由此构成了启蒙的第一重属性.然而,启蒙对超验性的批判却同时带来超验的思辨神学的建构,动态的理性在后康德时代的德国古典哲学中走向了启蒙的自我悖论.因此,重建丰富的启蒙精神,或可回到康德,在一种界限性思维之下保障启蒙理性的非超验性,但却在避免了悖论性的同时丧失了理性固有的动态性;或可回到福柯,启蒙理性在不断试验性越
民国初年阿尔泰并新的历史进程呈现出强烈的地缘政治特征.科阿战争、程克主政、"俄乱"与"阿尔泰兵变"等前后相缀,共同构成了阿尔泰并新历史的完整链条.在这场关乎地缘政治的历史事件当中,还隐约可见权力竞争的影子.北京政府最初设立阿尔泰区,原在于新、阿互为犄角,维护西北边疆主权,同时亦可牵制新疆,而不使其独大,但由此造成了双方互相牵掣之势,俨然成为边疆隐患.北京政府最终批准阿尔泰并新,并非有意在制度上否定阿尔泰独立行政的构想,而是一种基于治理成本的理性选择.就结果而言,阿尔泰并新不仅关系到阿尔泰地区行政区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历史舞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创造性运用首先在于,提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意在强调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的科学性基础.其次,系统观念运用的具体表现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进行系统性分析,按照大系统制约小系统、小系统促进大系统,系统内一切要素相互联系的原则确认其关系,在研究这三大规律的过程中做到"不断有所发现、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