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教育的起点

来源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s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始于父母、归于教师、成于自己。无论是父母的帮助,还是学校的教育,我们究竟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什么样的助力?这就会涉及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内容,也会涉及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方法。
  家庭教育的内容及方法。当一个新生命第一次与父母见面时,教育就发生了。家庭教育会涉及到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孩子得自己学会吃饭、穿衣、睡觉等。至于“行”,是一种行动,是一种具体的家务和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行”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是孩子走向独立生活的第一步,但又是家长们最容易忽略的。
  出于应试的压力,家长们会过分关注书本知识而选择性地让孩子放弃部分家务劳动及责任,从而也变相放弃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更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孩子在完成学业后,依然在家“啃老”。
  这可能是当下家庭教育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所以,家长应当意识到,家务劳动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更能促进孩子人格的形成和成长。只有成为一名合格的家庭劳动者,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劳动者,成为更好的社会劳动者,从而成为一个被需要的人。人只有“被需要”,才能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找到幸福的感觉。
  学校教育的目的和路径。生活除了生存和生存的技能,还要思考为什么活着。教育就是为了让人有道德地生存、有意义地生活,并给生命以价值。
  我们可以用“有能力、被需要”六个字,来回答学校教育的目的。我们甚至可以将“有能力”简化为指向知识,将“被需要”简化为指向德行,就会发现这涉及到的正是学校的智育和德育。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可以给人一种能力,可以转化为一种生命的能量。生命最初的能量来自父母和父母的帮助,然后又在教师的帮助下从知识中积累和获得,之后走向社会,去帮助他人、服务社会,释放生命的能量,成为一个“被需要”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人的能力又得到了提升。学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是让学生获得“帮”的能力,并且让学生拥有“帮”的责任、智慧和精神。
  为此,学校教育除了智育和德育,还要有音、体、美和劳动教育等,强调“五育”并举。在路径和方法上,强调“教育是帮的艺术”,这也是学校“帮教育”对教育的理解和行动。
  教育起点的回望与寻找。当光谷实验中學的教育者意识到教育是一种“帮”,并且认为这种“帮”因爱而生、为成长而来,这种“爱”先是一种母爱、后是一种师爱时,于2014年秋提出了“帮教育”的概念,并将教育定义为“教育是一种帮助”。2018年秋,在主题为“走向生活”的第四届“帮教育”年会上,正式提出“走向生活的教育”和“看得见的教育”,并用“一只陶罐”来引爆和撬动这两个理念的落地。
  于是,2019年春,在一种回望曾经生活、寻找逝去文明的教育活动中,全校师生和家长一次次地参与了学校倡导的“寻陶之旅”。校园中有了“彩陶画展第一季”“擦亮一间教室”“天亮就出发”“校园园艺博览会”等“生活化”和“看得见”的系列活动,还有“告别六月”“断炊计划”“独自上路”和“空中牧场”,校园中有了山羊、兔子和鸽群。而这一系列走向生活、强调劳动教育的活动,是一种全科全员的综合实践活动和项目式学习,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凝聚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让教育有了更多的活力和力量。
  教育源于生活也是为了生活。但一直以来,特别是应试现象让教育远离了生活。在时代变迁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学校的“帮教育”开始强调教育要“生活化”和“看得见”,不仅是一种教育的回望和回归,也是一种对人的生命和生活意义的寻找。
  责任编辑/曹小飞
其他文献
这是一本引人注目的书,一本洛秦关于音乐的“心灵袒露”和“思想自传”,一本罗艺峰关于传达文化人类学观点价值的书。  本书为在民族音乐学道路上探索的师生们,也为爱好世界各民族音乐的人们的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维空间。它既不是书斋的“学问”,也不是精英们居高临下的“研究”,而是音乐与文化缘分的言说。一面是洛秦充满趣味又寓意深刻的叙事性描述,另一面是罗艺峰从哲学、民族音乐学专业理论以及美学的视角做的学科内部的
近年来,荆门市教育局积极探索实施党建“微课堂、微空间、微视角、微服务、微制度”(五微)工作新模式,着力搭建学习、交流、管理、服务、宣传党建平台,以小见大、以微促实,促进了党内政治生活不断规范,促进了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开设微课堂,着力搭建常态化学习平台  落实领导上讲台制度。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带头讲党课,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局党委班子成员结合分管工作,在不同领域或包联单位
顾明远先生说: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教育。如何让学生认识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去面对生命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是当代教育人必须面对并解决的课题。生命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保护生命安全、矫正生命问题的初级层面,更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把生命教育和学校方方面面的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从而培养生命的积极力量,使生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把生命教育和感恩教育联系起来。不少
2007年7月30日,北京最是夏日炎炎、酷暑难当之时,我身背  行囊,怀揣兴奋,登上了飞往大不列颠的航班,前去参加于8月1日至4日在剑桥大学举行的国际音乐盛会——第四届非洲及其海外侨民作曲研讨会和音乐节(4th Biennial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and Festival on Composition in Africa and the Diaspora)  剑桥,这
本刊讯(记者 鄢志勇 通讯员 王凤娟)8月28日,由湖北省教育学会主导发起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公益行动”在利川市谋道镇正式启动,并举行了首场专家报告会。  湖北省教育学会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坤庆教授,常务副会长、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程斯辉教授,学会理事、武汉颂大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特级教师黄解放,武汉市优秀班主任、青山区钢城十七小学余婧等学会领导和专家出席了启
尊敬的王三运副书记、唐国忠部长、陈桦常委、黄贤模副主任、潘心城副主席、威尔秘书长、森田孟进校长、权五圣会长、张金栋书记、李建平校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女士们、先生们:  早上好!  值此充满希望、洋溢着生机和活力、即将迎来新年和新春佳节的日子里,我们在这里举行“多元文化视野的音乐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此我对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朋友们的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主办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植根民族音乐之土跻身世界艺术之林”这是鲍元恺在自己的管弦乐组曲《炎黄风情——中国民歌主题24首管弦乐曲》首演的节目单上写下的感言。如果说15年前,对于一直秉承“植根民族音乐之土”创作理念的鲍元恺来说“跻身世界艺术之林”还只是一个梦想的话,那么15年后的今天他通过《炎黄风情》等一系列优秀作品的创作已经让这一梦想成真。《炎黄风情》的24首乐曲改编自冀、滇、陕、苏、川、晋等省流传久远、脍炙人口的汉族民
编者按:2007年底,《南方周末》“中国文化原创榜”约请文艺界专家对当年艺术作品进行评比,王向荣《陕北民歌演唱专辑》入选优秀作品。适逢乔建中先生发来文稿述及专辑制做的前前后后,特此刊发,以飨读者。    王向荣专辑终于出版了。这件事,对于向荣本人、对于我、对于听过这套录音的少数同行以及不知道它的存在但却迷恋着陕北民歌的无数同好来说,都包含了某种不平常的意义。“不平常”者何在?且听我一一道来。  我
在以往有关声乐艺术表演的文献之中,“情感性”和“炫技性”始终是作为表演的核心要义,高居于评判标尺之上。似乎歌唱的最终目的,终将只是指向对聆听者“情感”的引发。此般理论,在中西乐事中比比皆是,不一而足。譬如以歌剧为例,西方自十八世纪初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中的“美歌”时代(Bel canto),阉人歌手们为了能够毫不费力地演唱无比辉煌的华彩乐段,而进行种种精心训练,但这种对音色感观的极端追求,其结果却只
2018年1月6日至8日,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与湖北省中小学校长协会共同主办的“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学校发展专题研讨会”在汉召开。在为期两天半的时间里,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和武汉的十多位专家学者与我省400余名高中校长和教师围绕新高考改革的关键问题、实施路径、课程探索、走班策略、条件准备,以及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校育人模式创新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热烈探讨。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