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要抓住“知识工作者”的六条辫子

来源 :企业文化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yunn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经询问过很多现代企业中的管理者:“你手下的员工好管吗?”他们的回答大同小异:“现在的年轻人可不像从前的我们那么听话。”对于手下这些“有大学学历,思想活跃,喜欢标新立异,喜欢把工作当成生活的一部分或享受的基础的家伙们”,管理者认为他们很难管理。
  当我请对方具体描述“很难管”时,回答多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太不听话”;二是“固执己见”;三是“蔑视管理者的权威”。对此,多数管理者感到很“头痛”。事实上,当这些管理者十多年前进入企业时,他们都是一群“既听话又能干的员工”,他们当年的上司以他们为荣的理由也是如此。
  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终于成长为管理者。他们也许并不是十分严厉、十分专横的上司,但他们明显感到获得尊重的主要来源仍停留在员工对他职权的认同。换句话说,人们更尊重的是管理者的职位而非管理者本人。其实,这和中国企业缺乏对中层经理人进行职业规划有着必然的联系。中层管理者完全应该放弃“以威服人”的招数,因为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早就阐明了“知识工作者”的特点及其管理技巧。
  与体力工作者相比,“知识工作者”最大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他们希望与管理者一起确认“任务是什么”;
  二是他们习惯于以比较灵活的方式自己管理自己;
  三是不断创新必须成为他们的工作、任务、责任的一部分;
  四是他们必须持续不断地自我学习、持续不断地教给别人;
  五是质的问题远比量的问题更为关键;
  六是他们必须被视为资本而不是成本。
  以上这六大特征就决定了管理知识工作者和管理体力工作者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正如很多管理者所了解的,他们的员工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与德鲁克描述的“知识工作者”的特征是一致的。事实证明,只要管理者认同“知识工作者”的这六大特征、这“六条辫子”,管理起来就容易多了。
  许多中层管理者感叹道:“过去当员工时,我的上司给我‘派活儿’之后,我只会想‘如何去做这件事’,却很少考虑‘为什么要这么做,应该做的是什么’。现在,这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就显得落伍了。”而今,知识工作者要求“做正确的事”而非“正确地做事”。所以,管理者必须在做事的具体方法上“放权”,而且要和员工一起讨论清楚或由他们自己决定“要做的事是什么,应该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出贡献,有什么障碍需要排除”。其实,一旦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余五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知识工作者”从来就不缺乏创新能力和工作的主动性,对保证工作质量也相当认同。他们对于不断的学习也有着特殊的热情,只是需要管理者在部门内不断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气氛,让他们感到越学习越快乐。另外,从经济观点看,把“知识工作者”当成资本而非成本是相当明智的。管理者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员工的脑袋就是企业最大的资本,“要想方设法去发挥和增加这种资本,而不是控制和降低这种资本”。
  德鲁克坚持认为,对“知识工作者”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就是强化责任心、让员工对自己的贡献进行评估、让员工做他们擅长做的事、给他们提供最恰当的岗位和机会。这四个方法完全符合知识工作者的六条辫子的需求。
  如果确实领悟到了德鲁克思想的精髓,那么,任何一个管理者都会在“员工难管”的问题上形成新的共识:管理者确实应该定期和员工就“你的工作业绩是否对得起你的工资单”、“你能为公司做哪些贡献”、“你的工作目标究竟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发挥自己的最大价值”等四个问题进行讨论。道理很简单,这样做可以真正解决好工作的责任心问题。实际上,每一个“知识工作者”都很在意自己的工作能否得到认可,都很在意自己能为公司做出多大的贡献。
  管理者一旦了解了“知识工作者”的特性后,就要不断调整心态,以“服务”为工作出发点。从管理学大师提供的四项管理方法也能看出来,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其实就是“服务员”,能否为“知识工作者”提供他们最需要的服务正是衡量管理者合格与否的客观标准。
其他文献
本土营销——从自发到自觉  危机营销——从混沌到有序  渠道营销——从博弈到协同  诚信营销——从观点到共识  数字营销——从概念到利润  事件营销——从追捧到理性  价格营销——从小圆到大圆  眼球营销——从品牌到媒体  生存营销——从企业到个人  升级营销——从个体到系统  2003年,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继续保持了8%以上的增长速度,但国际上汇率干涉、反倾销冲突、伊拉克战争、恐怖与安全等问题和
期刊
对所有的企业来说,创新始终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所谓创新,就是能够为企业带来利润的生产方式、营销方式、组织方式和企业家的行为。例如,戴尔的直销方式就是一种创新。只要能够创造一种新的盈利方式,都叫创新。  如果没有创新,企业迟早要被淘汰。第一,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企业必须研究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既然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时刻在变化,企业的偏好和需求也必须相应地变化。第
期刊
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去年,欧盟共有1800万家企业,其中中小企业为1792.4万家,而高科技中小企业占总数的1/3强。德国高科技产品的70%由中小企业生产,高新科技增加的工作岗位中有85%由小企业提供,中小企业上缴国家的营业税占全德企业营业税的47%。美国高科技中小企业创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占39%,对外贸易出口额占全美出口总额的31%。  面对知识和网络时代的挑战与机遇,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竞
期刊
管理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对于湖南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屏来说,信息化建设的成功更是让其感受到了“管理上前所未有的轻松”。   很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之前,管理几乎是“一团糟”:经常销货短缺,但同时库存积压严重;每个部门的员工都很忙,工人经常加班,赶进度;前后工序的半成品和材料不衔接,要的不来,不要的偏来;生产部门中半成品堆积得像仓库,整个生产流程不畅;客户订单交货准时率低,必
期刊
我们谈论企业管理已这么多年了,但时至今日,对企业管理问题的理解和把握模糊者有之,偏颇者有之,曲解者有之,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干扰了我们正确地从事企业管理实践活动。具体地说,有以下十大误区需要我们在今后的企业管理工作中加以警惕和避免:  一是“狭义论”。认为管理就是制订和执行规章制度,加强制度建设就是加强管理,并认为管理是少数人的事情,与组织的其他人员无关。实际上,管理是包括组织、决策、控制、领导、
期刊
三十九:企业为什么要紧紧依靠顾客    紧紧依靠顾客,是成功企业共同具有的重要价值观之一。紧紧依靠顾客,就是紧密联系用户,满足他们的现实需要,并预见他们的未来需要。  马克思曾把商品的销售比喻成“惊险的跳跃”。由此可见,销售是否顺利,往往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而销售过程则是赢得广大顾客支持和信赖的过程。在成功的企业中,用户已经在相当范围内渗入到企业的每个角落和每条缝隙中来。这些企业始终把重视服务、
期刊
我们常听到越来越多的聪明而又勤奋的营销人抱怨:“我的营销策略没有错,可是公司的产品、规模跟不上,结果导致我永远成不了第一。”这样的问题是每一个踌躇满志的营销人所不能容忍的。  毫无疑问,“第一”的诱惑力确实是异常巨大的。然而,大家是不是必须跳槽到产能、规模都位居行业第一的企业去,才能实现自己拔得头筹的愿望呢?  须知,现代商业竞争的不二法则是——只有老大,没有老二。我们当然要去力争第一,但必须讲究
期刊
学术界普遍认为,出于对“最佳工作方法”的追求,泰勒在1911年第一次提出了管理科学这个概念,并很快被世界范围内的管理者们普遍接受。从此以后,管理绩效日益受到重视,管理科学也在不断创新。与此同时,管理上的难题似乎也在层出不穷。于是,管理理论和管理技术变得复杂和艰涩了起来。因此,管理学就变成了一种生硬的食物,不仅很难引起人们的食欲,而且也不容易消化。俗话说:“吃在中国。”有人就用中式烹饪的技法,把这门
期刊
基本研讨法    以讨论作教学方式的历史渊源已无从查考,但在今天,它作为一种企业培训员工的教育方法,以其显著的培训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与授课法并称职业培训两大培训法。  须知,一个人的知识总是有限的。虽然今天提倡通才,但个人力量毕竟势单力薄,始终赶不上有组织的群体力量。“集思广益”是讨论法的基础,只有收集众人之智慧,并相互激发,才可达到1+1>2的创造性效果。  所谓研讨法,是
期刊
商海智慧之七十四:警惕优势陷阱    三个旅行者同时住进一个旅店。早上出门时,一个带了一把伞,一个拿了一根拐杖,一个什么也没有拿。晚上归来,拿伞的淋得浑身是水,拿拐杖的跌得满身是伤,而第三个旅行者却安然无恙。拿伞的说:“当大雨来临时,我因为有了伞就大胆地在雨中走,却不知怎么淋湿了;当我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我因为没有拐杖,就专拣平稳的地方走,所以没有摔伤。”拿拐杖的说:“当大雨来临时,我因为没有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