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相对特殊的一种组织形式,事业单位在会计方面的表现为基本职能与资产性质的复杂性等。事业单位的行政职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能够得到差额补助的条件,并且还能够进入市场,进而对生存加以创收的基本条件,这便使得事业单位与其他企业相比,在会计处理时有着显著的差异性,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有着其自身处理方式及特点。本文针对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体系 问题 策略
一、前言
所谓事业单位指的是国家为了实现社会公益的目的,由其他组织或者国家机关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主要从事卫生、教育、文化遗迹科技等诸多活动的一种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作为社会组织实体,有着与党政社会团、企业组织等不尽相同的特征,其最根本及最主要的特点为政事不分。对事业单位资金运动过程进行连续、系统和全面记录的就是会计,并且事业单位的会计还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对国家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反映及监督。由此可见,会计在我国事业单位的运营及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规范和完善会计核算工作,对于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财务管理及相关职能的加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中仍然存在着诸多有待于迫切解决的问题,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会计基础规定有待于清晰
现阶段,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应当采用收付实现制,而经营收支业务核算则应当采用权责发生制。这项规定使得相当一部分的事业单位会按照自身的利益来对会计核算制度加以选择,为具有经营性业务的事业单位提供了过大的操作空间。事业单位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共存,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将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透明度降低,而且使得其有了对自身收支进行合理调节的制度依据,甚至导致相关部门监管稽核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难度大大增加。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及不足,这对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核算带来了直接的影响,基本开支远远超出计划预算,事业单位所编制的预算也将实际的使用情况超过,致使我国事业单位中普遍存在借助于人为扩大消费支出的方式对资金加以套取的不良现象,使得预算执行和预算编制与实际的计划存在着非常大的偏差。这些问题的存在均给单位会计核算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压力。为了能够应对市场经济危机的需求和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于2007年我国的会计体系便逐渐开始进行大力的改革,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中的问题就更为突出。在此类状况下,事业单位必须尽快进行有效的改革与完善。
(三)会计核算制度完善性不足
正是因为受到了传统经济体制的负面性影响,我国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对行政资金支持过度依赖的问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基础相对较为薄弱,有关核算体系和财务管理制度也未真正构建起来。一些事业单位即便是为了与发展的需求相适应,或者为了“跟上形势”,便对相应的核算制度进行了制定,但是却没有加以认真的实施,存在较大的形式性,并且具体的工作过程当中也未根据相关规定予以认真实施。与此同时,有些事业单位的内部根本没有将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起来,部分单位的财务核算制度科学性和合理性不足,没有与本单位的实际财务情况和具体部门的运行状况相结合。这些方面均是会计核算制度缺乏完善性所导致的,造成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仅仅流于形式,给财务核算带来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
(四)未按照会计制度开展核算工作
就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实际状况而言,在处理会计事务时,有些单位是按照《事业会计制度》中的有关规定加以执行的,而有些单位在处理财务事务时是根据《企业会计制度》中的有关规定加以执行的。除此之外,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还存在着随意编制核算项目的问题,比如在处理事业单位的“结余”项目时,因为当期财务核算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造成账务工作与实际情况不符,而在之后处理专项财政资金时,无法根据相关制度规定处理会计科目,在处理常规的拨款方式时依然采用的是常规的拨款方式,此类状况造成财政拨款数目的迅速增加,没有在“应交税金”中对所缴纳的税金加以体现,而却是反映在“事业支出”的项目中,并且没有真实地反映缴纳税款的情况,最终使得事业单位发生会计信息失真的不良状况。
三、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有效策略
(一)完善会计制度
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健全与建设阶段,一方面,应当保证会计制度有着较强的严谨性、科学性、实用性及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应当不断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在对相关会计核算制度进行制定时,要对各相关制度间的衔接问题加以密切的关注,防止执行中混乱的出现。另外,应当将核算中实施相关法规的作用与力度加大,强化会计核算部门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自主意识,及时调整和发现核算中所发现的问题,并且对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加以切实的追究。
(二)构建成本核算制度
由于事业单位受到以往传统财务观念的影响,其财务处理的过程当中极少对财务成本问题加以涉及。近些年以来,随着事业单位会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事业单位的迅速改革,事业单位核算体系中的成本核算便成为关键性的环节,特别是事业单位走进市场以后,单位的成本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竞争能力的强弱和盈利能力的高低。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事业单位应当借助于会计手段的使用,切实在源头上控制成本的浪费,并且对市场经济信息进行积极的收集,结合自身的具体状况提前控制管理及预测本单位的会计形势。由于事业单位的经营目的有着非常强的公共性,但是其成本控制则有助于事业单位资金效益的提高,这便需要事业单位尽快将成本核算制度建立起来,同时不断加以改革和完善。 (三)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按照事业单位的任务特点、工作性质以及工作范围,事业单位应当构建起完整的一套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系统,从制度方面与组织方面实行内部控制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同时还应当将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运作的程序加以规范,对业务流程进行合理且科学的设计,明确各个控制点和岗位的主要控制监督内容。我国的各个事业单位应当将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面落实,不断促进财务工作流程的完善,根据财政系统的有关要求和各项法律法规,再加上与本单位实际情况的有机结合,构建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和各种财务制度,包括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财务会计分析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以及原始记录管理制度等。尽可能地将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真正的实现,制定规范的审批授权分级体系,并且构建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与内部稽核机制,最大限度地反映出实施中的问题,同时予以有效的解决。此外,事业单位还应当对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严格的加以遵守,从根本上对财经法纪加以维护,保护财政资金及国有资产的高效运行。
(四)改进无形资产核算
为了对无形资产的信息进行充分的披露,无论事业单位的内部成本核算是否实行,在受益期内其无形资产都应当分期平均摊销。在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方面,应当加设“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科目,所增加的无形资产要贷记“银行存款”,借记“无形资产”;在分期摊销时,要贷记“无形资产摊销”科目,而借记“经营支出”、“事业支出”科目。此外,还应完善无形资产核算体系,按照无形资产计价的方法,对无形资产分门别类地进行摊销及计价,充分确保在受益期内无形资产的价值得以补偿。就事业单位而言,单位的科研成果和所从事的科研项目是最主要的无形资产。对于需要管理的无形资产,其重点就是确定成本,所以,必须尽快建立健全无形资产核算体系,将财政部门和科研科技部门的协调、合作的关系搞好,以便于将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共同管理好。同时,还应当对无形资产充分的加以利用,强化无形资产的运行,构建转化无形资产的中介机构,以便于负责实现无形资产的价值。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有利于我国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国家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有利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加强及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因此,事业单位必须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宋玲.浅议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17).
[2]查良春.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思索[J].中国农业会计,2010(06).
[3]邓加玲.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现存问题与改进办法的探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09).
[4]郭俊平.浅谈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问题和改进措施[J].财经界,2011(24).
(责任编辑:唐荣波)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体系 问题 策略
一、前言
所谓事业单位指的是国家为了实现社会公益的目的,由其他组织或者国家机关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主要从事卫生、教育、文化遗迹科技等诸多活动的一种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作为社会组织实体,有着与党政社会团、企业组织等不尽相同的特征,其最根本及最主要的特点为政事不分。对事业单位资金运动过程进行连续、系统和全面记录的就是会计,并且事业单位的会计还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对国家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反映及监督。由此可见,会计在我国事业单位的运营及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规范和完善会计核算工作,对于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财务管理及相关职能的加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中仍然存在着诸多有待于迫切解决的问题,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会计基础规定有待于清晰
现阶段,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应当采用收付实现制,而经营收支业务核算则应当采用权责发生制。这项规定使得相当一部分的事业单位会按照自身的利益来对会计核算制度加以选择,为具有经营性业务的事业单位提供了过大的操作空间。事业单位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共存,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将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透明度降低,而且使得其有了对自身收支进行合理调节的制度依据,甚至导致相关部门监管稽核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难度大大增加。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及不足,这对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核算带来了直接的影响,基本开支远远超出计划预算,事业单位所编制的预算也将实际的使用情况超过,致使我国事业单位中普遍存在借助于人为扩大消费支出的方式对资金加以套取的不良现象,使得预算执行和预算编制与实际的计划存在着非常大的偏差。这些问题的存在均给单位会计核算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压力。为了能够应对市场经济危机的需求和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于2007年我国的会计体系便逐渐开始进行大力的改革,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中的问题就更为突出。在此类状况下,事业单位必须尽快进行有效的改革与完善。
(三)会计核算制度完善性不足
正是因为受到了传统经济体制的负面性影响,我国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对行政资金支持过度依赖的问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基础相对较为薄弱,有关核算体系和财务管理制度也未真正构建起来。一些事业单位即便是为了与发展的需求相适应,或者为了“跟上形势”,便对相应的核算制度进行了制定,但是却没有加以认真的实施,存在较大的形式性,并且具体的工作过程当中也未根据相关规定予以认真实施。与此同时,有些事业单位的内部根本没有将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起来,部分单位的财务核算制度科学性和合理性不足,没有与本单位的实际财务情况和具体部门的运行状况相结合。这些方面均是会计核算制度缺乏完善性所导致的,造成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仅仅流于形式,给财务核算带来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
(四)未按照会计制度开展核算工作
就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实际状况而言,在处理会计事务时,有些单位是按照《事业会计制度》中的有关规定加以执行的,而有些单位在处理财务事务时是根据《企业会计制度》中的有关规定加以执行的。除此之外,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还存在着随意编制核算项目的问题,比如在处理事业单位的“结余”项目时,因为当期财务核算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造成账务工作与实际情况不符,而在之后处理专项财政资金时,无法根据相关制度规定处理会计科目,在处理常规的拨款方式时依然采用的是常规的拨款方式,此类状况造成财政拨款数目的迅速增加,没有在“应交税金”中对所缴纳的税金加以体现,而却是反映在“事业支出”的项目中,并且没有真实地反映缴纳税款的情况,最终使得事业单位发生会计信息失真的不良状况。
三、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有效策略
(一)完善会计制度
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健全与建设阶段,一方面,应当保证会计制度有着较强的严谨性、科学性、实用性及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应当不断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在对相关会计核算制度进行制定时,要对各相关制度间的衔接问题加以密切的关注,防止执行中混乱的出现。另外,应当将核算中实施相关法规的作用与力度加大,强化会计核算部门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自主意识,及时调整和发现核算中所发现的问题,并且对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加以切实的追究。
(二)构建成本核算制度
由于事业单位受到以往传统财务观念的影响,其财务处理的过程当中极少对财务成本问题加以涉及。近些年以来,随着事业单位会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事业单位的迅速改革,事业单位核算体系中的成本核算便成为关键性的环节,特别是事业单位走进市场以后,单位的成本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竞争能力的强弱和盈利能力的高低。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事业单位应当借助于会计手段的使用,切实在源头上控制成本的浪费,并且对市场经济信息进行积极的收集,结合自身的具体状况提前控制管理及预测本单位的会计形势。由于事业单位的经营目的有着非常强的公共性,但是其成本控制则有助于事业单位资金效益的提高,这便需要事业单位尽快将成本核算制度建立起来,同时不断加以改革和完善。 (三)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按照事业单位的任务特点、工作性质以及工作范围,事业单位应当构建起完整的一套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系统,从制度方面与组织方面实行内部控制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同时还应当将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运作的程序加以规范,对业务流程进行合理且科学的设计,明确各个控制点和岗位的主要控制监督内容。我国的各个事业单位应当将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面落实,不断促进财务工作流程的完善,根据财政系统的有关要求和各项法律法规,再加上与本单位实际情况的有机结合,构建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和各种财务制度,包括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财务会计分析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以及原始记录管理制度等。尽可能地将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真正的实现,制定规范的审批授权分级体系,并且构建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与内部稽核机制,最大限度地反映出实施中的问题,同时予以有效的解决。此外,事业单位还应当对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严格的加以遵守,从根本上对财经法纪加以维护,保护财政资金及国有资产的高效运行。
(四)改进无形资产核算
为了对无形资产的信息进行充分的披露,无论事业单位的内部成本核算是否实行,在受益期内其无形资产都应当分期平均摊销。在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方面,应当加设“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科目,所增加的无形资产要贷记“银行存款”,借记“无形资产”;在分期摊销时,要贷记“无形资产摊销”科目,而借记“经营支出”、“事业支出”科目。此外,还应完善无形资产核算体系,按照无形资产计价的方法,对无形资产分门别类地进行摊销及计价,充分确保在受益期内无形资产的价值得以补偿。就事业单位而言,单位的科研成果和所从事的科研项目是最主要的无形资产。对于需要管理的无形资产,其重点就是确定成本,所以,必须尽快建立健全无形资产核算体系,将财政部门和科研科技部门的协调、合作的关系搞好,以便于将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共同管理好。同时,还应当对无形资产充分的加以利用,强化无形资产的运行,构建转化无形资产的中介机构,以便于负责实现无形资产的价值。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有利于我国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国家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有利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加强及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因此,事业单位必须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宋玲.浅议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17).
[2]查良春.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思索[J].中国农业会计,2010(06).
[3]邓加玲.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现存问题与改进办法的探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09).
[4]郭俊平.浅谈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问题和改进措施[J].财经界,2011(24).
(责任编辑:唐荣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