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视野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wcccc3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广义的生命教育是指为形成人们正确对待生命和完成生命过程而进行的实际教育活动;狭义的生命教育是指为形成人们正确对待生命和完成生命过程而从事的研究和教学领域,即一门学科。“5.12地震”后,“生命”和“生命教育”成为了全民头脑中的“日常词汇”和“关键词”,不管是灾后心理辅导与生命重建,还是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不管是传统节日文化的公共化,还是祭祀礼仪慎终追远的自觉化,不管是对青少年生命的关注还是对老年人健康的重视,不管是对自杀问题的警觉,还是对抑郁症的理解,不管是对生命权和人权的讨论,还是对安乐死、死刑的方式,不管是对飙车及醉酒驾车的抨击,还是对网络人肉搜素的检讨,如此等等都表明,对生命本身及其价值与意义的关注,已经成为一种“全民意识”。[1]作为承担着培养未来社会建设者责任的高校,近年来频发的各种自杀和他杀事件,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在高校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生命观,激发大学生的生命潜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在严峻的大学生生命现状下,生命教育刻不容缓。
  一对大学生生命现状的反思
  (一)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整体下降
  身体素质通常是指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及柔韧性等。一个人的身体素质的好坏与遗传有关,同时也与后天的营养和锻炼密切相连。身体素质是掌握运动技术、提高锻炼效果的基础。我国每5年都要对大学生体质进行一次调研,从2000年至今,已经进行了3次,河南省每次有4所高校被定为调研学校,调研的体测项目有身高、体重、肺活量、耐力、速度等。下表是以19周岁的大学生为测试对象调查测试部分大学生的体育水平。[2]


  以上统计结果显示,每5年进行的测试,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了整体下降的趋势。当然,引起其产生的原因很多,高校体育教学的缺失,大学生自身体育锻炼的缺乏等等,都是其身体素质下降的影响因素。
  (二)意外伤害的频发
  2008年,上海市在校的全日制本专科生、研究生共计59.84万人,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63起,涉及在校大学生73人,造成55人死亡、18人受伤。事故灾难类事件,去年18起,占总数的28.57%。这类事故主要包括交通事故、溺水、火灾、在体育活动或做实验过程中意外受伤等。高校众多的事故,均为学生外出旅游、寒暑假返乡等途中遭遇车祸。大学生群体生理已经成熟,但部分学生的危机意识淡薄,面对险境缺乏应对的策略,因此频发的意外伤害,对于大学的生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三)自杀、他杀等轻生行为的频现
  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主要面临着人际关系的矛盾、两性关系的紧张、学习与就业的压力等等。因此,在介于成熟与未成熟之间的大学生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时,部分学生选择了极端的自杀和他杀的问题解决方式。据统计,大学生的自杀率,南京市1987———1991年23所大学的在校学生平均自杀发生率为15/10万,自杀率为7.62/10万,稍低于南京市一般人口的自杀率8/10万(南京危机干预中心1992)[3]。
  对南京高校1万多名大学生的调查统计显示,自述有过心理危机的有75%,47%的人有过自杀的念头。研究表明,自杀未遂发生的年龄为17岁~56岁,平均年龄29岁,25岁以下者占34.27%。[4]如此残酷的现状说明,大学生的自杀现象不仅存在,而且愈演愈烈。
  面对如此严峻的大学生生命现状,从以人为本出发,关怀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校展开广泛的生命教育研究,就显得十分及时而又迫切需要。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培养完满的生命,强调生命各方面品质的协调发展。每一个大学生都具有全面发展的潜能素质,但却因为所处的教育或教学环境的限制,不一定具有全面发展的外在自然条件或社会历史条件。在高校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中,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既是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发展,同时也应关注其社会生命的成长。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一提法就是在打破过去完人教育关注精神生命的基础上,将社会生命纳入其中,不仅关注教育的工具性,同时也体现了教育的人文性。学生生命的全面发展就是在教育中达成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完满、和谐与统一。
  二以人为本视野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自20世纪60年代从西方国家起步,到80年代逐步推广,至90年代台湾地区大规模、有系统地开展而有了华人地区本土化的生命教育,大大推动了生命教育的发展。然而,当下域外的生命教育研究多与宗教相连,在中国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研究大学生生命教育,使之以一种崭新的思维向度和观察视野,在蕴含着无比丰富的内容与问题之中,完成当代大学生的生命及生命观教育任务。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社会转型时期,以人为本的理念成为了全社会的主流价值理念。在教育中,由80年代提倡的素质教育而来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既不是抽象的理论教条,也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它应该在教育的每个层面得到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在教育中,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的教育为出发点,顺应人的天性和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
  而人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尤其是在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5]因此,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关注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就是要关注大学生生命的全面发展。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
  以人为本理念下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的关注,强调对于大学生生命的全面发展。而生命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个体生命的角度而言,人有着三重生命,一是自然生理性的肉体生命,二是关联又超越自然生命的精神生命,三是关联人的肉体和精神而又赋予某种客观普遍性的社会生命。人的这三重生命互为前提,互为因果,是一个循环往复的生命流程。因此,在这一视野中,大学生生命教育就应该培养完满的生命,强调生命各方面品质的协调发展。其内容应包括自然生命的教育、精神生命的教育和社会生命的教育。
  1关于自然生命的教育
  任何教育都是建立在自然生命的基础之上,是自然生命的延伸和提升。因此,教育活动决不能无视人的自然生理性生命的发展。对于自然生命的教育首先就是遵循人的天性,在此基础上做好身心的养护工作。大学生在生理发展上已成熟,但心理却介于成熟与未成熟之间,充满了冒险精神,爱好挑战。因此在教育中不应强加阻挠,而是顺应和指导,因为对于自然生命发展最好的方式即是“无为”,无所为而为,顺应自然,促进自然生命的健康成长。当然,运动是发展自然生命的良好途径。而大学生的运动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体育课程的教学,另一方面是大学生自定的运动锻炼。
  2关于精神生命的教育
  精神生命是一种超越自然生命的内在生命,表现为个体的完美人格。在高校中,对于大学生的精神生命教育,即是落实到生命教育视野中的智育、德育与美育的统一。生命的智育即是将所教授的知识、智慧加以正确地引导,融入生命之中。因此学习知识、形成智慧、点化生命是智育的三重任务。而且只有将前者转化为后者,才有其价值和意义。生命德育即是在关注道德、关注情感、关注生活的基础上,为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生命观。生命美育以情感为中介,以感性的形态,是一种自由和超越的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同时,造就一种审美的自由人格,达成审美的境界。精神生命的教育即是真善美的统一。
  3关于社会生命的教育
  全面而完整的生命不仅仅要有健康的身体,有道德、有智慧、有丰富的情感和审美意识,同时还应有适应社会生活和创造物质财富的本领。因此,社会生命的教育实际是指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社会生命的教育,是使他们成为社会人、家庭成员、社会公民和生产者的教育。它包括了社会化的教育、共同生活的教育和生存教育等等。
  总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包括自然生命的教育、精神生命的教育和社会生命的教育,其中他们各自内部又包含了相应的体育、智育、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等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完整的生命教育内容和生命教育体系。
  三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
  生命教育的开展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自然生命的强健、精神生命的呵护和社会生命的达成,需要家庭、社会、学生个人的协同配合。而其中,学校是因其特殊性,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并且各大高校都试图通过多种途径实施生命教育,已达成大学生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过程的完满统一。
  (一)以各类课程为主要载体
  当前,众多高校尚未开设单独的生命教育课程,即便有,也是只在通识选修中出现。因此,生命教育的落实在目前应主要以各类课程为主要载体。众多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题材,教师在挖掘、整理和提炼的基础上,蕴生命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使他们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此外,学校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聘请社会人员、心理专家等与学生就生命实践中的问题进行面对面地交流和思考。
  (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大学生中的网络成瘾、游戏成瘾行为十分普遍。可以说相当大部分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生活缺乏规律,体育运动量不足,吸烟、酗酒及酒后酿成的惨剧层出不穷。大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不仅影响了学习,同时也严重地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计划而且规律的生活,合理饮食、适度锻炼、不吸烟、少喝酒等等,不仅能强其筋骨、健其体魄,同时也能使大学生开阔心胸,平静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同境遇。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于20世纪的80年代,对于缓解学生压力,优化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高校开展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一条重要的实施途径。在高校,建立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网路,以“校———系———班”三级网络,覆盖全体学生以及多方位的支持网络。以学校领导为指导,制定方案和政策,以院系为重点,为学生面临的生命现状提供及时的帮助,以班级为辅助,针对大学生中出现的压力缓解、环境适应、情绪调试等等问题进行有效地心理调节。当然,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不仅有赖于学校领导的重视,同时也包括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与参与。
  (四)轻生行为的预防与干预
  自杀和他杀,是当前大学生中最为凸显的轻视生命的行为。其形成的原因也很复杂,是生理———心理———社会的综合体。从宏观的角度,社会经济的稳定、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家庭的稳定与和谐,都对于轻生行为的预防有着重要的作用。微观上,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大学生中进行自杀意念的筛选,有利于对具体对象的心理健康教育。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抑郁症的早期发现,抑郁症是自杀病理生理的主要机制。
  当然,开展生命教育远非上述所说的几条途径,如高校的管理人员应树立生命教育的意识,教师应深化生命教育理念,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等等,都是加强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生命教育拓展了新的视野。在高校运用一切条件包括显性和隐性的资源,在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的协同下,完成大学生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平衡统一。
  参考文献
  [1]何仁富.生命教育引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1.
  [2]王岩.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3]何兆雄.自杀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462.
  [4]高飞.由大学生自杀率增高质疑高校心理健康机构的有效性[J].青年心理辅导,2003(2).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85.
其他文献
在谈及高校教育改革时,南京大学校长陈骏表示,目前南大正努力在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将课程体系与国际一流大学对接。陈骏认为,大学高等教育改革要与中学改革衔接,就本科教育阶段而言,还应该与研究生教育相衔接。  近几年,港校在内地不断增加招生计划,以国际化教学环境、优渥的奖学金等优势每年“抢”走越来越多的尖子生。港校来内地“掐尖”,是否已经对内地重点高校生源形成了威胁?对此,陈骏表示,内地优质生源庞大,被
期刊
利益是高校教工实施教育行为的动力。针对教工利益需求的特点和在实际工作中的缺损,建立以利益为导向的教工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强化体现以为人本的工作理念,是当前确保教工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研究高校教工的利益机制,把握其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特点,是建立和完善高校教工激励机制、有效开展高校教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一利益分析是基本的研究方法  利益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学者们对于利益也有各
期刊
本报西安7月27日讯(记者高靓张学军柯昌万)第三届全国“农校对接”洽谈会今天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教育部副部长鲁昕、陕西省副省长朱静芝以及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委相关负责人出席开幕式。  鲁昕在开幕式的讲话中指出,高校食堂工作对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校园乃至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每年举办“农校对接”洽谈会,目的是为农产品直供高校打通渠道,减少食品采购的中间环节,降
期刊
在探索民办高校生源困境的原因时,首要归因于我国高等人才选拔的梯形机制。民办高校在选才时受到不公平待遇,单是在专科层次的投档批次中,民办专科排在公办专科之后,只能在专科二批(最后一批)进行招生,补录顺序同样如此。这样以提供专科教育为主体的民办高校只能在“录剩”的考生中挑选人才,选才体制问题直接导致民办高校无法获得充足的优质生源。  结构性矛盾也是民办高校生源枯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生源数量整体下降的背
期刊
高校与传媒的融合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二者的融合可以促使教育质量的提升,可以更好地发挥传媒的力量,更好地发挥社会引导功能,推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一高校校园传媒的教育功能  从过去的发展历程来看,高校校园传媒的价值常常被忽略,不论是教师还是教育的组织者或者受教育的群体对其认识都不够全面。  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专业型人才,教育者通过特殊的活动使受教育者达到预期的目标。
期刊
近来,钓鱼岛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广大民众对于日本政府的无耻行径纷纷表示谴责,青年大学生也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要探讨如何保护和引导大学生爱国热情,我们必须认识和了解什么是爱国热情,它与爱国主义有什么关系,当代大学生爱国热情的特点是什么,针对大学生爱国热情特点高校要如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一爱国主义与爱国热情的概念分析  关于什么是爱国主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
期刊
北京4月12日讯(记者高靓)今天下午,教育部在京召开试点学院综合改革推进会,交流总结前一阶段试点学院综合改革的经验做法,推动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试点学院改革的指导意见》,部署下一阶段相关工作。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出席会议并讲话。  杜玉波指出,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为进一步推进试点学院综合改革指明了方向。有关高校要着眼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全局,进一步充分认识推进试点学院综合改革的
期刊
由于师生之间价值观的差异,38%的学生对学校的核心课程不满意。教师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学生希望可以现学现用、立竿见影。我们在课程中传授的知识应该是动态的、非完整的、不系统的,甚至是多样化的、相对的、开放的。搭建一个开放的体系、让学生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比直接告诉学生知识的结果更加有效。  大学里的课程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这好像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可是,在师生之间却存在着教学价值观的差异。在对毕业生
期刊
党的十八大把“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强调创新人才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型创新本科人才已经成为当前独立学院的根本任务。在独立学院的教学中,大学物理实验作为理工科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具备明显的基础性、典型性和通用性,能够训练学生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思想,锻炼其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对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来讲,具有别的学科无可比
期刊
2012年1月,教育部等七个部门联合印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意见》指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意见》对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实践育人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要求高校把实践育人工作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