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真相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YouNeverCha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乐此不疲地探索真相: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微生物......科学说,这是生物链的弱肉强食,不相生相克,一些生物就会饿死、灭绝。人们接受了这个真相,觉得有道理。
  然而,这种说法套用人类,人们又会质疑:历史上“强为弱食”的典例也不少,比如刘邦、朱元璋从草根到皇帝,完成了“小鱼吃大鱼”的逆转,这是什么真相?还有,一些改朝换代的新帝王,原本就是锦衣富食的公子哥,不需要怕被“饿死”去“吃掉”旧君主,他们的“相克”又是什么真相?可见,人类对真相的好奇是递进而无止境的。
  其实,探索世间事物真相不能忽略一个概念———智慧,用一成不变的自然规律是无法诠释具有广度思维的人类。
  麦哲伦证明了“地球是圆的”,之后科学又有了新命题:宇宙有边界吗?这个“佛都不想回答的问题”看似高深莫测,但自然规律下无非是山下成迷,登上山顶便可知真相。而人类就不同了,一种事物,思维可以让大脑释放出无数个多变的信息源,外界根本捕捉不到哪個是真实的。


  美国的辛吉森无罪释放!一纸判决让人们纷纷质疑,连宣判法官都认为法律是在放纵罪恶。怎么办呢,真相在辛吉森的脑子里,法律也无可奈何。相比可探的宇宙,辛吉森或许是永久的迷,因为他迟早要把真相带进坟墓。
  剖析人的本质,诡谲的人性并非是辛吉森独有的。低级动物可以饿了就食,困了就睡,发情交配也不会分节点、场合。而甘愿束缚于伦理道德的人类,尽管有动物的本能,但礼义廉耻会使人怀抱琵琶半遮面,一边贪图享乐,一边不择手段地粉饰自己,就算兽性大发也能找出光鲜的道理。所以,人类真相不仅仅在表面,更有一部分是隐于人的意识之中。这是发掘不到的。
  司马迁,是伟大的史学家,他记载过中国历史的帝王沉浮、朝歌更迭。然而,在清晰且有矛盾的《史记》中不难看出,他是在用些许的揣测和隐晦,装裱着一幅破漏百出的历史画卷。
  荀子曰:人性恶,性善是教化的结果。教化,能催生人性的花朵,但改变不了人的本真。这就使得人类甚怕暴露丑陋的本性,尤其是封建社会为人楷模的帝王将相,更不愿把原始的恶念呈露给世人。这些隐去的意识,正是画卷中所短缺的历史真相!
  完美主义的历史,是违背科学规律的,即便是一本教课书,滤过的真相也不会给社会带来太多的养分。
  笑谈历史,乐读百家,津津乐道地戏说古今,是中华文化的一种形式。罗贯中用一部《三国演义》演绎历史,既让人赏心悦目又不失引经据典。这就是历史的作用!
  混沌的历史,会使人迷茫,可历史清透了,人未必就活得轻松。苛求真相,不如包容人性。掬一把长江水,抚一把长城墙,只要几千年历史的载物还在,历史就是真的!
其他文献
读书的好处举世公认,从我国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到外国的“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但,国人为何读书少?  这个“少”也是举世公认的,我看过许多资料综合也如此。以色列年人均读书量60本,日本40本,韩国11本,法国20本,我国为4.56本,倒数第一!  国家不重视吗?否。提倡全民读书多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在全国各村建立农家书屋,
期刊
笑有多种。按程度分有微笑、大笑、狂笑,按聲音分有嘻嘻、呵呵、嗤嗤、嘿嘿、咯咯、哈哈,按意思分有冷笑、嘲笑、讥笑、奸笑、狞笑、淫笑、坏笑、窃笑、嬉笑、耻笑、苦笑、憨笑、傻笑等等。  这么多种笑,其实就两类,一类真笑,真诚自然地笑,心悦而生,“笑是神的伪装”就是对真笑的赞美;一类假笑,虚情假意装出来的笑,学名称之伪笑,突出特征是假哈哈,俗称哈哈秀。  哈秀大师首推曹操。有人统计《三国演义》里曹操共笑了
期刊
近日,在一档综艺节目中,考研名师张雪峰谈到职场规则时说,求职面试时千万别问五险一金和有没有加班费,他非常讨厌问五险一金的求职者,这是一群“进入职场的目标是未来以拿退休金去生活的人”,这样的人没追求。这段话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巨大争议,难道求职者问自己的基本福利保障就是没理想、没追求?有网络媒体发表评论说:不跟你谈“五险一金”的老板,都是在耍流氓!我说一个字“好”,两个字“很好”,三个字“好得很”!  
期刊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这是一千多年前,诗人孟浩然应老友相邀,来到田家体验,用诗家的笔触描绘了田园生活的惬意。无独有偶,西方浪漫诗人荷尔德林吟出“人,诗意地栖居”,后来经过海德格尔的阐发,成了乡村哲学的新境界。然而,曾几何时,我回到家乡那个偏僻的小村庄,倾颓的院落,了无生气,它们的荣耀已荡然无存———当年盖一栋那样的大瓦房,是要记入家族方志的,是村里的大事件。几千年农耕
期刊
今年87岁的中科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先生,将毕生积蓄———8809446元———全部捐给华农大,学校用这笔款项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读着《新华每日电讯》这则报道,我看到的不单是一位“可敬的老人”,而且是一片“无言的火花”。  880多万元,对一位大学教授来说,若非年复一年克勤克俭,日复一日省吃省用,断难“积少成多”。我不认识卢永根。但我相信,他的这些钱财,都是
期刊
衣锦还乡,指富贵以后回到故乡,向乡里夸耀的意思。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显摆。典出《旧唐书·姜暮传》:“衣锦还乡,古人所尚。今以本州相授,用答元功。”  中国历史上,帝王和英雄们都有一个嗜好,就是在打下天下后,总要衣锦还乡,回到故里,榮耀一番,让眼看着他们长大的父老乡亲,看着他在衣绣锦袍加身,香车宝马万人拥戴中打道回乡,光宗耀祖。于是,我们看到,衣锦还乡成了中国封建文化背景下功成名就的帝王们示威显荣的一种
期刊
冬雪夏雨,春华秋实,可谓自然界之常识。人自幼经寒历暑,会慢慢明白自然之理。人慢慢长大,在家庭熏陶和社会熏染中,便知美丑妍媸,人礼待道。成人之后,经过历练,知道了社会担当和人性的微妙,晓得了善恶是非,可谓有了点社会公德方面的常识,算个“社会人”了。  自然常识,只要不是天生智力缺陷,一般都能理解,容易达成共识。所以,公司之间、单位之间,在谈项目说事时,一般会先聊两句天气,其实是希望所谈的事,也像谈的
期刊
明人朱国祯的《涌幢小品卷之十八》“史难信”一章,为了说明为什么有些“历史”很难让人相信,举到了“伯道无儿”的例子。“伯道无儿”的故事是这样的:晋代邓攸(字伯道)为了躲避战乱,带着儿子和侄儿一起逃难,在危难关头,舍弃自己的儿子,保全了侄儿。后来他终身没有孩子,当时很多人为之感动,抱憾地说:“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  对于这个故事,朱国祯表达了他的严重质疑:邓攸在子侄不能两全的情况下,念兄无后弃子
期刊
汉代徐干的《中论?法象》说:“君子口无戏谑之言,言必有防;身无戏谑之行,行必有检。”倒是刻画出一派正襟危坐的“正人君子”形象,但文人的戏谑,倒是很见些真性情。  苏轼,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宋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大师;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后官至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官职低微之至,但就是在此期间,
期刊
早晨乘地铁上班,出家门沿江场西路向西,要穿过高平路、沪太支路、守仁路三个路口方能抵达地铁站,步行约二十五分钟。我可以在路之北侧一直前行;也可以在原平路即穿过江场西路,沿路之南侧前行;还可以在接下来的每个路口穿越马路于南侧前行,从而抵达地铁站。如此说来,只早晨去地铁站,就可有五种不同走法,这还不包括出门反向而行,至万荣路再右转沿汶水路、沪太路抵达。目标不变,却有多种路径可供选择;无所谓好坏,只有快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