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法的法典化与非法典化思考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chao0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法立法的法典化是社会理性主义的思想基础,同时也是法制统一的政治需求,也算是当前法律科学化的追求目标。但是社会发展的多样性也给民法立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法立法逐渐形成一种民法立法非法典化的新思潮。文章主要对民法立法的法典化以及非法典化展开讨论,并重点阐述了民法立法非法典化的重要意义,供相关供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民法;法典化;非法典化
  引言
  中国民法的法典化不止一次被国家议程所提及,可惜的是,时至今日仍然未能制定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民法典。在欧盟国家民法非法典化趋势日盛的情况下,中国是应该追随欧洲法制先进国家的足迹探索民法非法典化的问题,还是应该早日制定出自己的民法典,针对这一问题的探讨非常多。基于《民法总则》的出台,文章就从中国民法立法本土化、传统化的角度出发,简单谈一下民法立法法典化和非法典化。
  1法典化与非法典化的综合比较
  1.1两大法系的哲学基础
  理性主义认为必须用完全符合人的理性或人性的法律代替旧法律或对后者进行深刻改造,并认为新的法律应该是成文形式、内容完备详尽、表达明确和编排合乎逻辑的,能使每个成年公民都能理解和掌握的法律。法律的形式理性认为人们应当在一部唯一的、经过系统划分的法典中对公民的权利清晰地加以规定,以便每个成年人都能知道他的权利并且独立地对权利加以运用。目前我国部分学者也以理性主义为哲学基础赞成民法法典化。
  成文的法律具有稳定性,但不能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而具有滞后性。英美法系主张自由裁量主义,法官按照遵循先例的原则兼顾平衡法的价值,结合案件事实实现个案的公平与正义。当确定人们必须受其支配的法规时,感到的时间的必然性、流行的道德和政治理论、社会政策上公认的或无意识的直觉知识,以及法官与其同胞共有的偏见,都要比演绎推理的作用大得多。法律表现了一个国家几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史,我们不能仅仅把它看成好像数学书本中的一些公理和定理。
  1.2两大法系的历史渊源
  大陆法系起源于罗马法,罗马法主要是关于人、家庭、继承、财产、侵权行为、不当得利、契约等民事法律方面的规范,也有一些刑事和诉讼程序方面的规范。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文艺复兴的到来,罗马法逐渐复兴。中世纪的欧洲分裂得较为严重,一国内部不同地区适用不同的法律或者习惯。仅法国,其南部适用成文法,北部便适用日耳曼习惯法。随着民族国家的兴起,颁布、施行成文法成为国家内部规则统一的重要举措。
  英美法系因起源于英国的普通法而得名,英国普通法是统一的中央政权下的产物。起源于英国的普通法,由于英国曾是“日不落”帝国而推广到世界各地。英美法系采用判例法的方式维持着法律的稳定,在遵循前例的过程中,遵守先前审判过程中坚持的原则、规则。随着社会的发展,抽象的法律规则或许有不同的释义,但将一个案件同另一个案件相比并抽象其相同因素,再不断地应用到新的案件之中有利于维持个案的公平与正义。依照判例的过程,其实质是再创造的过程。因而与成文法相比,判例法的优点在于法律规范稳定、明确、具体,有助于维护法律尊严,提高社会的法治意识。
  1.3两大法系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法律对国家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法律对经济有着信号作用、自我承诺作用,即通过法律预示、指引着市场主体的行为。在发展中国家,行政权经常干预市场经济活动,因而通过法律的方式限制行政权,保障市场主体的意思自治,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企业家的积极性。
  对于发展中国家,普通法的体制是比较有利于发展的,它比较有效率。但一个发展中国家若本身保持着大陆法系的特点,将本国法律创新、移植为英美法系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是其一。其二,英美法系之所以能保持促進效率提高的势头是因为有着优秀的法律职业人群,而大陆法系国家大多都在本科教学中传播法律知识,并以抽象逻辑划分学科开展教学。而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官都从律师中选拔产生,而律师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学术素养。因此,在衡量改革成本,权衡法律传统以后哪种法系能更好促进经济的发展还很难确定。
  2民法立法非非法典化的意义
  脱离现实去争论法典化与非法典化是没有意义的,完善民法立法的目的为的就是使民法更适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司法现实。中国的民法立法还没有到达一个很完备的阶段,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期之内,中国的民法立法应当秉持本土化、传统化、包容化的理念去转变、去发展,这是一个持续开放的过程。但是,这个开放不是面对西方文化、西方法律传统的开放,而更主要的是挖掘、甄别、筛选、恢复自近代以来我们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原来盲目摒弃的、与西方法律文明相冲突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以及一些有实践价值的司法传统。
  2.1民法立法非法典化,有利于在保持西方现代法律文化为主流的前提下,审慎的引入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合理的部分
  西方的法文化促进了物资文明的高度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发挖了个人潜质,但也带来了贫富悬殊以及对外在环境的掠夺性的破坏。而中国传统法文化主要还是以儒家伦理为内核,讲究“天人合一”,讲究社会的和谐,讲究教化对整个社会关系的正面作用。打一个不怎么恰当的比方,西方法律文化就像是西医西药,它已经到了一个DNA层面、准分子层面去研究病理医理和药理,当然具备极高的科学性,我们投医问药还是主要依赖西医。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就像是中医,其中很大一部分没有被科学论证,但也并非毫无是处,它所倡导的全身调理、阴阳平衡以及事先预防等种种理念,对于疾病的辅助治疗是非常有效的。因此,我们之前全面摒弃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行为,站在后来人的角度去反思,似乎有点矫枉过正。现在,中国的社会物质文明发展到一个较高的程度,政局稳定,法律体系逐步完善,是到应该花精力挖掘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相对合理的元素并将其法律化的历史阶段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必然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浅到深的。非法典化的立法原则可以灵活及时的使其法条化、固定化,为中国民法的本土化、传统化提供便利。   2.2民法立法非法典化,有利于在以坚持现有司法制度的前提下,恢复适用部分具体的中国传统法律制度,降低司法成本,调和社会矛盾
  由于东西方社会发展的不同,中国法律制度与西方法律制度,有着鲜明的区别。在我国清末时期,政治体制的落后被尖锐社会矛盾倒逼,仓促进行法律现代化,不假思索的全盘接受了西方法律制度。从十九世纪至今一百多年的司法实践,虽然在大多数领域证实了西方法律制度的先进性与科学性,但是在某些方面,特别是在调整民生民俗、人身关系以及财产关系方面,西方个人主义倾向的文化传统与中国家族式文化传统显得非常格格不入。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的诸如“保甲” 、“嫡长子继承”、“父债子偿”等制度,虽然看似与现代法律精神有所冲突,但是抛开西方法律文化先入为主的影响,仔细思考之后,其实这些制度在正当性上并没有问题,冲突的只是中西方文化与价值观。中国的传统法律制度是在中国历史进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慢慢建立完善起来的,在处理中国传统社会关系的过程中起到的正面作用,远比生搬硬套西方法律制度来的有效,产生的司法后果也更能为国人所接受。因此,我们这一代法律人,把西方法律制度改头换面拿来用,并没有什么独到之处,而真正需要的,是改良并恢复那部分适合中国社会独特性的传统法律制度。这就要求民法在立法的过程中,要有相当大的弹性和宽容度,逐步把相关的传统内容纳入到司法实践中去。
  2.3民法立法非法典化,有利于及时有效的消除西方法律文化中不适用于中国社会的部分对于中国法治现代化产生的消极影响
  西方民法的理论根源基于市民社会,无论是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以至于文艺复兴之后从意大利起源的近现代商业文化,甚至发源于中东的犹太文明、波斯文明或伊斯兰文明,无不重视经商贸易,从这样的文化土壤中发展起来的市民法,从骨子里带有个人主义与拜物主义的基因。西方民法精神重视契约、规则、独立,讲究自由、平等、诚信,这一系列的理念给清末封闭的中国封建社会带来了压倒性的冲击,这是进步的,是需要接受的。但与此同时,这样的法文化也带来一种把所有社会关系物化的倾向,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西方社会的人际关系理性但陷于冷漠,无法反映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客观存在的感情、伦理以及这样的感情、伦理在调整社会关系中起到的各种作用。而中国社会,说到底还没有彻底走出熟人社会(同时,笔者认为熟人社会和市民社会没有孰优孰劣之分),这样一种冷冰冰的西方法文化并不是包治所有中国社会问题的灵药,其中不适用中国社会传统的理念、制度,應当也必然会在中国法律本土化的发展进程中扬弃。比如,婚姻并非是简单的契约,而相邻也绝非仅限于物权,至于自然人破产的制度,笔者认为就不应当被引入中国的民事法律制度中来。这一系列的不兼容都需要我们在立法中善加取舍,只有坚持民法立法的非法典化,才能在探索中不断完善,日益精进。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民法的法典化与非法典化探讨必须要在结合本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脱离现实的争议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民法法典化与非法典化的争议最终要归结于哲学问题上。到底是我们认为应当制定法典而产生了民法法典化,还是历史时代的巨轮选择了民法法典而推动我们去编撰这样一部民法典,还是说坚持推行非法典化,这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一个问题。但是无论是秉承哪一种观点,首先都必须要立足于我国国情,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民法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董梦缘.民法法典化背景下法律解释问题初探[J].山西农经,2017,(05):95-96.
  [2]王钲茹.民法法典化与非法典化的争议[A].《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创新思维与领导决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7:1.
  [3]陆青.论中国民法中的“解法典化”现象[J].中外法学,2014,26(06):1483-1499.
其他文献
摘要:加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是当今档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守住档案工作安全底线的客观需要,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如何构建科学完善的档案安全体系,已经成为广大档案管理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针对当前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档案安全体系建设;问题;解决方案  近年来,随着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档案安全问题愈发凸显出来。因此,如何科学构建档案安全体系,全
期刊
摘要:良好的财务管理活动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管理效率。然而,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存在一定问题,如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财务系统信息化程度较低,缺乏有技术的专业人士进行创新指导。本文提出,应当通过提高财务数据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加强财务制度的完善进程,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并提高中小企业的内控管理等方式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推动市场与行业的进步。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效率  一、引
期刊
摘要:在经济改革逐步深化的今天,企业的竞争程度在不断增加,为保证企业赢得竞争优势,会计审计工作就是对企业经济交易行为进行有效的核算与监督,以此来使企业高层掌握企业内最为准确的经济信息,从目前的情况分析,很多的企业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会计审计对企业的重要性,将其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与相关财务管理的工作认为是一样重要。致使会计审计工作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文章结合个人实践工作,从多个方面入手,阐述了会计审计
期刊
摘要:作为企业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发展趋势,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主要通过岗位培训提高企业职工总体素质水平侧重于职工身心健康帮助职工实现人生意义及工作意义层面上的高度和谐,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基本内涵。本文以以人为本理念为切入点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应用以人为本理念的必要性,就提出具体的应用要点及应用措施进行深入探究,旨在为相关管理人员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  关键词:企业管理;以人为本;
期刊
摘要:面向”一带一路“,提供图书馆服务,要不断地适应服务需求,提升服务能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图书馆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当前环境下,如何利用信息资源,收集和组织信息,为国家、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是图书馆服务优化所需要研究的重点课题。现结合图书馆服务实际,提出服务能力提升的策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图书馆;服务能力;信息资源  一帶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带动着中国和经济带上的其他国家经济快
期刊
摘要:PPP作为一种的新型金融运作模式,在我国发展迅速。该模式在具体实施的过程对在制度设计上还不够周延,容易沦为政府实施行政垄断的工具,此外,PPP项目公司也可能因项目和自身行为等违反我国《反垄断法》禁止的垄断行为。除了注重对《反垄断法》的合规审查之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推行对防范我国PPP项目“变质”也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公平竞争审查;反垄断;PPP;行政垄断  引言  PPP模式具有三个
期刊
摘要:企业文化是群体意识的一种体现,,它的指导作用发挥与得到全体职工的认可有关,能够让员工自觉自愿的遵守。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文化渗透于人事调动、薪酬激烈等各个环节,而且能够影响到职工的思想理念,在人力资源的规划阶段、职工招聘与筛选阶段,人才培训与开发阶段、薪酬管理阶段,以企业文化为中心,构建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框架,提出合理的管理措施,并加以执行,对于其工作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在信息科技迅速发展的21世纪,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愈发注重信息、科技、资本以及人才,其主要原因在于上述四项均直接关系到企业是否具有市场竞争优势。为此,企业只有不断对企业员工进行系统培训,才能有效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有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拓展,从而有助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而有助于企业实现经营发展目标。本文在阐述人力资源当中的相关培训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培训在人力资源管理环节
期刊
摘要:供给侧改革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现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无论是速度还是质量都有了很好的进步,但是依然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供给侧改革正是政府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提出的改革方向。高职作为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场所,应该尤为重视国家政策的转变,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在政府的支持下进行转变,培养出更符合我国经济社会需求的人才。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贸易地位的不断提升,以及人民币币值长期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可预期,人民币国际化迈向了关键时期和决胜阶段。本文对人民币国际化现状及当前阻碍进行分析。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现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一国货币若想超出国内流通领域成为国际货币,需要满足三个条件:自由兑换、普遍接受和相对稳定。人民币国际化具有相当的可行性,基于对人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