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尽可能将学生要处理的问题融入各种问题情境创设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较强学习动机,从而提高数学成绩.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了几种创设情境的方法,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创设;激发;教学设计;体会;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是很难有效地吸取知识.”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一开始教师就要吊起学生的胃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推向课堂,使课堂气氛始终处于热烈的挑战之中.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通过努力加以克服的学习情境.它对大脑皮层具有很强烈的持续刺激作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加深记忆.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想方设法去寻求答案,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因此新课的教学就从这些问题中展开了.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将数学知识合理地融入各种问题情境创设中,让情境创设走进数学课堂.学生的学来自教师的引导,合理的引导是诱发学生有效参与学习数学的初始阶段,目的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帮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数学中,鼓励学生自主地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机会.
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如何呢?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合适的学习方法、合适的多媒体及教学工具,从而将引发学生兴趣和增强学生达到目标的信心作为重要任务.因此学习内容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的背景是学生熟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学生学过的,特别是“初始问题”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相联系.只要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情趣活动,认知过程应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与心理发展规律——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现象到本质,这样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有利于师生互动和学生思维的充分展示.
当教学活动方式目标确定以后,如何设计问题情境呢?首先,我们应做有心人,广泛涉猎各学科,具有广阔的视野,同时,也应关注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或在小游戏中寻求优秀的教学情境.比如:
1.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先向学生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任意画一个三角形,量出它的各内角的度数,并记录下来.第二节课的时候,教师让学生考老师,只要随便说出一个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老师一定能说出另一个角的度数.于是学生们纷纷尝试能否考倒老师,结果当然考不倒.于是老师就问:“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样厉害?”学生们此时必然兴致高昂地说想.老师此时神秘地一笑说:“那就好好地学习本节课,看看有什么奥妙?”
点评 这是一个用活动实例引入的好例子,圆满地完成了导课的任务.利用这个情境能够吸引学生,又能够与新知识密切联系,让学生亲自经历了知识点的形成过程,理解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创设的情境为:联想盖章的过程,假如某人的私章是正方形,盖出来的图像都是一模一样的正方形,假如某单位的公章是圆的,盖出来的图像都是一模一样的圆形,根据上节课的学习,大家已经知道它们都是全等形,那么假如印章制成三角形的,盖出来的图像都是全等三角形吗?然后教师出示了一张明信片,上盖有两个植树节纪念邮戳.
点评 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创设一些现实的、有趣的数学情景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的价值,而且能引导学生学会从数学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参与教学与探索的兴趣.这是生活中存在的全等三角形的实例,从而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这一情境自然、贴切,有助于思维的开拓,有助于兴趣的激发.
3.教学设计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用数学的角度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与现象,精心设置疑问,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惊奇、疑惑中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动机,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数学思维方法.大家都知道,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创设游戏情境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能主动地积极地、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在“中心对称”的教学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游戏情境:随便画一个游戏棋盘,然后拿出若干个陆军棋子(小长方形),让两位学生轮流在棋盘上放棋子,要求所放棋子不能重叠,如此玩下去,直到不能再放为止,能放下最后一个棋子的学生算赢.乍一看,这盘棋谁赢似乎只能碰运气,其实不然,下这种棋是有窍门的.于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激发他们找出其中的奥秘.通过讨论研究,最后揭示:只要你先走,并且将第一个棋子放在棋盘的正中心,然后采用“中心对称”的原理,就能做到百战百胜.
点评 最好的学习动机就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这个游戏创设的情境中,教师带领学生玩得愉快,并在玩中生疑,玩中释疑,学生在其中必有收获.让学生体会了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游戏联系,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4.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要真正地只担当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学习的乐趣.由重知识传授转向重学生内在潜力的发掘,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注重教学设计中设置交流、探索、合作等教学活动形式,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在互动中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共同发展.
在“一定能摸到红球吗”的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引出课题,创设的悬念为:(1)同学们,老师有个发现,将数学课本随意翻开,一定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左边的页码是偶数,右边的页码是奇数,你信不信?试一试.(2)再请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转盘,如果将它自由转动,当转盘停止后,指针一定会指向红色区域吗?
点评 教师的教学设计鼓励引导学生多角度、多策略地思考问题,让学生在探索中掌握方法,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增强提供滋生的土壤.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
翻书和转盘这两个事件是现实生活中有趣的问题,最能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自然会把学生引入随机现象中,使学生感受到随机事件就在身边,而且大量存在,这一问题情境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现实认知基础之上,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因而能够成为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直接诱因,不断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事实上,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如工厂的一些边角料的再利用问题、烟囱拐脖的设计问题等.
总之,数学问题情境,是通过联系现实中的应用实例,体现数学在实践中的巨大作用;通过对数学故事或数学史的讲述,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适当的情境创设,可以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路活跃,热情高涨,充满生机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从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引入课题是一堂好课的关键.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求解,真正体现了新的课改精神,重知识的发生、发展、产生过程,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环境的主人,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出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用最佳的教学艺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创造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去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优化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遵循了学生学习的内在规律,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面向每一名学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名学生的智慧潜能,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间.努力做到围绕教学设计,放飞学生思维想象的翅膀,让学生自己去质疑、去发现,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真正做到为学习而设计教学.
【关键词】创设;激发;教学设计;体会;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是很难有效地吸取知识.”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一开始教师就要吊起学生的胃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推向课堂,使课堂气氛始终处于热烈的挑战之中.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通过努力加以克服的学习情境.它对大脑皮层具有很强烈的持续刺激作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加深记忆.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想方设法去寻求答案,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因此新课的教学就从这些问题中展开了.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将数学知识合理地融入各种问题情境创设中,让情境创设走进数学课堂.学生的学来自教师的引导,合理的引导是诱发学生有效参与学习数学的初始阶段,目的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帮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数学中,鼓励学生自主地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机会.
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如何呢?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合适的学习方法、合适的多媒体及教学工具,从而将引发学生兴趣和增强学生达到目标的信心作为重要任务.因此学习内容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的背景是学生熟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学生学过的,特别是“初始问题”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相联系.只要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情趣活动,认知过程应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与心理发展规律——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现象到本质,这样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有利于师生互动和学生思维的充分展示.
当教学活动方式目标确定以后,如何设计问题情境呢?首先,我们应做有心人,广泛涉猎各学科,具有广阔的视野,同时,也应关注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或在小游戏中寻求优秀的教学情境.比如:
1.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先向学生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任意画一个三角形,量出它的各内角的度数,并记录下来.第二节课的时候,教师让学生考老师,只要随便说出一个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老师一定能说出另一个角的度数.于是学生们纷纷尝试能否考倒老师,结果当然考不倒.于是老师就问:“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样厉害?”学生们此时必然兴致高昂地说想.老师此时神秘地一笑说:“那就好好地学习本节课,看看有什么奥妙?”
点评 这是一个用活动实例引入的好例子,圆满地完成了导课的任务.利用这个情境能够吸引学生,又能够与新知识密切联系,让学生亲自经历了知识点的形成过程,理解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创设的情境为:联想盖章的过程,假如某人的私章是正方形,盖出来的图像都是一模一样的正方形,假如某单位的公章是圆的,盖出来的图像都是一模一样的圆形,根据上节课的学习,大家已经知道它们都是全等形,那么假如印章制成三角形的,盖出来的图像都是全等三角形吗?然后教师出示了一张明信片,上盖有两个植树节纪念邮戳.
点评 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创设一些现实的、有趣的数学情景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的价值,而且能引导学生学会从数学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参与教学与探索的兴趣.这是生活中存在的全等三角形的实例,从而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这一情境自然、贴切,有助于思维的开拓,有助于兴趣的激发.
3.教学设计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用数学的角度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与现象,精心设置疑问,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惊奇、疑惑中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动机,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数学思维方法.大家都知道,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创设游戏情境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能主动地积极地、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在“中心对称”的教学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游戏情境:随便画一个游戏棋盘,然后拿出若干个陆军棋子(小长方形),让两位学生轮流在棋盘上放棋子,要求所放棋子不能重叠,如此玩下去,直到不能再放为止,能放下最后一个棋子的学生算赢.乍一看,这盘棋谁赢似乎只能碰运气,其实不然,下这种棋是有窍门的.于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激发他们找出其中的奥秘.通过讨论研究,最后揭示:只要你先走,并且将第一个棋子放在棋盘的正中心,然后采用“中心对称”的原理,就能做到百战百胜.
点评 最好的学习动机就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这个游戏创设的情境中,教师带领学生玩得愉快,并在玩中生疑,玩中释疑,学生在其中必有收获.让学生体会了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游戏联系,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4.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要真正地只担当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学习的乐趣.由重知识传授转向重学生内在潜力的发掘,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注重教学设计中设置交流、探索、合作等教学活动形式,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在互动中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共同发展.
在“一定能摸到红球吗”的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引出课题,创设的悬念为:(1)同学们,老师有个发现,将数学课本随意翻开,一定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左边的页码是偶数,右边的页码是奇数,你信不信?试一试.(2)再请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转盘,如果将它自由转动,当转盘停止后,指针一定会指向红色区域吗?
点评 教师的教学设计鼓励引导学生多角度、多策略地思考问题,让学生在探索中掌握方法,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增强提供滋生的土壤.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
翻书和转盘这两个事件是现实生活中有趣的问题,最能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自然会把学生引入随机现象中,使学生感受到随机事件就在身边,而且大量存在,这一问题情境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现实认知基础之上,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因而能够成为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直接诱因,不断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事实上,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如工厂的一些边角料的再利用问题、烟囱拐脖的设计问题等.
总之,数学问题情境,是通过联系现实中的应用实例,体现数学在实践中的巨大作用;通过对数学故事或数学史的讲述,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适当的情境创设,可以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路活跃,热情高涨,充满生机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从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引入课题是一堂好课的关键.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求解,真正体现了新的课改精神,重知识的发生、发展、产生过程,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环境的主人,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出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用最佳的教学艺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创造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去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优化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遵循了学生学习的内在规律,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面向每一名学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名学生的智慧潜能,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间.努力做到围绕教学设计,放飞学生思维想象的翅膀,让学生自己去质疑、去发现,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真正做到为学习而设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