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西方音乐概览(之十二)

来源 :音乐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long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偶然音乐”(Aleatory music)是西方20世纪下半叶重要的现代主义音乐流派之一。偶然音乐又称“不确定性音乐”或“机遇音乐”,是指作曲家在创作中将偶然性因素引入创作或演奏过程中的音乐。“偶然音乐”强调的是音乐发展进程中的“不确定性”(Indeterminacy)。尽管20世纪早期的美国作曲家艾夫斯和考埃尔已经在作品中少量运用了偶然音乐的某些做法,但最早的“偶然性”音乐实际上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一种类似于做游戏的作曲方法—掷骰子,即将事先创作好的音乐片段编号并装在盒子里,再按照掷骰子的结果临时拼凑成曲。20世纪作曲家将此种方式进一步发展至极致,并将这种“偶然性”提升到决定音乐发展的主要手段。
  偶然音乐在20世纪下半叶逐渐被人们接受主要是受到一位独特的美国作曲家约翰·凯奇(John Milton Cage Jr. 1912-1992)的影响。凯奇早年曾短暂跟随勋伯格和考埃尔学习。虽然勋伯格并不是十分认可这位学生,但他不得不承认凯奇是一位“天才发明家”。1933年创作的《为两个声部写的奏鸣曲》和1934年创作的《为三个声部写的作品》也间接表达了凯奇对两位导师的感激之情。但在此之后,凯奇受瓦雷兹(Edgard Victor Achille Charles Varèse,1883-1965)的影响很大。凯奇曾经阐述过他走向不确定性并与瓦雷兹相类似的基本原则:其一,作为一种“声音的组织”,对音乐中声音的定义应该尽可能地宽泛,甚至应该包含所有类型的噪音和“正常”的音乐“事件”;其二,对于20世纪面对整个声音世界的作曲家来说,传统意义下运用和声及其特定音级相互关联的作曲技法已经远远不够。
  基于以上两点原因,20世纪30-50年代,凯奇创作了一种新的音乐,寻找新的音响材料成为他首先考虑的问题。1939——1941年,凯奇创作了三首系列作品,将其命名为《结构》,不同种类的非传统打击性“物件”在这部作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制动鼓、雷鸣片、“弦钢琴”(即采用拨弦方式演奏钢琴)就在第一首《金属》中加以运用。在1939年创作的五首《想象的风景》(1939、1942、1942、1951和1952年),不同的电子设备成为凯奇探寻新音响材料的又一领域。电子蜂鸣器、振荡器、发生器鸣响和接触式麦克风一一亮相。1940年创作的《起居室内乐》中对不确定因素的追求加速了凯奇“偶然音乐”风格的形成,桌子、墙壁等等家具或建筑“因素”均可以作为打击乐部分呈现在作品中。此外,凯奇还发明创造了好多新的声音来源和结构音乐的手段。预制钢琴——通过将木片、螺丝钉、橡皮条等作用于钢琴琴弦从而改变声音效果;“空的容器”——将作品建立起一个成比例的、通过精确的数字计算而确定时间单位,一旦“容器”被确定,所希望的各种音响便可以依靠事先设定好的比例关系提供更广阔的时间或节奏框架。
  上述的作品使凯奇艰难地徘徊在挑选特殊声音材料和精确计算结构规模的过程中。但有一点是导致凯奇继续走向“偶然音乐”的关键,那就是之前提到的声音材料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其本质上是相对模糊,并没有明确对应形式的。即任何声音材料可与任何时间长度的结构相结合。对凯奇来说,音乐中的每一部分都或多或少为其本身而存在。一种音响无须与前后的音响有任何关系,它只是“它自己”。实际上,凯奇对于音响原则的思考已经与哲学产生了不可分割的关系。
  1951年,凯奇创作了长大篇幅的《变化的音乐》。音乐结构的所有元素——有声、无声、时值、音高、音量、速度和密度都以抛硬币的方式从中国《易经》生成的表格中加以选择的。1952-1956年创作的《钢琴音乐》的音高,则是通过在一张纸上寻找瑕疵来决定的,偶然的作用被进一步交由演奏者来决定,而时值则以没有符干的四分音符符头模糊地表示,其本身和力度等级则完全听凭于演奏者的瞬间冲动。
  可以说,《4分33秒》将凯奇的不确定性和“无意向性”发展至极致。三个带有结构细分的时间框架从材料的缺席表现其存在;什么都没有,唯独有各种声音的存在即作品本身,包括脚步声、观众的笑声、桌椅的摩擦声等等。在凯奇的作品中,音乐被简化到无声,绝对音高在无倾向性的所谓“无声背景”中屈居于次要地位。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  “艺术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概念,是指系统性地研究除文学以外的所有艺术类型各种问题的整体科学。音乐学作为艺术学的一个分支不是孤立存在的,应该将其纳入到当时整体历史语境之中,从艺术学的角度通过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整体风格的把握与比较,证明其发展与其他艺术门类是协调一致的,纵观音乐史的整体发展其脉络与美术史等有许多重合之处,从艺术学视阈下通过经典案例的分析,将有利于我们重新审视音乐史发展,有助
期刊
初冬大连,气候宜人。由辽宁省音乐家协会、旅顺口区委宣传部主办,旅顺文联、电视台、文广局、团区委、文化馆、音协和少年宫等单位承办的歌曲创作研讨会2014年10月24—25日在旅顺营港大酒店举行。来自我省各地的词曲作家和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的专家教授3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省音协名誉主席、原沈阳音乐学院院长、作曲家秦咏诚先生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汪敏主持。  研讨会分为两个部分,
期刊
引 题  作为《黄河》的权威指挥和主要诠释者,严良堃被誉为中国大合唱第一指挥。面对赞扬,他总是谦虚地表示:“这并不是我个人的成就,而是《黄河》中所蕴含的那种民族气魄、爱国精神,音乐强烈的感染力使人民感动。”尽管70多年来他已经指挥《黄河》上千场,但每次提到这部作品时,他的双眸依然洋溢着永不衰减的热情。  尽管已经多次领略了指挥家严良堃的舞台风采,但却无缘与他结识。据说他一向严谨,对于宣传个人尤为反
期刊
优秀的合唱指挥应该既是一名专业的指挥,又是一名声乐专家,只有具备这样综合专业技能的指挥才称得上是合格的专业“合唱指挥”,方能胜任非专业合唱团(业余合唱团)训练、辅导、指挥工作。  目前,非专业合唱团发展迅速,数量庞大,但专业指挥实在太少,已不能满足非专业合唱团队发展的需要,而且部分非专业合唱团的指挥并不具备“合唱指挥”应具有的声乐素养,这些非专业合唱团队,普遍缺少专业的声乐训练,存在着声音的表现能
期刊
2014年的学报编辑部是特殊的一年,队伍壮大了,学报编辑部办了两刊——《乐府新声》和《音乐生活》,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谨记自己的职责,严格地要求自己,积极认真地做好各项工作。在不断地学习和工作实践中,个人的实践经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进步,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果,办刊质量迅速提高,学术影响不断扩大,逐步跻身全国学报的先进行列。编辑素质和结构不断优化,在国家和省部级评选活动中频频获奖,刊物交流、文
期刊
内容提要  歌唱和器乐演奏这两种表演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歌唱的各种方法和种类繁多的乐器既有鲜明的个性,同日寸又是互通互融的。歌唱和器乐可以非常独立地存在,但当二者在一起表现音乐时就产生了相辅相成,互相融合、升华的作用。  关键词  歌唱语言 艺术 器乐演奏 共融个性 共性  歌唱和器乐演奏这两种表演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歌唱的各种方法和种类繁多的乐器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同时又是互通互融的。
期刊
雷琴是在本世纪的20年代末才出现的一种拉弦乐器。最早叫做“大雷”或“大弦子”,在1953年才正式改叫“雷琴”。是天津艺人王殿玉将坠胡改革而形成的,它在坠胡的基础上琴筒更大、琴杆更长、琴筒两边也改成蒙蟒皮。与坠胡相比,雷琴的音域更宽、音量更大、音色也更加优美。  雷琴的琴杆细长,表面是指板,琴头呈铲的形状,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弦轴,弦轴的表面雕刻着花纹,在轴的顶部嵌有骨饰。雷琴的琴筒又短又大,是由薄铜板
期刊
开学典礼结束后,我在正厅的人群中找到我的导师——作曲系主任耶涅·佐尔丹教授。耶涅1943年出生在匈牙利的索诺克,1961至1966年间在李斯特音乐学院师从匈牙利著名作曲家福勒戈什·费伦茨(英译为费伦茨·法卡斯)学习作曲,福勒戈什也是当今欧洲最有影响的两位匈裔作曲家里盖蒂·杰勒基和古勒达哥·杰勒基(英译为捷尔吉·库塔格)的老师。1967年,耶涅转赴意大利,在罗马的圣塞西利亚音乐学院随意大利著名作曲家
期刊
手风琴的外部结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键盘(键钮)、风箱、贝司。内部结构主要有:琴键与键钮的传动装置、变音系统、发音共鸣系统、簧框、簧片、音簧皮条、铆钉等。琴的主体除了外壳装饰性的格栅、铆钉和簧片等零件外,大部分为木质材料构成。为了防止手风琴在使用过程中因吸潮而变形,制作手风琴所需的木材通常要进行四五年以上的风干,使其自身能达到一种平衡的含湿量。制作手风琴的大部分工作量是由手工制作来完成的,因此每一架
期刊
孩子眼中的高楼大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