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学校体育综合改革10 10工程系列教材——体育趣味课课练1260例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j1990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体育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在体育课中的锻炼,但是,现在很多体育老师缺乏多种多样有趣的、安全的、可以进行比赛的练习方法,为了帮助体育老师能够很好的带领学生在体育课中进行锻炼,我们编写了《体育趣味课课练1260例》系列教材。为什么是1260例呢?因为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到高中三年级毕业,国家规定的体育課时大约是1260节,为了突出课课练,所以就编写了1260例,可以锻炼学生的走、跑、跳、投、支撑、攀爬、悬垂、搬运、负重、角力、踢打、躲闪、钻跃、滚动等,可以锻炼学生的各种身体活动能力和各项身体素质。教材内容非常丰富,有1260个内容,体育老师如果在每堂课上遵循使用,体育课一定会变得更加的生动有趣,学生的身体锻炼一定会变得更加的有效。希望这套教材能够辅助一线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帮助学生不断的增强体质。
其他文献
区块链是可能对新闻业产生深远影响的关键技术,部分学者认为它可以凭借促进新闻透明性、塑造共识机制、去中心化进行技术赋权,从而重塑公共讨论。但是公共讨论所需要的同等教养、良善机制和公共理性三项条件都难以在区块链技术中得到保障。其一,区块链新闻无法实现新闻整体真实的目标,“同等教养”原则难以保证。其二,区块链新闻的机制并不能落实彻底的平等参与原则。其三,公共理性缺位问题无法在区块链新闻的机制中得到解决。因此,重塑公共讨论的“区块链神话”难以实现。
我国面临的境外疫情输入风险一直存在,防控警惕性不可降低,需持续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在这种背景下,科技期刊的生存道路发生转变,传统媒体的去纸化及网络媒介的各方兴起都使得科技期刊全面“媒体融合”发展迫在眉睫。文章简单介绍“媒体融合”的来源,辨析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和“全媒体化”之间的差异,指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科技期刊传统媒介运营的桎梏,重点分析了媒体融合的出版意义与价值,强调这是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外在要求与内在需求。
自媒体成为公民自由言论权行使场域的同时,也正成为侵犯公民人格权的暗室,对自媒体行为的规范亟不可待。《民法典·人格权编》是对人格权有效保护的重大创新,其中也包含对自媒体行为的规范。但《民法典·人格权编》对自媒体行为的规范也面临公共利益判断标准模糊、合理使用界定笼统的问题,通过司法判例、联系未来结果将公共利益标准具体化的方式进一步确定公共利益判断标准,通过确立无需权利人同意原则、无偿使用原则、比例原则和立法和司法解释完善的原则进一步明晰合理使用规则,对自媒体行为的规范极具意义。
技术的普及推动着网络直播行业的蓬勃发展,从giao哥、药水哥到“迷人的郭老师”,网络审丑现象愈发流行。反主流审美的审丑主播的出现与走红并非偶然。从直播主体来看,主播自身的人设建构尤为重要。文章从戈夫曼的拟剧理论视角出发,结合实际案例——主播“迷人的郭老师”,试分析其丑角人设是如何建构的。分析发现,面对媒介环境与社会心理层面的新变化,“郭老师”粗陋的前后台展示与极端的个人表演风格都是一定程度上对受众需求的主动迎合。进言之,审丑主播反主流的形象塑造正逐渐成为以网络为载体的一种流行亚文化。传统社会的丑角文化在新
文章通过分析交互式真人秀节目《你的荒野求生》,讨论流媒体平台中交互式影视的发展及其叙事特征和亮点,同时通过对Netflix流媒体平台上的交互式影视美学构建和文化走向,阐释流媒体平台交互影视发展带来的重要意义,以及对我国交互式影视发展的影响。
文章拟探讨养成偶像文化产业在中国现状,以及迅猛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并对中国养成偶像产业的良性发展提出建议。
线上数字阅读最近几年迅速发展,数字阅读行业生态逐步完善,行业价值链挖掘进一步深化。网络文学平台成为数字阅读内容的主要生产地,经过多年发展,头部平台领先掌握行业市场,网络文学平台固化。文章通过对头部网络文学平台的业务分析,主要包括内容建设、盈利方式、IP运营、市场布局、内容生产者几个方面,以此对我国头部网络文学平台的发展现状进行初步总结。
对数字媒体传播综合运用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而北京故宫在此方面为学界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案例。文章将以北京故宫馆藏绘画为例探析数字媒体传播形式。成立于1925年10月的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我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也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性博物馆。近年来,北京故宫尝试多维度使用数字媒体传播方式,为古老的博物院赋予全新内涵,将其打造成超级IP,其中馆藏绘画艺术是最先借助数字媒体进行创新性传播的艺术之一
在全媒体时代,传统的风险沟通模式被赋予了新的特点。在国家重大灾害面前,人民日报作为主流媒体的代表之一,在“四全媒体”的框架下与受众进行风险沟通。为了解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四全媒体”在重大突发性危机事件中发挥的信息传播作用,在社会人群中针对此问题设计问卷进行了调查,总结出人民群众对于人民日报及“四全媒体”的认知与期望,并进一步提出对于此类媒体发展的建议。
数据新闻逐渐成为媒介融合时代重要的新闻报道方式,具有简洁易懂、形式多样等特点,但问题也逐渐显现。文章通过对新华网和澎湃新闻2020年发布的疫情议题数据新闻内容分析,发现了国内数据新闻存在描述模糊、自采意识差、互动性不足、缺乏深度分析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