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归因理论是一种有思考的学习,是一种有理性的总结。作为一名教师,要成为学习型教师,使自己的课堂具有新鲜血液,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应养成反思总结的好习惯。本文将主要探讨归因理论在预防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中的应用。
【关键词】:归因理论;小学数学;学困生;教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至理名言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我们重视教学前的准备,却忽略课后的反思和总结。教师及时总结和反思课堂上的得与失,恰恰就是找到下一次上好课的根本;相反,会失去良好的教学反馈资源[1]。
1 案例分析
1.1 《退位减》的归因理论教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書数学二年级上册《退位减》一课,一位年轻教师新授这节课时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流程上看,较顺利。但是从学生实际练习过程中发现,学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位年轻教师只关注了学生的参与度,没有关注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反馈。课后反思简单记录了这样几句话:上完了这节课,感觉非常好。可是,学生的作业中还是有很多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之间探究活动中会生成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突破口,处理恰当将是课堂中师生的智慧火花。如果教师能及时合理地抓住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就会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的课后反思简单、笼统,明显地反映出课后没有及时进行反思,处于应付状态。这节课感觉好,好在哪里?哪些做法赢得了学生的喜爱?教师在哪方面的处理让自己感觉满意?学生作业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处理、弥补这些问题?这都是课后反思应该及时记录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后反思不流于形式,体现它的实效性与针对性[2]。
1.2 《角的初步认识》的归因理论教学
教师上完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一课,及时记录了这样的课后感想:从生活中的角到数学中的角,学生过渡得非常好,角各部分的名称也比较明确。对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这部分内容学生不容易理解,通过拉动活动的角和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还是只有部分学生能够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老师的课后反思虽然及时地记录了课堂中的优点,但对课堂中困惑的问题避而不谈。这种课后反思对自己今后的课堂教学缺乏指导和提升作用。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这个结论学生很难理解,虽然借助直观教具的演示突破难点,但是仍有学生处于困惑状态。那么教师在记录课后反思时就要重点对这个困惑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如何面对全体学生解决这个问题。随着对问题的逐步思考和研究,就会渐渐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可见,课后反思是剖析自己在课堂中的困惑,也是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的途径之一。
2 归因理论在预防小学数学学困生中的重要性
根据以上课后反思案例可知,课后反思要有效,必须及时记录教学中的“得”与“失”,并且能从“得”中提升有价值的经验,从“失”中分析原因,找到策略。但如何及时写好课后反思,促进自己的教学研究呢?
2.1 明确课后反思的意义
不能把写课后反思看成应付工作的一项差事。教师的教育智慧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除了来自教育理论的指导外,更多的则来自于对自身长期教学实践的反思,在反思中慢慢积累个性化的经验,在反思中形成教育智慧。“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华师大叶澜教授说的这句话充分点明了记录课后反思的重要性[3]。
2.2 掌握课后反思的基本原则
(1)及时性原则。这是写课后反思的重要原则,每当上完一节课,要及时记录课堂中值得自己反思的方面;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课堂教学的记忆会逐渐模糊,这样写下来的课后反思不够恰当。(2)真实性原则。在教学研究中真实记录自己的教学反思过程和教学效果,书写可长可短,绝不写空话、套话,更不能写假话,否则其反思就无意义可谈。(3)针对性性原则。教师最好有自己的课题研究,针对自己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收集第一手资料,确定研究问题的策略。
课堂教学要有理论知识的支持和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教师要善于思考课堂教学过程,在思考中论证或修正着某种理论,这种理论又去指导新的教学实践,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善思考的习惯一旦形成,教师将逐渐走上专业化成长的道路。
3 归因理论在预防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中的应用策略
3.1 借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学习数学
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在一个夏天,太阳火辣辣的。突然天阴了下来,这一变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老师立刻抛出问题:“天阴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经验,回答这个问题。学生说:“可能会下雨”,“可能会打雷、电闪”,“可能会刮风”,“可能下冰雹”“可能会一直阴着天,不再有变化”,“可能一会儿天又晴了”,……老师接着边说边演示:“同学刚才所说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小如下冰雹……”“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呢?”通过这一创设情境的导人,使学生对“可能性”这一含义有了初步的感觉。学习“可能性”,关键是要了解事物发生是不确定性,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让学生联系自然界中的天气变化现象,为“可能性”的概念教学奠定了基础[4]。
3.2 结合生活经验,在创设情境中学数学
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经历过“生活现象”,通过创造性的活动,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把生活情景模拟出来,让学生亲自体验,帮助学生搞清较难、易混的内容,使他们感到亲切、易懂、自然。例如,在列方程解应用题中教行程问题之前,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有趣的表演。教师让两个学生站在教室前后两个黑板前,准备相对而行,教师喊“出发”,两个学生很快就撞在一起,教师立刻在黑板上画出他们行走的示意图,告诉学生这种同时从两地相向行,碰到一起就叫相遇。教师再让两个学生背对背地站好,一声令下,他们便向相反的方向走去,一直走到前后两个黑板前。教师又在黑板上画出他们行走的示意图,告诉大家这种运动叫做相背而行。教师再让两个学生从同一地点,一慢一快向相同方向前进,快的很快把慢的追上……学生不知不觉地理解了行程问题的概念和数量关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变得十分愉快。
3.3 作业设计生活化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要精心设计作业,考虑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使学生的作业与生活紧密结合。如我在教学“比例尺”后,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全班分五个小组,每个组绘制一幅“我们美丽的校园”的平面图,并把它与同学交流,全班展评。当我布置后,同学们积极性高,小组同学纷纷献计献策,大家齐心协力,进行校园建筑物的测量,确定它们所在的位置,研究一个合适的比例尺……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数学课延伸到了生活中,数学作业走出了课堂的限制,让学生明白不但课堂上需要合作,生活中更需要合作,从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体验到团结协作,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快乐。
结论
教师课堂教学中面对的是天真活泼的学生,他们各有特点,因而教师课堂的教学决策具有不可预见性。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一个能动的谨慎的认知加工过程,也是一个与情感和认知密切相关并相互作用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靳明珠. 探析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J]. 学周刊,2015,05:176.
[2] 张艳,王飞.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J]. 现代教育科学,2015,02:121-122.
[3] 杨达莉. 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4,25:162-163.
[4] 姜明珠. 浅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与教学策略[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8:62.
【关键词】:归因理论;小学数学;学困生;教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至理名言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我们重视教学前的准备,却忽略课后的反思和总结。教师及时总结和反思课堂上的得与失,恰恰就是找到下一次上好课的根本;相反,会失去良好的教学反馈资源[1]。
1 案例分析
1.1 《退位减》的归因理论教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書数学二年级上册《退位减》一课,一位年轻教师新授这节课时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流程上看,较顺利。但是从学生实际练习过程中发现,学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位年轻教师只关注了学生的参与度,没有关注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反馈。课后反思简单记录了这样几句话:上完了这节课,感觉非常好。可是,学生的作业中还是有很多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之间探究活动中会生成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突破口,处理恰当将是课堂中师生的智慧火花。如果教师能及时合理地抓住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就会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的课后反思简单、笼统,明显地反映出课后没有及时进行反思,处于应付状态。这节课感觉好,好在哪里?哪些做法赢得了学生的喜爱?教师在哪方面的处理让自己感觉满意?学生作业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处理、弥补这些问题?这都是课后反思应该及时记录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后反思不流于形式,体现它的实效性与针对性[2]。
1.2 《角的初步认识》的归因理论教学
教师上完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一课,及时记录了这样的课后感想:从生活中的角到数学中的角,学生过渡得非常好,角各部分的名称也比较明确。对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这部分内容学生不容易理解,通过拉动活动的角和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还是只有部分学生能够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老师的课后反思虽然及时地记录了课堂中的优点,但对课堂中困惑的问题避而不谈。这种课后反思对自己今后的课堂教学缺乏指导和提升作用。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这个结论学生很难理解,虽然借助直观教具的演示突破难点,但是仍有学生处于困惑状态。那么教师在记录课后反思时就要重点对这个困惑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如何面对全体学生解决这个问题。随着对问题的逐步思考和研究,就会渐渐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可见,课后反思是剖析自己在课堂中的困惑,也是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的途径之一。
2 归因理论在预防小学数学学困生中的重要性
根据以上课后反思案例可知,课后反思要有效,必须及时记录教学中的“得”与“失”,并且能从“得”中提升有价值的经验,从“失”中分析原因,找到策略。但如何及时写好课后反思,促进自己的教学研究呢?
2.1 明确课后反思的意义
不能把写课后反思看成应付工作的一项差事。教师的教育智慧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除了来自教育理论的指导外,更多的则来自于对自身长期教学实践的反思,在反思中慢慢积累个性化的经验,在反思中形成教育智慧。“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华师大叶澜教授说的这句话充分点明了记录课后反思的重要性[3]。
2.2 掌握课后反思的基本原则
(1)及时性原则。这是写课后反思的重要原则,每当上完一节课,要及时记录课堂中值得自己反思的方面;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课堂教学的记忆会逐渐模糊,这样写下来的课后反思不够恰当。(2)真实性原则。在教学研究中真实记录自己的教学反思过程和教学效果,书写可长可短,绝不写空话、套话,更不能写假话,否则其反思就无意义可谈。(3)针对性性原则。教师最好有自己的课题研究,针对自己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收集第一手资料,确定研究问题的策略。
课堂教学要有理论知识的支持和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教师要善于思考课堂教学过程,在思考中论证或修正着某种理论,这种理论又去指导新的教学实践,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善思考的习惯一旦形成,教师将逐渐走上专业化成长的道路。
3 归因理论在预防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中的应用策略
3.1 借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学习数学
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在一个夏天,太阳火辣辣的。突然天阴了下来,这一变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老师立刻抛出问题:“天阴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经验,回答这个问题。学生说:“可能会下雨”,“可能会打雷、电闪”,“可能会刮风”,“可能下冰雹”“可能会一直阴着天,不再有变化”,“可能一会儿天又晴了”,……老师接着边说边演示:“同学刚才所说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小如下冰雹……”“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呢?”通过这一创设情境的导人,使学生对“可能性”这一含义有了初步的感觉。学习“可能性”,关键是要了解事物发生是不确定性,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让学生联系自然界中的天气变化现象,为“可能性”的概念教学奠定了基础[4]。
3.2 结合生活经验,在创设情境中学数学
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经历过“生活现象”,通过创造性的活动,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把生活情景模拟出来,让学生亲自体验,帮助学生搞清较难、易混的内容,使他们感到亲切、易懂、自然。例如,在列方程解应用题中教行程问题之前,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有趣的表演。教师让两个学生站在教室前后两个黑板前,准备相对而行,教师喊“出发”,两个学生很快就撞在一起,教师立刻在黑板上画出他们行走的示意图,告诉学生这种同时从两地相向行,碰到一起就叫相遇。教师再让两个学生背对背地站好,一声令下,他们便向相反的方向走去,一直走到前后两个黑板前。教师又在黑板上画出他们行走的示意图,告诉大家这种运动叫做相背而行。教师再让两个学生从同一地点,一慢一快向相同方向前进,快的很快把慢的追上……学生不知不觉地理解了行程问题的概念和数量关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变得十分愉快。
3.3 作业设计生活化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要精心设计作业,考虑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使学生的作业与生活紧密结合。如我在教学“比例尺”后,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全班分五个小组,每个组绘制一幅“我们美丽的校园”的平面图,并把它与同学交流,全班展评。当我布置后,同学们积极性高,小组同学纷纷献计献策,大家齐心协力,进行校园建筑物的测量,确定它们所在的位置,研究一个合适的比例尺……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数学课延伸到了生活中,数学作业走出了课堂的限制,让学生明白不但课堂上需要合作,生活中更需要合作,从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体验到团结协作,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快乐。
结论
教师课堂教学中面对的是天真活泼的学生,他们各有特点,因而教师课堂的教学决策具有不可预见性。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一个能动的谨慎的认知加工过程,也是一个与情感和认知密切相关并相互作用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靳明珠. 探析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J]. 学周刊,2015,05:176.
[2] 张艳,王飞.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J]. 现代教育科学,2015,02:121-122.
[3] 杨达莉. 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4,25:162-163.
[4] 姜明珠. 浅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与教学策略[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