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立体引学式教学提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学中实施“引”与“学”的立体化。如何在九年级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立体引学式教学?本文从体现教材特点,先学后引;深入浅出,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围绕主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拓展内容,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理念联系实际,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立体引学式教学;思想品德教学
立体引学式教学提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学中实施“引”与“学”的立体化。作为一名九年级思想品德的一线教师如何运用立体引学式教学理念,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自主学习,这既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通过多年的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实践和对立体引学式教学理念的认识,笔者认为,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体现教材特点,先学后引
新旧教材有明显的区别:如果说旧教材称为教本,是以教师的教为主,那么,新教材就是学本,是以学生的学为主,即学生的自主学习。许多教师将教育服务于学生的位置颠倒,把学生当作自己课堂教学表演的工具。新教材倡导以人为本,即以一切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要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自学、探索、实践的过程,让每位同学都变成为有理想、有意志、有情感的自主学习的个体,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渴望表达、渴望体现自身价值的愿望,实现立体引学式教学的目标。具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先学,即课中、课前预习,生成问题。
课前预习,即传统教学中的课前预习。在上新课前,学生先将下一节课的内容看几遍,并把看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生成解决不了的问题,并把解决不了的问题交给老师。课中预习是指学生根据教师下发的导学提纲再次自学课文,对看不懂的内容学生相互讨论,把解决不了的问题交给老师。
(二)后引,即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
教师对学生提交的在课前、课中预习生成的问题进行归纳,然后巧妙地引导、启发学生,让学生的思维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使他们在相互质疑、探究中不断解惑。
二、深入浅出,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概念
理解概念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中专业术语较多、抽象。个别术语教材中没有界定,而它又是打开某一章节课文内容的一把钥匙。这就需要教师既要科学地阐述概念的科学内涵,又要结合生活实际,深入浅出地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概念。例如,在教学“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这一框题中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时,教材中对什么是生产力没有做具体说明,生产力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因而很难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我先设置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共同思考、解决:(1)人类为了生存、发展,首先应解决什么问题?(2)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类应该干什么?(3)科学技术与生产劳动有什么关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的课堂讨论达成了共识——(1)解决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问题。(2)从事生产劳动。(3)人们拥有的科学技术水平越高,从事生产劳动的能力越强。最后我启发引导学生小结:人类为了适应自然而改造自然(从事生产劳动)的能力叫做生产力。结合教材中内容,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概念。
三、围绕主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初中《思想品德》每册都有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这条主线是教材和教学的灵魂,也是教材和教学的重点。把握好这条主线并围绕这条主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四个单元贯穿“责任与使命”这一核心价值观,凸显“承担社会责任,迎接希望明天”这一主题。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教材共分四单元十课。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感悟自己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增强责任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从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所应负的社会责任和肩负的使命与第一单元相承接,启发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博大精深的文化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增进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也是从责任与使命切入的,具体从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三方面做介绍,以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满怀希望,迎接明天”,从社会和个人两个角度,启发引导学生树立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并为之艰苦奋斗、有所作为,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自觉的结合在一起。
四、拓展内容,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特点之一是涉及的内容广泛,教材对涉及内容介绍简单。虽然教材中插有“相关链接”、阅读材料、图片,但学生要真正理解课文内容,将其应运于生活实际,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以适应不同类型学生学习的需要;整合相邻学科内容,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问题时,涉及到中国近代历史有关内容;在学习“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涉及到法律和地理等方面的内容等。如果教师不善于整合相邻学科知识,那么,学生可能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要应运于生活实际很困难。另外,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尝试把多种教学方法加以整合,形成新的教学方法,使其更具有可行性。
五、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学是为了服务学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教学的终极目标。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教学中一定要使教学内容同生活實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活动方式完成任务和实现扮演好角色、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的目标。例如,在学习“依法参与政治生活”这一节时,结合前面学过的“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针对某些个人、集体无证采矿,造成森林大面积毁坏、矿渣堆积成山、河流和地下水污染,启发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这件事对生态环境和矿区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什么影响,作为一名中学生,对此事可通过那些渠道来行使我们的建议权和监督权。每位同学积极参与,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各小组选择了准备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的渠道。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又使学生依法参与政治生活、体验到自己是国家的小主人,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总之,在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立体引学式教学理念,要从教材出发,拓展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概念,理论联系实际,围绕教材内容的主线,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关键词:立体引学式教学;思想品德教学
立体引学式教学提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学中实施“引”与“学”的立体化。作为一名九年级思想品德的一线教师如何运用立体引学式教学理念,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自主学习,这既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通过多年的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实践和对立体引学式教学理念的认识,笔者认为,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体现教材特点,先学后引
新旧教材有明显的区别:如果说旧教材称为教本,是以教师的教为主,那么,新教材就是学本,是以学生的学为主,即学生的自主学习。许多教师将教育服务于学生的位置颠倒,把学生当作自己课堂教学表演的工具。新教材倡导以人为本,即以一切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要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自学、探索、实践的过程,让每位同学都变成为有理想、有意志、有情感的自主学习的个体,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渴望表达、渴望体现自身价值的愿望,实现立体引学式教学的目标。具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先学,即课中、课前预习,生成问题。
课前预习,即传统教学中的课前预习。在上新课前,学生先将下一节课的内容看几遍,并把看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生成解决不了的问题,并把解决不了的问题交给老师。课中预习是指学生根据教师下发的导学提纲再次自学课文,对看不懂的内容学生相互讨论,把解决不了的问题交给老师。
(二)后引,即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
教师对学生提交的在课前、课中预习生成的问题进行归纳,然后巧妙地引导、启发学生,让学生的思维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使他们在相互质疑、探究中不断解惑。
二、深入浅出,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概念
理解概念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中专业术语较多、抽象。个别术语教材中没有界定,而它又是打开某一章节课文内容的一把钥匙。这就需要教师既要科学地阐述概念的科学内涵,又要结合生活实际,深入浅出地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概念。例如,在教学“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这一框题中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时,教材中对什么是生产力没有做具体说明,生产力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因而很难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我先设置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共同思考、解决:(1)人类为了生存、发展,首先应解决什么问题?(2)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类应该干什么?(3)科学技术与生产劳动有什么关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的课堂讨论达成了共识——(1)解决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问题。(2)从事生产劳动。(3)人们拥有的科学技术水平越高,从事生产劳动的能力越强。最后我启发引导学生小结:人类为了适应自然而改造自然(从事生产劳动)的能力叫做生产力。结合教材中内容,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概念。
三、围绕主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初中《思想品德》每册都有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这条主线是教材和教学的灵魂,也是教材和教学的重点。把握好这条主线并围绕这条主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四个单元贯穿“责任与使命”这一核心价值观,凸显“承担社会责任,迎接希望明天”这一主题。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教材共分四单元十课。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感悟自己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增强责任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从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所应负的社会责任和肩负的使命与第一单元相承接,启发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博大精深的文化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增进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也是从责任与使命切入的,具体从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三方面做介绍,以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满怀希望,迎接明天”,从社会和个人两个角度,启发引导学生树立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并为之艰苦奋斗、有所作为,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自觉的结合在一起。
四、拓展内容,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特点之一是涉及的内容广泛,教材对涉及内容介绍简单。虽然教材中插有“相关链接”、阅读材料、图片,但学生要真正理解课文内容,将其应运于生活实际,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以适应不同类型学生学习的需要;整合相邻学科内容,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问题时,涉及到中国近代历史有关内容;在学习“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涉及到法律和地理等方面的内容等。如果教师不善于整合相邻学科知识,那么,学生可能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要应运于生活实际很困难。另外,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尝试把多种教学方法加以整合,形成新的教学方法,使其更具有可行性。
五、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学是为了服务学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教学的终极目标。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教学中一定要使教学内容同生活實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活动方式完成任务和实现扮演好角色、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的目标。例如,在学习“依法参与政治生活”这一节时,结合前面学过的“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针对某些个人、集体无证采矿,造成森林大面积毁坏、矿渣堆积成山、河流和地下水污染,启发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这件事对生态环境和矿区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什么影响,作为一名中学生,对此事可通过那些渠道来行使我们的建议权和监督权。每位同学积极参与,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各小组选择了准备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的渠道。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又使学生依法参与政治生活、体验到自己是国家的小主人,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总之,在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立体引学式教学理念,要从教材出发,拓展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概念,理论联系实际,围绕教材内容的主线,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