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扬忠先生治学胜概探微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w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熟悉刘扬忠先生的人大都以词学家目之,①享誉学界已久的《宋词研究之路》、《辛弃疾词心探微》、《唐宋词流派史》等即是明证;然则从其既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看,词学固然是其学术研究的重心所在,诗歌史、文学史乃至文化史等方面的探研亦未尝不是他近20年来重要的学术“生长点”。
其他文献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儒家为先秦诸子的流派之一,自汉武帝“罢黜百家,表彰六经”之后,儒家学说便一枝独秀,长期居于中国学术思想主流,一直到辛亥革命后,始有所改变。笔者仅就孔子的教育事绩与教育思想及对后世的影响略述梗概。
《刑法修正案(八)》规定了对老年人犯罪给予从宽处罚,这一方面是由于发展不完善的社会自身要为老年人犯罪承担一定责任;另一方面则基于老年人刑事责任能力减弱、人身危险降低、刑罚目的效果的实现和遵循刑法谦抑性原则。但对犯罪的老年人排除死刑的适用必须把握是“审判时”而非“犯罪时”。缓刑的适用必须针对老年人的个体特性实施有针对性的社区矫正。同时考虑到75周岁的老年人实施犯罪的概率太小,建议在适当时候将老年人犯罪从宽年龄由75周岁调整为70周岁,这样更能体现刑法保障人权的机能。
文章从当代世界面临的社会转型入手,分析了韩国社会发展模式变化的历程,在此基础上对韩国社会追求的发展模式和市民社会一国家的关系再构成进行探讨,认为作为国家主导型发展论或者发展国家论的替代理论,市民主导型模式将成为韩国未来社会发展的模式选择。
中国的发展改变了中国社会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很多国外学者从中国革命历史和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提供的素材出发,带着问题意识,运用比较方法,研究中国发展。分析国外学者研究中国发展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我们拓宽理论研究视野,加强不同理论思维之间的交流与对话。
王熙民,1917年出生于山东烟台,4岁因灾荒闯关东来到哈尔滨,九一八事变后随东北流亡学生进入北平。1936年考入北平大学美术系,师从常书鸿学习西画,师从齐白石、王雪涛学习国画。
在海尔的企业文化里,只有时代的企业,没有成功的企业。在当前“创客”的时代,企业唯有不断颠覆自我,才能不断创新,才能跟上“互联网+”的时代。 In Haier’s corporate cult
赵德发的《缱绻与决绝》中,土地是农民的生活宗教,没有文化隐喻的企图,也并非某种文化模式的验证。他只是在叙说着土地和生存在土地上的子民的艰难与孤独。作家通过一系列传
2005年8月9日,我国第21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实验卫星成功返回地面。其搭载的水产动植物样品均获存活。这是我国首次进行带水系统的水产动植物太空育种实验并获得成功。此次实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教学,总结公民课一年来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懂得做社会主义好公民是祖国人民的希望,认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是社会主义好公民的基本要求,立
拜信息时代的资讯发达,爱鱼者多能从互联网上找到爱鱼同好,没有了距离感,进而一起上网研究、探讨。计算机可以修图,使得每只孔雀鱼看起来都是大同小异!再者,计算机技术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