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干部考核评估体系

来源 :理论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mas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干部政绩的考核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如何进行考核评价将直接影响着政府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真正发挥。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科学界定干部政绩范围,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估体系,引导和督促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正确的政绩观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考核评估体系; 政绩; 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 D03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6)01-0037-03
  
  已往每年行政部门在年终总结时,总要对各部门、各单位进行考核,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府行政作风的改进,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但是由于考核体系不完善,考核方法欠科学,未能达到预期目的。笔者认为,干部考核指标体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内容设置上除了经济GDP之外,还要对社会进步、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可持续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内容都加以全面的反映。在考核方法上,要以“发展”为前提,以服务于人民为基准,集中反映干部政绩体现的社会和谐的总目标,要通过正确的政绩观落实到实实在在的工作实践中去,绝不能搞新的形式主义。
  
  一、科学界定和识别干部政绩
  
  科学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紧密相连,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同时也决定着会取得什么样的政绩。因此,科学界定和识别干部政绩,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政治的、群众的、发展的、实践的、全面的观点看待政绩,建立科学的识别和考察干部政绩的指标体系和衡量标准,真正把党和人民的要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子。
  干部政绩应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干部政绩的界定,必须改变以GDP为主的单一考核体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情况。在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的设置上,要能够反映干部创政绩对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群众利益的影响情况。那些以损害全局利益为代价,只顾眼前利益,华而不实脱离实际的“政绩”不能作为考核的依据。
  识别干部政绩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本与效益。不同的政绩衡量标准,就会出现不同的政绩导向。过去考察干部政绩,往往只看施政成效,忽视了施政成本,致使有的干部为了实现政绩利益最大化,不惜付出巨大的政绩成本。有的甚至靠牺牲后代的发展机会取得政绩。因此,科学界定干部的政绩,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评价标准上,着眼于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数字与相关因素,既看数字,又不唯数字,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真正建立起科学的界定和识别干部政绩的衡量标准,要把政绩的成本效益、社会效益、群众对政绩的反响作为衡量标准。
  辩证分析和识别干部所创政绩的主客观因素。科学界定干部政绩,必须着眼于全面反映干部创政绩的目的、作风、环境等因素,建立辩证分析评价干部创政绩的方法。要综合分析干部创政绩的指导思想是否代表了群众的意愿,干部所创政绩是否靠务实作风取得。看创政绩过程中能否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能否把上级指示精神与本单位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干部创政绩的难度系数越大,越不容易出政绩,因此既要分析政绩本身的硬度,又要分析工作的难度系数。最后还要分析政策对干部政绩的影响。要认真分析国家政策对干部创政绩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科学评价干部的政绩。
  
  二、确立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标准内容和方式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更好地实践科学发展观。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关键是要解决好如何科学地评价干部政绩的问题。干部政绩评价犹如一根“指挥棒”,对干部追求什么样政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有什么样的评价机制,就会有什么样的政绩观。
  
  (一) 科学确立政绩评价标准。
  一是用全面的标准评价政绩。新形势下,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政绩,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政绩。只有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创造出来的政绩,才是党和人民需要的政绩,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政绩。为此,在制订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时,我们坚持以全面的标准衡量政绩,切实做到“五个同时,五个重视”,即在考核经济发展的同时,重视考核社会发展;在考核硬环境建设的同时,重视考核软环境营造;在考核当前发展的同时,重视考核可持续发展;在考核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重视考核群众得到的实惠;在考核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同时,重视考核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
  二是用实践的标准评价政绩。实践是评价政绩的基本尺度。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真正的政绩应该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为引导广大干部牢固树立这一理念,我们在制订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时,坚持以实践为评价标准,鼓励干部重实干,办实事,务实效,求实绩,坚持执政为民和科学发展的原则,对所创造的政绩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三是用群众的标准评价政绩。干部创造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实践证明,只有群众所需要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为此,在制订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中,我们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关注、最需要解决的事情,将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扶贫帮困问题、生态生活环境问题、群众生活水平问题以及机关作风问题等涉及群众利益的内容,都列入考核范围,并切实扩大考核权重。
  四是用历史的标准评价政绩。历史是检验政绩的试金石。政绩考核必须尊重历史,对历史负责。这就要求我们在注重政绩的创造过程中,不仅要看政绩给眼前带来的变化,而且要看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影响,看其能否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后人的评判。要积极引导广大干部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原则,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努力使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多给后人留下赞叹,少给后人留下遗憾。
  
  (二)科学设置政绩考核内容。
  科学合理地设置考核内容,是客观、公正、准确地考核和评价干部绩效的重要基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当地社会发展的实际,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绩考核的出发点和归宿,淡化过去单纯以经济指标评价政绩的做法,切实解决好“政绩考核什么”的问题。
  一是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合理细化考核项目。要根据形势发展和任务变化的新特点,紧紧抓住能集中反映干部素质的综合性强、涵盖面广的指标,把考核指标体系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社会统筹发展目标。主要包括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四个方面18项指标。经济发展指标,主要是考核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一般预算收入以及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等;生活水平指标,主要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本地职工社保、低保户全覆盖、扶贫帮困以及农村医疗保险等;社会发展指标,主要是社会事业投入占同级财政比重、社会新增就业人数、社会治安满意度以及群众对机关工作的满意度等;生态环境指标,主要是绿化覆盖率、河流达标率、空气达标率以及镇容村貌达标率等。第二部分是当年重点工作目标。主要包括工业企业纳税营业收入、工业投入及技术进步、开放型经济、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土地集约利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特色农业、服务业投入和党建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第三部分是本部门当年重点工作目标。主要包括本部门年度中心工作,本部门的薄弱环节的改善状况,本部门的难点任务完成情况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关键问题解决能力,所辖区域或所属部门群众利益维护状况。
  二是根据当地实际,量化考核指标。在细化考核项目的基础上,对考核指标进行合理量化考核分值,将社会统筹发展目标、当年重点工作目标和本部门重点工作目标作为三大考核部分,分别按百分制量化各项考核指标,确保整个考核工作导向鲜明、重点突出。在考核项目指标分值比重的具体分解上,努力做到突出“三个点”。一是突出重点指标,根据指标的重要程度分解分值。二是突出难点指标,根据完成指标的难易程度分解分值。三是突出要点指标,对一些事关全局的工作实施扣分措施。
  三是根据干部工作岗位的性质界定考核对象。合理界定考核对象,是确保干部政绩考核取得实质性效果的重要依据。在制订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中,注重实行分类考核和差别化考核,针对不同的指标体系考核不同的对象,切实增强考核工作的针对性和导向性。我们把社会统筹发展目标的考核对象,定位为党政机关负责人,而当年重点工作目标和部门当年重点工作目标的考核对象,应主要是党政机关职能部门干部。这样既有利于增强领导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又有利于激发领导干部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
  
  (三)创新政绩考核方式。
  干部政绩考核是一项十分严肃、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考核评价方式是否科学,决定着考核评价的最终成效。健全完善政绩考核的认定方式,对确保整个干部政绩考核工作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为防止出现“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倾向,我们应积极创新考核方式,完善干部政绩考核工作机制,增强干部政绩考核的准确性、科学性,切实解决好“政绩怎样考核”的问题。
  一是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这也就要求考核干部,必须始终坚持质量与数量相统一,始终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我们在确定考核指标体系里,始终明确这样一个原则,即对于考核目标必须清晰具体,凡能量化的指标都要量化,对确实难以量化的,则必须采取群众民主测评、群众评议等方式,将抽象变为具体,避免过于笼统或过于繁琐。
  二是坚持组织评议与群众评价相结合。要进一步完善组织评议活动,坚持责任部门审核与重点审核相结合,力求考核结果更加真实可靠。在注重组织评价的同时,更注重群众评议。对干部的政绩如何评价,群众的眼睛最明亮,也最有发言权。在考核过程中,积极实施座谈、走访、实地考察、个别谈话和设立意见箱等多种方式,努力扩大群众参与考核的范围,对于政绩考核的结果及时向群众反馈,必要时在一定范围的群众中进行干部政绩公示,听取群众对考核结果的意见,并接受监督,使组织对干部的评价与群众的评价保持高度一致。
  三是坚持定期考核与动态考核相结合。在考核实际工作中,往往只注重年度定期考核,而忽视平时动态考核。为此,要积极健全干部考核制度,在做好年度定期考核的同时,认真组织不定期的动态考核,对各个重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不定期的考核,多了解干部平时的工作情况,督促其更好地创造政绩。
  四是坚持班子整体与干部个体的考核相结合。在发展状况的评价和班子政绩的评价中,要把对一个地区的发展状况的评价和对这个班子政绩的评价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类型的班子展开政绩考核,在干部个体政绩考核中,要注意区别各个职位之间的政绩。注意班子政绩的整体评价和领导干部的个体评价的关系问题,要注意在班子政绩的整体评价中体现和反映干部个体的政绩。
  
  三、完善干部政绩考核考评的监督机制
  
  要进一步探索和建立广大群众参与评议、选拔、监督的制度,特别是民主推荐、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干部考核预告、公示制度,干部政绩评价的监督制度。
  要立足于创新,对已有的制度进一步完善,着力建立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新制度,重在确立起领导干部考核责任追究制度。包括:(1)署名推荐制度。向社会公开用人岗位、任职资格、条件和标准,对个人推荐的原则、标准、程序和要求作出明确的规定,赋予群众推荐与领导干部推荐的同等效力,增强干部群众在干部推荐中的责任意识。(2)考核结果反馈制度。扩大反馈范围,由向组织和领导干部反馈,扩大到向参与测评、考核的群众反馈。(3)组织部门讨论研究干部把关制度。组织部门研究干部必须严把考核的标准关、程序关。(4)领导干部考核监督工作督察员制度。明确职责和权限,树立督察委员的权威。(5)干部推荐责任制度。明确规定领导干部个人推荐干部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推荐失察失误应承担的责任。做到领导干部的任用都要有规范的提名程序,提名过程都要有详细的记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承担责任,切实克服少数领导干部口头推荐、私下打招呼、无明确记录的不良现象。(6)干部考核工作责任制。明确考评工作组在领导干部考核中的权利和义务,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考察,每一个程序、每一项考察工作都要有详细的记录,每一个结论都要有具体的事实依据,做到环环有人把关,事事有人负责。(7)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主要是明确在推荐、考察、决定干部各个环节实施责任追究的原则、对象、内容、程序和惩戒办法,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对任人唯亲、为跑官要官者说情,甚至受贿卖官等行为,要依照有关党纪国法予以追究。凡出现用人失察失误,做到谁推荐谁负责,谁考察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史小今
其他文献
科技创新是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核心,其着力点就是通过科技体制改革,真正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虽然早在2006年实施的《国家中长期科
期刊
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离不开电线电缆产品,电线电缆产品是工业发展、人民日常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质载体,所以对于电线电缆产品相关的质量监督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今后有效地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业,农业的关键是粮食,粮食的焦点是口粮.当前我国粮食生产面临严峻挑战,农业生产成本地板刚性抬升,传统农业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相关政策亟待调整.为
期刊
绿色施工着眼于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对环境的保护,通过科技的进步和管理的提升,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节约、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当前建筑业的发展趋势。
我是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采访时认识白中琪的.当时,他向纪念馆捐献了两张自己珍藏已久的国民党部队当年使用的“机密军事地图”,引起我浓厚的兴趣.rn白中琪是上海东立国际旅
以红色文化为根基构筑国企党建的精神支柱主持人:一年一度秋风劲,不是春光,胜似春光。日前,我们和专家们一起走进《咱们工人有力量》的诞生地——华电能源佳木斯热电厂,亲身感受到
文章基于闽台十所高校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对闽台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福建省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受到对政策的了解程度、亲戚朋友对于创业
随着计算机、通信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运行逐渐朝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电力系统运行,在保障电力安全生产
落后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能力取决于现代产业开发的成效。作者通过分析巴西中央银行和联邦政府发展、工业与外贸部的统计数据,发现在巴西政府重点开发东北区和北方区40多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