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挥手告别了高一高二,离情依依,背上沉甸甸的梦想,开始高三这段旅程。争分夺秒,攀爬黑夜,只为站在白昼的肩膀上眺望远方的一朵蔷薇。作为刚结束这段旅程的旅客,我想从两方面来谈谈我的学习经历和心得体会,希望能对高三的学子们有所帮助。
第一,勤学好问,积极进取。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来惭愧,在高三以前,我并不是一个勤学好问的学生。平时不喜欢和老师交流,问老师问题,向老师请教。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喜欢“私下解决”,要么在座位上翻课本和资料书自己琢磨半天,最终也许能掌握些许皮毛;要么找同学帮忙,解决燃眉之急,得出表面答案足矣。这两种情况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但等到高三,当复习的车轮滚滚向前时,我发现有很多“似曾相识”的知识点,好像在哪里听过见过,可到了实际运用时却让我无从下手。这就是老师所说的“高一高二的基础没有打好”,平时又患上了“疑难拖延症”,没有让这些知识点真正在脑海中生根发芽。就拿我与数学来说,我们之间也曾有过短暂的消极应对,从遇到瓶颈时选择自我放弃,相信所谓的顺其自然而无所作为,到最后握手言和,惺惺相惜,共同进步。
不怕大家笑话,我平时的数学成绩马马虎虎,六七十分是正常情况,90分及格是暂时看不到希望的愿望,甚至有时四五十分也会跳出来跟自己开玩笑。到了高三,我终于明白:有问题找老师,时间宝贵,且行且珍惜。我们的老师就是一本行走的教科书,历经多届高三,任教经验丰富,有时候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在老师面前就是小菜一碟,一点即通。
一开始我也很胆怯,感觉放不开,因为太长时间不主动与老师交流,有时和老师说话甚至会头脑一片空白。但慢慢地,我开始真正融入到师生间的交流中,甚至开始享受那短暂的课间和自习课。说到学习数学的方法,很惭愧,我没有完整的笔记本、错题集可以供你们参考,也没有成套的学习经验可以给你们借鉴。
我记得在最后那段时间,我经常出入数学老师的办公室,每次考试完,我都会主动找老师让他给我讲解试卷,试卷上那鲜红的分数早已不是我的关注点,无论考了多少分,对我来说都还有着可以进步的空间。记得特别清楚的是,有一次我考了数学历史上的最低分,三十几分,这个分数真的很恐怖,一下子把我打回了原形。
当我去找老师的时候,老师一开始很生气,问我怎么越学越蒙。我知道,老师是在担心我高考如果还这样该怎么办,他那是恨铁不成钢。但后来老师依然很耐心地给我分析每一道错题,我收到的是支持,是鼓励。出了办公室,阳光正好,笑声依旧。就这样,老师在课后讲了一遍,我在课上又听了一遍,记忆更加深刻。高三的学子,请你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斗,你有一个很厉害的军师团,他们能告诉你正确的方向,助你披荆斩棘,所向披靡。
另外,高三有很多练习资料,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学会选择,适当放弃,抓住自己的得分点,分数是一分一分挣来的。尽量把相似的题型归类来做,总结解题技巧和方法,熟能生巧,举一反三。最好能给自己定个计划,使课后复习时不至于手忙脚乱。数学并不恐怖,恐怖的是你没有勇气去面对惨淡的分数,没有决心去改正犯下的错误,没有信心去推翻学不好数学的定论。
第二,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我们在各种小考大考的滚滚浪潮中翻滚,我们在掌握的知识中浮浮沉沉。在高考这条路上,我们一路磕磕碰碰,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支撑我们走到终点。
关于这个我想讲几点:首先,高三的生活枯燥乏味,我们要学会自我调整,适当放松,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方法。考了这么多次,分数有高有低,排名有前有后,不要还没有到高考自己就先心灰意冷了,自以为猜到了开头又猜中了结尾。
其次,考完不要满教室地跑去和同学对答案,试题的答案是你自己写的,就像做菜一样,自己做的菜再怎么难吃也要全部吃下去,出了锅上了盘就没有后悔之说,与其抱怨懊悔说早知当初云云,还不如想办法改正错题总结经验教训,以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再者,高三时光不饶人,耳朵记得装上杂音过滤器,要学会适应,学会成长。也许曾经和你玩得很好的人转身就和你say goodbye,也许你的身边会有一些消极的人,每当你考得好一点,就会给你泼冷水,在你信心满满的时候说学不学都一样之类的话。
同学们,我们不一样。我们还有希望,千万不要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就把青春过成七老八十的样子,不要因为别人几句消极的话语就忘记自己的初心。
最后,优秀的人可以成为我们的榜样,却不能成为我们的借口。我们不能抱着班里成绩好的人都只考了那么一点分,自己就不需要努力的心态,更不能觉得自己无论怎样追赶都不能与优秀的人并肩同行,从而选择自我放弃,每一天得过且过。我记得老师们常说,不到最后一刻不能放弃,世界之大,一切皆有可能。优秀的人不一定一直绿灯前行,落后的人也不一定会输在半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想借泰戈尔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如果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了“红灯”而不得不停止前進的时候,你要坚信红久必绿。
各位旅客请注意,请抓好扶手,车辆即将到站,下一站:高考。
第一,勤学好问,积极进取。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来惭愧,在高三以前,我并不是一个勤学好问的学生。平时不喜欢和老师交流,问老师问题,向老师请教。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喜欢“私下解决”,要么在座位上翻课本和资料书自己琢磨半天,最终也许能掌握些许皮毛;要么找同学帮忙,解决燃眉之急,得出表面答案足矣。这两种情况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但等到高三,当复习的车轮滚滚向前时,我发现有很多“似曾相识”的知识点,好像在哪里听过见过,可到了实际运用时却让我无从下手。这就是老师所说的“高一高二的基础没有打好”,平时又患上了“疑难拖延症”,没有让这些知识点真正在脑海中生根发芽。就拿我与数学来说,我们之间也曾有过短暂的消极应对,从遇到瓶颈时选择自我放弃,相信所谓的顺其自然而无所作为,到最后握手言和,惺惺相惜,共同进步。
不怕大家笑话,我平时的数学成绩马马虎虎,六七十分是正常情况,90分及格是暂时看不到希望的愿望,甚至有时四五十分也会跳出来跟自己开玩笑。到了高三,我终于明白:有问题找老师,时间宝贵,且行且珍惜。我们的老师就是一本行走的教科书,历经多届高三,任教经验丰富,有时候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在老师面前就是小菜一碟,一点即通。
一开始我也很胆怯,感觉放不开,因为太长时间不主动与老师交流,有时和老师说话甚至会头脑一片空白。但慢慢地,我开始真正融入到师生间的交流中,甚至开始享受那短暂的课间和自习课。说到学习数学的方法,很惭愧,我没有完整的笔记本、错题集可以供你们参考,也没有成套的学习经验可以给你们借鉴。
我记得在最后那段时间,我经常出入数学老师的办公室,每次考试完,我都会主动找老师让他给我讲解试卷,试卷上那鲜红的分数早已不是我的关注点,无论考了多少分,对我来说都还有着可以进步的空间。记得特别清楚的是,有一次我考了数学历史上的最低分,三十几分,这个分数真的很恐怖,一下子把我打回了原形。
当我去找老师的时候,老师一开始很生气,问我怎么越学越蒙。我知道,老师是在担心我高考如果还这样该怎么办,他那是恨铁不成钢。但后来老师依然很耐心地给我分析每一道错题,我收到的是支持,是鼓励。出了办公室,阳光正好,笑声依旧。就这样,老师在课后讲了一遍,我在课上又听了一遍,记忆更加深刻。高三的学子,请你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斗,你有一个很厉害的军师团,他们能告诉你正确的方向,助你披荆斩棘,所向披靡。
另外,高三有很多练习资料,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学会选择,适当放弃,抓住自己的得分点,分数是一分一分挣来的。尽量把相似的题型归类来做,总结解题技巧和方法,熟能生巧,举一反三。最好能给自己定个计划,使课后复习时不至于手忙脚乱。数学并不恐怖,恐怖的是你没有勇气去面对惨淡的分数,没有决心去改正犯下的错误,没有信心去推翻学不好数学的定论。
第二,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我们在各种小考大考的滚滚浪潮中翻滚,我们在掌握的知识中浮浮沉沉。在高考这条路上,我们一路磕磕碰碰,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支撑我们走到终点。
关于这个我想讲几点:首先,高三的生活枯燥乏味,我们要学会自我调整,适当放松,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方法。考了这么多次,分数有高有低,排名有前有后,不要还没有到高考自己就先心灰意冷了,自以为猜到了开头又猜中了结尾。
其次,考完不要满教室地跑去和同学对答案,试题的答案是你自己写的,就像做菜一样,自己做的菜再怎么难吃也要全部吃下去,出了锅上了盘就没有后悔之说,与其抱怨懊悔说早知当初云云,还不如想办法改正错题总结经验教训,以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再者,高三时光不饶人,耳朵记得装上杂音过滤器,要学会适应,学会成长。也许曾经和你玩得很好的人转身就和你say goodbye,也许你的身边会有一些消极的人,每当你考得好一点,就会给你泼冷水,在你信心满满的时候说学不学都一样之类的话。
同学们,我们不一样。我们还有希望,千万不要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就把青春过成七老八十的样子,不要因为别人几句消极的话语就忘记自己的初心。
最后,优秀的人可以成为我们的榜样,却不能成为我们的借口。我们不能抱着班里成绩好的人都只考了那么一点分,自己就不需要努力的心态,更不能觉得自己无论怎样追赶都不能与优秀的人并肩同行,从而选择自我放弃,每一天得过且过。我记得老师们常说,不到最后一刻不能放弃,世界之大,一切皆有可能。优秀的人不一定一直绿灯前行,落后的人也不一定会输在半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想借泰戈尔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如果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了“红灯”而不得不停止前進的时候,你要坚信红久必绿。
各位旅客请注意,请抓好扶手,车辆即将到站,下一站: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