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形态发生蛋白14成骨诱导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支架修骨缺损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pu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临床上较大骨缺损往往难以自行修复,而通常采用的自体骨、异体骨移植也逐渐显现出其局限性.目前,组织工程技术的开展可以有望解决这一难题.利用转基因技术对干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再将其种植在人工支架材料上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骨,为大面积骨缺损的修复带来新的希望.目的:探讨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与骨形态发生蛋白14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相容性,并检验二者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用于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第3代细胞使用携带骨形态发生蛋白14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转染,利用荧光显微镜计算转染效率.制备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支架,将转染成功后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体外复合,通过扫描电镜和MTT法评估材料对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最后将上述组织工程化骨植入实验组大鼠尾椎缺损处,将空白转染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支架植入对照组大鼠尾椎缺损处,通过摄片及micro CT检查来评估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与结论:①骨形态发生蛋白14转染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上能够良好地黏附、增殖;②术后8周,实验组骨缺损处密度明显增高,可见大量骨痂形成,骨连续性恢复较好.对照组骨缺损处仍可见未完全吸收的支架材料影,周围无明显新生骨组织,未能将骨缺损处连接;③结果表明,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对骨形态发生蛋白14转染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二者复合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可促进骨缺损修复,效果良好.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闭合复位、经皮桡侧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2年2月至2007年2月在"C"型臂透视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桡侧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共53例.患儿年龄2~12.6岁(平均为6岁2个月).伸直型51例,屈曲型2例.在臂从或静脉麻醉下和"C"型臂透视下,先行闭合整复骨折,然后经皮桡侧交叉穿入2枚克氏针固定.结果 本组4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
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是一种波及肝内外胆管的进行性硬化性病变并常伴有肝纤维化,是引起新生儿黄疸的重要原因[1,2].该病好发于东方人群,女性多见。
一氧化氮(NO)是一种兼有第二信使、神经递质和效应分子等多种生理功能的生物信号分子,在生物体内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NO的产生离不开一氧化氮合酶(NOS),NOS广泛分布于
电视胸腔镜技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应用于心脏外科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它被认为是自体外循环问世以来,心脏外科领域里又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是现代微创心脏外科的代表性手术[1]。
WWOX基因是一个跨越了常染色体脆性位点FRA16D的基因,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其参与信号转导、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等多个环节的调控,在乳腺癌、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恶性肿
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sion)是由于门静脉系统压力持续增高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胃底食管静脉曲张伴消化道出血、腹水和脾肿大合并脾功能亢进。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是小儿常见的胆道疾病,传统治疗方法是胆总管囊肿切除、肝胆管空肠Roux-er-Y吻合术,远期效果比效肯定.目前手术方式有传统的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两种,本院近3年来在腹腔镜手术的基础上改进了腹腔镜手术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随着心房颤动导管消融适应证的不断拓宽,导管消融手术日益广泛的开展,一些相对少见的并发症也逐渐见诸报道。现对这些相对少见、甚至罕见的并发症作一综述。 With the conti
腹腔镜手术以其创伤小、痛苦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深受患儿欢迎,现已广泛临床开展,气腹对机体所产生的各种病理生理学改变已经引起众多学者的重视[1,2]。
19世纪,研究人员发现肿瘤往往发生在慢性炎症部位,所以,他们首次提出炎症和癌症相关;一个多世纪以来,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慢性炎症可以促进不同类型癌症的发生,如结肠癌、前列腺癌和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