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丽的契约》编剧宋方金与主演宋丹丹日前大打口水
,原因是宋丹丹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拍戏不是拍剧本”。“两宋之争”在编剧界受到高度关注,并引发了业界关于影视创作中编剧、演员、导演、制片人关系的大讨论。
宋丹丹(《美丽的契约》主演):
国外很多人拍戏,往往只是个故事梗概或大纲就拍了。我们却是演员在演台词,导演在导剧本。其实我们不是在拍剧本,我们是在给观众讲故事。这个故事不是你编剧坐在屋子里就可以一个人讲好的,需要编剧、导演、演员所有人一起创作和丰富。
娱乐圈34年与众多编剧合作从未出现矛盾咋冒出那么多不认识的人“炮轰”?好好工作别搞“文革”那套那样不好。演员遇到可以不改的剧本真是福气,我演刘恒的《窝头》和梁左的《我爱我家》就一字不曾改因没有废话字字珠玑。道理不说了其实你懂的。是金子总会发光别想没用的干活吧你。
余淳(《美丽的契约》导演):
宋丹丹的意思是拍戏不是念台词,不是你怎么写我就必须怎么说,台词需要演员用自然的方式说出来。剧本只是电视剧生产链条上的一个环节,是个半成品,就像你做饭买来的食材,是不能直接吃的,当然很好的剧本,后续加工可以比较少,我也拍过不需要怎么改的剧本,但《美丽的契约》剧本不是这样的剧本。请宋方金来之前,剧已经定了有丹丹和范明来演,这时作为一个编剧,宋方金应该去熟悉演员的特点,了解演员的特征来进行创作。剧本到了我们手里,怎么拍,正像他说的,这一段他跑完了,该我们跑了。
宁财神(编剧):
我认为,边拍边播的时代很快就会到来,届时,演员如果对剧本不满意,只管改,改词的同时,必须承担之后的一系列剧情责任,那时还敢改剧本的演员才叫好制片人。
汪海林(编剧):
我与很多非常优秀的演员合作过,其中大部分严格按照剧本的设定进行表演,一部分会自己调整台词和表演状态,只有个别会删改剧情(近年这类人在增多)。我的经验是,在细节处理上,他们有时确实能有天才的发挥,给剧本增色。但谈到改剧本,再伟大的演员改出来的戏,也不如一个三流编剧。
于正(制作人,编剧):
演员改剧本绝对是道德败坏的缺德行为,不好你可以不接,为什么在拿完巨额片酬之后再挑三拣四?莫非真觉得自己的才华高过编剧?作为旁观者,我非常庆幸没有遇到过这种奇葩,也支持并希望被强奸的编剧晒出全套剧本,以视正听!
高群书(导演):
在中国,编剧、导演、演员、制片人的关系问题,只取决于谁腕儿更大,没有真理伪理之说。
高璇(编剧):
完全承认并尊重导演和演员们的天才,确实给剧本加分增色;但请不要把站在编剧肩膀上的高度,算成自己的身高。
宋方金(《美丽的契约》编剧):
宋丹丹老师在拍摄《美丽的契约》期间,拿到我写的剧本后,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她说:这个编剧不了解我。我当时听了后很诧异:我为什么要了解她?我确实不了解她,作为一个职业编剧,我只需要了解我笔下的人物。她作为一个职业演员,应该尽量去理解人物、塑造人物,而不是让人物来适应她。如果演员与人物有相交的部分最好,如果没有,就需要塑造,不能削足适履。后来我想,这可能就是目前中国演员最大的问题。现在绝大部分演员,已经丧失了塑造人物的能力,他们只想借助人物展现自己身上最有魅力的那一部分。演员已经不是在演人物,而是在演自己牛逼的瞬间,借助这些瞬间,塑造自己。现在的演员,都觉得自己大于人物。
六六(编剧):
做编剧多年的感受:电视剧是集体的艺术。在编剧阶段要体验生活积攒故事POOL。在导演阶段要配合导演理解和创作故事。在演员阶段要依据演员对角色的理解加以说服和修改。优秀的演员对故事的确有提升作用,而且广泛的剧本阅读会让他们提出加分的意见。但好导演和好演员都不可能在剧本领域超过好编剧。
陈砺志(麦特文化传媒总裁):
【关于改剧本这事儿】1、大牌(导演、演员、制片人)90%都改剧本,惯例。有人尊重地改,建设地改;有人强奸地改,自私地改。2、于正、宁财神……的剧本,你通常改不了。3、刘恒、史健全、邹静之……你通常不用改。4、一字不改的剧本,1%。5、你卖了剧本,牛逼就约定谁改退款;否则,随便改,交易而已。
侯小强(原盛大文学CEO):
二宋之争如果能达成以下规则,则意义莫大。1,演员和导演可以充分表达意见,但最终决定权在编剧处。2,拍摄之前,剧本可以调整,拍摄开始,要尽可能不修改。3,应该有编剧行会,维护编剧权益,形成利益共同体。4,市场应该充分介入编剧养成机制,编剧应善于学习,期待编剧有基本价值判断,尊重故事逻辑。争吵没有意义。争吵唯一的意义是确立规则。考虑到此前各行各业的争吵都与规则确立没有关系,我对此事的积极意义表示悲观。编剧也需自强,需要经纪,需要结盟。
,原因是宋丹丹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拍戏不是拍剧本”。“两宋之争”在编剧界受到高度关注,并引发了业界关于影视创作中编剧、演员、导演、制片人关系的大讨论。
宋丹丹(《美丽的契约》主演):
国外很多人拍戏,往往只是个故事梗概或大纲就拍了。我们却是演员在演台词,导演在导剧本。其实我们不是在拍剧本,我们是在给观众讲故事。这个故事不是你编剧坐在屋子里就可以一个人讲好的,需要编剧、导演、演员所有人一起创作和丰富。
娱乐圈34年与众多编剧合作从未出现矛盾咋冒出那么多不认识的人“炮轰”?好好工作别搞“文革”那套那样不好。演员遇到可以不改的剧本真是福气,我演刘恒的《窝头》和梁左的《我爱我家》就一字不曾改因没有废话字字珠玑。道理不说了其实你懂的。是金子总会发光别想没用的干活吧你。
余淳(《美丽的契约》导演):
宋丹丹的意思是拍戏不是念台词,不是你怎么写我就必须怎么说,台词需要演员用自然的方式说出来。剧本只是电视剧生产链条上的一个环节,是个半成品,就像你做饭买来的食材,是不能直接吃的,当然很好的剧本,后续加工可以比较少,我也拍过不需要怎么改的剧本,但《美丽的契约》剧本不是这样的剧本。请宋方金来之前,剧已经定了有丹丹和范明来演,这时作为一个编剧,宋方金应该去熟悉演员的特点,了解演员的特征来进行创作。剧本到了我们手里,怎么拍,正像他说的,这一段他跑完了,该我们跑了。
宁财神(编剧):
我认为,边拍边播的时代很快就会到来,届时,演员如果对剧本不满意,只管改,改词的同时,必须承担之后的一系列剧情责任,那时还敢改剧本的演员才叫好制片人。
汪海林(编剧):
我与很多非常优秀的演员合作过,其中大部分严格按照剧本的设定进行表演,一部分会自己调整台词和表演状态,只有个别会删改剧情(近年这类人在增多)。我的经验是,在细节处理上,他们有时确实能有天才的发挥,给剧本增色。但谈到改剧本,再伟大的演员改出来的戏,也不如一个三流编剧。
于正(制作人,编剧):
演员改剧本绝对是道德败坏的缺德行为,不好你可以不接,为什么在拿完巨额片酬之后再挑三拣四?莫非真觉得自己的才华高过编剧?作为旁观者,我非常庆幸没有遇到过这种奇葩,也支持并希望被强奸的编剧晒出全套剧本,以视正听!
高群书(导演):
在中国,编剧、导演、演员、制片人的关系问题,只取决于谁腕儿更大,没有真理伪理之说。
高璇(编剧):
完全承认并尊重导演和演员们的天才,确实给剧本加分增色;但请不要把站在编剧肩膀上的高度,算成自己的身高。
宋方金(《美丽的契约》编剧):
宋丹丹老师在拍摄《美丽的契约》期间,拿到我写的剧本后,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她说:这个编剧不了解我。我当时听了后很诧异:我为什么要了解她?我确实不了解她,作为一个职业编剧,我只需要了解我笔下的人物。她作为一个职业演员,应该尽量去理解人物、塑造人物,而不是让人物来适应她。如果演员与人物有相交的部分最好,如果没有,就需要塑造,不能削足适履。后来我想,这可能就是目前中国演员最大的问题。现在绝大部分演员,已经丧失了塑造人物的能力,他们只想借助人物展现自己身上最有魅力的那一部分。演员已经不是在演人物,而是在演自己牛逼的瞬间,借助这些瞬间,塑造自己。现在的演员,都觉得自己大于人物。
六六(编剧):
做编剧多年的感受:电视剧是集体的艺术。在编剧阶段要体验生活积攒故事POOL。在导演阶段要配合导演理解和创作故事。在演员阶段要依据演员对角色的理解加以说服和修改。优秀的演员对故事的确有提升作用,而且广泛的剧本阅读会让他们提出加分的意见。但好导演和好演员都不可能在剧本领域超过好编剧。
陈砺志(麦特文化传媒总裁):
【关于改剧本这事儿】1、大牌(导演、演员、制片人)90%都改剧本,惯例。有人尊重地改,建设地改;有人强奸地改,自私地改。2、于正、宁财神……的剧本,你通常改不了。3、刘恒、史健全、邹静之……你通常不用改。4、一字不改的剧本,1%。5、你卖了剧本,牛逼就约定谁改退款;否则,随便改,交易而已。
侯小强(原盛大文学CEO):
二宋之争如果能达成以下规则,则意义莫大。1,演员和导演可以充分表达意见,但最终决定权在编剧处。2,拍摄之前,剧本可以调整,拍摄开始,要尽可能不修改。3,应该有编剧行会,维护编剧权益,形成利益共同体。4,市场应该充分介入编剧养成机制,编剧应善于学习,期待编剧有基本价值判断,尊重故事逻辑。争吵没有意义。争吵唯一的意义是确立规则。考虑到此前各行各业的争吵都与规则确立没有关系,我对此事的积极意义表示悲观。编剧也需自强,需要经纪,需要结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