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晓东:建造更多路,实现近亲远邻有来有往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cis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蒙巴萨-内罗毕标轨铁路(简称“蒙内铁路”)修建完成、呈现在人们面前时,肯尼亚人民认识到“中国力量”“中国速度”。经过持续深耕细作,越来越多外国友人感受到,中国给肯尼亚当地带来巨大变化。俞晓东热血澎湃,他感受到沉甸甸的使命和国家荣誉。
  俞晓东是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肯尼亚办事处副总经理,现在是他常驻肯尼亚第13个年头。过去8个春节,他都是在异国他乡工作中度过。
  13年前,俞晓东第一次来到肯尼亚。“在这块神奇的东非大陆上,我看到,这里不缺蓬勃的草原、自然风光、丰富的动植物,但最缺少一样东西——路。”
  尽管早在1902年,蒙内米轨铁路在肯尼亚就已开通,但之后百余年中,肯尼亚再没有新修建铁路。作为昔日东非贸易大动脉,这条铁路在一个多世纪勉强支撑着40km/h的平均速度、160万吨的年货运量,运行速度慢、经常延误。
  这13年间,在俞晓东和同事们坚守开拓下,肯尼亚现代化交通网逐步形成,基础设施焕然一新,社会肌体焕发生机与活力。

“一定要在没路的地方,用脚步蹚出一条路”


  蒙内铁路是肯尼亚百年建设的首条最长新铁路,是肯尼亚独立以来最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是中非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项目。
  2013年初,在蒙内铁路筹备组工作的俞晓东,负责勘察落实沿线石料场和营建用地。这项基础工作的进度快慢,直接影响整个工程进展。
  为了赶进度,俞晓东和同事经常清晨出发,徒步穿越人烟稀少的荒漠,在荒无人烟的现场一待就是一整天。渴了,就灌几口水;饿了,就用温水泡方便面;困了,就在当地小旅馆将就一晚,“这里的小旅馆破旧简陋,卫生条件极差,经常断水断电”。
  不仅如此,那段时间,白天烈日如火,晚上蚊虫肆虐,俞晓东等人要防范草原上不时出没的动物,还要警惕持枪抢劫、恐怖袭击。好几次,他们与非洲毒蛇擦肩而过。在小旅馆里,“和衣而卧,顶着蚊虫叮咬”,俞晓东和同事们度过一个又一个难捱的夜晚。


  两个多月,俞晓东连续进行全线调查20余次,勘探并落实料场10余处、营地5处,足迹遍布蒙内铁路各个角落,为蒙内铁路迅速展开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在施工阶段,俞晓东被任命为蒙内三标项目经理。当时,为消除对于蒙内铁路能否如期完工的质疑,肯尼亚总统乌乎鲁·肯雅塔决定在三标现场召开协调会,考察项目建设情况。
  接到这项重要任务后,俞晓东带领团队,在15天内每天工作超过16个小时,夜以继日完成两公里路基及防护工程施工。
  2015年1月23日,肯雅塔总统和中国驻肯大使、肯尼亚各部委部长及超过30家各国媒体,如约来到蒙内铁路三标。面对一眼望不到头的铁路路基和轨道,肯雅塔总统竖起大拇指,对蒙内铁路和承包商中国路桥表达了充分肯定和由衷感谢。
  第二天,各大媒体纷紛以“蒙内铁路即将变为现实”为标题,对这次活动进行广泛正面报道,打消外界对蒙内铁路建设疑虑。肯尼亚一家官方媒体说:“感谢中国的建造者们,让梦想照进了现实!”
  此后,俞晓东等中国路桥建设者,夜以继日施工,仅用不到三年时间,就高质量完成蒙内铁路全部建设工作。铁路修建完成后,在运营筹备阶段,俞晓东和同事却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由于近100年来,肯尼亚政府只有英国标准下的米轨铁路运营经验,而蒙内铁路采用中国标准,运用自动站间闭塞、集中行车组织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建造,对运营维护工作要求极高,肯方并无相关经验。因此在谈判开始后,肯方对中国路桥提交的运营维护管理方案,始终持怀疑态度,接连抛出120余个问题。
  在内罗毕进行20多轮艰难谈判后,2017年5月30日,蒙内铁路正式开通前一天,所有问题终于彻底解决。双方顺利签署运营维护协议,标志着蒙内铁路这一肯尼亚“世纪工程”,正式从按照中国标准设计、建设,迈向运营新阶段。
  蒙内铁路建成通车后,由中国路桥进行管理运营,由于对该条铁路工况条件、设计理念等要素理解深刻,缩短了建设期和运营期的磨合过程。因此,蒙内铁路提前两年半进入运营期,让肯尼亚百姓更早地体会到“中国铁路”的安全、便捷与高效,也更早地发挥出该项目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截至目前,蒙内铁路已安全运营超过1300天。当前,日均开行6列旅客列车和16列货物列车,自2017年开始运营以来,累计运送旅客超500万人,货物超1000万吨,对肯尼亚乃至东非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显著。
  同时,项目的建成进一步完善肯尼亚交通运输结构,提高区域内物流效率,降低综合物流成本,促进东非区域互联互通,提升肯尼亚乃至整个东非国际竞争力。
  “从来到肯尼亚那一刻起,我就感到自己面临的挑战,以及肩负的责任,”俞晓东给自己加油,“一定要在没路的地方,用脚步蹚出一条路”。
  最终,他做到了,“我骄傲,在这条艰辛的路上,有我们坚实的足迹”!他说,现在每次看到蒙内铁路,看到肯尼亚交通状况不断改善,就觉得工作很有价值,很有成就感!

要做民心相通的友好传播者


  在肯尼亚,俞晓东不单单在建造一条铁路,还在尽己所能,参与打造一条中外交往、文化融通之路。
  按照施工设计,修建蒙内铁路,要穿过一片“特殊”区域。其特殊性在于,这片区域集干旱、贫穷、失业率高、野生动物多于一体。基于此,俞晓东抓住项目所在地“干旱”“贫困”“环保”三个关键主题,确立开展以教育支持、水源共享、环境保护、社区融合为核心的系列公益活动。他与肯尼亚野生动物保护局建立密切合作,做好察沃公园野生动物及环境保护工作,赢得当地居民对建设蒙内铁路的广泛认同。
  肯尼亚当地缺少干净水源,不少居民都是从泥塘里打水,经过简单沉淀,煮沸后饮用。不干净的水源,令不少人患上疟疾和寄生虫病。俞晓东采用“永临结合”原则,解决干旱问题。“我们在施工过程中,打了很多口深水井。施工结束后,把井免费送给当地民众使用。不少喝了一辈子泥水的当地民众,第一次喝上干净清冽的井水。”   在开工初期招工时,考虑到肯尼亚失业率居高不下,俞晓东便有了从当地招工的想法。“虽然会增加时间和教育成本,但一方面能带动当地就业,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出优秀的工人,进而通过他们,把我们成熟的技术和经验留下来。”俞晓东说。
  乔罗根是当时招到的一个小伙儿。起初,他没有工作,靠种点地来养活一家六口人。不忙的时候,他常带着四个娃,在树底下躺着发呆。尽管他没有上过学,但人很聪明。把他招来后,公司专门安排中方工程师带教和培训。经过一段时间学习锻炼,他顺利通过中国路桥组织的测量工程师考试,公司还专门给他颁发证书和推荐信。凭着这个证书,乔罗根后来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他原先辍学在家的四个子女,也都重返校园。
  乔罗根的变化,只是一个缩影,还有无数“乔罗根”,因中国路桥提供的就业岗位和教育培训而受益。
  俞晓东常对同事们讲,离開祖国越远,就越想家,就越爱国,每个人都有责任传递好中国文化、展示好“中国名片”。


  蒙内铁路建成通车后不久,2017年8月8日,迎来肯尼亚五年一次的总统换届全民普选日。大选期间,属地员工半数以上请假回家,蒙内铁路面临客运中断的挑战。再加上政治因素、恐怖主义威胁等因素,都加大了交通运输面临的安全风险。俞晓东临危受命,在安全局势严峻情况下,带领14名中方员工,主动承担大选日前后两天的客车乘务任务,累计运送逾2000名肯尼亚民众按时回注册地参与投票。在肯航等其他交通运输全部中断情况下,实现蒙内铁路大选期间正常稳定运营,用实际行动,履行中国运营商对肯尼亚政府“大选不停运”庄严承诺,获得中肯两国媒体广泛好评。
  蒙内铁路建设和通车,为肯尼亚带来许多改变,不过,仍然有不少人对此抱有怀疑。蒙内铁路投入运营不久,哈佛商学院副院长带着专家团队,专程来肯尼亚考察铁路运营及社会经济效益情况。作为中国施工及运营方代表,俞晓东与肯尼亚交通部副部长参与陪同。


  会面时,当面对“为什么中国在非洲的发展创新成功地超越了西方”“肯尼亚是否被蒙骗以接受贷款”等一系列尖锐刁钻问题时,俞晓东沉着应对,用数据说话:“这条‘世纪铁路’建成通车后,使肯尼亚货运成本缩减40%,每年给肯尼亚带来1.5%的GDP增长,为肯尼亚提供累计超过4万个就业岗位。我们中国改革开放、披荆斩棘闯出的路、取得的经验,愿意与世界分享!”掷地有声的话语,取得对方认可,也赢得现场所有人的掌声。最终,哈佛商学院将蒙内铁路项目作为经典案例纳入教学。
  俞晓东说:“这掌声是送给我的,也是送给我们集团的,更是送给我们祖国的!”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自2008年毕业入职以来,俞晓东始终坚守海外一线,从一名普通工程师,逐渐成长为扛起境外重大战略型项目的中流砥柱。他先后参与肯尼亚内罗毕东北环城路项目、南环城路项目、蒙内铁路项目、内马铁路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其中,内罗毕东北环城路、南环城路是中非产能合作的重点项目,分别获得2014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2018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俞晓东均获得“突出贡献者”称号。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重点项目和中肯两国国家领导人高度关注的重大工程,蒙内铁路项目获得2018年度ENR全球最佳铁路项目奖、2019年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俞晓东参与了蒙内铁路从建设到运营的全过程实施,获得“主要完成人”称号。
  13年间,俞晓东参加了肯尼亚31个项目的施工及开发工作,项目总长度逾700公里,相当于贯穿肯尼亚东西边境。他获得中国交建优秀QC成果2项,公路工程工法1项,中国交建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3项,并发表论文5篇。
  在这份亮丽的工作成绩单背后,是远离故乡亲人,不得不与孤独为伴的思乡之苦。在近13年驻外生涯中,俞晓东仅休假回国9次,作为家中独子的他,更是连续8个春节没有回家过年。儿子出生前,他匆匆赶回,孩子出生一周后,因为工作需要,他返回肯尼亚。等到再次回国时,孩子已一岁多。每当年味越来浓越,他心中涌起更多的,是对父母妻儿的愧疚。但他始终守好自己的初心,筑牢内心的信念,在肯尼亚架起一座座桥梁,闯出一条条新路。
  2016年,俞晓东在办事处统筹安排下,将工作重点从工程施工向市场开发、企业管理转型。几年来,俞晓东在肯尼亚成功参与开发新项目20余个,其中,内罗毕高架快速路成为肯尼亚第一条采用“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实施的公路项目,为肯尼亚基础设施市场开发提供新经验,推动中国交建在肯尼亚业务实现由“工”到“商”转型。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蔓延,肯尼亚也未能幸免,俞晓东不顾个人安危,依然戴着口罩跑市场。11月中旬,按照惯例,他到肯方业主办公室,沟通项目进展情况。谁知,过了不到三天,他便得知,其汇报对象确诊感染新冠肺炎。面对风险,俞晓东临危不乱,主动隔离做好核酸检测,确认自己未感染后,又继续按要求做好与肯方业主的对接工作。
  疫情期间,该国海滨城市蒙巴萨的利科尼地区,当地民众长期使用轮渡在蒙巴萨主岛和南岸地区通行,手推车、摩托车等运输工具和行人接踵摩肩,有很大疫情传播风险。意识到问题严重性,肯尼亚政府决定紧急建设利科尼浮桥,并向外界招标。当时,经过几轮角逐,中国路桥和一家日本公司进入最后环节。这家日本公司提出,工程建成至少需要20个月。疫情当前,时间就是安全。俞晓东和同事审慎研究后提出,最多只用6个月,而且报价比对方更为经济合理。中标后,中国路桥立即高效组织项目施工,仅用5个月,就高质量建成660米长的浮桥。如今,这座浮桥能满足每日30万人通行,已成为网红打卡地。


  在俞晓东和同事不懈努力下,这一年,肯尼亚办事处新签纳瓦沙集装箱内陆港、内罗毕市政水管迁改、蒙巴萨浮桥等11个项目。在继续紧抓铁路全产业链、公路桥梁施工等传统优势市场基础上,俞晓东等人深化新业务开发工作,在城市给排水等新领域取得突破,在特殊时期,为集团在肯尼亚这一重大市场培育新业务增长点,取得新突破。
  过往十余载,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俞晓东的青春,成长在东非大陆红土砾石间,烙印在蒙内铁路铁轨和枕木上,闪耀在中肯友谊的长河里。他交出了一张理想坚定、担当有为的亮丽答卷。
  历经千帆,归来仍是少年。俞晓东说:“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建造更多的路,实现藩篱拆除、交通顺畅,近亲远邻、有来有往。我相信,未来的路,不管旅途坎坷、充满挑战,我都一定会走下去,找到梦想的答案。”
其他文献
一条长长的铁路从森美兰州的小镇金马士沿着马来西亚半岛西海岸一直蔓延到半岛南端,行驶在这条铁路上的列车时速慢,设备老旧,乘客也很少,空空荡荡的列车里,总会出现一个中国年轻人的身影。他经常随身携带一个数码相机,每到一个停靠站,都会走出来拍照,不是拍远处丛林美景,也不是拍唯美的寺庙建筑,而是将镜头对准那些老旧铁路设施。  “这条铁路使用的是内燃机车,建设规格比较低,200-300公里的路程要开6个小时。
期刊
巍峨耸峙的贺兰山下,驻守着一支蜚声全军的特种部队。它组建于抗日烽火中,走过八十余载春秋,历经百余次战斗洗礼,为党和人民建立了卓越功勋。  “赤胆忠诚、崇文尚武、机智勇猛、生死相依……”一天训练结束,一位黝黑瘦削却一脸精悍的特战营长带队凯旋,队列中,旅魂呼号嘹亮,响彻西北晴空。  带队的营长叫刘近,在西部战区陆军“雪枫特战营”这支由抗日名将彭雪枫亲手创建、精英辈出的特战劲旅,他依然是尖刀中的刀尖。入
期刊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无数青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他们胸怀天下、放眼全球,用责任和担当助力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拥护支持。  中交集团三航局新加坡分公司总经理衣旭东便是其中一位典型代表。  衣旭东在国内先后参加洋山深水港工程、中船长兴造船基地以及中海工业江苏造船基地等重点工程。2009年起,他远走他乡,以参
期刊
張云陆陆续续在海外工作了10多年。这些年里,他从北非明珠阿尔及利亚转战到西非之角塞内加尔,从一个毛头小伙子成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从桥涵助理工程师成长为项目总体负责人和部门管理者、中交集团一公院北非交通设计院副院长。这些岁月,他见证了很多异国他乡中国人平凡中的伟大,见证了很多离别时的伤心落泪和相见时的喜极而泣,见证了小伙伴们挑灯夜战数日完成工作任务的艰辛和成功那一刻的喜悦,见证了一条条的黑色巨龙永远留
期刊
从广东省湛江市往西10884公里,便是非洲。这是中交集团四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杨建冲的家和工作地的距离。  10多年,3000多个白天和黑夜,杨建冲行走在这片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地上,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危险。安哥拉洛比托港、喀麦隆克里比深水港、加纳特码新集装箱码头……无不留下他的付出和汗水。虽然有十多个春节在异域他乡,时常备受孤独的煎熬,虽然和妻子聚少离多,有时候一年都见不上
期刊
南起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西侧万寿寺,北至海淀镇西侧,至今已有240多年历史的苏州街依旧繁华,始建于1947年的北京市八一学校坐落于苏州街29号。  跟随祝望北从学校东门往里走,随着他的讲述,一幕幕充满词话意境的国风校园景色次第呈现,一幅蕴藏红色基因的教育画卷徐徐展开。  一所学校的历史就是一面镜子,不仅反映学校诞生、成长、发展历程,也承载其人文精神、光荣传统。上世纪40年代,北京市八一学校的前身——
期刊
长期以来, 严重紧缺的能源始终制约着巴基斯坦经济领域的稳定增长。如何有效解决能源问题,不仅是该国政府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也是当地人民生活和生产的殷切之盼。  2015年3月5日,时任巴基斯坦能源部长阿巴西亲自为巴基斯坦第一个专业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码头项目的运营揭牌,并在2017年8月27日以巴基斯坦总理身份正式为项目挂牌。  该项目之所以如此受重视,是因为码头建成后将为巴国市场源源不断地输送
期刊
从1990年代开始,全国劳模表彰大会每5年召开一次。6年前,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就是在这一年,安徽省毫州市蒙城县篱笆镇篱笆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怀虎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  王怀虎说,
期刊
当下,繁华的城市生活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毕业后的选择,他们的目标城市就是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但是,还有一批“逆行青年”,他们在经历了高速运转的都市生活后,毅然决然回到养育自己的家乡,伴随着大山深处的鸟语花香、田园风光,用双脚丈量家乡的每一片土地。  海南忆家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少玉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土生土长的儋州姑娘,作为海儋土糖的第六代传承人,用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在创业道路上一路前行。这一路,艰辛颇多
期刊
肖楠并不善谈,常常抿嘴一笑,诸多过往就在笑意中一带而过。  入职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八年,肖楠从一名非铁路专业的“零起点”新人,开始从事运输经济研究工作,成长为经济与管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每天早来晚走伏案工作的身影,一份份研究咨询报告,和日益肩负的重要课题、项目,见证、书写着她的成长。在理解铁路中投身铁路事业  肖楠本科毕业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