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是检验语文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只有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这也是作文教学的新趋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有效的成分。只要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作文教学;兴趣;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3-0061-01
作文是检验语文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中学生最感头疼的问题就是写作文。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长期困绕的难题,很多教师挖空心思,但依旧“经营惨淡”,为此,有的教师也不得不采取“立竿见影”的方法,即让学生多看作文书,其目的是要让学生多积累素材、多背范文,这起码在考试时也能来个“对号入座”,以解燃眉之急。诚然,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这适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吗?它究竟又能把学生作文的水平提高多少?
通过几年的语文教学工作,我认为: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只有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这也是作文教学的新趋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有效的成分。只要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当然,这种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实践中逐渐培养起来的,而作文课本身也充满着各种乐趣,学生可用作文说自己所想,写自己所说。但是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甚至对其兴趣熟视无睹,长此以往学生反倒认为作文是一种负担,这样他们也无法走出山重水复的困境。
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之路上能步入柳暗花明的新境地呢?现代作文教学呼唤着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现就培养学生作文兴趣作如下浅谈:
一、情景激发
语文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从而达到开启学生作文思维的目的,而激发其作文兴趣的方法又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都是经典篇目,针对这些作品,教师在教学中不妨多角度设计教学方案,多层次引导学生学习讨论,利用各作品不同的特点,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美的本质,不仅要研习语言技巧、结构安排等形式方面的东西,而且要研习其内容,让学生成为作品中的一角色,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让他们感到乐在其中,其乐无穷,从而诱发其潜在的学习动机。另外,教师还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渴求探究的心理,创设情景。如捕捉疑惑问题、构造疑惑情景,调动想象,激发乐趣等,使之产生写作欲望。比如:我讲《孔乙己》时,先让学生看教学片,大家看得津津有味,看完之后,有位女同学提出问题:孔乙己走出咸亨酒店后究竟是死了还是活着。大家对此也议论纷纷,针对这一好奇的设问,我立即组织全班学生又展开讨论,然后布置了作文题:《孔乙己走出咸亨酒店后》。结果很多同学的作文效果远远超过平常,他们在讨论的基础上又各抒己见,充分发挥想象,有些情节我也颇感惊讶。
由此可见,教师上课只要本着形式新颖、内容有趣,同时坚持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学生受到情景的感染,自然而然会产生想说想写的写作欲望。
二、生活培养
学生暂时的兴趣易于激发,但作文能力的提高则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要把作文兴趣培养成一种持久、稳定的习惯,则需要注重与生活的密切结合,让学生不断从熟悉的生活中捕捉作文的素材,而作为教师,最关键的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孔之见,都要慷慨地予以赞美的语言。抓住契机让他们体验到那种捕捉生活成功后的成就感、荣誉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优点和思维的价值,让学生潜在的信心和能力充分表现出来。如:让学生讲述由某部影片受到的感触,谈谈自己对里面人物、事件等的不同见解;让学生讲述自己某次活动的经历和切身感受;教师当面加以肯定,并给予点评,然后要求他们能把自己所讲的东西写下来。由于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因此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善于观察周围事物,会从周围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会感受生活,这样学生作文起来自然会左右逢源、涉笔成趣。
三、思路巧用
“兴趣是思维的动力”,当学生对某事物发生兴趣时,注意力集中,求知欲强烈,思维灵活敏捷,有创造性,此时,教师要巧用兴趣,拓宽学生思路,使其思维活跃,灵感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达到诱发潜在的创造智能。如:我上完《我的叔叔于勒》后,学生产生了巨大反响,他们议论纷纷,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表示极大的愤慨,其中一位学生愤愤地说:“假如我是若瑟夫,我就非去认叔叔于勒。”这句话一下提醒了我,我抓住良机,立刻出了作文题《假如我是若瑟夫》,同学们在作文中言己之欲言也,写己之欲写,吐己之所悟。这一思路巧用,正中学生兴趣的“下怀”,它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作文的思维,而且有利于学生作文兴趣的“叠加”,从而提高习作水平。
两相比较,那种为迎考而让学生多看范文以解燃眉之急的“立竿见影”法实属下策,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才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最好的教师。因此,教师只有千方百计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才真正会在作文方面进入柳暗花明的新境界,难怪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不是无道理的。
【关键词】作文教学;兴趣;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3-0061-01
作文是检验语文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中学生最感头疼的问题就是写作文。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长期困绕的难题,很多教师挖空心思,但依旧“经营惨淡”,为此,有的教师也不得不采取“立竿见影”的方法,即让学生多看作文书,其目的是要让学生多积累素材、多背范文,这起码在考试时也能来个“对号入座”,以解燃眉之急。诚然,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这适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吗?它究竟又能把学生作文的水平提高多少?
通过几年的语文教学工作,我认为: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只有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这也是作文教学的新趋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有效的成分。只要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当然,这种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实践中逐渐培养起来的,而作文课本身也充满着各种乐趣,学生可用作文说自己所想,写自己所说。但是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甚至对其兴趣熟视无睹,长此以往学生反倒认为作文是一种负担,这样他们也无法走出山重水复的困境。
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之路上能步入柳暗花明的新境地呢?现代作文教学呼唤着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现就培养学生作文兴趣作如下浅谈:
一、情景激发
语文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从而达到开启学生作文思维的目的,而激发其作文兴趣的方法又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都是经典篇目,针对这些作品,教师在教学中不妨多角度设计教学方案,多层次引导学生学习讨论,利用各作品不同的特点,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美的本质,不仅要研习语言技巧、结构安排等形式方面的东西,而且要研习其内容,让学生成为作品中的一角色,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让他们感到乐在其中,其乐无穷,从而诱发其潜在的学习动机。另外,教师还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渴求探究的心理,创设情景。如捕捉疑惑问题、构造疑惑情景,调动想象,激发乐趣等,使之产生写作欲望。比如:我讲《孔乙己》时,先让学生看教学片,大家看得津津有味,看完之后,有位女同学提出问题:孔乙己走出咸亨酒店后究竟是死了还是活着。大家对此也议论纷纷,针对这一好奇的设问,我立即组织全班学生又展开讨论,然后布置了作文题:《孔乙己走出咸亨酒店后》。结果很多同学的作文效果远远超过平常,他们在讨论的基础上又各抒己见,充分发挥想象,有些情节我也颇感惊讶。
由此可见,教师上课只要本着形式新颖、内容有趣,同时坚持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学生受到情景的感染,自然而然会产生想说想写的写作欲望。
二、生活培养
学生暂时的兴趣易于激发,但作文能力的提高则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要把作文兴趣培养成一种持久、稳定的习惯,则需要注重与生活的密切结合,让学生不断从熟悉的生活中捕捉作文的素材,而作为教师,最关键的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孔之见,都要慷慨地予以赞美的语言。抓住契机让他们体验到那种捕捉生活成功后的成就感、荣誉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优点和思维的价值,让学生潜在的信心和能力充分表现出来。如:让学生讲述由某部影片受到的感触,谈谈自己对里面人物、事件等的不同见解;让学生讲述自己某次活动的经历和切身感受;教师当面加以肯定,并给予点评,然后要求他们能把自己所讲的东西写下来。由于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因此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善于观察周围事物,会从周围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会感受生活,这样学生作文起来自然会左右逢源、涉笔成趣。
三、思路巧用
“兴趣是思维的动力”,当学生对某事物发生兴趣时,注意力集中,求知欲强烈,思维灵活敏捷,有创造性,此时,教师要巧用兴趣,拓宽学生思路,使其思维活跃,灵感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达到诱发潜在的创造智能。如:我上完《我的叔叔于勒》后,学生产生了巨大反响,他们议论纷纷,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表示极大的愤慨,其中一位学生愤愤地说:“假如我是若瑟夫,我就非去认叔叔于勒。”这句话一下提醒了我,我抓住良机,立刻出了作文题《假如我是若瑟夫》,同学们在作文中言己之欲言也,写己之欲写,吐己之所悟。这一思路巧用,正中学生兴趣的“下怀”,它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作文的思维,而且有利于学生作文兴趣的“叠加”,从而提高习作水平。
两相比较,那种为迎考而让学生多看范文以解燃眉之急的“立竿见影”法实属下策,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才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最好的教师。因此,教师只有千方百计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才真正会在作文方面进入柳暗花明的新境界,难怪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不是无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