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能不能登上散打擂台?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l981223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长兴、陈发科、杨露禅、杨班侯是尽人皆知的太极搏击高手,这样的太极高手已鲜见于世。这虽然与社会大环境有一定关系,但从内因来讲,恐怕与太极拳习练者对太极拳的一些误解有关,现列举一二,供读者参考。
  
  一、推手就是搏击。


  
  许多太极拳习练者认为推手就是太极拳的搏击功夫。其实推手只是达到太极功夫最高境界的一种练习方法,它所要达到的目的是王宗岳所说的“由着熟而渐悟懂劲”,但“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则需另下一番功夫。太极大师洪均生先生在其论著《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中明确指出:推手原是练架子到一定水平之后通过推手检验动作正确与否的一种功夫。“我们学练陈式太极拳用功的次序有三个。即:练架、推手、教手,这三个阶段应循序而进”。石家庄马虹先生在回忆陈照奎先生时说:“他把太极拳的推手看作一种锻炼方式,是一个锻炼阶段,最后还是散手。”说手,即讲解拳引用法时的试验,是假设对手“如果这样”、“如果那样”后,教导习练者“这样或那样”化解或进攻,是一种试验性的练习,也是太极拳十三式的循环练习法。让学习者在这种练习中体会劲路,培养触觉的灵敏、大脑的反应速度,还可检验拳架是否正确,也可用于测验学习者进步的程度。它是一种实战的模拟,就像战斗演习不是战争一样,推手并不是真正的搏击。“独知体育之文,不知武事而成者,即小成也。”(杨氏老谱《太极文武解》)要想达到太极功夫的最高境界,还需跳出推手的圈子,下一番苦功,循序而进到太极拳用功的第三个阶段——散手。
  
  二、太极拳是近战的拳术。


   太极拳因其独特的理论和训练方法,练得其近战功夫相对于其他拳种具有一定优势。因些包括太极拳习练者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太极拳是近战的拳术,不宜远战。他们认为:太极八法(、捋、挤、按、采、列、肘、靠)都是在沾连粘随不丢顶”的基础上实施的。既然要“沾连粘随”,那么必定是两人接触,缠绕时才能应用。其实不然,一位散打亚军,腿功颇好,听说王成老师擅长太极散手,经人引见,多次登门比试皆未碰面,有一次得知王老师在医院看护病人,便追至医院要求一试。王老师一再称自己并无其所说的功夫,练拳只是健身而已。此人心亦极诚,不试不走,介绍者也极力劝说。百般推托不过,王老师就站在医院院中,离对方两米开外请他出招,此人自恃腿功不错,左脚向前一迈,右脚即横扫到王老师肩颈部,观者皆大惊。可是他的右脚在即将击到王老师时却迅速抽回,再细看,此时王老师的右脚尖已指在对方右脚内侧,稍一点动便能使其左腿无法支撑身体,如进攻者右脚执意击出,摔倒的将是他自己。再者,如果王成老师的右脚不是点而用蹬、踹则会迅速而严重地伤害进攻者。这使他大吃一惊,反应极快地收回右腿。接着他多次欲用各种腿法,发现王老师都早他一拍将其控制住。俗话说: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这次“比试”不到一分钟便以挑战者的叹服而告结束。王老师事后告诉我:“我用的是沾法,在两米之外已用步法将他沾住了。”王老师说的“沾”主要是指与人交手时,控制和掌握方向、角度、距离、速度等的能力,可使对方陷人欲进不能,欲退不甘的被动局面,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境界,控制敌人的搏击效果。“沾连粘随”的目的无非是惴度和控制对手,只要能达到准确的判断和精确的控制,又何必一定要接触对手呢?
  在太极拳论著中,关于功法和推手的文章颇多,而关于太极散手搏击的论述甚少,这里有“秘而不宣”的原因,也有因不知其所以然而却无从著述者。遍览群书,只有清道光年间陈氏十四世陈长兴(1771-1853年)所著的《太极拳用武要言》中语之甚详。曰:“远便上手,近便用肘;远便足踢,近便加膝。”曰:“前打一丈不为远,近打只在一寸间。”可见太极拳不仅仅限于近战,是多层次的搏击术。
  
  三、太极拳是后发制人的拳术。
  


  从普遍的拳理来讲,交手以先发制人为上,后发将陷入被动。太极先贤们针对这一弱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掌握了许多能够后发制人的要诀,如: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舍己从人,引进落空,借力打人;后发先致;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应;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可谓后发制人宝库。但是,太极拳是最讲究阴阳平衡的,有近战就有远战,有后发就有先发。请看: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武禹襄《太极拳论要解》)“彼动方触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肉”“于彼动将发未发之际,我动已接入彼动”·(李亦《五宗诀》)这是讲意在人先的。“借法容易上法难,还是上法最为先。”“抢上抢下势如虎,类似鹰鹞下鸡场”“先动为师,后动为弟”。(陈长兴《用武要言》)这都是抢先上手的。陈长兴还说:“胆战心寒者必不能取胜;不察形势者,必不能防人……胆欲大而心欲小。”可见太极拳的搏击出手时机不在先后,而在于察清形势,知己知彼。只要察清形势,于得机,得势之时,便可用最恰当的招法,“起手如闪电,击敌如迅雷”干净利落地取胜对方。
  太极拳理精法密,深不可测,以上乃一家之言,以期抛砖引玉耳,请方家斧正。望有志于太极拳散手搏击者解放思想、科学训练、直追先贤,振太极拳雄风。□
其他文献
你可曾见过哪位武艺大师仅凭一只龙掌即制服一对恶棍,只用两根意大利香肠就打倒一个彪形大汉,花园里的水管甚至垃圾都能打死一帮无赖,或是用一只黑板擦就令一个坏警察乖乖就范?  每个星期都有一千一百万美国人收看洪金宝的新片《军事管制法》,这一功夫警察连续剧很快就在节目排行榜上占了一席之地。如果你也是一名忠实观众,你就有机会在每周六的晚间一睹香港电影传奇大师洪金宝的风采,看他表演惊人的绝技以及残暴的打斗场面
期刊
雕翎迸寒星  李广(?-前119年),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战国末期秦国名将李信后裔。少年时世袭家传武功,尤善骑射。  “射”列为六艺之一。在射中育德、观法,在赛筵中为礼为娱。战时,将士以此技能保家卫国。“射”之术在古时备受推崇,以至弓箭被视为权力的象征,皇帝常将弓箭赐给诸侯,以事专征。  李广幼时就很聪明,学习武艺很卖力气。李广的父亲射一手好箭,他便教李广练箭。李广练了三年,就
期刊
技击是武术的灵魂,无技击功能的拳种不能称之为武术。  技击作为武术运动的高级表现形式,一直为拳家所珍秘,不轻易外传。特别是武术在宗教的影响下,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其中不乏迷信与玄学掺入其中。  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振兴,武术开始走出国门。同时日本空手道、韩国跆拳道、泰拳等以搏击为主的武技开始冲击着传统武术,中国功夫能否自立于世界武林,中国武术权威部门不得不重新认识自己。  实践证明,武术对抗有其自身
期刊
第一:一理  夫物散必有统,分必有合。天地间,四面八方,纷纷者各有所属;千头万绪,攘攘者自有其源。盖一本可散为万殊,而万殊咸归于一本。拳术之学,亦不外此公例。  夫太极拳者,千变万化,无往非劲。势虽不侔,而劲归于一。夫所谓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腑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联而为一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
期刊
身心放松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也是人们一直在追求的目标。有关太极拳的书可谓汗牛充栋,其中谈论放松的比比皆是,从头发到脚趾都有许许多多的规矩,使初学者茫然,也使练拳多年者无所适从。如何放松呢?多年的练习使我体会到:  一、要松胯。松胯则裆圆,下肢运转灵活,进退不僵滞,腰转自如。松胯不是架势低,架高一样松,一样运转灵活,架低胯不松,则运转不灵。有些练习者动作来回荡动,就是胯没松好,变化不能直接从转动中形
期刊
1.无极桩(图1)  两脚略宽于肩,全身放松,肩自然垂下。两手叠于肚脐之上,左上右下。口微合,舌轻抵上齿龈。吸呼自然,可按需要发声。  一字桩(图2)  两脚自然站立或两脚分开,脚距略宽于肩,全身放松。两臂一字展开,吸气时,两臂上升至于略低于头。然后徐徐呼气,同时两臂缓缓下降,至胯侧一许,脊骨下沉。气呼完,再吸气,重复动作。  晃桩(图3、4)  两脚前后站立,距一脚远。两手心相对,肩下垂。坠肘
期刊
一、预备式  两脚并步,双膝微屈站立,左手握剑手心朝后握住剑柄,拇指扣住内侧剑格,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扣住外侧剑格,食指伸直压住剑柄,使剑身竖直贴靠左臂后面,右臂伸直靠右腿外侧(图1)。  ①左脚提起向左侧开步,两脚分开平行站立,右手背与左握剑手背同时向前起(图2)。  ②左握剑手心与右手心同时下按;上体右转;左握剑手背和右手背从体右侧再次起;双手手心向外,经体前绕一大平圆圈回至体前(图3)。 
期刊
太极拳不但是中国而且也是东方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在历经了三百余年的衍变发展后,终于在本世纪末,如一颗喷薄而出的朝阳,向全人类发出了它应有的璀璨光芒。  面对来临的21世纪,太极拳还将为人类作出哪些贡献;太极拳的发展前景又怎样来描述;在世纪之交,我们这些太极传人还需要作出哪些贡献?  21世纪太极拳发展的美好前景  太极拳这项古老的传统运动,终于焕发出无尽的青春魅力。有人预言21世纪,从人类健康角度
期刊
通三关  太极拳身法上的“立身中正安舒”,与静坐功、气功的身法是一致的。练太极拳时,脊柱节节松沉,随着动作的开合,会阴间的裆劲有上翻之意,百会穴虚领顶劲,而气往下沉,内气沿任督二脉自然流转,用功日久后,可使任脉和督脉自然接通。因此,气功中的“通三关”(尾闾关、夹背关和玉枕关),在太极拳中是不求通而自通的。  “通三关”应从自然中不求而得,不可着意追求。通了“三关”,全身有舒服融和的感觉。但不必妄求
期刊
螺旋式的弧形动作  包含刚柔两种力量  太极拳每一动作的开合虚实,起落旋转,都是由一个圆圈构成的,所以陈鑫说“妙手一着一太极”,指的就是练太极拳一有动作,就打一个圆圈,像太极图的圆圈那样;同时也指出,在这一个圆圈中应该包含有阴和阳两种力量在旋转变化,像太极图圆圈中的阴阳对立面那样。因此,在太极拳螺旋式运劲中,在不断旋转中有柔有刚,有虚有实,刚柔相济,虚实渗透,这才是太极拳的“妙手”。“妙手”是一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