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猴子”教学实录与点评(中班)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ronb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燕玲 点评 姜晓艳 执教
  
  设计思路:
  
  准确示范并由浅入深、要求明确地投放歌唱内容是多声部歌唱教学的关键,这个活动正是根据这种思路进行的。
  
  目标:
  
  1、反复倾听教师的示范演唱,分辨各声部,感受多声部歌曲特有的此起彼伏的美感。
  2、通过分辨、模仿学习,在合唱中坚持自己的声部,并初步体会与其他声部和谐合作的愉悦。
  
  准备:
  
  1、幼儿活动前欣赏乐曲《库企企》,熟唱歌曲《三只猴子》的第一声部。
  2、歌曲磁带、音乐伴奏磁带、钢琴。
  
  过程:
  
  一、学习二声部的衬词
  1、教师用身体动作带领幼儿感知歌曲衬词的节奏型(×××××)。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老师在做什么,然后和老师一起做。
  (活动一开始,教师在无音乐伴奏的情况下用拍手、拍腿、拍肩等身体动作,带领幼儿感知歌曲二声部衬词的节奏型,并用目光鼓励每个幼儿跟着一起做。)
  [虽然这个节奏型本身比较简单,但需要幼儿不断适应新的动作模式,因此,一开始幼儿有些紧张。随着教师运用示范、鼓励等策略,幼儿通过模仿逐渐掌握了节奏的规律,并初步感知了衬词的节奏型。]
  2、教师播放《三只猴子》歌曲磁带,带领幼儿用身体动作练习衬词的节奏型,并用表情和目光提醒幼儿只做动作不唱歌。
  [对幼儿来说,歌曲是熟悉的,动作是陌生的,因此,教师要随时提醒幼儿将注意力集中在动作模仿上。通过这一环节,幼儿不但再次练习了这个节奏型,同时也感知了该节奏型与歌曲的关系。]
  3、跟随原唱歌曲磁带的节奏说唱衬词“库、库、库企、企”。
  (教师在第一段按原唱歌曲磁带的节奏示范加入衬词“库、库、库企、企”,在第二、三段伴奏时用目光鼓励幼儿加入衬词。在唱到第四段时告诉幼儿要一起演唱原歌词部分。从而使幼儿明白在唱歌曲的一、二、三段中反映猴子调皮的歌词时加入衬词,唱第四段猴子住院的歌词时演唱原歌词,体验、了解衬词节奏型与歌曲的关系。)
  
  二、学习二声部演唱
  1、欣赏教师合作表演的二声部合唱《三只猴子》,发现二声部演唱的特点。
  师:今天,我和另外两位老师要为你们演唱《三只猴子》,请你们仔细听。在欣赏之后回答两个问题:(1)我们三个人唱的一样吗?(2)如果不一样,哪里不一样?
  师:现在请你们回答我刚才提出的问题。
  幼:不一样。
  师:哪里不一样呢?
  幼:你唱的是“三只猴子在床上跳”。
  幼:那两个老师唱的是“库企企”。
  师:你们听得真仔细。刚才老师们表演的这种演唱形式叫作二声部合唱,我唱的是“三只猴子在床上跳”,另两位老师唱的是“库、库、库企、企”。
  2、学习二声部合唱。
  (1)教师唱歌词,幼儿尝试配唱衬词。
  师:下面我和你们一起来唱这首歌。你们想演唱哪一声部?
  幼:库企企。
  师:你们一定要坚持唱自己的声部,不要一听我唱歌词就跟着我唱,把“库企企”丢了。
  (教师清唱歌词,幼儿配入衬词。在演唱过程中,有一小部分幼儿没能坚持自己的声部。)
  [教师清唱歌曲,为的是灵活控制歌曲的速度,让幼儿先在相对较慢的速度中学习演唱,并根据幼儿的演唱情况改变演唱的速度,以配合幼儿的速度。]
  师:你们认为自己唱得怎么样?
  幼:唱得很好。
  师:怎么好?你们都坚持自己的声部了吗?
  幼:有的小朋友没有。
  师:这次大家在演唱时都很认真,但有的小朋友没有坚持自己的声部,跟着老师唱一声部的歌词了。下一次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坚持自己的声部。
  (2)教师播放歌曲磁带,幼儿加入二声部衬词。
  [对于幼儿来说,跟着录音歌曲加入衬词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歌曲的速度正常,而且完整。但因为有了前面几次的练习和分析,所以幼儿的演唱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所有幼儿都坚持了自己的声部。]
  师:你们唱得怎么样?
  幼:我们唱得很好。
  师:怎么好?
  幼:我们唱的是“库企企”。
  幼:我唱的电是“库企企”没有唱歌词。
  师:你们都坚持了自己的声部,唱的是二声部,没有唱一声部的歌词,对吗?
  幼:对!
  师:老师也觉得这次你们都能够坚持自己的声部非常好,所以想给你们一个更难的挑战,你们想继续吗?
  幼:想!
  (3)幼儿分两个声部尝试合作演唱歌曲。
  师:下面请你们跟着节奏比较快的伴奏音乐分声部演唱。
  (教师用“切西瓜”的游戏方式将幼儿分成两部分,并分配好各自演唱的任务。)
  师:你们在演唱时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声部。现在请两个小朋友分别带领自己声部的小朋友演唱。谁愿意上来?
  (幼儿在小领袖的带领下分声部演唱,教师观察、指导,发现有少数幼儿唱了别人的声部。)
  师:你们觉得刚才自己唱得怎么样?都坚持自己的声部了吗?
  幼:(略。)
  师:我们再唱一次,这次没有小领袖带了,看我们能不能坚持唱自己的声部。
  (幼儿保持原来的声部,再次进行合唱。)
  师:这一次你们有进步吗?大家都坚持自己的声部了吗?
  幼:坚持了。
  师:我们一起问问客人老师我们唱得好不好。
  客:小朋友们唱得很好,都能坚持自己的声部,但是唱衬词的小朋友声音太大,唱歌词的小朋友声音太小。
  师:我们一起谢谢客人老师。
  (4)幼儿以小演员的身份进行演唱。
  师:刚才客人老师说我们都坚持了自己的声部,这点很好,可是两个声部的声音不一样大,听起来不和谐。所以我们再演唱的时候要注意听听别人的声音,让我们再来试一试。
  (全体幼儿以演员的身份为客人老师表演合唱。在演唱过程中,很多幼儿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音量。)
  
  三、学习三声部合唱
  
  1、欣赏教师表演的三声部合唱《三只猴子》。
  师:下面我们三个老师还要为你们表演合唱。请你们仔细听我们唱的是不是一样,哪里不一样。
  (执教教师和两位配班教师表演三声部合唱《三只猴子》。执教教师唱第一声部歌词,一配班教师唱“库企企”,另一位配班教师唱每句最后的填充。)
  师:刚才我们唱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教师自然向幼儿介绍三声部合唱。)
  2、教师、幼儿、客人老师一起表演三声部合唱。
  师:让我们与客人老师一起 来表演三声部合唱《三只猴子》吧!你们唱第一声部歌词,请客人老师唱二声部“库企企”,我和这两位老师唱第三声部,好吗?
  (在音乐伴奏下,全场共同演唱三声部合唱《三只猴子》。)
  [我们极少看到有教师在借班公开教学活动中敢于让中班幼儿学习多声部的歌曲表演。这次活动的良好效果证明:合适的内容,精巧的设计,循序渐进、从容不迫的引导,是降低这类活动的学习难度、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
  
  反思:
  
  我园虽是企业幼儿园,但有一个精诚合作的团队,尤其是园领导和市教研员为我们创设宽松的环境,提供专业的指导,使我们能够愉快地、脚踏实地地开展研究。
  以往我园的公开观摩活动大多由个人独立承担,教师往往没有机会锻炼团队协作能力。而今我们以年级为单位,6个人为一组(既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年轻教师),共同来设计、实施教学研究活动。如中班组教师根据主题活动“动物园”选择了欧美童谣《三只猴子》作为二声部合唱教学内容,他们利用中午教研活动时间一起分析歌曲,确定目标,选择易于幼儿掌握的学习新歌的方法,然后讨论具体方案,方案通过后由本组三个教师具体实施。而后,他们开始设计二声部合唱,经过讨论他们决定使用“音型法”朗诵衬词。有一位教师说这首歌曲可以结合安全教育的内容,另一位教师就提议创编一组相关的衬词,如“别跳、别跳、别跳别跳别跳”。几位教师经过尝试发现衬词重复太多,有点拗口,于是提议改为“别跳、别跳、别跳跳跳”。他们先找了几个幼儿尝试,发现这样的衬词对中班幼儿来说难度还是较大。对此,他们再次进行了讨论,一位教师说她班幼儿对一个游戏魔术用语“库企企”比较感兴趣。他们决定试一试,结果发现演唱起来很流畅,于是第二声部就这样确定下来了。接着,教师分成两组,分别到一个班试教,并针对每个环节以及幼儿的反应进行反思。在二声部合唱教学中,教师发现幼儿因为第一次学习二声部合唱,所以总是拼命唱衬词声部,导致声音不和谐。于是几位教师又作了调整,决定先让幼儿知道什么是二声部,怎样才能唱得和谐。他们通过示范让幼儿辨别两个声部的不同,明白两个声部之间相互关照的重要性。不久,又有教师提出可以用“填充法”增加第三声部,于是之前那位教师提出的加入安全教育内容的方案被采纳,在每个乐句末分别加入了“高兴”“哎呀”“下来”“摔了”等既幽默又有教育意义的加花。幼儿在掌握二声部后,先欣赏教师的三声部演唱示范,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提出怎样唱三声部。
  在接下来的全园观摩活动中,每位教师都认真参与,得到了锻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为了共同提高而出谋划策,实现了优势互补及资源共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今,只要一遇到问题,教师们便在一起研讨,大家在一个精诚合作、积极进取的团队中共同成长。
  
  点评:
  
  歌曲《三只猴子》幽默诙谐、趣味十足。姜老师设计并执教的合唱活动自然流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体现了以下特点:
  1、各声部设计巧妙
  无论是第二声部的衬词“库企企”,还是第三声部每句后的加花“高兴”“哎呀”“下来”“摔了”,都自然地延续了歌曲风趣的特点。甚至由于加入了这几个衬词,整首歌曲更加诙谐、幽默,在教学过程中不时掀起小高潮。
  2、教学策略以幼儿为本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从座位摆放、身体位移、动作示范到指导观察、引导概括,都体现了教师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其中有“循序渐进”,有“因材施教”,还有对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教学过程灵活
  异地上课对执教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在该活动中,教师多次根据幼儿的情况调整教学环节,体现了教育机制。
  比如,该活动原来的目标之一是“学习控制自己的音量,使整体的歌声和谐,体验合唱的乐趣”,但由于该班幼儿没有接触过二声部合唱,所以教师及时降低了难度,将目标调整为“在合唱中坚持自己的声部”,在适应幼儿现有经验和能力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又如,在原先设计的环节中,幼儿练习时两声部之间要互换,但教师根据现场情况,将其调整为让幼儿按原来的声部再次练习,降低了幼儿的学习难度。还有为了丰富幼儿的评价经验,教师灵活地借助了现场听课教师的意见,使幼儿的演唱由“坚持声部”向“声部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娃娃家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每天很多幼儿出入其间,异常热闹。这时,我在思考:怎样利用游戏情境,让孩子主动积累初步的文明礼仪和社会生活常识呢?在游戏后的分享交流中,我拿出一份“请柬”故意为难地说:“今天有一件事情我没有做好。这是一张马戏团的入场券,马戏团邀请娃娃家的小朋友去看演出,可是我不知道怎样才能把请柬交到娃娃家……”“像邮递员叔叔一样送到家里去。”“你在门口喊一声,他们就能听见!”“你推开门进去
数学概念反映了事物之间的抽象关系,这些关系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数学学习应该遵循回归生活的原则。小班数学教育活动应向幼儿的生活回归,以真正帮助幼儿理解所学的东西。目前,已有不少一线教师深刻认识到在小班数学教育活动中应当选择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探索对象,让幼儿建构对数的理解。但由于对小班幼儿的实际数认知水平了解不多,尤其是对小班幼儿在数学活动中个性特征分析方面的研究较少,教师很难根据小班幼儿的
人们经常把“教育质量”看成是教育成效的核心。其实,在“教育质量”之外,还有一个同等重要的概念,即“教育公平”。如何实现“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兼而有之,一直被认为是教育的基本价值诉求,因而也历来是有关教育变革与发展的重要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中长期发展目标的确立,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幼儿教育的公平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迄今为止,在我国,学前教育还没有被列入义务教育,而且在相
正确看待幼儿体育活动中的“挑战” 陆克俭  无独有偶,去年在南方某城市举办的“幼儿园体育教学高峰论坛”上,一位幼儿园专职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男教师组织了一个“从高处往下跳”的活动。活动中,教师要求16名大班男女幼儿爬上超过1.5米的高台后往下跳。看到一个个登上高台后面露怯色的孩子,在现场的教师一边大声呐喊为孩子加油,一边鼓掌激励孩子,而旁观的我却看得十分揪心。当我看到从高处跳下来的孩子一个个落地动作
编者按:小班幼儿入园时的表现各不相同,大部分孩子可能会产生分离焦虑,有的甚至害怕上幼儿园,常常表现为大哭大闹不肯迈进幼儿园的大门。但也有部分孩子可能例外,他们初入园时似乎并不排斥幼儿园,有的甚至很喜欢上幼儿园,但就是这部分孩子在一周或两周后忽然变得不想或害怕上幼儿园了,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哭闹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也许有教师会轻描淡写地把原因归结为孩子年龄小,情绪不稳定。然而事实并非那么简单。这些孩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幼儿教育资源的建设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本文在分析幼儿教育资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自下而上的幼儿教育资源建设与发展战略,并以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园本教研为切入口,对自下而上的幼儿教育资源建设与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幼儿教育资源发展现状的分析  本文中的幼儿教育资源主要指以幼儿园教师、儿童及其家长为使用对象,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平台上运行且具有可重用性的教育、教
设计意图:  《小鸟和大象》是一首AB分段式曲子,分别以欢快和轻柔、深沉和缓慢的音乐表现小鸟和大象的特征,音乐形象鲜明,适合小班开展韵律和音乐游戏活动。但作品本身的内容略显单一,因此,在设计时我增加了C段“小鸟和大象”嬉戏的音乐(选用许卓娅教授创作的《贝贝舞曲》),并运用亲子互动的形式开展活动,目的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大方、合作的良好个性品质。  目标:  1 认真倾听音乐,分辨音乐
做任何事情,只有知道了“为什么要做”“做些什么”以及“怎样去做”,才谈得上做得有效。幼儿园教学的实施同样如此。作为课程和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幼儿园教师只有知道了“为什么要教”“教些什么”以及“怎么去教”,才谈得上教得有效。    没有课程和教材,何谈教得有效    一般而言,“为什么要教”和“教些什么”的问题以及“怎么去教”的部分问题,主要是由幼儿园课程专家在权衡政治和文化的优先性、儿童的年龄特征和
超过六成的学前儿童参加了一个以上的兴趣班,其中70%每周上兴趣班次数为1~2次,近30%每周需要参加3次以上的兴趣班。近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一项针对全国12个城市家长进行的关于3~6岁儿童参加兴趣班情况的调查显示,兴趣班给城市学前儿童带来了过重的学习负担,亦对其身心健康及全面发展带来了影响。  与此同时,调查结果还显示,有87%的家长赞同孩子参加兴趣班,有近半数家长对儿童参加兴趣班的学习效果持认
当现实逻辑遭遇游戏逻辑  游戏是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模拟现实生活的活动。在游戏中,判断幼儿的行为是否合理不应从现实角度出发,而应从游戏逻辑出发。比如,幼儿模仿医生打针的乐趣在于重复打针的动作,而不在于打针的部位是否正确;幼儿在娃娃家可以捡食掉在地上的饭菜,可以对散乱的材料毫无知觉。我认为教师如果在幼儿玩得酣畅淋漓的时候指责幼儿违反常规,只会扼杀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教师应顺应幼儿的逻辑,走进游戏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