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持续发展,国家富强的根本保障,作为担负培养国家建设专业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更应注重学生勤俭节约思想的教育,以提高输出人才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勤俭节约 高职院校 渗透式教育
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曾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笔者以为勤俭节约之风首先应从充满活力、健康向上的校园以及学生中刮起,因为校园是区别于嘈杂社会的书香园林,学生则是受过教育,具有同等思想素质水平的知识青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理应从这里蔚然成风。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这里,“舌尖上的浪费”依然随处可见,社会上的恶习已渗透校园的高墙,正影响着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深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思想教育在大学生中的加强刻不容缓。
1 高职院校中的浪费行为比比皆是
食堂垃圾筒内的馒头包子完好无损,餐盘中剩下的饭菜还有大半,公共洗碗池的水龙头会长流不息,教室或走廊的电灯彻夜不眠,宿舍的大门外堆满了餐盒,校园外的小餐馆常有举杯高歌不散的宴席。这不仅是哪一所高职院校的个别现象,而是社会负面现象在大多数高校中的体现,这一现象甚至对多数学生而言早已习以为常。
2 浪费恶习在高职院校中的成因
2.1 社会环境因素影响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衣食住行对大多数人而言已不存问题,随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日趋多样,其消费观念、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都有了很大变化,社会舆论的导向也随之产生了偏差,“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倡导渐渐淡出社会的舆论,人们开始追求更高的物质生活享受,出现了追求名牌、大摆宴席的面子消费和贷款买房买车、分期付款的提前消费思想,而作为社会中的特殊消费群体——大学生的消费在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下也日益多样化、超前化、现代化,其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严重影响到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2.2 家庭素质教育的缺失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是正确的引导,是社会教育计划总的方针,但这句话若是从当今个别家长的口中说出,则会呈现出一种溺爱的口吻,现在大多数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视自己的子女为掌上明珠,生活中让孩子穿好的,吃好的,条件优越了,就绝不能让他们重复自己往年艰难的生活,却不知这种溺爱的方式造成了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惰习性。家长一味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往往忽视了正确的道德观引导,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优良传统必然难以得到传承。
各种不良因素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我们不能让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下一代精神生活的质量,必须让他们在享受已有物质生活的同时懂得感恩,懂得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懂得父母劳动的辛苦,懂得人类世界物质资源的缺乏,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并影响其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3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勤俭节约教育
3.1 教育对象分析 就单个学生而言,他们已是成熟的个体,在学习和生活方式上形成独立,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行为,有自我支配的权力,甚至有较强的叛逆心理,不会轻易改变已有的生活习惯,因此简单的言传与身教是行不通的。家庭供给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经济来源。除少部分学生有兼职收入或者高额的奖助学金外,大部分学生的收入来源仍然是父母给的生活费。根据调查,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农村,和城镇的学生相比,其家庭收入以及用于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资金投入有着较大的差别,然而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就越多,这就造成了学生个体之间的消费差异。因勤俭节约思想的缺失,个别富裕家庭学生的奢侈浪费,必然会激起其它学生的攀比心理,而攀比心理的逐渐滋生,就必然会加快奢侈浪费在校园蔓延的速度。其次,从社会角度看,带有偏见的评价是加大高职院校勤俭节约思想教育难度的原因之一。因社会大众对高职学生的较低评价,导致部分高职学生错误的认识自我,甚至故意将自己归类于文化水平低,素质差的学生行列,对自己的素质要求过低,并以一种叛逆的行为方式表达对社会过低评价自己的不满,实际生活中便有奢侈浪费,放纵自我等行为表现。
3.2 节俭教育的重要性 早在中国古代,墨家的墨翟就主张和宣传节俭消费。他不仅系统地提出了“俭节则昌,淫佚则失”的节用崇俭消费观,还主张以发展来保证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以节用来保证后代人的长远消费,并提出积累消费品以应不时之需。他的这种节俭思想,无论在当时社会背景下还是在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都应得到大力提倡。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他们是即将步入社会的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工作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基础建设的稳固,若这样一群新兴的建设力量带着一股浓厚的腐败习气步入社会,那祖国的未来还谈何希望。
3.3 渗透式教育方法的探索 所谓渗透式教育,就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借助一定的载体,营造一定的氛围,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会,使他们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教育者所倡导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行在感染和陶冶中得到优化。根据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特点,已不能用课堂上简单的言传将勤俭节约思想强加给学生,必须寻求更加合适的途径将其渗透进学生的思维深处,以引导的方式触击他们的心灵,使其自觉地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同勤俭节约行为的光荣传统。因此,我建议加大渗透式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力度。
首先,召开主题鲜明的专题班会。如“谈谈身边最简朴的人”、“你向父母说过几句‘谢谢您!’”、“今天你节约了多少?”等带有警示作用的主题,值得辅导员在专题班会中多多引用。或是感人的贫困家庭事迹、感人的助人为乐事迹等的宣传片放映,都可达到初步唤醒节约意识的效果。第二,紧随社会正确的舆论,号召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如全社会倡导的“光盘行动”、低碳生活等就个体而言容易参与的活动,加上校园内宣传标示的提醒,相信学生定能受到一定的影响,尤其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这种舆论导向所产生的作用大大强过课堂上的教学。第三,开展亲身体验活动。如习惯了大手大脚消费的富裕学生与勤俭节约的贫困生互换身份一个月,通过交换消费水平,达到教育富裕学生的目的;或是鼓励并组织学生参与勤工俭学,从事体力劳动,让懒惰成性的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以及父母钱物的来之不易,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品质。第四,由学校后勤部门牵头,改善后勤管理制度,以加大宣传力度和加强制度规范,达到规范和制约学生消费行为,减少浪费的目的。自教育部印发《关于勤俭节约办教育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通知》以来,厦门大学、湖南理工学院、新疆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均加大了食堂的节俭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子屏幕、宣传栏、餐台等载体宣传节俭标语,食堂改进供应方式,有的采用菜量细算固定分量供应,避免菜量预备太多卖不出去而造成浪费,有的根据不同区域学生不同的饮食习惯,将食堂划分为南方区、北方区、套餐区、非套餐区,避免了因饭菜不合胃口导致的浪费。第五,榜样作用的发挥。提高学生干部及党员的素质要求,通过对学生干部的素质考核和正式党员的综合评价,将勤俭节约行为纳入考核标准,从而引起这部分学生对勤俭节约行为的重视,相信通过这批优秀学生对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的弘扬,定能对身边的同学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言传与身教并重。教师或辅导员自然是学生学习的楷模,其一言一行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所以必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模范做到,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育者的示范作用和熏陶作用。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还可以探寻更多的渗透式教育方法,只要能将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在社会的接班人中得到很好的传承,我们的教育工作就没白费。总之,作为一名教育者,就必须为节约型校园的建设以及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在校园中的树立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田晓光.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勤俭节约教育[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8(2):296-297.
[2]刘晓华.谈如何在大学生中开展尊重劳动、勤俭节约的教育[J].咸宁学院学报,2006-08,26(4):158-159.
[3]方斯实.渗透式教育方法初探[J].三明学院学报,2006-03,23(1):110-113.
课题来源:湖南科技职业学院院级课题:高职院校大学生勤俭节约意识淡薄原因探析与对策研究,课题编号:KJ13220。
关键词:勤俭节约 高职院校 渗透式教育
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曾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笔者以为勤俭节约之风首先应从充满活力、健康向上的校园以及学生中刮起,因为校园是区别于嘈杂社会的书香园林,学生则是受过教育,具有同等思想素质水平的知识青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理应从这里蔚然成风。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这里,“舌尖上的浪费”依然随处可见,社会上的恶习已渗透校园的高墙,正影响着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深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思想教育在大学生中的加强刻不容缓。
1 高职院校中的浪费行为比比皆是
食堂垃圾筒内的馒头包子完好无损,餐盘中剩下的饭菜还有大半,公共洗碗池的水龙头会长流不息,教室或走廊的电灯彻夜不眠,宿舍的大门外堆满了餐盒,校园外的小餐馆常有举杯高歌不散的宴席。这不仅是哪一所高职院校的个别现象,而是社会负面现象在大多数高校中的体现,这一现象甚至对多数学生而言早已习以为常。
2 浪费恶习在高职院校中的成因
2.1 社会环境因素影响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衣食住行对大多数人而言已不存问题,随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日趋多样,其消费观念、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都有了很大变化,社会舆论的导向也随之产生了偏差,“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倡导渐渐淡出社会的舆论,人们开始追求更高的物质生活享受,出现了追求名牌、大摆宴席的面子消费和贷款买房买车、分期付款的提前消费思想,而作为社会中的特殊消费群体——大学生的消费在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下也日益多样化、超前化、现代化,其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严重影响到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2.2 家庭素质教育的缺失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是正确的引导,是社会教育计划总的方针,但这句话若是从当今个别家长的口中说出,则会呈现出一种溺爱的口吻,现在大多数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视自己的子女为掌上明珠,生活中让孩子穿好的,吃好的,条件优越了,就绝不能让他们重复自己往年艰难的生活,却不知这种溺爱的方式造成了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惰习性。家长一味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往往忽视了正确的道德观引导,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优良传统必然难以得到传承。
各种不良因素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我们不能让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下一代精神生活的质量,必须让他们在享受已有物质生活的同时懂得感恩,懂得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懂得父母劳动的辛苦,懂得人类世界物质资源的缺乏,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并影响其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3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勤俭节约教育
3.1 教育对象分析 就单个学生而言,他们已是成熟的个体,在学习和生活方式上形成独立,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行为,有自我支配的权力,甚至有较强的叛逆心理,不会轻易改变已有的生活习惯,因此简单的言传与身教是行不通的。家庭供给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经济来源。除少部分学生有兼职收入或者高额的奖助学金外,大部分学生的收入来源仍然是父母给的生活费。根据调查,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农村,和城镇的学生相比,其家庭收入以及用于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资金投入有着较大的差别,然而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就越多,这就造成了学生个体之间的消费差异。因勤俭节约思想的缺失,个别富裕家庭学生的奢侈浪费,必然会激起其它学生的攀比心理,而攀比心理的逐渐滋生,就必然会加快奢侈浪费在校园蔓延的速度。其次,从社会角度看,带有偏见的评价是加大高职院校勤俭节约思想教育难度的原因之一。因社会大众对高职学生的较低评价,导致部分高职学生错误的认识自我,甚至故意将自己归类于文化水平低,素质差的学生行列,对自己的素质要求过低,并以一种叛逆的行为方式表达对社会过低评价自己的不满,实际生活中便有奢侈浪费,放纵自我等行为表现。
3.2 节俭教育的重要性 早在中国古代,墨家的墨翟就主张和宣传节俭消费。他不仅系统地提出了“俭节则昌,淫佚则失”的节用崇俭消费观,还主张以发展来保证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以节用来保证后代人的长远消费,并提出积累消费品以应不时之需。他的这种节俭思想,无论在当时社会背景下还是在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都应得到大力提倡。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他们是即将步入社会的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工作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基础建设的稳固,若这样一群新兴的建设力量带着一股浓厚的腐败习气步入社会,那祖国的未来还谈何希望。
3.3 渗透式教育方法的探索 所谓渗透式教育,就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借助一定的载体,营造一定的氛围,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会,使他们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教育者所倡导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行在感染和陶冶中得到优化。根据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特点,已不能用课堂上简单的言传将勤俭节约思想强加给学生,必须寻求更加合适的途径将其渗透进学生的思维深处,以引导的方式触击他们的心灵,使其自觉地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同勤俭节约行为的光荣传统。因此,我建议加大渗透式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力度。
首先,召开主题鲜明的专题班会。如“谈谈身边最简朴的人”、“你向父母说过几句‘谢谢您!’”、“今天你节约了多少?”等带有警示作用的主题,值得辅导员在专题班会中多多引用。或是感人的贫困家庭事迹、感人的助人为乐事迹等的宣传片放映,都可达到初步唤醒节约意识的效果。第二,紧随社会正确的舆论,号召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如全社会倡导的“光盘行动”、低碳生活等就个体而言容易参与的活动,加上校园内宣传标示的提醒,相信学生定能受到一定的影响,尤其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这种舆论导向所产生的作用大大强过课堂上的教学。第三,开展亲身体验活动。如习惯了大手大脚消费的富裕学生与勤俭节约的贫困生互换身份一个月,通过交换消费水平,达到教育富裕学生的目的;或是鼓励并组织学生参与勤工俭学,从事体力劳动,让懒惰成性的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以及父母钱物的来之不易,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品质。第四,由学校后勤部门牵头,改善后勤管理制度,以加大宣传力度和加强制度规范,达到规范和制约学生消费行为,减少浪费的目的。自教育部印发《关于勤俭节约办教育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通知》以来,厦门大学、湖南理工学院、新疆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均加大了食堂的节俭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子屏幕、宣传栏、餐台等载体宣传节俭标语,食堂改进供应方式,有的采用菜量细算固定分量供应,避免菜量预备太多卖不出去而造成浪费,有的根据不同区域学生不同的饮食习惯,将食堂划分为南方区、北方区、套餐区、非套餐区,避免了因饭菜不合胃口导致的浪费。第五,榜样作用的发挥。提高学生干部及党员的素质要求,通过对学生干部的素质考核和正式党员的综合评价,将勤俭节约行为纳入考核标准,从而引起这部分学生对勤俭节约行为的重视,相信通过这批优秀学生对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的弘扬,定能对身边的同学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言传与身教并重。教师或辅导员自然是学生学习的楷模,其一言一行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所以必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模范做到,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育者的示范作用和熏陶作用。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还可以探寻更多的渗透式教育方法,只要能将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在社会的接班人中得到很好的传承,我们的教育工作就没白费。总之,作为一名教育者,就必须为节约型校园的建设以及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在校园中的树立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田晓光.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勤俭节约教育[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8(2):296-297.
[2]刘晓华.谈如何在大学生中开展尊重劳动、勤俭节约的教育[J].咸宁学院学报,2006-08,26(4):158-159.
[3]方斯实.渗透式教育方法初探[J].三明学院学报,2006-03,23(1):110-113.
课题来源:湖南科技职业学院院级课题:高职院校大学生勤俭节约意识淡薄原因探析与对策研究,课题编号:KJ1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