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档案治理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与路径r——基于《“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的分析

来源 :浙江档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e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档案治理是大学治理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基础性、支撑性作用.文章提出高校档案治理高质量发展应主要朝着法治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精细化等方向稳步前行,并在分析这四个方向的重要性、内涵等基础上,依据《“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和高校档案治理的特点与实际,提出了相应的重点工作内容以及实施路径.
其他文献
档案机构改革后,档案事业进入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时期,对人才支撑提出更高要求.综合档案馆作为档案事业发展的主体,探究其人才保障问题既是档案馆发展的前提,又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本次机构改革后档案人才队伍的新变化,分析将智库领域的“旋转门”机制引入综合档案馆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本文认为,综合档案馆“旋转门”机制的构建路径应从旋转主体、旋转空间、旋转渠道和旋转保障四个方面开展.
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施行后,监督和监察在推进档案治理现代化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档案监督与监察存在相关法规建设滞后、力量薄弱和主体责任不明确等问题,通过理清档案监督监察内部关系来明确主体责任,以此为提升档案治理体系中监督和监察协同效果打下基础.提出了以加强监督监察法规建设、建立多元监督监察体系、加强监督监察精细化管理和提高监督监察科技含量等方法来提升档案监督监察协同效果.
大陈岛垦荒,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努力建设新中国的一个缩影,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1]的风采.大陈岛垦荒精神是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较早形成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的红色基因、红色根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要开展系统研究”,“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思想内涵”[
期刊
二〇二一年十月,由苏州市书协、昆山市巴城镇人民政府、昆山市文联主办的『写意江南 大雅巴城——「观念之相」当代中青年篆刻名家作品展』,在阳澄湖畔的昆山巴城举行.这次展览的规模并不大,却引起了全国篆刻界的广泛关注.黄惇、刘彦湖、朱培尔、许雄志、戴武、魏杰等多位名家出席开幕式和研讨会,并希望把这一活动持续下去.
期刊
文件连续体理论与社群档案有着紧密关系,它在社群档案方面的适用性一直为学界所探讨.为探索文件连续体理论在社群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性,本文以澳大利亚儿童权利保护项目为案例,分析文件连续体第四维度在项目中的应用情况.研究发现,文件连续体理论连续性支持统一档案保存系统的搭建,多元主体参与思想支持社群档案的自治以及多元化支持虚拟文件网络的构建等.基于此,本文从规范制定、文档管理系统建立和社会公众参与等方面总结对我国文件管理工作实践的启示.
1949年7月上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发动了宁象战役,解放位于浙东的宁海、象山两地.由于资料方面原因,人们对该战役的研究往往停留在基本事件的叙述层面,而且对事件的主要环节缺乏必要考证,甚至一些权威部门出版的著作都误将象山解放之战作为解放浙江大陆的最后一战.本文多方查阅有关参战人员回忆及部队战史资料,试对战前形势、敌我双方战略部署及作战经过等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并对相关细节做必要考证.
本文在新修订《档案法》正式施行的背景下,利用推进《数据安全法》的契机,以实践部门对电子档案数据安全保护的需求为基础,结合数据安全理论和治理理论相关研究成果,厘清电子档案数据安全的问题范围及安全治理的概念,提出电子档案数据安全治理的原则理念,构建电子档案数据安全治理体系的内容框架,既有利于解决当前档案工作实践中面临的安全问题,也有利于促进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社交媒体归档工具是记录与生成社会记忆的重要手段.本文在梳理国外主流社交媒体归档软件基础上,提出了社交媒体归档工具设计的真实性、有效性、通用性、灵活性和便利性5个原则,指出归档工具应具备归档范围和深度链接设置、多源捕获渠道集成、信息实时高效捕获、格式多样化操作、归档文件保全、归档记录深度分析、归档记录定位、个性化保留和处理等8个功能.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引入改变了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以往的研究环境、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开阔了原有的理论研究视野,打造了新的理论研究局面.分析“互联网+”时代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的研究特点,有助于明确档案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范畴,提高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预见性,增强档案学基础理论的学术自信.本文先对“互联网+”时代的缘起、内涵及特点进行解析,阐释“互联网+”时代的六个特征,再从“互联网+”时代的六个特征出发,总结此背景下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六大特点,以便推动“互联网+”时代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与时俱
数字人文理论和技术的应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内容开发、挖掘分析和利用提供了人文与技术融合层面的创新途径,为其传承和保护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体系.本文首先剖析数字人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开发中的有利作用,然后阐述数字人文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开发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存在的法规、理念、主体责权、利用方式等方面的问题,进而提出数字人文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开发的策略,以提升非遗档案内在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传承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