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基础教育的顶层设计与教学执行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u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采用实验研究法与实地观摩法,调查研究了中小学体育活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得出了研究结果。北京市参照全国标准制定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跨栏项目教学比赛标准不尽合理;人民教育出版社《田径》教材中5~6年级跨越式跳高技术要点与教学难点存在谬误。本文以案例形式撰写,目的是引起全国体育工作者展开教育教学大讨论,使得体育基础教育的顶层设计与基层教学执行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
  关键词:顶层设计;基层执行;教学活动;跨越式跳高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1-0028-02
  一、问题的提出
  一项重大活动或一项教学安排,顶层设计容不得半点马虎,国家、省、市、县域无论哪一级在制定政策法规或规则规程时,出现任何偏差都会影响到基层执行与具体工作落实的正确性与公信力。教材教法是指对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识体系的传授方法,它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根本依据。教材内容不正确、不完善或缺乏认同性,必然会导致广大基层教师的理论导学与学生们的学习实践出现问题。
  我们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源自两个具体案例:(一)2015年北京市参考并执行教育部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田径展示内容,其中跨栏比赛专业技能制定标准顶层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有待商榷;(二)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说课比赛时,在论述跨越式跳高项目“动作要点”与“教学难点”两个关键环节时,所有参赛教师均依据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田径》5~6年级教材,其定位的正确与否有待商榷。通过研究与澄清这两个具体案例为导向,希望在广大体育工作者之间展开教育教学大讨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中小学体育教师跨栏项目专业技能展示存在问题的讨论
  参照教育部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标准,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展示跨栏跑——弯道跑组合技术要求是“男子:栏高0.84m,栏间距9.14m;女子:栏高0.762m,栏间距8.5m”。栏高降低而栏间距离不动的规定违背了项目的内在规律,既不科学又不合理。
  1.从跨栏技术要求上分析存在的问题
  跨栏运动要求运动员有准确的起跨点,在保证跨过栏架高度的前提下,身体重心应尽量贴栏而过。栏高降低使得身体重心抛物线轨迹变低、变短,下栏着地点离栏架更近。相对而言,这就使得参赛教师栏间要跑的距离“相应加长”了,结果运动员栏间只能拉大步跑,跨栏项目的内在规律与核心技术要求“速度节奏”表现无从谈起。
  2.从国际田联制定的不同年龄组对栏高、栏间距要求上分析存在的问题
  全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大纲中,对男大学生跨栏考试的规定是:栏高0.914m,栏间距8.5m或8.7m任选;对女大学生跨栏考试的规定是:栏高0.84m,栏间距7.5m或8.0m任选。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栏高的降低,栏间距离是相应缩短的。
  3.从比赛实际情况上分析存在的问题
  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展示跨栏跑比赛中,参加跨栏跑—弯道跑组合的男女教师共16人,4人出现拉伤或不过栏的情况,2人出现骑栏的情况,未完美完成比赛的比率达38%。实际上,工作了若干年的参赛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的难度已超过了他们在身体素质最好的青少年时期的大学生学习阶段。毋庸置疑,参加工作已经拉家带口的教师,其身体和体力怎能和当年相比。专业技能展示要考虑到老师们的实际情况,教学技能示范是第一要素,脱离了这个基本原则就会出现方向性的偏差。
  三、人民教育出版社《田径》5~6年级教材跨越式跳高技术要求存在问题的讨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田径》5—6年级教材关于跨越式跳高中的“动作要点”与“教学难点”定义为“摆动腿内旋下压”的技术要求存在严重问题。正确的摆动腿技术要求很简单,应该是:摆动腿摆至横杆上方后顺势下压。跨越式跳高中的“动作要点”与“教学难点”应是“助跑与起跳衔接技术”。
  1.从俯卧式和跨越式直观图上分析
  由图1(俯卧式)和图2(跨越式)对比可知,“摆动腿沿助跑方向向内(注:指向身体中线)摆动,摆动腿摆到最高点后脚尖内旋下压”是俯卧式跳高的技术要求与动作外观表象,运动员必须通过摆动腿的内旋下压来带动起跳腿和躯干翻转才能顺利跃过横杆。
  跨越式跳高对摆动腿的技术要求与俯卧式恰恰相反,摆动腿沿助跑方向向外(注:偏离身体中线)摆动,摆动腿的摆动应该外展外旋而非内摆内旋。
  2.俯卧式是起跳腿靠近横杆起跳,跨越式则是摆动腿靠近横杆起跳
  俯卧式跳高是起跳腿靠近横杆起跳,横杆在身体左侧,运动员起跳时产生的偏心推力必须向内(向左)才能保证人体越过横杆。这就要求摆动腿向内侧摆起,而后摆动腿摆到最高点后必须内旋下压使整个人体越过横杆;跨越式跳高是摆动腿靠近横杆,横杆在身体右侧,运动员起跳时产生的偏心推力必须向外(向右)才能保证人体越过横杆。这就要求运动员起跳后摆动腿应向右侧外摆与外旋才能保证整个人体越过横杆。
  3.跳高起跳腾空后人体的运动是相向运动,动作遵循补偿性原理
  跨越式跳高人体腾空后,身体重心达到最高点时,躯干应开始做出向左的内转面向横杆动作(见图2中的5~7),下肢(摆动腿)与其相反,应做出向右侧外摆与外旋动作以正好补偿身体内旋的力量,这样既有利于整个人体躲过横杆,又有利于保持整个人体平衡动作,从而保证整个人体顺利跨过横杆。假如人体过杆时,上体向左内转的同时,下肢(摆动腿)也向左向内做出教材中跨越式要求的“摆动腿内旋下压动作”,那么整个人体就会围绕着垂直轴一起向左转动,显然这种技术动作要求是错误的。
  四、结论与建议
  1.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展示跨栏跑比赛中,针对体育教师实际情况,把栏高降低是合理的,但是不相应缩短栏间距离是不合理的。建议把栏间距离修改为男选手:8.5m左右,女选手:8m左右。
  2.人民教育出版社《田径》5~6年级教材关于跨越式跳高中的“动作要点”与“教学难点”“摆动腿内旋下压”的技术要求是错误的,教材中对摆动腿技术的描述过于复杂,更不应该把“擺动腿内旋下压”作为“动作要点”与“教学难点”进行教学实践。
  3.跨越式跳高的“动作要点”与“教学难点”应该是助跑与起跳的衔接技术。正确的摆动腿技术要求应该是:摆动腿摆至横杆上方后顺势下压或摆动腿稍外展外旋上摆,摆过横杆后然后顺势下压。
  4.建议各级组织在制定重大体育教学活动中,注重把握好顶层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运用教材教法时,注重把握好基层的导学性。顶层设计的科学性与基层执行的导学性是关系到体育工作全局性的大问题。
其他文献
一、小学体育单元教学计划案例与分析  【江苏南通·曹建国】:其实小学生学习与掌握“单跳双落”这个教材内容,只需要1~2次学时就够了,第1课时新授,第2课时巩固复习。  【山东枣庄·王孝领】:从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方面来说,六节课也不能算多,各个课时之间技术环节的内在联系不是太明显,可以分散在一个学期内来完成。  【重庆·陈岳祥】:单跳双落,其实最主要的功能是为后边急行跳远做铺垫的,没有这一内容,学生
关键词:足球战术;斜传直插“二过一”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12-0054-03  一、設计思路  本课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为前提,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重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营造轻松、愉悦、开放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学会自评、互评。在足球选修模块教学目标的制定
摘 要:本文通过体育比赛活动的“全员运动会”以唤起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入手,将我校成功举办两届“全员运动会”给全校师生的巨变与启示,领导重视与落实及师生齐心协力,扎实推进“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模式的阶段性做法梳理成文,为试点学校提供借鉴。  关键词:体质健康;兴趣;全员运动会;改变;启示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05-0027-03 
摘 要: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傅家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公办学校,学校历年来重视校园足球工作的建设与发展,经过不断总结“村小”校园足球建设意见与经验,创新校园足球发展思路,深入挖掘足球运动的“育人”功能,依托校园足球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学校足球队的“精气神”,取得了多项校队历史上由“0”到“1”的突破。  关键词:村小;创新;文化建设;品牌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 要:为更好的对接、实施区整体推进“四级联动”学期教研方案,针对房村片各小学实际,制订出可操作、能落实的片级教研方案。  关键词:农村小学;片级教研;学期方案;教研例会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2-0052-02  片级教研是对接区级教研,整合片内各镇、校优质教学、活动、教研等资源,提升教学理念,解决教学难题,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共同主办的“义务教育体育教学改革论坛”对于我们基层教研员和一线体育教师来说,真是一场及时雨。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走过近十年的今天,我们都应该理性地总结和反思我们走过的道路。北京市海淀区的领导和老师们给我们展示了他们在课改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和经验,让参与论坛的同人们欣赏到了中小学体育的艺术奇葩,大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之感慨。  各级领导高
摘 要:以江苏省教研室组织的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二次备课”教学展示:三年级“武术:冲拳、推掌、蹬腿冲拳”一课为例,以“问”为出发点,通过问之点、问之味、问之果分享参与此次活动的收获和感悟。  关键词:二次备课;体育课堂;解码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11-0035-04   “非常高興我是一个中国人,只有坚持才能成功。”  “把我
摘 要:本文围绕《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修订背景、课程性质、修订主要变化,从三维目标到学科核心素养、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要求、教学实施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重点强调应把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本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站在国家立德树人要求的角度,改革教学方式,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学科核心
关键词:篮球;多种线路;运球;观摩;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11-0018-01  2014年10月,本人有幸参加了“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疑难问题专题研训暨长三角体育特级教师教学研讨”活动,并观摩了浙江省董明华老师给我们呈现的以《多种线路的运球》为内容的篮球课。下面仅从我个人角度,谈谈对本节课观摩后产生的一些思考和想法。  一、值
摘 要:2018年2月5~9日教育部就《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对省级教研员进行了全面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又进行了深入研讨。整个过程,教研员了解了新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基本理念、框架结构等,感受到了继往开来的变化过程,同时又以“学科核心素养”这个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重构课程目标、重组课程内容、指导教学实践、评价学业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分析和讨论,使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