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多年的教学研究及工作经验,分析了当下我国计算机网络工程发展的现状,指出了我国计算机网络工程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技术发展、工程应用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着重从建设双一流目标的角度提出了江汉大学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新的可行性方案,对该学科专业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网络工程;双一流;专业建设
1.我国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计算机网络工程缺乏专业人才。网络工程是一门集专业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管理综合能力于一体的技术,所以网络工程专业对操作者有很高的素质要求。从目前我国网络工程发展现状看,我国在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还是相当欠缺[1]。
(2)我国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深度不够。网络工程是计算机网络与通讯网络的结合,是硬件工程和布线工程的结合。我国计算机网络工程涉及范围广泛,但是业务并不精致全备,只是单纯的达到了广度而没有达到深度,在科学的工程管理实施和先进的网络工程技术应用等方面还有很多技术环节需要提升[2]。
(3)我国计算机网络工程设计过程还存在缺陷,在工程应用中还非常依赖国外的相关技术,没能进行自我技术的创造和突破。
针对上述的问题,科学培养网络工程专业人才成为一个重大课题,如果要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那么符合时代需求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方案则是重中之重。
2.江汉大学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目标和任务
2.1 建设目标
根据《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的精神,结合我校具体定位及学校 “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产教融合学科群建设、优势特色学科项目,“医养教产学研一体化”学科板块和“生物鉴定及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学科板块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大数据技术的要求,调整专业方向,主动融合积极跟进,解决相关领域的重要现实需求。
2.2建设任务
(1)立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自身特点,紧跟发展前沿,着力于新技术应用性上有所突破,争取本专业排名的突破,专业评价达到三星级以上。
(2)围绕网络分布式并行计算技术,形成以“大数据处理技术”为核心的专业特色。
(3)优化专业布局,拟在未来三年内实现网络工程专业在云计算方向、大数据技术方向的调整,并争取新增网络安全方向。
3.实施路径与举措
3.1人才培养工作
结合专业工程认证的需要,进一步强化“江汉大学华为ICT学院”等校企合作,夯实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基础。
建立创新实践基地,积极开展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实验教学创新和竞赛活动,在探索专业教学改革的同时,奠定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基础。
建立与其它“双一流”高校相关专业联系,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力度,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在鼓励专业教师出国进修访学的同时,积极寻求与国际著名高校相关专业建立联系,推动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国际性”步伐。
3.2学科与专业建设工作
大幅改善现有薄弱的专业教学环境与科研技术条件,新建“大数据技术”创新实践基地(室),更新技术陈旧的“网络技术”实验室,为网络工程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提供物质技术基础。
针对计算机网络、大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及数据科学的教学需要开展研究,提升教师及专业团队的教学水平,并以此为契机形成专业凝聚力,形成学科专业特色。
3.3科研工作
围绕“大数据技术”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加强学科建设,凝聚学科方向,形成“路由与交换技术”、“云计算(高性能计算)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三个专业研究方向,积极申报省部级科研平台发展项目。
开展高性能计算技术在大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并以此为基础,积极参与学校高性能计算科研平台的建设与维护工作,在为校内相关科研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提升教师及专业团队的研究水平。
积极开展多层次横向课题合作项目。结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武汉市经济发展,有针对性拓展与省市有关部门、地方企事业单位的合作,积极开展与知名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开展重大横向课题研究
3.4社会服务
以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构建校内外工程实践环境,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立足武汉、面向湖北,围绕外部需求,依托专业优势和特色,大力推动校企合作、产学研用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努力为武汉市经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3.5师资队伍建设
制定和实施高层次人才队伍发展计划,一方面設法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重点与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的高校建立长期联系,吸引湖北籍博士生就职。另一方面探索实施优秀团队支持计划,组建具有国际视野、原创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优秀创新团队。
4.结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网络工程影响着信息的社会化和网络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而通过实施科学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方案才能培养优秀的,符合现代网络工程建设需求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林晓静.现代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的新发展[J].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学习报,2005,05.
[2]宋明.马伟军.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的现代技术探索[J].四川大学学习报,2007,06.
作者简介:
许平(1978-),男,江汉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
基金项目:湖北省建设科技计划项目(鄂建文〔2014〕54号)
关键词:网络工程;双一流;专业建设
1.我国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计算机网络工程缺乏专业人才。网络工程是一门集专业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管理综合能力于一体的技术,所以网络工程专业对操作者有很高的素质要求。从目前我国网络工程发展现状看,我国在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还是相当欠缺[1]。
(2)我国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深度不够。网络工程是计算机网络与通讯网络的结合,是硬件工程和布线工程的结合。我国计算机网络工程涉及范围广泛,但是业务并不精致全备,只是单纯的达到了广度而没有达到深度,在科学的工程管理实施和先进的网络工程技术应用等方面还有很多技术环节需要提升[2]。
(3)我国计算机网络工程设计过程还存在缺陷,在工程应用中还非常依赖国外的相关技术,没能进行自我技术的创造和突破。
针对上述的问题,科学培养网络工程专业人才成为一个重大课题,如果要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那么符合时代需求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方案则是重中之重。
2.江汉大学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目标和任务
2.1 建设目标
根据《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的精神,结合我校具体定位及学校 “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产教融合学科群建设、优势特色学科项目,“医养教产学研一体化”学科板块和“生物鉴定及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学科板块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大数据技术的要求,调整专业方向,主动融合积极跟进,解决相关领域的重要现实需求。
2.2建设任务
(1)立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自身特点,紧跟发展前沿,着力于新技术应用性上有所突破,争取本专业排名的突破,专业评价达到三星级以上。
(2)围绕网络分布式并行计算技术,形成以“大数据处理技术”为核心的专业特色。
(3)优化专业布局,拟在未来三年内实现网络工程专业在云计算方向、大数据技术方向的调整,并争取新增网络安全方向。
3.实施路径与举措
3.1人才培养工作
结合专业工程认证的需要,进一步强化“江汉大学华为ICT学院”等校企合作,夯实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基础。
建立创新实践基地,积极开展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实验教学创新和竞赛活动,在探索专业教学改革的同时,奠定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基础。
建立与其它“双一流”高校相关专业联系,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力度,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在鼓励专业教师出国进修访学的同时,积极寻求与国际著名高校相关专业建立联系,推动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国际性”步伐。
3.2学科与专业建设工作
大幅改善现有薄弱的专业教学环境与科研技术条件,新建“大数据技术”创新实践基地(室),更新技术陈旧的“网络技术”实验室,为网络工程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提供物质技术基础。
针对计算机网络、大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及数据科学的教学需要开展研究,提升教师及专业团队的教学水平,并以此为契机形成专业凝聚力,形成学科专业特色。
3.3科研工作
围绕“大数据技术”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加强学科建设,凝聚学科方向,形成“路由与交换技术”、“云计算(高性能计算)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三个专业研究方向,积极申报省部级科研平台发展项目。
开展高性能计算技术在大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并以此为基础,积极参与学校高性能计算科研平台的建设与维护工作,在为校内相关科研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提升教师及专业团队的研究水平。
积极开展多层次横向课题合作项目。结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武汉市经济发展,有针对性拓展与省市有关部门、地方企事业单位的合作,积极开展与知名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开展重大横向课题研究
3.4社会服务
以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构建校内外工程实践环境,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立足武汉、面向湖北,围绕外部需求,依托专业优势和特色,大力推动校企合作、产学研用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努力为武汉市经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3.5师资队伍建设
制定和实施高层次人才队伍发展计划,一方面設法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重点与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的高校建立长期联系,吸引湖北籍博士生就职。另一方面探索实施优秀团队支持计划,组建具有国际视野、原创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优秀创新团队。
4.结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网络工程影响着信息的社会化和网络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而通过实施科学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方案才能培养优秀的,符合现代网络工程建设需求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林晓静.现代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的新发展[J].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学习报,2005,05.
[2]宋明.马伟军.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的现代技术探索[J].四川大学学习报,2007,06.
作者简介:
许平(1978-),男,江汉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
基金项目:湖北省建设科技计划项目(鄂建文〔2014〕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