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各家注释辨析二则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chao25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杨伯峻先生所著的《春秋左传注》为主,参照李学勤主编的标点本《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上》和洪亮吉著的《春秋左传诂》,将各家对《春秋左传》中隐公时期记事的注释分别列举出来,并进行辨析。对于不同的解释,写出自己所赞同的,进而找出相应的论据或讲出理由。
  【关键词】: 春秋左传;注疏;辨析
  一、隐公元年“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纹在其手,曰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隐公立而奉之。”(《春秋左传注》第一册,第 4 页)
  上句中“隐公立而奉之”的解释颇多,主要观点如下:
  郑众认为隐公摄立为君,奉桓为太子。(《春秋左传注》第一册,第 4 页)
  贾逵认为隐公立桓为太子,奉以为君。(《春秋左传注》第一册,第 4 页)
  杜预注:“隐公追成父志,为桓公尚少,是以立为太子,帅国人奉之。”(《春秋左传注》第一册,第 4 页)
  杨伯峻认为“隐公行国君之政,而实奉桓公为君,非立之为太子。桓公之被立为太子,惠公未死时已如此,不待隐公再立之。桓公虽非初生婴儿,其年亦甚小,不能为君,故隐公摄政为焉耳。”
  按:对于以上的观点,杨伯峻先生的更有说服力,即桓公在惠公还在世时就已经是太子,惠公死后,隐公立年龄尚幼的桓公为君,自己则为“摄政王”。主要证据均从文内找出。论据如下:
  1、隐公只是代行国君之政,实际奉桓公为君的论据:
  (1)隐公元年传:“元年春,王周正月,不书即位,摄也。”杨伯峻注:依《春秋》书法,鲁国十二君,于其元年,应书“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春秋左传注》第一册,第 9 页)按:如桓公元年,桓公即位,经书:“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春秋左传注》第一册,第 81 页),而隐公却未说是即位,只是说其摄政,也即因为隐公非国君,所以不写隐公即位。另见《说文解字》:“摄,引持也。”郑玄《周礼》注:“摄,训为代。”也即假代之义。对“摄”字的解释近一步证明了隐公只是代行国君之政。杨伯峻注:《鲁世家》亦云:“惠公卒,为允少故,鲁人共令息摄政,不言即位。”(允即桓公,息即隐公)。(《春秋左传注》第一册,第 5 页)文内另外一处,隐公元年传:“公摄位而欲求好于邾”(《春秋左传注》第一册,第 10 页),“公立而求成焉”(《春秋左传注》第一册,第 18 页),则更进一步证明隐公只代行国君之政,而实际奉桓公为君的事实。
  (2)隐公元年传:“冬十月庚申,改葬惠公。公弗临,故不书。”杨伯峻注:临,临丧哭泣也。为丧主,则哭临,隐公摄位,不敢以丧主自居,故弗临。下文传:“卫侯来会葬,不见公,亦不书。”此处杜注孔疏皆认为“不见公”的原因是“诸侯会葬,非礼也。”而杨伯峻先生提出另一种观点,即“据昭十年传,诸侯之大夫如晋会葬晋平公,欲见新君,而叔向辞之。不知隐公之不见卫侯,是否亦有此故。”(《春秋左传注》第一册,第 18 页)即隐公并非新君,若见的话不合礼仪。若杨先生的观点成立,则更能进一步论证隐公只是摄政而非君。
  (3)隐公二年传:“众父卒,公不与小敛,故不书日。”(以衣衾加于死者之尸曰小敛,以死者之尸入棺曰大敛。与,去声,今言参加。)杨伯峻先生引襄公五年传云“季文子卒,大夫入敛,公在位”是卿大夫之丧,入敛公临之证。另证大夫卒不书日,惟隐公经文三见,宣公四年一见,余皆书日。可见大夫卒而国君亲视小敛为当时之礼,春秋鲁君率能行此礼。而隐公不行此礼者,或系自谓摄位,谦让不以国君自居。但文公十四年经:“九月甲申,公孙敖卒于齐”,鲁文公不得与小敛,而书日,不审其故。(《春秋左传注》第一册,第 18 页)根据这句话及杨伯峻先生的考证可知,大夫死了,行入敛之礼,国君要出席,而且应记录大夫死亡的日期,即使国君未到,也应记录死亡日期,但在此处隐公即未出席亦未记录死亡日期,所以姑且认定隐公只是代行国君之政,并不是国君。此乃又一证。
  (4)清人洪亮吉《春秋左传诂》引《周礼》郑玄注:奉,犹进也。又引《广雅》:奉,持也。又云,献也。(《春秋左传诂》,第 183 页)按:奉有尊崇的意思。“隐公立而奉之”,也即桓公的地位要尊于隐公,所以隐公要“奉”桓公。
  2、桓公在惠公时就已是太子,不待隐公再立桓公为太子的论据:
  (1)隐公元年传:“惠公之薨也,有宋师,大子少,葬故有缺,是以改葬。”(《春秋左传注》第一册,第 18 页)“大子”也即太子,太子便是桓公。据下文隐公十一年传:“公之为公子也”(《春秋左传注》第一册,第 79 页)公即隐公,也即隐公是公子。所以太子是桓公无疑,由此可见惠公还没死的时候,桓公已为太子。
  3、从桓公,隐公的母亲方面论证如下:
  (1)隐公二年传经“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春秋左传注》第一册,第 21 页)杜预注,夫人子氏,以为即桓公之母仲子,是也。这点可信,上文隐公元年:“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纹在其手,曰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生桓公而惠公薨”当时诸侯之死曰薨,诸侯之夫人或母夫人之死亦曰薨(《春秋左传注》第一册,第 4 页)。下文隐公五年经云:“九月考仲子之宫。”杨伯峻先生解释:“仲子,惠公夫人,桓公之母。隐公本代桓公执政,实奉桓公为君,故为桓公尊异其母,为别立一庙(春秋经例,周公之朝称大庙,群公之庙不称庙而称宫,故此仲子之宫,即仲子之庙)。”(《春秋左传注》第一册,第 40 页)。桓公的母亲仲子,生下来手掌就有“鲁夫人”的神谕,而仲子嫁给惠公生了桓公,而上文说隐公的母亲声子是继室,子凭母贵,根据当时立嫡不立庶的规矩,所以桓公肯定为惠公生前的太子,惠公死后的国君。他的母亲死后以夫人的礼仪下葬,因为她的儿子为当时鲁国的国君,作为母亲理应享有夫人的礼葬。这又从另一面论证了桓公为君的事实。
  (2)隐公三年传:“夏,君氏卒。——声子也。不赴于诸侯,不反哭于寝,不祔于姑,故不曰薨。不称夫人,故不言葬,不书姓。为公故,曰君氏。”杨伯峻注:声子虽是隐公之母,但非惠公之正夫人;隐公虽当时为鲁国之君,欲自谓代桓摄位,有让位桓公之志;故去年十二月,桓公之母仲子死,以夫人之礼为之葬,《春秋》亦书云‘夫人子氏薨’”。而“子氏薨”距“君氏卒”不过四、五月,势不能再以夫人之礼为声子治丧。因为春秋时候以夫人之礼治丧要满足三个条件:其一,在其初死之时,讣告于同盟诸侯;其二,根据沈钦韩说下葬后要返哭于祖庙,虞于殡(虞为葬后迎死者之魂,祭而安乐之之礼);其三,卒哭(虞后三月,卒无时之哭——意谓以后哭死者有时),以死者之主祔(以后死者祔于祖庙曰祔)于祖姑。若以上三礼皆备,则书曰“夫人某氏薨”,声子之死,即未向同盟诸侯讣告;葬后,隐公又未反哭于寝(祖庙);卒哭后,亦未祔于祖姑,三者皆不具备,则是不以夫人看待声子,故经书其死用“卒”字,而不用“薨”字,只云“某氏”,而不云“夫人某氏”又不书其葬。(《春秋左传注》第一册,第 26 页)根据杨伯峻先生所说,隐公的母亲声子比桓公的母亲仲子晚死大概四、五个月,而古代的葬礼的程序又很繁多,刚用夫人之礼葬了桓公的母亲,不能再用夫人之礼葬隐公的母亲。桓公的母亲死用夫人之礼,而隐公的母亲死不用夫人之礼,从侧面反应出桓公的母亲尊于隐公的母亲,母凭子贵,也即当时桓公虽然年幼,但是他是一国之君,而隐公只是代桓公行国家之政。
  综合以上论述可知,杨伯峻先生的观点确实有理有据,惠公死后,桓公实为鲁国国君,因其年幼,隐公代行国君之政,即摄政。
  二、隐公三年传:“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春秋左传注》第一册,第 26 页)
  这句话中“无”字的解释有争议。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无”是表示禁止的否定副词,如沈彤《春秋左传小疏》说“无之,约无怨于贰”。(《春秋左传注》第一册,第 26 页)
   第二种观点杨伯峻先生认为“无”当仍为“无有”之义。(《春秋左传注》第一册,第 26 页)
  按:以上两种观点中,杨伯峻先生的更可信,理由如下:
  “无”作为否定副词,用于祈使句中,表示禁止或劝阻,如:“苟富贵,无相忘。”(《史记·陈涉起义》)
  用于陈述句中,则表示一般的否定,如:“欲无获民,将焉避之。”(《左传·晏婴论季氏》)
  总之,根据语法,“无”作为否定副词,后不加代词,而句中的“无之”根据上下文意可知“之”为代词,指代上文“王贰于虢”这件事。所以可知“无”在此处不为禁止的否定副词,是一般的动“没有”的意思。因此杨伯峻先生的观点是正确的。
  参考文献:
  [1]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中华书局,1990
  [2] 洪亮吉.春秋左传诂[M].中华书局,1987
  [3] 李学勤.春秋左传正义[M].北京大学,1999
其他文献
【摘要】:圣经中显现的文学性则是让人叹为观止的,直到现在学者们还在重新阐释圣经,其间有无数家喻户晓的典故,并且常常反应在众多不计其数的文学作品中。通过在现在还在对圣经以及其《次经》等不断的多重的阐释,慢慢揭开圣经的神秘面纱,使得我们了解传统中的圣经除了有着神学形象的一面还渗透了文学的另一面。而这也是其被列为文学源头的依据。  【关键词】:哈姆雷特;悲剧;人文主义;人;原罪;复仇  《哈姆雷特》,第
期刊
【摘要】:前代注释有些未能结合上下文,还有对于神话传说的不同解释造成了注释的不恰当,后代学者经过对作家生平及年代的勘考,提出新的见解亦可说通。以王逸《楚辞章句》,洪兴祖《楚辞补注》和朱熹《楚辞集注》为主要注本,结合近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对《离骚》一些注释不当之处进行补正梳理。  【关键词】:《离骚》王逸;洪兴祖;朱熹  自汉代起,就有文人对《楚辞》作注,宋代更是兴起了对《楚辞》研究的浪潮,时至今日,
期刊
【摘要】:音注是仇兆鳌《杜诗详注》的一大特色,阅读时不难发现许多字存在古音和今音的差异,在《杜诗详注》众多的古今异读字中,“射”字是比较复杂的一个,值得讨论,本文正是通过统计和分析该字的注音情况,试图解释“射”字音shí而不音shè的原因。  【关键词】:《杜诗详注》 ;“射”字 ;读音  一、《杜诗详注》中“射”字的使用及注音情况  仇兆鳌是清代著名学者,其《杜诗详注》是注解杜诗的集大成之作。音
期刊
【Abstract】: Logo design is presented in various forms, from the shape of this perspectiv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of patterns and text.Logo design creative design is the symbol of the text of th
期刊
浅析动态标志的设计与应用
期刊
說“霧霾”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政府、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活动等诸多领域。由于计算机网络组成形式多样性、终端分布广和网络的开放性、互联性等特征,致使计算机网络容易遭受病毒、黑客、恶意软件和其它不轨行为的攻击,因此,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与防范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那么如何解决各种来自网络上的安全威胁,怎样才能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就成重中之重。  【关
期刊
【摘要】:高职美术教学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得到更好地陶冶情操,从生活、社会、人生等层面进行深层次关照,丰富学生的人思想,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造就高雅有品味的高素质职业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美术教学;人文精神  高职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掌握基本的表现形式和创作能力,还应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欣赏美术作品需要人文素养,创作美术作品重在表现人文精神,对美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机电系统中常用传感器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并对各类传感器的实际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指出了应用传感器时应注意的各种事项。  【关键词】:传感器;机电;开关;数字;模拟  光机电一体化的自动化设备在运行中也有大量的信息需要准确地被“感受”,以使设备能按照设计要求实现自动化控制,自动化设备用于“感受”信息的装置就是传感器。传感技术是实现自动化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新的加工技术、微电子技术
期刊
【摘要】: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在壮族人民长期艰难的生存条件中,至今仍以原生态的形式完整保留。本文运用调查分析法,对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传承方式进行考察,分析其面临的传承困境,认为壮族三声部民歌在短短的几年内从藏在深山中到闻名中外,是政府高度重视、学界积极参与、媒体大力支持和马山人民群众热情参与的结果。但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壮族群众思想观念有了极大转变,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