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剖析重庆蚕种生产形势 促进蚕业再创辉煌

来源 :蚕学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nshihong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八五”期间,由于国际丝绸市场看好和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重庆和全国一样,蚕业获得了空前发展的机遇,养蚕业成为重庆农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产茧量排列全国第四位.随着养蚕业的发展,蚕种需要量猛增,蚕种供需矛盾加大.为解决供需平衡,在很短时间内全市一大批国营和乡(镇)蚕种场相继诞生,这批种场只修建了制种用房,而无自有桑园.由蚕农饲养原蚕,种场收购原种茧制种,从当时来讲,解决了燃眉之急,也给种场带来了效益.哪知好景不长,就栽倒在微粒子病的暴发、蔓延问题上.在原重庆市辖区内,因微粒子病控制不严,最高年份烧种达22
其他文献
江南晚报创刊于1993年元旦。面对全国晚报林立,特别是沪宁线两张大晚报东西呼应的形势,我们在坚持有较高的品位和格调的前提下,尽可能扩大信息量,增强可读性,贴近社会、贴近
人常说:“天涯何处无芳草。”可是有些新闻写作爱好者却常为采撷不到芳草而苦恼。我通过阅读《新闻通讯》,悟出了一个道理:芳草扎根大地,题材寓于社会,处处留心皆新闻。 1984
最近,浙江省丝绸集团公司下发通知,重申不得向无“缫丝生产准可证”的企业供应蚕茧原料.通知指出:各级丝绸公司应严格按照浙江省计经委、省工商局、省丝绸公司6月3日联合下发
我开始与《新闻通讯》打交道,还是七年前的事。 1987年和1988年,全国县市报第一、二届好新闻评选在江苏举行,我们武昌报连续两届选送三篇新闻作品,获得两个一等奖和一个三等
近些年来,我常常为深入采访难而感到苦恼,看到《新闻通讯》第四期上号召编辑、记者强化深入实际意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更触动我想要吐吐心头之言。
丝绸公司是集农、工、商、贸相结合,生产、加工、经营、服务为一体的生产经营型企业.蚕茧收购站是它的基层单位,其工作职责是负责收烘蚕茧,同时还要配合蚕桑局搞好蚕桑生产发
今天,利用低成本人工饲料和广食性蚕品种进行l~4龄人工饲料育的技术体系正在全国普遍推行.这一技术确立的时候,曾有人对农家养蚕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而提出过种种设想.普遍认为,
冷浸种入库前的处理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浸酸后蚕种的孵化好坏。对于短期冷藏(35天以内)浸酸种入库前的处理人们更加重视,普遍认为入库胚子以偏嫩为好。据有关资料介绍,在77-78
蚕的多回育(年5~6回饲育)从昭和40年(1965年)前开始在日本国推行,曾有“多回育养蚕不安全”之说,还确实为之恐怕不安过.笔者在当时,曾就蚕的多回育有关工作进行调查研究,结论
家蚕发生学是蚕业的理论基础之一,以生殖细胞形成,卵接受精子成为合子,发育为新个体的整个过程和现象为研究对象。要搞好蚕种生产,开辟新的育种方式,以及有关研究,都须了解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