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县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省正逐步构建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文化需求。本文阐述海南省四个县市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示范项目中所取得实践经验,希望对构建县域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启发。
关键词: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十八大以来,海南省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奠定良好基础。新的历史形势下,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县域范围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省在县域范围内启动海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先行区建设,力争“十三五”期间在我省率先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和管理规范,切实提高我省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和管理水平。本文旨在探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示范项目的探索与实践中,进一步发挥典型的示范、影响和带动作用,更好地研究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县域现代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提供经验。
1.推进“城、镇、村”三级(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基本覆盖
澄迈县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投入大量的财力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起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场馆。新建、重建了千秋文化体育广场、图书馆、文化馆、展览馆(博物馆)、金江影剧院等十余处县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还有11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47个行政村(社区)文体活动室;保亭县先后建成了县城文化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七仙文化广场、甘工鸟文化主题公园、广播电视演播中心以及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32个乡村文化活动室、69个农家书屋等城乡“三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县城文化中心含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影剧院及影城。同时,还建有1个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及69个基层服务点,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实现全覆盖;陵水县兴建了文化广场、文化综合大楼、体育广场、国家羽毛球训练基地等重点公共文化基础工程。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108个行政村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行政村文化室81个、篮球场104个、190家农家书屋;琼中县城区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有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民族博物馆、游泳馆、标准田径场、门球训练比赛场地、板鞋训练比赛场地、羽毛球馆等;琼中少数民族文化体育演艺中心是集民族展览馆、数字电影院、羽毛球场、篮球场及演出厅为一体的大型文体活动场馆;全县10个乡镇均建立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结合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全县共建成98间文体活动室,与之配套共建有137个篮球场、108家农家书屋、116座乡村大舞台、4间乡村博物室,投放健身器材73套;共发放和安装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设备19942套,同时完成了维修站的建设工作。四个县市不论是示范区还是示范项目建设,均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县、乡镇、村三级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配置达到国家标准,覆盖率达100%,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推进县域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
2.基本建立公益性、多元化、多层次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网络
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没有丰富的文化产品和到位的服务供给,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纸上谈兵,无法落实。实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首先,要尽可能开放纳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范畴的机构,让群众无障碍共享公共机构的资源,满足最基本的文化需求。在縣域范围内,主要是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乡镇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文体活动室、农村书屋等。四个市县示范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均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开放时间达到并超过国家标准,开放方式更加便民。其次,在利用这些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基础上,充分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丰富文化生活。重视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产品的品质,实现优秀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四个县市在创建示范区挖掘文化产品供给、地方文化方面探索经验值得借鉴。
澄迈县每逢传统节日和重大庆典活动举行文艺汇演,积极开展了“一镇一月一场”、“农民大舞台”等广场文化活动。每月举行一镇一场农民文艺演出,村级“两场一室”(篮球场、排球场和文化室)活动的建设模式,获得好评。澄迈的传统老爸茶店与农家书屋的形式有机结合建成文化茶亭,这样既提高了公共文化资源的使用率,又融合了澄迈长寿民俗。政府资助开设“黄竹长寿老爸文化茶园”、“罗驿长寿文化广场”等场所,充分体现了澄迈“世界长寿之乡”的文化特色。澄迈县在创建示范区过程中注重发掘“草根力量”,面向基层、面向农村,进行重心下移、资源下移,加大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把公共文化活动的供给从文化系统的“内循环”转变为社会“大循环”。探索民间群众文化资源的组织整合和系统化建设,将民间的传统文化资源和群众文化资源组织起来,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培养成县级乃至省级文化资源,成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补充。使群众性文化活动和特色文化品牌成为澄迈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主体和主要内容。
保亭县积极组织节庆活动,彰显品牌特色,打造“中国海南七仙温泉嬉水节”、“三月三”、“重阳节”等一系列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社会参与性和娱乐性的文化活动,极大丰富了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深受群众和游客的喜爱,并带动基层群众文体活动;同时,注重精品惠民演出,每年邀请国内外知名演出团体举办不少于15场次的音乐、歌舞、琼剧、杂技等精品惠民演出活动;加强举办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每年组织开展黎族苗族歌舞比赛、社区文艺汇演、农民文艺汇演及文艺下乡(下工地)等多形式文化活动。各乡镇村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如新政镇的“每月激情歌友会”、六弓乡的“农民篮球赛”、三道镇的“农民运动会”、南林村委会的“红歌赛”,连续多年举办,群众参与度高,在当地已形成传统。 陵水县日臻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促进广场文化蓬勃发展。2011年以来,县政府以“广场文化活动”这一亮点为主线,打造“欢乐陵河文化”品牌,通过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在乡镇、村(社区)普及“欢乐广场天天练、夜夜舞、月月演”活动。目前,全县广场群众文化活动队伍达150多支。县城的广场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本号镇、新村镇、黎安镇、英州镇等乡镇的广场群众文化活动也初见雏形,成为文化活动亮点。同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推动和激励下,该县本土人才不断涌现,文化精品日渐增多。本土文化工作者创作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学、舞蹈、书画纷纷涌现;创作了黎族舞蹈《叮咚乐舞》、苗族舞蹈《红苗伞》和歌曲《珍珠海岸梦世界》等40多个作品。
琼中县黎苗文化的示范项目从乡村大舞台入手,一方面有利于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有利于黎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琼中县通过开展示范项目“乡村大舞台”项目建设,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有声有色。节假日组织乒乓球赛、排球赛等全民健身运动,丰富群众业余体育生活。借助“乡村大舞台”工程,创建30个民族文化示范村,组成160支黎苗传统文艺表演队,加大黎苗文化保护传承力度,培养了3000多人的黎锦织绣队伍,确认了105名黎族、苗族文化传承人。近3年来,全县群众创作歌曲、舞蹈等黎族苗族文化作品100多个。“琼中黎族民歌”、“冬呤咖”、“黎族传统婚俗”等10项精品分别列入省级非遗、国家级非遗目录。编排创作的《走村歌》、《打柴舞》、《迎亲舞》等舞蹈作品深受好评。保护和传承黎苗传统文化从娃娃抓起,琼中开展民歌、民舞、民服三进校园活动,投入340多万元,在全县70所中小学校“炫”起民族风潮。琼中县“把乡村大舞台”建成群众求知、求乐、求健、求美的精神家园,琼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群众喜爱、民族风情浓郁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新路子。
3.创新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提升保障力度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顺利与否取决于保障的力度。制度保障、建设资金、人才队伍是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驾护航实现目标的三大基石。
(1)政府主导,制度保障。
为了规范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澄迈县先后印发实施了《澄迈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政策》、《关于进一步推进澄迈县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意见》等9个规范性文件;保亭县出台《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实施方案》、《保亭县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方案》、《保亭县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制度》等一系列规范性制度;示范性项目建设,也离不开制度的保障,陵水县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群众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的指导意见》;琼中县为“乡村大舞台”项目制定了《琼中乡村大舞台建设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和《琼中乡村大舞台建设发展规划》,同时把“乡村大舞台”创建工作列入打造海南中部绿色崛起试验示范区发展战略中。从规划和制度上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正确方向、目标明确、落实有方。
(2)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合理规划利用各级经费。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按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落实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所必需的资金,方能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正常进行。澄迈县创建示范区期间,累计投入到文化建设中的经费达3.2亿元,公共文化财政投入两年平均增长30.5%,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实现了全面推进、整体提升。为巩固创建成果,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持续发展,该县公共文化建设2020年前累计投入10亿元以上。在财政长效性保障方面,澄迈出台促进公共文化持续发展的支持政策,确保全县年人均公共文化事业费在30元以上、并逐年增长10%以上,同时出台“住房开发投资提取1%用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免交‘二类费用’”等政策。在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系建设中取得新突破,推动文化精品社会化创作,成立了澄迈县文化发展基金会,设立400万元专项基金用于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參与;将公共文化建设与澄迈“世界长寿之乡”的地方福寿民俗有机结合,形成了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和服务体系中有特色的新要素;保亭县是国家文化部、财政部列为第二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唯一的国家级贫困县,保亭县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从2009年至2015年投入6亿多元,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自2011年以来保亭县文化事业费年均增长率达16.97%,进一步保障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陵水县先期投入3亿多元进行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创建期间投入8690万用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其中近3800万进行示范项目建设,公共文化项目年经费从1500万增至2500万。县政府通过整合扶贫资金、民族发展资金、文明生态村建设资金、基层组织建设资金等途径,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让城乡居民享受着越来越多的公共文化服务。
(3)加强县域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是基层公共文化持续发展的保证,文化队伍建设跟不上公共文化服务的需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无从谈起。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确保有人用,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四个市县示范区按国家标准基本实现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备2-3名文化干事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每个农家书屋配备1名农家书屋协管员,享受政府专项补贴。澄迈县在公共文化队伍建设方面探索更为深入。在《澄迈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政策》有专项加强公共文化队伍建设的规定,同时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澄迈县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意见》进一步细化、明确、保障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制定实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完善机构编制、人员配备、教育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吸引优秀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服务基层;配好配齐乡镇、街道群众文化活动辅导员、宣传干事和乡镇综合文化站专职人员;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民间文化人才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给予扶持,帮助项目健康成长,发挥作用;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扶持成立各类民间文化社团,努力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并逐步向规模以上企业、社区、学校拓展;同时,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通过以上努力的方向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管理体制,通过建立一支具有一定规模且整体实力较强的人才队伍,才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海南县域公共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4.结语
澄迈县、陵水县、保亭县、琼中县在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中,创造出了一些具有区域性乃至全国范围示范借鉴意义的经验和做法,形成了示范区创建的特色和亮点。示范区在创建过程中地方政府责任得到明确和加强,形成各部门共同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并把公共文化服务纳入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绩效评估之中;公共文化投入不断加大,基层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得到加强;通过示范区创建,形成了一批行之有效、具有推广价值的制度设计成果,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有力保障;示范区在创建过程中通过实施了大量文化惠民项目,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惠民成果。这些探索与实践成果将对下一步海南省乃至全国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起重要的启发及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办发〔2015〕2号).[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1/14/c_1113996899.htm.
[2]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先行区实施方案的通知琼府办〔2016〕30号.[EB/OL]
http://www.sanya.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astersite/szfzcxx/201603/190951.html
[3]南海网.澄迈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務体系示范区”纪实.[EB/OL].2013-11-15.http://news.qq.com/a/20131115/008336.htm.
[4]澄迈县人民政府网.[EB/OL] http://www.chengmai.gov.cn/.
[5]陵水县人民政府网.[EB/OL] http://www.chengmai.gov.cn/.
[6]陵水县人民政府网,陵府办〔2012〕11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群众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lingshui.gov.cn/Government/PublicInfoShow.aspx?ID=164.
[7]保亭县人民政府网.[EB/OL]http://baoting.hainan.gov.cn/
(作者单位:1.临高县图书馆;2.海南省图书馆)
关键词: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十八大以来,海南省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奠定良好基础。新的历史形势下,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县域范围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省在县域范围内启动海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先行区建设,力争“十三五”期间在我省率先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和管理规范,切实提高我省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和管理水平。本文旨在探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示范项目的探索与实践中,进一步发挥典型的示范、影响和带动作用,更好地研究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县域现代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提供经验。
1.推进“城、镇、村”三级(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基本覆盖
澄迈县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投入大量的财力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起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场馆。新建、重建了千秋文化体育广场、图书馆、文化馆、展览馆(博物馆)、金江影剧院等十余处县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还有11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47个行政村(社区)文体活动室;保亭县先后建成了县城文化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七仙文化广场、甘工鸟文化主题公园、广播电视演播中心以及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32个乡村文化活动室、69个农家书屋等城乡“三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县城文化中心含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影剧院及影城。同时,还建有1个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及69个基层服务点,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实现全覆盖;陵水县兴建了文化广场、文化综合大楼、体育广场、国家羽毛球训练基地等重点公共文化基础工程。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108个行政村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行政村文化室81个、篮球场104个、190家农家书屋;琼中县城区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有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民族博物馆、游泳馆、标准田径场、门球训练比赛场地、板鞋训练比赛场地、羽毛球馆等;琼中少数民族文化体育演艺中心是集民族展览馆、数字电影院、羽毛球场、篮球场及演出厅为一体的大型文体活动场馆;全县10个乡镇均建立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结合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全县共建成98间文体活动室,与之配套共建有137个篮球场、108家农家书屋、116座乡村大舞台、4间乡村博物室,投放健身器材73套;共发放和安装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设备19942套,同时完成了维修站的建设工作。四个县市不论是示范区还是示范项目建设,均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县、乡镇、村三级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配置达到国家标准,覆盖率达100%,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推进县域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
2.基本建立公益性、多元化、多层次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网络
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没有丰富的文化产品和到位的服务供给,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纸上谈兵,无法落实。实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首先,要尽可能开放纳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范畴的机构,让群众无障碍共享公共机构的资源,满足最基本的文化需求。在縣域范围内,主要是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乡镇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文体活动室、农村书屋等。四个市县示范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均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开放时间达到并超过国家标准,开放方式更加便民。其次,在利用这些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基础上,充分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丰富文化生活。重视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产品的品质,实现优秀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四个县市在创建示范区挖掘文化产品供给、地方文化方面探索经验值得借鉴。
澄迈县每逢传统节日和重大庆典活动举行文艺汇演,积极开展了“一镇一月一场”、“农民大舞台”等广场文化活动。每月举行一镇一场农民文艺演出,村级“两场一室”(篮球场、排球场和文化室)活动的建设模式,获得好评。澄迈的传统老爸茶店与农家书屋的形式有机结合建成文化茶亭,这样既提高了公共文化资源的使用率,又融合了澄迈长寿民俗。政府资助开设“黄竹长寿老爸文化茶园”、“罗驿长寿文化广场”等场所,充分体现了澄迈“世界长寿之乡”的文化特色。澄迈县在创建示范区过程中注重发掘“草根力量”,面向基层、面向农村,进行重心下移、资源下移,加大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把公共文化活动的供给从文化系统的“内循环”转变为社会“大循环”。探索民间群众文化资源的组织整合和系统化建设,将民间的传统文化资源和群众文化资源组织起来,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培养成县级乃至省级文化资源,成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补充。使群众性文化活动和特色文化品牌成为澄迈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主体和主要内容。
保亭县积极组织节庆活动,彰显品牌特色,打造“中国海南七仙温泉嬉水节”、“三月三”、“重阳节”等一系列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社会参与性和娱乐性的文化活动,极大丰富了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深受群众和游客的喜爱,并带动基层群众文体活动;同时,注重精品惠民演出,每年邀请国内外知名演出团体举办不少于15场次的音乐、歌舞、琼剧、杂技等精品惠民演出活动;加强举办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每年组织开展黎族苗族歌舞比赛、社区文艺汇演、农民文艺汇演及文艺下乡(下工地)等多形式文化活动。各乡镇村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如新政镇的“每月激情歌友会”、六弓乡的“农民篮球赛”、三道镇的“农民运动会”、南林村委会的“红歌赛”,连续多年举办,群众参与度高,在当地已形成传统。 陵水县日臻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促进广场文化蓬勃发展。2011年以来,县政府以“广场文化活动”这一亮点为主线,打造“欢乐陵河文化”品牌,通过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在乡镇、村(社区)普及“欢乐广场天天练、夜夜舞、月月演”活动。目前,全县广场群众文化活动队伍达150多支。县城的广场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本号镇、新村镇、黎安镇、英州镇等乡镇的广场群众文化活动也初见雏形,成为文化活动亮点。同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推动和激励下,该县本土人才不断涌现,文化精品日渐增多。本土文化工作者创作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学、舞蹈、书画纷纷涌现;创作了黎族舞蹈《叮咚乐舞》、苗族舞蹈《红苗伞》和歌曲《珍珠海岸梦世界》等40多个作品。
琼中县黎苗文化的示范项目从乡村大舞台入手,一方面有利于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有利于黎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琼中县通过开展示范项目“乡村大舞台”项目建设,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有声有色。节假日组织乒乓球赛、排球赛等全民健身运动,丰富群众业余体育生活。借助“乡村大舞台”工程,创建30个民族文化示范村,组成160支黎苗传统文艺表演队,加大黎苗文化保护传承力度,培养了3000多人的黎锦织绣队伍,确认了105名黎族、苗族文化传承人。近3年来,全县群众创作歌曲、舞蹈等黎族苗族文化作品100多个。“琼中黎族民歌”、“冬呤咖”、“黎族传统婚俗”等10项精品分别列入省级非遗、国家级非遗目录。编排创作的《走村歌》、《打柴舞》、《迎亲舞》等舞蹈作品深受好评。保护和传承黎苗传统文化从娃娃抓起,琼中开展民歌、民舞、民服三进校园活动,投入340多万元,在全县70所中小学校“炫”起民族风潮。琼中县“把乡村大舞台”建成群众求知、求乐、求健、求美的精神家园,琼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群众喜爱、民族风情浓郁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新路子。
3.创新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提升保障力度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顺利与否取决于保障的力度。制度保障、建设资金、人才队伍是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驾护航实现目标的三大基石。
(1)政府主导,制度保障。
为了规范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澄迈县先后印发实施了《澄迈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政策》、《关于进一步推进澄迈县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意见》等9个规范性文件;保亭县出台《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实施方案》、《保亭县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方案》、《保亭县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制度》等一系列规范性制度;示范性项目建设,也离不开制度的保障,陵水县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群众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的指导意见》;琼中县为“乡村大舞台”项目制定了《琼中乡村大舞台建设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和《琼中乡村大舞台建设发展规划》,同时把“乡村大舞台”创建工作列入打造海南中部绿色崛起试验示范区发展战略中。从规划和制度上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正确方向、目标明确、落实有方。
(2)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合理规划利用各级经费。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按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落实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所必需的资金,方能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正常进行。澄迈县创建示范区期间,累计投入到文化建设中的经费达3.2亿元,公共文化财政投入两年平均增长30.5%,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实现了全面推进、整体提升。为巩固创建成果,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持续发展,该县公共文化建设2020年前累计投入10亿元以上。在财政长效性保障方面,澄迈出台促进公共文化持续发展的支持政策,确保全县年人均公共文化事业费在30元以上、并逐年增长10%以上,同时出台“住房开发投资提取1%用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免交‘二类费用’”等政策。在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系建设中取得新突破,推动文化精品社会化创作,成立了澄迈县文化发展基金会,设立400万元专项基金用于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參与;将公共文化建设与澄迈“世界长寿之乡”的地方福寿民俗有机结合,形成了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和服务体系中有特色的新要素;保亭县是国家文化部、财政部列为第二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唯一的国家级贫困县,保亭县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从2009年至2015年投入6亿多元,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自2011年以来保亭县文化事业费年均增长率达16.97%,进一步保障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陵水县先期投入3亿多元进行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创建期间投入8690万用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其中近3800万进行示范项目建设,公共文化项目年经费从1500万增至2500万。县政府通过整合扶贫资金、民族发展资金、文明生态村建设资金、基层组织建设资金等途径,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让城乡居民享受着越来越多的公共文化服务。
(3)加强县域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是基层公共文化持续发展的保证,文化队伍建设跟不上公共文化服务的需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无从谈起。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确保有人用,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四个市县示范区按国家标准基本实现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备2-3名文化干事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每个农家书屋配备1名农家书屋协管员,享受政府专项补贴。澄迈县在公共文化队伍建设方面探索更为深入。在《澄迈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政策》有专项加强公共文化队伍建设的规定,同时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澄迈县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意见》进一步细化、明确、保障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制定实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完善机构编制、人员配备、教育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吸引优秀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服务基层;配好配齐乡镇、街道群众文化活动辅导员、宣传干事和乡镇综合文化站专职人员;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民间文化人才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给予扶持,帮助项目健康成长,发挥作用;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扶持成立各类民间文化社团,努力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并逐步向规模以上企业、社区、学校拓展;同时,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通过以上努力的方向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管理体制,通过建立一支具有一定规模且整体实力较强的人才队伍,才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海南县域公共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4.结语
澄迈县、陵水县、保亭县、琼中县在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中,创造出了一些具有区域性乃至全国范围示范借鉴意义的经验和做法,形成了示范区创建的特色和亮点。示范区在创建过程中地方政府责任得到明确和加强,形成各部门共同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并把公共文化服务纳入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绩效评估之中;公共文化投入不断加大,基层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得到加强;通过示范区创建,形成了一批行之有效、具有推广价值的制度设计成果,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有力保障;示范区在创建过程中通过实施了大量文化惠民项目,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惠民成果。这些探索与实践成果将对下一步海南省乃至全国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起重要的启发及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办发〔2015〕2号).[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1/14/c_1113996899.htm.
[2]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先行区实施方案的通知琼府办〔2016〕30号.[EB/OL]
http://www.sanya.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astersite/szfzcxx/201603/190951.html
[3]南海网.澄迈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務体系示范区”纪实.[EB/OL].2013-11-15.http://news.qq.com/a/20131115/008336.htm.
[4]澄迈县人民政府网.[EB/OL] http://www.chengmai.gov.cn/.
[5]陵水县人民政府网.[EB/OL] http://www.chengmai.gov.cn/.
[6]陵水县人民政府网,陵府办〔2012〕11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群众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lingshui.gov.cn/Government/PublicInfoShow.aspx?ID=164.
[7]保亭县人民政府网.[EB/OL]http://baoting.hainan.gov.cn/
(作者单位:1.临高县图书馆;2.海南省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