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档案中的会议译名看晚清中外医学交流

来源 :北京档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ke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外医学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交流方式多样,到晚清时期,这种交流又增加了一种新的形式——国际医学会议。从1881年第一次参加会议开始,晚清时期与中国产生关联的国际医学会议有58次[1]之多,占了晚清各类国际会议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可谓大宗。这些会议除了1911年初在沈阳举行的万国鼠疫研究会之外,其他各次均由欧美国家主办,因此,会议资料的翻译是参会过程的重要环节,会议名称更是需要首先被译为中文,以便在清廷内部流转。数量如此众多的会议,抛开会议本身的内容不谈,仅从会议的译名及其变化就可以管窥晚清时期中外医学交流的一些特点。

一、会议名称的“散”与“乱”


  晚清时期国际医学会议译名的“散”主要表现在名称冗长和遣词用语不够精练上。1902年8月在比利时安华士举行的会议被译为“疯人并代管疯人家事公会”,计11个字;1900年8月法国巴黎举行的是“管理卫生及考究民人等学公会”,会议名称有13个字;1909年8月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百工人等有危险之事医生研究会”以及1910年9月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万国讲求小民卫生建造花园公会”,会议名称则分别有14个字,是所有此类会议中名称最长的。
  会议名称虽然冗长,但同时也带来一个好处,那就是在理解上不容易产生歧义,望名而知其义。而且这种所谓的“散”放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也无法太过苛求,毕竟与当代社会相比,当时的人对外语与汉语的转换并没有经过太长时间的磨合与锤炼,真正能给今人考究当时会议档案带来障碍的是译名的“乱”。
  1910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了一次万国工艺特别防病公会,在中国台北近史所档案馆保存的一份抄档中,这次会议被写成了“第一次万国工艺特别防病会”,而随后的两份关于此次会议的档案,又都将会议名称写为“第二次万国工艺特别防病公会”。[2]三份档案在会议届次上出现了歧异,如此一来就产生了困扰,到底是“第一次”还是“第二次”?由于原档尚未发现,因此无法得知抄档过程中是否发生过笔误,而且由于现有中文档案中再无关于此次会议的其他记载,仅从中文史料中已经难以确定会议的届次。好在比使所发照会的抄档中还附有一份法文档案,其中载明了本次会议为“第二次”集议,总算帮着解了这个谜题。
  因国际会议名称翻译中的“乱”而导致理解困难的情况,在晚清时期的档案中并不鲜见,上述案例中的难题最终被一份外文档案解开。有的会议因为名称的前后不一而导致研究上的困难,由于缺乏外文原档而一直难以得到破解,不过这已不属于医学会议的范畴,此处不再赘述。

二、早期译名中的中国“传统元素”


  晚清之前,中外医学已有长期交流,但就西医在当时的地位而言,还远远谈不上对中医的主流地位产生冲击,因此,晚清时期的清政府在初期涉足国际医学会议时,在会议名称的翻译上,融入了较多的中国“传统元素”,比如中医的“养生”概念。在最早的五次会议中,有三次以“养生”冠名,分别为1882年7月举行于瑞士日内瓦的万国养生公会、1885年5月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养生防病公会以及1887年9月于奥地利呿唁都城举办的养生防病会。会议虽以养生命名,但其内容是否为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养生”却不一定。以罗马会议为例,意大利驻华公使卢嘉德在向总理衙门发出的邀请照会中载明“其会原为议出良法,如遇霍乱或别样传染等症,均能防治,使无蔓延变更之虞,又为设法减其株连生灵之害”。[3]从拟议内容能够看出,“养生”并不能概括会议的全部议题,而它之所以出现在会议名称中,或许与初涉国际医学会议的清廷官员及翻译人员不知或不熟悉此类会议的紧要之处,转而以自己所熟悉的中医概念笼统称之有关。
  关于这一点,并不只有这三次会议可以作为证明,最早的五次会议中,除上述三次会议外,另两次分别被称为“万国医病会”和“万国免病会”,名称同样简单,但也同样让人不知其所以然。清驻美公使陈兰彬1881年参加了万国医病会,他在向清廷咨报会议情形时说:“兰彬遂于廿五日亲赴会所与各国公使相见。查此会之设,名曰防疫,实非会讲医道,不过欲订立章程,稽察(查)船只进出……中国医道与西国殊,通商各口亦未便尽用洋法,亦只好俟其送稿时,酌核可否,详请均裁耳。”[4]从陈兰彬的汇报来看,该会更像是以海关检验检疫为主题的会议,但这一点从官方翻译的会议名称中是看不出任何端倪的。

  有意思的是,包括陈兰彬在内,清廷官员看起来并非不清楚中西医道之间存在的显著不同,1887年的养生防病会还被总理衙门以“查养生防病各节原系有益生民之举,惟中西医法不同,中国驻扎西国各员并无熟悉其事者,是以无从与会”[5]为由婉拒,但这并未妨碍他们在会议的译名中加入浓厚的中国“传统特色”。

三、译名的专业色彩逐渐增强


  上述情况并未持续太久,在高频率连续被使用多次后,“养生”二字此后再未出现在会议译名中,“医病”“免病”等笼统的说法也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万国集议麻风病公会”“裨益瞽者万国公会”“万国保婴公会”“考求痨瘵等症公会”之类的名称。“瞽者”指眼睛失明的人,这个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到,但在当时可能是称呼失明之人较为正式的称呼,因为其后还有以“瞽”为名的会议,如1902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一次会议就被译为“万国恤瞽公会”,另一次1911年举行于英国的会议则被译为“第三次万国瞽目会”。这样的译名大部分时候能够做到让人一眼看去就知道会议所议为何事。从1881年第一次參加国际医学会议,到1897年的万国集议麻风病公会,这种变化产生于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与参会人员的专业化直到1905年的第十四次美国军医会才实现相比,会议名称的专业化早早地实现了。

  这种情形的出现,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西方医学在晚清经过数十年的传播,在社会上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承认和接受;二是在20世纪初留学日本的热潮中,日本对西医术语的翻譯名称被介绍到国内。但是,正如前文所说,会议名称的专业性虽然增强了很多,但并非所有的会议通过名称就能对其内容一目了然。1909年7月,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会议被译为“第二次调查生人物化原因大会”,这一翻译可能让今人一头雾水:这是什么会议?因为在当今的语言环境中,“物化”一词已很少使用。实则这里所谓“物化”,就是“亡故”“去世”的另一种说法。据法使发来的会议邀请,“其会宗旨系调查生人物化之原因,开列统计单表,并将各国按年亡故数目归于统一”,[6]可知这次会议是以人口死因调查为主题。
  实际上,此处“生人”“物化”与前面提到的“瞽者”情况类似,区别在于“瞽者”在今人的语言环境中虽不常用,但其含义并未发生变化,而“物化”一词当时的含义如今已经基本上弃之不用,今人因研究档案而产生理解上的困难也就容易理解了。这种情况并不只出现在医学领域的会议译名中,1908年10月,法国巴黎举行了一次名为“调寒积冷实业万国会”的会议,仅从会议名称来说,初看之下对会议所议何事难以清晰把握,所幸档案中保存有较多关于此次会议的史料,在邀请函所附的会议章程中,储才馆沈达将会议名称译为“第一次储蓄冷气之万国研究工艺会”,[7]相对于邀请照会中的名称,后一种译法显然更容易让人理解。
  以上只是国际会议译名的部分特点,这些特点并非仅存在于会议名称中,从晚清时期中国参与国际医学会议的实际情况看,无论是“散”和“乱”,还是“传统元素”逐渐减少乃至消失,又或是专业色彩的逐渐增强,都在清政府及相关人员筹划会议乃至参加会议的过程中得到了体现,会议名称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展现的是晚清时期中外医学交流上的变化与演进。
  注释及参考文献:
  [1]此数字为笔者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晚清国际会议档案》、中国台北近史所档案馆馆藏史料等所做初步统计,由于划分标准及史料更新等因素的存在,该数字或有增减。
  [2]中国台北近史所档案馆藏:第二次万国工艺特别防病公会请派员入会附送章程书册希转交由,馆藏号:02-20-009-02-048;比国第二次万国工艺防病公会应就近派员由,馆藏号:02-20-009-02-049;比京第二次万国工艺特别防病公会已咨行驻比杨大臣就近派员由,馆藏号:02-20-009-02-050。
  [3]中国台北近史所档案馆藏:义使照请派员赴罗马养生防病公会由,馆藏号:01-27-015-02-043。
  [4]陈兰彬.陈兰彬集(第二册)[M].王杰,宾睦新,编.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251.
  [5]中国台北近史所档案馆藏:照复奥养生会以中西医法不同无从与会并希转致由,馆藏号:01-27-015-02-049。
  [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晚清国际会议档案(第9册)[M].扬州:广陵书社,2008:4979.
  [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晚清国际会议档案(第8册)[M].扬州:广陵书社,2008:4121.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国内关于烟雾病的发展及治疗手段,评价国内关于烟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16—04—25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公开发表的关于烟雾病的全文文
把文化叫的多了,其实说明我们还是缺文化。现在把任何事情都叫成文化,甚至于把厕所涂鸦都叫成文化的时候,文化已经离我们很远了。说一句大言不惭的话,我坚持了书画的理想!我
牙体预备是指口腔医师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对牙体硬组织的精确切割,具有不可逆性,对修复体的顺利完成与长期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是口腔修复学教学中基本技能训练的重点与难点~([1,2
本文主要以Python的辅助教学系统分析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Python的语言理论价值为主要依据,从上课和上机实现一体化管理、作业成绩进行自动对比分析、微信端随时随地进行
陈寅恪古代士人的风骨,西方学术的影响,在他身上汇集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他的史学研究方法,跟马克思至少有暗合之处。他也未必不读马恩的书。但,"我要读"可以,"要我
南侨机工档案文献是珍贵的世界记忆遗产,其档案资源体系化建设,可完整构建南侨机工抗战记忆,更好地抢救与发掘这一珍贵抗战档案文献遗产。文章阐述南侨机工档案资源体系化建
三千多年前,一群人从西北来到今天的北京,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燕政权。时过境迁,他们的艰辛早已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但考古档案却唤醒了那段尘封的记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小人物
2010年12月14日,张维迎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的文章,头衔成了"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据悉,院长已南原剐院长蔡洪
瞬间,见证无私2009年8月22日,对于刘家霖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清晨,他和同学陪着姥姥、姥爷还有母亲到海边搭乘木船出海。由于岸边没有码头,这里所有船只的靠岸和出海都要用
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莫过于良心的泯灭;一个社会最伤心的事情,莫过于正义的沦丧。震惊中外的"三鹿奶粉事件",令30万无辜婴幼儿深受其害;位列"2008年中国十大宪法事件"之首;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