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健性多丝量斑纹全限性家蚕新品种武·陵×映·秀的选育

来源 :蚕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ra_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体质强健、多丝量为育种目标,利用优良多丝量蚕品种与强健性品种为亲本,杂交后代在春、夏、秋不同环境条件下交替培育,经连续多代攻毒和活蛹缫丝筛选,育成了具有抗血液型脓病特点的斑纹限性新品种N33改K、8535CK、湘34K和湘48K等,最终通过多元组配方式组配成了一代杂交新组合N33改K· 8535CK×湘34K·湘48K(武·陵×映·秀).实验室鉴定、农村试养结果表明,该组合具有强健好养、茧丝质优、抗逆性强的特点,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省级实验室鉴定新组合的秋季平均万蚕产茧量和万蚕茧层量分别为17.36 kg和3.81 kg,茧丝长为1212.7 m,洁净为96.0分,均与对照品种871×872相仿;虫蛹统一生命率为95.63%,比对照高7.14百分点;春季主要经济性状也和对照品种相仿.新品种对BmNPV的耐受能力显著增强,BmNPV对2龄起蚕的LD50为6.45×1010 mL-1,是对照品种秋丰×白玉LD50的1.09× 105倍.该杂交组合已于2021年通过重庆市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在长江流域秋季饲养,也可在“秋种春养”区域春季饲养.
其他文献
针对无人机图像背景复杂、分辨率高、目标尺度差异大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实时目标检测算法YOLOv5sm+.首先,分析了网络宽度和深度对无人机图像检测性能的影响,通过引入可增大感受野的残差空洞卷积模块来提高空间特征的利用率,基于YOLOv5s设计了一种改进的浅层网络YOLOv5sm,以提高无人机图像的检测精度.然后,设计了一种特征融合模块SCAM,通过局部特征自监督的方式提高细节信息利用率,通过多尺度特征有效融合提高了中大目标的分类精度.最后,设计了目标位置回归与分类解耦的检测头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分类精度.采用
随着“30·60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提出,新能源逐步成为主力电源.储能技术作为平抑新能源波动、提升消纳能力的主要途径备受关注,但受经济性制约使其难以实现规模化推广.而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业链逐步延伸,全寿命周期覆盖利用,有望成为破解这一困境的有效手段.依据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每年至少有约30万t退役的动力电池需要处理.合理的筛选聚类是快速消纳大规模退役动力电池的有效手段,但电池种类不同、状态多样、工业化筛选方法缺失,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筛选方法有待研究.首先梳理了双碳目标下的退役电池梯次利用的政策部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逐渐深入和新能源渗透率的快速提升,我国电源结构和电力供需情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而对新能源消纳和省间余缺互济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省间余缺互济市场化机制缺失,亟需开展省间电力现货交易,通过市场化手段开展省间余缺互济,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范围消纳.文章在跨区域省间富余可再生能源现货交易实践基础上,结合电网实际运行需要,进一步扩大交易范围、丰富交易主体、完善交易机制,建立了省间电力现货交易整体框架,设计了市场衔接、竞价出清、多级调度协同运作等关键机制,提出了市场出清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上
工厂化全龄人工饲料育专用蚕品种,在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基础上,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和发育整齐度要求尤为突出,从而适应智能化、机械化生产操作.以此为育种目标,选择茧丝质优、人工饲料摄食性较好的育种素材,采用杂交及系统选育方法,并辅以人工饲料摄食性筛选,育成了1对适合工厂化全龄人工饲料育的专用蚕品种中2016×日2016.实验室对比试验表明,中2016×日2016的24h疏毛率达99.07%,比对照品种菁松×皓月提高8.24百分点;4龄虫蛹率为97.57%,与对照品种相仿;全茧量1.87 g、茧层率19.55%、
参薯属于薯蓣科薯蓣属,是热带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GRAS基因是一类重要转录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从参薯基因组鉴定75个GRAS基因,通过多序列比对结果和系统进化树构建,将参薯GRAS家族蛋白划分为7亚家族,其中属于LISCL亚家族基因最多.分析DaGRAS保守motif发现,同一亚家族的GRAS蛋白具有更相似的motif结构、特征.根据参薯叶、块茎、零余子和花序组织转录谱数据分析GRAS基因的表达量,发现大比例基因表达量低,DaGRAS18、DaGRAS53等基因
我国桑树种植面积广,桑园管理每年需要伐枝,其桑皮除了含有活性物质还含有丰富的木质纤维素,急需进行高值化开发利用,因此选用高比活耐热木聚糖酶是桑皮降解及其转化应用的关键酶.本文从黑酵母Hortaea werneckii中克隆得到糖苷水解酶HwXYL10A基因,在毕赤酵母中进行了异源表达,探究其酶学性质,为利用其降解桑皮木质纤维素提供可行性.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与GH10家族高温木聚糖酶XYL10C_△N(GenBank:ACS96449.1)的同源性为60%.该酶的最适温度为75℃,最适pH为4.0,T50值为
基于传统大功率变流器在提高输出电压等级时的可靠性问题,研究一种采用中性点箝位(NPC)拓扑结构,采用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GCT)器件研制出IGCT三电平变流器.结合电压/频率(V/F)控制的变速原理,采用了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方法实现机侧变速,并通过试验验证了V/F控制变速的可靠性及调制算法的可行性.
高压级联电池储能系统布局关系到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的全过程.对电池簇和功率模块靠近布置、电池簇和功率模块分开布置两种方式,在损耗、热管理、电磁干扰、工程实施与维护方面的优劣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电池簇和功率模块靠近布置方案连线短、损耗小,但电池和变流器热耦合强,适合需要移动部署的场合;电池簇和功率模块分开布置方案连线多、损耗大,但热管理设计容易,适合固定部署.研究为工程实施提供参考.
在“双高”背景下,微电网中许多布局分散、随机接入的分布式电源不具备通信条件,这就要求微电网的并网运行、孤岛运行以及两种状态的切换不能依赖于通信.研究了同步定频微电网在无设备间信息交互条件下的并网/孤岛无缝切换技术,提出了利用卫星授时信号同步的孤岛状态检测方法以及基于跟踪微分器的相位无超调跟踪方法,提高了微电网并网向孤岛切换的快速性和平滑性;提出了基于频率偏移的并网状态检测方法,实现了微电网重新并网后由同步定频电流控制向P/Q控制的快速切换.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轴心偏移是变压器绕组形变故障之一.为了更好地检测故障以提高变压器运行安全性,在常用频率响应法比较故障前后幅频特性曲线的基础上,附加考虑相位特征,并结合有限元法建立变压器绕组三维模型,绘制变压器幅频与相频特性曲线.对比幅频曲线的变化,轴心偏移故障发生前后相频特性曲线的变化在高频区域更具规律性.因此,引入相位特征能为频响法检测变压器绕组形变故障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