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影响,中外合作办学迎来政策利好。“十四五”时期,中外合作办学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近日,以“‘十四五’时期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一届全国中外合作办学年会(下称年会)在线上举办。
中外合作办学是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支撑
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这是国务院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规定的法规原则。目前,中国教育涉外办学有十几种形式,中外合作办学是唯一以高于部门规章的国务院法规规范的涉外办学形式,是中国教育对外交流合作的最深层次的表现形式。
中外合作办学有明确的政策界限。其主体是中外教育机构,缺一不可;方式是合作,合作各方必须在办学条件、教育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招生对象主要是境内中国公民;中外合作办学有机构和项目两种形式,其中机构又分为具有法人资格和不具有法人资格的机构;中外合作办学实行“行政审批制”,教育部对依法批准设立或举办的机构和项目分别颁发机构“办学许可证”或“项目批准书”。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经审批机关批准且在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共计2332个。其中,本科以上层次具有法人资格的机构10个,不具有法人资格的机构125个,项目数为1096个。
总体来看,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含专科)占办学机构、项目总数的90%左右;中外合作办学在校生规模约为60万人,其中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大约55万人,已经毕业的学生超过200万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200多个专业。合作对象涉及36个国家和地区,800多所外方高校,700多所中方高校。
“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中外合作办学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是稳定的,方向是明确的。贵州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工会主席王慧表示,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中外人文交流和教育互学互鉴的重要内容,是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支撑,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杜柯伟认为,人文交流具有概念理念目标新、意义大、领域主体方式多、内涵广、功能强等特点,应将人文交流理念融入中外合作办学工作,服务中外人文交流事业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更需要加强和改进包括中外合作办学在内的各领域中外人文交流工作,发挥其国家关系稳定器、务實合作推进器、人民友谊催化器的作用,促进民心相通、民间友好。”杜柯伟表示。
加快和扩大对外开放是十四五期间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表示,“十四五”位于“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这五年将是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非常关键的五年。
“我们要通过学术研讨,深刻认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深刻认识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的新特点新任务。紧扣助推高校‘双一流’建设,全面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推动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宋宝安称。
教育部国际司办学处处长毛冬敏在年会上指出,“十三五”期间,合作办学在加强党的建设、完善法律政策体系、优化学科布局、完善审批和监管制度、支持建设教育开放新高地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新形势下,合作办学应认识到自身发展的不足和短板,积极应对挑战。
关于“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毛冬敏提出六点建议:一是服务国家战略,拓展国际合作;二是立足区域发展,明确办学定位;三是创新制度安排,加大改革力度;四是结合产业需求,优化学科分布;五是聚焦人才培养,创新教学理念;六是发挥办学优势,丰富教育供给。
厦门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理事长林金辉在年会上指出,加快和扩大对外开放是“十四五”时期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方向。他建议,在思想层面,进一步明确中外合作办学政策界限,巩固和完善已经形成的中外合作办学积极健康主流话语体系。在管理部门层面,《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修订工作的步伐还要加快,并为新版《条例》的实施准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舆论基础,把法规规章的要求转化为治理效能。在学校层面,办学主体意识要进一步强化。
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相关政策措施适时出台,顶层设计日臻完善;审批程序和准入条件不断优化,评估和学历学位认证持续开展,退出机制初步建立,治理创新取得成效;高校合作办学积极性持续升温,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逐步增强,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稳步推进。
“十四五”期间,面临国内外环境和条件变化的新形势,面临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新任务。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遵循中外合作办学基本规律,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入手,加大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力度;主动适应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主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国际化教育的需求,回应学生、家长和社会关切;进一步发挥中外合作办学独特的制度设计和优势,主动服务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进一步主动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和教育规则制定,增强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链接:昆山杜克大学国际申请人数翻倍
昆山杜克大学是一所由美国杜克大学和中国武汉大学在江苏省昆山市合作创办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也是唯一由全美排名前十的大学在华创建的中外合作大学。
截至1月3日,昆山杜克大学收到全球100多个国家1800余名国际学生(不含中国学生)递交的本科入学申请,国际生申请人数较去年增长一倍,再创新高。此前,该校已经通过提前录取的方式招收32名国际学生,较去年增加25%。
昆山杜克大学常务副校长艾尔弗雷德·布鲁姆表示:“2020年,全球高校都面临着巨大挑战。很高兴地看到国际申请者对昆山杜克大学独特的通识博雅教育理念的高度认可,热切期待新一届优秀学子早日来到我们校园。”
国际生招生录取院长杰西卡·桑德伯格介绍,在本届招生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国际生及家庭表示,中国是他们的首选留学目的地。过去一年,中国应对疫情的成功经验,以及疫情期间经济的快速复苏,令他们更期待来中国留学。
链接:复旦大学在匈牙利开分校
日前,匈牙利政府表示,将斥资200万英镑支持设立复旦大学分校区,这使得匈牙利将成为中国高校在欧盟开办的首个海外校区东道国。
据悉,该校区计划于2024年开放,并为多达6000名学生提供经济学、国际关系、医学和自然科学课程。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的发言人科瓦奇近日称:“复旦大学布达佩斯校区将提升匈牙利的教育水平,并将促进中国投资,为匈提供成为一个区域性学术中心的机会。”
早在2019年,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就率团出访匈牙利,并与匈牙利达成将合作加快复旦大学布达佩斯设立海外校区建设进程的共识。
匈牙利部长在会见时也表示,希望复旦大学海外校区能加强建设大数据、科技、金融、语言文化等领域的教育项目。同时还承诺将对复旦大学海外校区的硬件设施、资金和教学安排等提供大力支持。
近日,以“‘十四五’时期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一届全国中外合作办学年会(下称年会)在线上举办。
中外合作办学是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支撑
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这是国务院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规定的法规原则。目前,中国教育涉外办学有十几种形式,中外合作办学是唯一以高于部门规章的国务院法规规范的涉外办学形式,是中国教育对外交流合作的最深层次的表现形式。
中外合作办学有明确的政策界限。其主体是中外教育机构,缺一不可;方式是合作,合作各方必须在办学条件、教育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招生对象主要是境内中国公民;中外合作办学有机构和项目两种形式,其中机构又分为具有法人资格和不具有法人资格的机构;中外合作办学实行“行政审批制”,教育部对依法批准设立或举办的机构和项目分别颁发机构“办学许可证”或“项目批准书”。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经审批机关批准且在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共计2332个。其中,本科以上层次具有法人资格的机构10个,不具有法人资格的机构125个,项目数为1096个。
总体来看,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含专科)占办学机构、项目总数的90%左右;中外合作办学在校生规模约为60万人,其中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大约55万人,已经毕业的学生超过200万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200多个专业。合作对象涉及36个国家和地区,800多所外方高校,700多所中方高校。
“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中外合作办学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是稳定的,方向是明确的。贵州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工会主席王慧表示,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中外人文交流和教育互学互鉴的重要内容,是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支撑,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杜柯伟认为,人文交流具有概念理念目标新、意义大、领域主体方式多、内涵广、功能强等特点,应将人文交流理念融入中外合作办学工作,服务中外人文交流事业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更需要加强和改进包括中外合作办学在内的各领域中外人文交流工作,发挥其国家关系稳定器、务實合作推进器、人民友谊催化器的作用,促进民心相通、民间友好。”杜柯伟表示。
加快和扩大对外开放是十四五期间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表示,“十四五”位于“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这五年将是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非常关键的五年。
“我们要通过学术研讨,深刻认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深刻认识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的新特点新任务。紧扣助推高校‘双一流’建设,全面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推动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宋宝安称。
教育部国际司办学处处长毛冬敏在年会上指出,“十三五”期间,合作办学在加强党的建设、完善法律政策体系、优化学科布局、完善审批和监管制度、支持建设教育开放新高地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新形势下,合作办学应认识到自身发展的不足和短板,积极应对挑战。
关于“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毛冬敏提出六点建议:一是服务国家战略,拓展国际合作;二是立足区域发展,明确办学定位;三是创新制度安排,加大改革力度;四是结合产业需求,优化学科分布;五是聚焦人才培养,创新教学理念;六是发挥办学优势,丰富教育供给。
厦门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理事长林金辉在年会上指出,加快和扩大对外开放是“十四五”时期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方向。他建议,在思想层面,进一步明确中外合作办学政策界限,巩固和完善已经形成的中外合作办学积极健康主流话语体系。在管理部门层面,《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修订工作的步伐还要加快,并为新版《条例》的实施准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舆论基础,把法规规章的要求转化为治理效能。在学校层面,办学主体意识要进一步强化。
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相关政策措施适时出台,顶层设计日臻完善;审批程序和准入条件不断优化,评估和学历学位认证持续开展,退出机制初步建立,治理创新取得成效;高校合作办学积极性持续升温,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逐步增强,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稳步推进。
“十四五”期间,面临国内外环境和条件变化的新形势,面临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新任务。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遵循中外合作办学基本规律,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入手,加大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力度;主动适应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主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国际化教育的需求,回应学生、家长和社会关切;进一步发挥中外合作办学独特的制度设计和优势,主动服务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进一步主动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和教育规则制定,增强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链接:昆山杜克大学国际申请人数翻倍
昆山杜克大学是一所由美国杜克大学和中国武汉大学在江苏省昆山市合作创办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也是唯一由全美排名前十的大学在华创建的中外合作大学。
截至1月3日,昆山杜克大学收到全球100多个国家1800余名国际学生(不含中国学生)递交的本科入学申请,国际生申请人数较去年增长一倍,再创新高。此前,该校已经通过提前录取的方式招收32名国际学生,较去年增加25%。
昆山杜克大学常务副校长艾尔弗雷德·布鲁姆表示:“2020年,全球高校都面临着巨大挑战。很高兴地看到国际申请者对昆山杜克大学独特的通识博雅教育理念的高度认可,热切期待新一届优秀学子早日来到我们校园。”
国际生招生录取院长杰西卡·桑德伯格介绍,在本届招生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国际生及家庭表示,中国是他们的首选留学目的地。过去一年,中国应对疫情的成功经验,以及疫情期间经济的快速复苏,令他们更期待来中国留学。
链接:复旦大学在匈牙利开分校
日前,匈牙利政府表示,将斥资200万英镑支持设立复旦大学分校区,这使得匈牙利将成为中国高校在欧盟开办的首个海外校区东道国。
据悉,该校区计划于2024年开放,并为多达6000名学生提供经济学、国际关系、医学和自然科学课程。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的发言人科瓦奇近日称:“复旦大学布达佩斯校区将提升匈牙利的教育水平,并将促进中国投资,为匈提供成为一个区域性学术中心的机会。”
早在2019年,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就率团出访匈牙利,并与匈牙利达成将合作加快复旦大学布达佩斯设立海外校区建设进程的共识。
匈牙利部长在会见时也表示,希望复旦大学海外校区能加强建设大数据、科技、金融、语言文化等领域的教育项目。同时还承诺将对复旦大学海外校区的硬件设施、资金和教学安排等提供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