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农村应用性课题《整合城乡生活资源 优化创新识字教学研究》(16-HJYY-702)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189-01
小学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运用书面语言的桥梁,关系到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作为小学的语文老师,我们必须调动身边的各种教学资源,优化创新识字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优化创新识字教学。
一、结合字理教方法
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方法远比教给知识重要。教师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是识字教学的重点。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因素,由浅入深地提高学生的识字的能力。学生掌握了方法,识字的能力就会有显著提高,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自能识字的方法有:
(一)找出汉字特殊规律,归类学习
由于儿童的认知不是很多,因此,应从偏旁部首开始,通过分析汉字结构帮助学生识字。如:“扫”字可分为提手旁,可根据生活用品扫帚来帮助学生识字。而有些字,它们的偏旁部首不一样,则字意也不一樣,如:“作”是单人旁意思是工作,而日字旁是“昨”,意思是昨天。归类学习的方法还有义旁归类法,声旁归类法等,教师应鼓励学生应用自己最喜欢、最得力、最习惯的方法尽快地识字。
(二)引导学生联想字形识字
中国最古老的文明从汉字开始,从简单的图形到今天明朗的线条,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它的字体形象多变。识字教学中,充分抓住汉字形象、直观的特点来诱发学生想象汉字的形体美,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比如:“书籍”的“籍”,“书签”的“签”,“作业簿”的“簿”,都与书有关,所以部首都是“竹”,通过比喻,引发学生联想,难记的字也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乐学、好学。
二、联系生活多识字
联系生活进行识字教学包括两方面的意思:首先要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有利条件,形成识字的敏感和浓厚的兴趣,比如大街上的招牌或广告、家中的电视或电脑等,都是学生识字的教材;其次是让学生阅读一些适宜的报刊,让孩子走进一个无声而精彩的世界。这是尽快识字所追求的境界,只有当学生从阅读中尝到乐趣,他们才会更加主动地识字,并使阅读成为自己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让学生从对日用品名称、标识和产品说明书内容的熟悉中,提高识字水平。鼓励学生遇到不会读的字,多问、多查字典,不断提高识字水平;也可以让学生从生活的所见所闻中观察汉字,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体验是一个人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所引起的一系列感受,它能引发强烈的表达欲望,而且还善于在运用中体会字句的含义,久而久之,便可以达到学会识字的目的。同时,教师应在传授知识中成为小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以教师的自我体验生活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也能在自我体验中去学会识字。
三、教会自学、尝试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过去的教学模式一般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对于小学学生来说,能够自己学习和独立主动地吸取知识的不是没有,而是属于少数。因而,我们必须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自学,实验证明学生在充分自学中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是培养识字能力的捷径。当然自学不等于老师不教,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获得知识,这样的所获才扎实牢固,还可以从中摸索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
在小学的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做的:在学生学习了基本字、基本笔画、笔顺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之后,上课时首先解决生字的读音,接着就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这几个生字,看谁最聪明?自己动脑筋想出最佳的记忆方法,请你告诉大家。”这样一问,同学们兴趣盎然,马上就开始在大脑中寻找答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以旧带新”、“形近字对比”、“同音字”、“基本字加偏旁”、“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增减笔画”……。如学习“玉”字,有的说“国”字去掉方框儿,就是玉;有的说“王”字加上一点就是玉;有的说“主”字的点掉在腰间,就变成玉。学习“园”字时,有的说是在“元”字外面加上围墙“囗”就是“园”,从而明白“校园、公园”是有围墙的,以区别“元、园”的用法。又如学习“狠、恨”时学生把它们与“跟、很、根”等对比联系偏旁部首来记忆;学习“爱”字,学生把它拆成“爫、冖、友”,再配上儿歌。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生字。
四、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增加识字范围
所谓“阅读识字”的方法,就是通过听故事、说故事的途径理解熟悉课文内容和语言,然后根据记忆(或跟随老师或录音),尝试阅读课文,在阅读活动中和生字见面。通过一个阶段多篇课文的阅读,对一个个生字从陌生到熟悉,最后达到识字的目的。“阅读识字”主要是在刚入学儿童不识字或识字量很少的情况下,在“听故事—讲故事—读故事—认汉字”等语言实践活动中进行汉字教学的方法。其识字教学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听后阅读,利用无意记忆熟悉汉字。这一阶段只要求熟悉汉字,不提具体的识字要求。每篇课文教学也是从听故事说故事开始。在听熟听懂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记忆(或跟着录音〕反复指读课文,一般指读3-5遍,目的在于提高生字认读的刺激强度,增加与汉字见面的机会。在指读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对一部分复现率较高的汉字逐步化“生”为“熟”,这就为以后的识字打下基础。第二阶段是利用有意记忆,分批强化识字。通过第一阶段十来篇课文的阅读,学生已经熟悉不少的汉字。由于多次见面。学生对这些汉字已经基本熟悉,而且已经度过了最高遗忘期,所以教师唤起学生的有意记忆,并以适当的方法进行强化,学生就能比较轻松地记住这些汉字。用于复习巩固的时间短,巩固率很高。第三阶段是先识后写,逐步达到“三会”,那就是“会读、会写、会用”,同时开设扩展阅览课。把学生带进阅览室,大量阅读课外读物。与此同时,学生自主识字能力也大大提高。阅读识字法遵循儿童的记忆规律,在学生“最容易遗忘”的时候“允许遗忘”,待遗忘率最高期过后再要求,将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结合起来进行识字,充分开发了儿童的识字潜能,是一种较为轻松有效的识字方法。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若能根据汉字的字形规律,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各种教法、各种途径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较熟悉地掌握所学的汉字,还掌握了识字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快乐乐学汉字。既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又会识字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189-01
小学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运用书面语言的桥梁,关系到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作为小学的语文老师,我们必须调动身边的各种教学资源,优化创新识字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优化创新识字教学。
一、结合字理教方法
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方法远比教给知识重要。教师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是识字教学的重点。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因素,由浅入深地提高学生的识字的能力。学生掌握了方法,识字的能力就会有显著提高,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自能识字的方法有:
(一)找出汉字特殊规律,归类学习
由于儿童的认知不是很多,因此,应从偏旁部首开始,通过分析汉字结构帮助学生识字。如:“扫”字可分为提手旁,可根据生活用品扫帚来帮助学生识字。而有些字,它们的偏旁部首不一样,则字意也不一樣,如:“作”是单人旁意思是工作,而日字旁是“昨”,意思是昨天。归类学习的方法还有义旁归类法,声旁归类法等,教师应鼓励学生应用自己最喜欢、最得力、最习惯的方法尽快地识字。
(二)引导学生联想字形识字
中国最古老的文明从汉字开始,从简单的图形到今天明朗的线条,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它的字体形象多变。识字教学中,充分抓住汉字形象、直观的特点来诱发学生想象汉字的形体美,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比如:“书籍”的“籍”,“书签”的“签”,“作业簿”的“簿”,都与书有关,所以部首都是“竹”,通过比喻,引发学生联想,难记的字也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乐学、好学。
二、联系生活多识字
联系生活进行识字教学包括两方面的意思:首先要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有利条件,形成识字的敏感和浓厚的兴趣,比如大街上的招牌或广告、家中的电视或电脑等,都是学生识字的教材;其次是让学生阅读一些适宜的报刊,让孩子走进一个无声而精彩的世界。这是尽快识字所追求的境界,只有当学生从阅读中尝到乐趣,他们才会更加主动地识字,并使阅读成为自己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让学生从对日用品名称、标识和产品说明书内容的熟悉中,提高识字水平。鼓励学生遇到不会读的字,多问、多查字典,不断提高识字水平;也可以让学生从生活的所见所闻中观察汉字,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体验是一个人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所引起的一系列感受,它能引发强烈的表达欲望,而且还善于在运用中体会字句的含义,久而久之,便可以达到学会识字的目的。同时,教师应在传授知识中成为小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以教师的自我体验生活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也能在自我体验中去学会识字。
三、教会自学、尝试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过去的教学模式一般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对于小学学生来说,能够自己学习和独立主动地吸取知识的不是没有,而是属于少数。因而,我们必须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自学,实验证明学生在充分自学中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是培养识字能力的捷径。当然自学不等于老师不教,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获得知识,这样的所获才扎实牢固,还可以从中摸索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
在小学的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做的:在学生学习了基本字、基本笔画、笔顺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之后,上课时首先解决生字的读音,接着就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这几个生字,看谁最聪明?自己动脑筋想出最佳的记忆方法,请你告诉大家。”这样一问,同学们兴趣盎然,马上就开始在大脑中寻找答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以旧带新”、“形近字对比”、“同音字”、“基本字加偏旁”、“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增减笔画”……。如学习“玉”字,有的说“国”字去掉方框儿,就是玉;有的说“王”字加上一点就是玉;有的说“主”字的点掉在腰间,就变成玉。学习“园”字时,有的说是在“元”字外面加上围墙“囗”就是“园”,从而明白“校园、公园”是有围墙的,以区别“元、园”的用法。又如学习“狠、恨”时学生把它们与“跟、很、根”等对比联系偏旁部首来记忆;学习“爱”字,学生把它拆成“爫、冖、友”,再配上儿歌。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生字。
四、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增加识字范围
所谓“阅读识字”的方法,就是通过听故事、说故事的途径理解熟悉课文内容和语言,然后根据记忆(或跟随老师或录音),尝试阅读课文,在阅读活动中和生字见面。通过一个阶段多篇课文的阅读,对一个个生字从陌生到熟悉,最后达到识字的目的。“阅读识字”主要是在刚入学儿童不识字或识字量很少的情况下,在“听故事—讲故事—读故事—认汉字”等语言实践活动中进行汉字教学的方法。其识字教学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听后阅读,利用无意记忆熟悉汉字。这一阶段只要求熟悉汉字,不提具体的识字要求。每篇课文教学也是从听故事说故事开始。在听熟听懂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记忆(或跟着录音〕反复指读课文,一般指读3-5遍,目的在于提高生字认读的刺激强度,增加与汉字见面的机会。在指读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对一部分复现率较高的汉字逐步化“生”为“熟”,这就为以后的识字打下基础。第二阶段是利用有意记忆,分批强化识字。通过第一阶段十来篇课文的阅读,学生已经熟悉不少的汉字。由于多次见面。学生对这些汉字已经基本熟悉,而且已经度过了最高遗忘期,所以教师唤起学生的有意记忆,并以适当的方法进行强化,学生就能比较轻松地记住这些汉字。用于复习巩固的时间短,巩固率很高。第三阶段是先识后写,逐步达到“三会”,那就是“会读、会写、会用”,同时开设扩展阅览课。把学生带进阅览室,大量阅读课外读物。与此同时,学生自主识字能力也大大提高。阅读识字法遵循儿童的记忆规律,在学生“最容易遗忘”的时候“允许遗忘”,待遗忘率最高期过后再要求,将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结合起来进行识字,充分开发了儿童的识字潜能,是一种较为轻松有效的识字方法。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若能根据汉字的字形规律,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各种教法、各种途径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较熟悉地掌握所学的汉字,还掌握了识字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快乐乐学汉字。既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又会识字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