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回肠和原位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管理现状

来源 :护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odcock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膀胱根治性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RC)加尿流改道术(urinary diversion,UD)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最佳治疗方法[1-2],目前尿流改道术主要有不可控尿流改道术、可控尿流改道术和原位尿流改道术3种[3]。原位尿流改道术是通过截取患者自身肠段制作与原膀胱形态、功能相似的“新膀胱”,使尿液经过肠管通道排泄至体外,从而使患者获得接近生理性排尿的手术方式。与其他传统尿流改道术相比,功能良好的原位新膀胱最大程度保存了患者生理排尿形态和泌尿系功能,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4],成为全球一些大型医疗中心最常用的尿流改道方法[5]。膀胱全切加原位尿流改道术对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效果可靠,但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经研究发现,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并原位新膀胱术的患者中15%~30%出现术后并发症[6]。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命质量、评价手术效果的重要指标,正确、有效的术后管理能够有效预防、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最佳手术效果。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本组168例中,男73例,女95例;平均年龄56.7岁;单侧134例,双侧先后发病34例;病程最短20天,最长3年;有外伤、受凉等诱因94例,无明显诱因74例.药物:采用本院自制药分期治疗.rn
目的:比较A超和IOL Master在人工晶状体度数测量方面的差异性。  方法:选取226例23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前分别采用A超和IOL Master测量眼轴长度、自动验光仪测量角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