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斯勒绘画的美学趣味及对本土印象派的影响

来源 :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ds1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印象派画家和他们的法国前辈一样都受到了日本艺术的影响,不过他们对日本艺术的兴趣还来自一个重要的中介入物——旅居画家詹姆斯·惠斯勒.在对东方艺术和观念的吸收与表现上,惠斯勒是一个重要的传播者,他通过自己的作品为美国印象派画家们理解和欣赏日本艺术搭起了一座视觉的桥梁.与早先法国印象派对东方艺术中的元素借鉴和装饰表象的挪用相比,惠斯勒在对日本艺术的构图、色彩以及美学上有更为深层的认识和理解,而美国19世纪末印象派画家们对日本风格的一种不同步的吸收,也正是体现了他们所接受的作为中介的惠斯勒艺术的不同影响.
其他文献
期刊
从视觉文化角度探讨鲁迅世界,可以将鲁迅置于更开阔的中国现代文化进程中理解其意义.鲁迅参与的以影印方式存在的照片,以及以鲁迅为主题进行再创作的视觉艺术作品,在“鲁迅形象”的建构上突破了文字世界的局限.本文通过分析鲁迅的摄影文章和照片,探究“鲁迅形象”自我建构与他者建构的表征实践,在中国现代性图景中审视摄影媒介所产生的观看与被观看、描写与被描写、赋魅与祛魅等视觉经验,如何与中国现代性话语的生成产生关联,融入中国现代视觉文化体系.
林风眠早期的艺术与成熟时期的艺术有着极大区别,呈现出极强的“为社会的艺术”的特点,作品积极表现社会现实,揭露黑暗与残暴,鼓舞人们的抗争精神与斗志.他的艺术主张亦呈现出拯国救民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林风眠早期的艺术比较前卫,社会接受程度不高,无论是绘画的技法语言还是绘画的主题都远远超出当时画界、社会民众的接受能力,这也正体现出他对中国美术现代化的思考与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文化进入转型和发展期,中国当代雕塑在自我觉醒和社会担当上真正迈出了脚步.城市雕塑作为公共场所的艺术品,是当代雕塑艺术的主要创作方向之一,它体现了一座城市的风格、风尚,是城市文化品位的集中表现.城市雕塑的发展,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于艺术需求不断上升的趋势,成为展现城市历史文化及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被视为城市的“眼睛”[1].蔺宝钢正是在这个社会转型期,开始走上了自己的艺术道路.
期刊
齐白石作为20世纪中国画大家,其诗、书、画、印“四全”的深厚功力发展和完善了唐代以来的诗、书、画“三绝”审美系统,作品所呈现出的“四全”一体的“同一性”特征,是齐白石奇肆真率个性风格的基础,从中显示出笔墨结构的美学意蕴.本文以齐白石《葫芦》图为例,通过对其书画笔墨结构内在建构方式的剖析,展示其书画笔墨结构同一性——“同构”“同笔”“同境”——特征的具体表现,揭示其书画笔墨结构同一性的美学意蕴,以期对齐白石的书画作品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点.
广东鼎湖山在晚清民国崛起,成为一处名胜.高剑父中年之后笃信释教,与山中的庆云寺结下不解因缘,多次入山写生、创作.其弟子关山月、黎雄才也创作了许多以鼎湖山为主题的山水作品.经过两代人的积累与探索,总结出一套成熟稳定的教学体系,成为岭南画派山水画语言体系的重要表征.本文以鼎湖山如何影响岭南画派绘画语言体系的建立为切入点,首先探讨鼎湖山有何特别之处,得以吸引高剑父等岭南画派画家的注意,继而分析鼎湖山于岭南画派山水画语言体系的建构产生何种影响,最后阐述高剑父及其弟子如何通过鼎湖山题材的写生创作,形成稳定的教学体系
两宋三百年是中国古典建筑承前启后的关键历史节点,同时也是界画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些界画作品为研究两宋建筑形制提供了丰富准确的图像信息.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对画面中建筑形象的对比和分析,论述两宋建筑的发展脉络和形制特征,即在南北建筑技术融合的大背景下屋顶形态的两种主要变化,分别是以十字歇山顶为代表的多种屋顶组合样式的出现和建筑檐角从平直向起翘上扬的过渡.并提出在小木作装潢部分,随着两宋文人阶层崛起,符合文人审美观念的格子窗和寻帐栏杆的形制特点成为两宋建筑的显著特征.
本文通过阐述禅宗美学的“悟”、“空”、“无常”思想对于髡残书画艺术风格形成的影响,说明其书画之变形美和禅宗思想的内在关联.同时,通过分析髡残书画笔墨的特点,进一步挖掘其蕴藏的禅宗思想内涵,文章指出,髡残借助书画的变形、布局、章法,通过笔墨语言传达生命的律动,以书画的笔墨形态描写画家心中对于自然生命形态的领悟,实现自然造化和心灵体悟的统一.
为迎接党的百年华诞,几大部委于2018年联合实施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大型美术创作工程.在选择创作题目时,我习惯性地选择一些“冷”题,避免了一些集中选择的“热”题,尽量减少撞车机率,避免日后更换题目或是“PK”带来的麻烦.所以,在200多个选题中我最终确定了第125号选题——《科教兴国战略》.这是一个大纲性选题,不是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这于我来说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个挑战.在这种大题目下,我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比较大,但是确实需要进行深入解读
期刊
在中外音乐交流的整个语境中,中俄音乐交流有着特殊的历史脉络和研究路径,以中俄音乐交流过程中的交流史、音乐家与作品、音乐理论与音乐教育等为对象,学术研究活动和相关成果所构成的文献史,也反应出中俄音乐交流的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本文强调音乐交流的研究应注重“交流”本身的双向属性,其研究应在学界扎实的资料、丰富的分析基础上,加入跨文化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