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转型升级是促进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
海水养殖业以海产品为基本期望产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海水养殖业开始得以发展,经历了藻类、贝类、对虾、海水鱼、海珍品五次养殖浪潮,已发展成一个较为成熟的产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出口创汇等各个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自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海洋经济的开发,21世纪作为海洋经济的时代,给海洋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际遇,而海水养殖业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必成为推动海洋经济以至国民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动力。但细究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其多以追求经济利润为主要目的,仅注重产量高低,导致我国海水养殖多为粗放式养殖,养殖理念落后、养殖过程不规范,忽略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如此所造成的水域环境污染、水质条件恶化、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等问题越来越严重,成为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威胁。由此可见,加快促进海水养殖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海水养殖业的现代化建设,维持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紧迫任务。
2海水养殖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内外部环境
2.1转型的外部环境
水产品作为我国为数不多保持贸易顺差的产品,是外汇创收重要的产业支柱。但近年来,国际经济形势越发严峻,水产品贸易扩张已凸显乏力,特别是自2015年以来,我国水产品出口量开始下滑,彰显出我国水产品出口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主要的问题是产品出口所遇到的政策壁垒、关税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多,对我国水产品的外向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2.2轉型的内部环境
(1)环境资源压力空前,养殖空间遭到挤压由于多年以来的高强度开发,我国的近海水域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海水养殖业自身污染以及陆基污染造成海水富营养化严重,引起赤潮、浒苔等灾害频发,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导致海洋生物资源锐减,给海水养殖造成极大的损失。与此同时,由于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建筑业、设施装备等的发展开始侵占近海海域,造成海水养殖面积的被迫压缩,挤占了海水养殖业的发展空间。
(2)产业经济效益低下,产业要求逐步提高近年来,海水产品市场出现市场秩序混乱、产品价格低迷、优质不优价的情况普遍,养殖主体生产效益低下,利润空间压缩,造成养殖积极性锐减;此外,由药残事件造成的社会怀疑依旧存在,市场对于产品质量安全越发重视,社会各界对海水产品质量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逼迫海水养殖对自身提升的重视。
(3)海洋经济急需发展,生态文明占据战略地位十八大明确提出海洋强国战略,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给海水养殖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也被纳入海洋建设指导方针,要“加大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将将海洋生态文明纳入“十三五”发展纲要规划。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必须考虑生态环境,这成为传统数量型增长的强制约束。
(4)产业主体结构分散,家庭渔户居多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养殖主体比例不均:企业经营主体少,个体养殖户居多。如此产业主体结构面临着养殖地域分散、养殖规模偏小、家庭养殖户文化素质偏低等一系列问题,这无疑对海水养殖业现代要素投入、海水养殖业转型升级理念推进产生一定阻碍,成为海水养殖业未来发展必须集中解决的问题。
3转型升级的目标
海水养殖业的转型升级,要协调好经济、社会、生态三者的关系,实现三者目标融合。生态是基础:水域环境是海水养殖业赖以生存的基础,要紧紧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力度,提高海洋资源的利用率,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运行,实现生态平衡与人海和谐发展。经济是保障:海水养殖业是重要的经济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要以生态保护为基础,认真把握海水养殖业的经济发展,充分带动沿海地区经济及国家海洋经济的发展。加大资本与技术要素投入,保证产量稳中有增,提升产业产值,扩大于全国GDP的占比,保证海水产品合理自给率的前提下,扩大产品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巩固海水养殖业的国际地位。社会是根本: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围绕着居民与渔民展开,一方面,海水养殖业的转型升级需满足居民的需求,切实为居民提供充足的海产品供应,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可靠。另一方面,通过产业发展,有效带动渔民增收,改善渔民生活水平。
4海水养殖转型升级的四大对策
4.1以创新作动力
创新是一个产业可持续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只有不断创新,产业才会保持活力。当前,我国海水养殖业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海水养殖技术原创性成果少,技术落后明显,严重阻碍了产业发展的步伐。为此,要优化创新氛围,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技术研发,针对养殖各环节中的技术难题,实现关键性突破,提高养殖的生产效率。与此同时,积极培育创新人才,加快针对海水养殖创新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海水养殖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本保障。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企业的带头作用,注重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主动配合产业转型升级。
4.2以绿色为引导
树立“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改变原有的粗放式养殖,积极发展新型的生态化养殖模式。针对传统的近海养殖,在总体规划的约束下,以原有养殖模式为基础,通过技术施加与设备改造,进行池塘养殖的标准化改造,最大限度减少养殖污染,同时,鼓励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等生态养殖模式,构建养殖水域完善的生态系统;针对陆基养殖,要大力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实现养殖污染的零排放;以企业为主体,以海洋牧场为主要依托,加快建设深远海生态养殖基地的形成,推动养殖区域外扩。通过养殖方式的转变,推动海水养殖业生态化的转变与实现。
4.3以开放助发展
产业开放,既意味着对外开放,也意味着对内交流。海水养殖业作为水产品的重要输出产业,要把握“走出去”战略的要求,积极对接国际市场,加大海水产品创汇;在对内的交流中,首先,要加深与科研机构、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产业经营理念与技术手段的及时更新。其次,要做好产业链的横向联合,即针对海水养殖主体散户居多,规模小的状况,因地制宜促进渔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利用新型职业渔民、养殖专业户、家庭渔场、渔民专业合作社、渔业龙头企业等,提高渔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渔民进入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加快推进海水养殖业的转型升级,助推现代海水养殖业建设。
4.4以共享为根本
共享,是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其最终的落脚点是民生。就产业而言,整体发展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养殖集中区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养殖主体提供基础便利,带动产业集聚效应的发挥,尤其是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通过信息共享,优化产业信息结构,促进产业市场信息透明度,促进产业的良性运行。其次,海水养殖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与自然风险在逐渐加剧,所以,政府需要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引导保险机构进驻海水养殖业,为养殖主体提供应有的风险规避,促进海水养殖产业的稳定发展。
(作者单位:招远市监督监察大队)
海水养殖业以海产品为基本期望产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海水养殖业开始得以发展,经历了藻类、贝类、对虾、海水鱼、海珍品五次养殖浪潮,已发展成一个较为成熟的产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出口创汇等各个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自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海洋经济的开发,21世纪作为海洋经济的时代,给海洋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际遇,而海水养殖业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必成为推动海洋经济以至国民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动力。但细究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其多以追求经济利润为主要目的,仅注重产量高低,导致我国海水养殖多为粗放式养殖,养殖理念落后、养殖过程不规范,忽略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如此所造成的水域环境污染、水质条件恶化、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等问题越来越严重,成为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威胁。由此可见,加快促进海水养殖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海水养殖业的现代化建设,维持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紧迫任务。
2海水养殖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内外部环境
2.1转型的外部环境
水产品作为我国为数不多保持贸易顺差的产品,是外汇创收重要的产业支柱。但近年来,国际经济形势越发严峻,水产品贸易扩张已凸显乏力,特别是自2015年以来,我国水产品出口量开始下滑,彰显出我国水产品出口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主要的问题是产品出口所遇到的政策壁垒、关税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多,对我国水产品的外向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2.2轉型的内部环境
(1)环境资源压力空前,养殖空间遭到挤压由于多年以来的高强度开发,我国的近海水域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海水养殖业自身污染以及陆基污染造成海水富营养化严重,引起赤潮、浒苔等灾害频发,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导致海洋生物资源锐减,给海水养殖造成极大的损失。与此同时,由于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建筑业、设施装备等的发展开始侵占近海海域,造成海水养殖面积的被迫压缩,挤占了海水养殖业的发展空间。
(2)产业经济效益低下,产业要求逐步提高近年来,海水产品市场出现市场秩序混乱、产品价格低迷、优质不优价的情况普遍,养殖主体生产效益低下,利润空间压缩,造成养殖积极性锐减;此外,由药残事件造成的社会怀疑依旧存在,市场对于产品质量安全越发重视,社会各界对海水产品质量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逼迫海水养殖对自身提升的重视。
(3)海洋经济急需发展,生态文明占据战略地位十八大明确提出海洋强国战略,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给海水养殖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也被纳入海洋建设指导方针,要“加大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将将海洋生态文明纳入“十三五”发展纲要规划。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必须考虑生态环境,这成为传统数量型增长的强制约束。
(4)产业主体结构分散,家庭渔户居多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养殖主体比例不均:企业经营主体少,个体养殖户居多。如此产业主体结构面临着养殖地域分散、养殖规模偏小、家庭养殖户文化素质偏低等一系列问题,这无疑对海水养殖业现代要素投入、海水养殖业转型升级理念推进产生一定阻碍,成为海水养殖业未来发展必须集中解决的问题。
3转型升级的目标
海水养殖业的转型升级,要协调好经济、社会、生态三者的关系,实现三者目标融合。生态是基础:水域环境是海水养殖业赖以生存的基础,要紧紧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力度,提高海洋资源的利用率,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运行,实现生态平衡与人海和谐发展。经济是保障:海水养殖业是重要的经济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要以生态保护为基础,认真把握海水养殖业的经济发展,充分带动沿海地区经济及国家海洋经济的发展。加大资本与技术要素投入,保证产量稳中有增,提升产业产值,扩大于全国GDP的占比,保证海水产品合理自给率的前提下,扩大产品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巩固海水养殖业的国际地位。社会是根本: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围绕着居民与渔民展开,一方面,海水养殖业的转型升级需满足居民的需求,切实为居民提供充足的海产品供应,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可靠。另一方面,通过产业发展,有效带动渔民增收,改善渔民生活水平。
4海水养殖转型升级的四大对策
4.1以创新作动力
创新是一个产业可持续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只有不断创新,产业才会保持活力。当前,我国海水养殖业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海水养殖技术原创性成果少,技术落后明显,严重阻碍了产业发展的步伐。为此,要优化创新氛围,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技术研发,针对养殖各环节中的技术难题,实现关键性突破,提高养殖的生产效率。与此同时,积极培育创新人才,加快针对海水养殖创新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海水养殖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本保障。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企业的带头作用,注重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主动配合产业转型升级。
4.2以绿色为引导
树立“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改变原有的粗放式养殖,积极发展新型的生态化养殖模式。针对传统的近海养殖,在总体规划的约束下,以原有养殖模式为基础,通过技术施加与设备改造,进行池塘养殖的标准化改造,最大限度减少养殖污染,同时,鼓励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等生态养殖模式,构建养殖水域完善的生态系统;针对陆基养殖,要大力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实现养殖污染的零排放;以企业为主体,以海洋牧场为主要依托,加快建设深远海生态养殖基地的形成,推动养殖区域外扩。通过养殖方式的转变,推动海水养殖业生态化的转变与实现。
4.3以开放助发展
产业开放,既意味着对外开放,也意味着对内交流。海水养殖业作为水产品的重要输出产业,要把握“走出去”战略的要求,积极对接国际市场,加大海水产品创汇;在对内的交流中,首先,要加深与科研机构、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产业经营理念与技术手段的及时更新。其次,要做好产业链的横向联合,即针对海水养殖主体散户居多,规模小的状况,因地制宜促进渔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利用新型职业渔民、养殖专业户、家庭渔场、渔民专业合作社、渔业龙头企业等,提高渔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渔民进入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加快推进海水养殖业的转型升级,助推现代海水养殖业建设。
4.4以共享为根本
共享,是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其最终的落脚点是民生。就产业而言,整体发展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养殖集中区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养殖主体提供基础便利,带动产业集聚效应的发挥,尤其是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通过信息共享,优化产业信息结构,促进产业市场信息透明度,促进产业的良性运行。其次,海水养殖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与自然风险在逐渐加剧,所以,政府需要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引导保险机构进驻海水养殖业,为养殖主体提供应有的风险规避,促进海水养殖产业的稳定发展。
(作者单位:招远市监督监察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