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语境下山地城镇活力提升策略研究——以吉首县级市为例

来源 :小城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h00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依据“两山”理论,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作为山地县级市的典型代表,提出生态语境下山地城镇活力研究框架和提升策略。在采用区位增长商、外向功能量等方法分析经济发展问题的基础上,利用旅游流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挖掘其潜力和不足,通过构建社会生态网络(SEN)系统,提出山地城镇活力提升的策略。研究发现:(1)“两山”理论指导下,SEN体系优化空间格局的规划方法,是增强山地城镇空间一体化发展活力的新路径;(2)多模态综合分析方法是挖掘山地城镇生态发展潜力并提出空间优化策略的科学工具;(3)加强城区公共活
其他文献
文章构建“政策主体—政策主题”的分析框架,应用文献计量、社会网络分析与质性分析等方法,梳理1949—2019年共计220份中央政府相关的农村基础设施政策,发现农村基础设施政策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持续性的任务,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后续发展工作是巩固西北地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根据现有文献经验,识别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后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并结合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保安镇2016—201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RM-BP-DEMATEL方法,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住房建设、组织建设和产业发展五方面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后续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提取。结果显示:搬迁安置区入住率、党员乡贤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的比例、自来水入户率,以及产业项目个数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后续发展的关键影响
我国大中城市中职住失衡、交通拥堵、入学难、就医难等问题与空间失配息息相关。空间失配已成为城市经济学、社会学、经济地理学等多学科关注的热点研究领域,其研究范围也从传统的职住关系扩展到公共服务供给、城市资源保护、政府治理等更广阔的领域。通过对近10年来国内外“空间失配”文献进行梳理,阐述了目前为止该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并对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在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等方面提出空间失配的未来研究趋势。
文章基于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探讨了农村人口回流和市民下乡所导致的乡村人口增加对乡村建设用地的动态影响问题。以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水岭乡作为样本村镇,在收集整理其人口与用地等有关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灰色计量经济学理论和SD等理论构建村镇人口与建设用地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探讨人口数量与建设用地之间的相互动态影响关系,阐明了村镇人口与建设用地的动态发展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口数量随着迁入率的增加而增加;当迁入率在0.425%~0.770%之间取值时,村镇建设用地逐年减少;当迁
以济南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居民通勤调查分析居民通勤特征,重点剖析带状形态影响下的居民通勤流动、职住密度圈层及职住平衡状况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东西狭长的带状城市东西向通勤居多,其通勤距离、时间更长,满意度更低;通勤流量密度呈现东西拉长的椭圆状分层结构;带状城市居民职住密度由中心区域向外围降低,依据职住密度划分三大椭圆圈层:核心区、近郊区、远郊区,离核心区越近、就业密度越高职住平衡状况越好。
中小城市旧区更新进展缓慢、容量难以调控不是新话题,其难点的关键在于日益高涨的拆迁安置成本.现行的模式是将拆迁安置费用计入土地成本,为平衡利益,提高项目容积率是通常做
村庄规划是未来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本文从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规划方法和技术体系面临的转变分析入手,以西部农业腹地的典型乡村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椿林镇敬母寺村为例,从面向绿色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村域“三生空间”布局优化及边界管控,基于乡村生活圈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促进本体发展提升的乡村产业规划和以基础培育为目标的村庄近期建设规划四个方面进行了村庄规划的实践探索,以期对西部地区村庄规划方法的转型和优化提供一定参考。
文章以“减少灾害风险”为目标,从全球变化、区域压力、当地社会生态条件等方面构建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灾害风险评估的概念框架;借鉴欧洲国家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设计简明易操作的评估流程,并应用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的研究,有三点发现:(1)空间相关性是确定灾害风险评估范畴的关键;(2)生态极重要区由于其人口低暴露,在空间上与高灾害风险区表现出异质性;(3)城镇建设适宜区和农业生产适宜区存在高灾害风险。
文章充分识别村民参与村镇建设工程监督的行为,结合村镇建设工程的特点,建立“参与深度—参与广度—参与效度—参与方式合理度”的聚类框架,采用K-Means聚类方法构建参与监督行为模式聚类模型。以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花塘村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共聚类出七种参与监督行为模式:完全型、合作型、低效型、低序型、控制型、象征型、非参与型。不同类型的参与监督行为模式具有显著差异,通过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参与监督行为水平提升策略,以充分发挥村民参与的作用,保证村镇建设工程的综合效益。
本文通过对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肯戴尔广场科创空间治理的研究,重点梳理肯戴尔广场区划中面向科创及多方面需求的规划管控措施,以及规划建设中地方政府协同高校、开发商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