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着重论述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三大特征,即双边性、双部性和双型性,以及在相应特征下所采用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所谓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成功地运用教学策略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效教学。笔者对教学策略的理解可表述为:
(1)教学观念是教学策略的前提和方向。
(2)不同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指导,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策略。
(3)教学策略应反映教学方法的本质特征,是师生双方的双边活动。
(4)教学策略是把凝聚于知识中的智力后动方式转化为个体的认知能力。
本文将基于以上理解,结合现代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比较,着重阐述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若干特征及其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例析教学方法的三大特征和相应特征下采用的教学策略
现代教学方法及其特征有很多,根据笔者的实践,归纳 起来,有“双边性”、“双部性”、和“双型性”三钟特征。
(一)双边性—实现“教”“学”互动的有效手段
双边性特征指的是教学中强调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活动,法国教育家R加里在《教育学现状》一书中说,教学法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统一起来的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只强调“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忽视了学生的“学”,因此这种教学方法是单一的、片面的。教育应不仅注重“教”和“学”,还更应注重两者的结合,这就是双边性教学。
教学双基的落实需要给学生提供尝试、实践的机会,创设交流的平台。初中阶段,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是学生学习的重点,而反比例函数的学习是以一次函数为基础,教师在教学时,大可放手让学生去探究。
教学策略:
首先,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策略的实施要有利于教师观念和行为的改变。教师与学生处在同一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操作层面上,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具有不可回避的引领作用,承担不可推卸的组织责任,学生能否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关键在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其次,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策略的实施要有利于生生、师生交流机会的增加。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性,要求学生参加特定的数学活动,并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分析、归纳、试验等活动发现研究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它对象的区别和联系。在平时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搭建教学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生活,更在交流中得到发展。在教学片段中,笔者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广阔而又多姿多彩的交流平台,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互相启发,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使师生之间在这样的交流中受益匪浅。如何让学生的学习灵感不再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在积极发言、相互辩论中突现;如何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创新思维得以闪现,这都与教师在课堂中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策略的选取有关。
(二)双部性—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必经之路
双部性特征指的是教学中教师既要注意学生的外部活动,又要注意學生的内部心理活动,做到讲、学连动不脱节。
传统的数学教学结果,使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敬而生畏,对数据、公式、演算的乏味,影响了数学文化的真实一面。在数学教学中寻找那些可以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点”,或者称为“数学文化点”,是值得做的事情。
教学策略:
近年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对非智力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认为人的意志力、兴趣、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赞科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而现代教学法都很注重研究和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强调激发、利用和发展学生的情感,认为学生的情感和情绪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和质量。现代教学法努力克服传统教学法只重视认知因素,忽视非认知因素和学生的情绪生活的弊端,重视和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这是教学方法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只注重于学生外部活动,只注意他们听课是否集中注意力,观察是否细心,实验是否有序。但是,实践证明,学生的外在表现可能与其心理活动并不相同。有的学生可能在积极机械的记忆现成的知识而有的则可能是在进行一种探索性的活动。休金娜说:“教学方法的教育价值是由认知过程的隐蔽的、内部的方面决定的,而不取决于该过程的外部的表现形式。”因此,现代教学方法不仅把重点从教师的活动转移到学生的活动,而且从组织、控制学生外部因素和外部活动,进一步深入到组织、控制学生的内部因素和内部活动,使现代教学方法具有双部性。
(三)双型性——重视学生智力与创造力培养的有效性
双型性特征指的是模仿性和创造性。模仿性是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获得现成的知识和技能;而创造性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的诱导,创造性地活动来创造新知识。
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也许有这样的经历,自己已经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作了非常清晰的分析,但在解决问题时学生的表现却不尽人意,常常会在自己认为已经讲得很透彻的地方出错,主要原因是自己没有亲身体验和参与方法的探索和错误纠正。例如在特殊三角形这一章,作业中出现了这样一题: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0,底边长为12,则其腰上的高为_?学生的答案中有一大半是8,少部分是9.6。对于这样的结果笔者两个平行班的教学中采用了不同的方法,甲班在作业讲评时教师分析“8”的错误原因及正确解“9.6”的由来;而乙班教学时把题目搬到复习课上,重新研究,测试结果相差甚大,甲班得分率为62.5%,乙班得分率为95%。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习惯于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学生模仿使学生掌握现成的知识,而现代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既要使学生通过模仿获得现成的知识和技能,又要让学生通过创造性的活动来完善知识,或使学生悟出“新”的方法。它不仅重视教师传授知识,而且更注重学生独立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创造发明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重视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二、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现代教学方法的发展和改革,不仅要注意研究和创新训练学生思维,而且还对旧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发展,使之能为发展智力和能力服务。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已成为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中心课题和发展方向。
(一)有利于学生探索意识的增强
费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学习唯一的正确方法使让学生再创造。”而探索是学习新知,实现创造的必由之路。因此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剖析教材内容的区别和联系,站在教材之上,重新整合教材,充分暴露教材中的概念、公理、公式的形成过程,暴露解题的思维分析过程和所用的数学思维方法,让学生钻进去探索、去感受、去经历、去体验、由学生自己把知识发现、归纳、总结或创造出来。
(二)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笔者认为初中阶段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能够自觉地、独立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他所采用的思维方法和所得的答案或结论虽未能超越前人和成人,但相对于一般学生的思路和结果来说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独特性。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而创造是数学思维的最根本、最核心的智力品质,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应“由重知識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过程转变”等等。课堂是教师的生命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改变和教学策略的实施必须让学生动起来,如何让课堂活起来,如何让师生间的爱唤起学生求知欲,如何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空间,如何让师生形成互教互学的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吴兴长.《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作者简介:赵霞(1975.08.02—),小学语文老师,小教高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所谓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成功地运用教学策略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效教学。笔者对教学策略的理解可表述为:
(1)教学观念是教学策略的前提和方向。
(2)不同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指导,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策略。
(3)教学策略应反映教学方法的本质特征,是师生双方的双边活动。
(4)教学策略是把凝聚于知识中的智力后动方式转化为个体的认知能力。
本文将基于以上理解,结合现代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比较,着重阐述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若干特征及其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例析教学方法的三大特征和相应特征下采用的教学策略
现代教学方法及其特征有很多,根据笔者的实践,归纳 起来,有“双边性”、“双部性”、和“双型性”三钟特征。
(一)双边性—实现“教”“学”互动的有效手段
双边性特征指的是教学中强调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活动,法国教育家R加里在《教育学现状》一书中说,教学法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统一起来的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只强调“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忽视了学生的“学”,因此这种教学方法是单一的、片面的。教育应不仅注重“教”和“学”,还更应注重两者的结合,这就是双边性教学。
教学双基的落实需要给学生提供尝试、实践的机会,创设交流的平台。初中阶段,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是学生学习的重点,而反比例函数的学习是以一次函数为基础,教师在教学时,大可放手让学生去探究。
教学策略:
首先,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策略的实施要有利于教师观念和行为的改变。教师与学生处在同一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操作层面上,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具有不可回避的引领作用,承担不可推卸的组织责任,学生能否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关键在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其次,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策略的实施要有利于生生、师生交流机会的增加。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性,要求学生参加特定的数学活动,并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分析、归纳、试验等活动发现研究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它对象的区别和联系。在平时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搭建教学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生活,更在交流中得到发展。在教学片段中,笔者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广阔而又多姿多彩的交流平台,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互相启发,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使师生之间在这样的交流中受益匪浅。如何让学生的学习灵感不再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在积极发言、相互辩论中突现;如何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创新思维得以闪现,这都与教师在课堂中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策略的选取有关。
(二)双部性—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必经之路
双部性特征指的是教学中教师既要注意学生的外部活动,又要注意學生的内部心理活动,做到讲、学连动不脱节。
传统的数学教学结果,使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敬而生畏,对数据、公式、演算的乏味,影响了数学文化的真实一面。在数学教学中寻找那些可以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点”,或者称为“数学文化点”,是值得做的事情。
教学策略:
近年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对非智力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认为人的意志力、兴趣、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赞科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而现代教学法都很注重研究和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强调激发、利用和发展学生的情感,认为学生的情感和情绪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和质量。现代教学法努力克服传统教学法只重视认知因素,忽视非认知因素和学生的情绪生活的弊端,重视和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这是教学方法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只注重于学生外部活动,只注意他们听课是否集中注意力,观察是否细心,实验是否有序。但是,实践证明,学生的外在表现可能与其心理活动并不相同。有的学生可能在积极机械的记忆现成的知识而有的则可能是在进行一种探索性的活动。休金娜说:“教学方法的教育价值是由认知过程的隐蔽的、内部的方面决定的,而不取决于该过程的外部的表现形式。”因此,现代教学方法不仅把重点从教师的活动转移到学生的活动,而且从组织、控制学生外部因素和外部活动,进一步深入到组织、控制学生的内部因素和内部活动,使现代教学方法具有双部性。
(三)双型性——重视学生智力与创造力培养的有效性
双型性特征指的是模仿性和创造性。模仿性是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获得现成的知识和技能;而创造性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的诱导,创造性地活动来创造新知识。
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也许有这样的经历,自己已经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作了非常清晰的分析,但在解决问题时学生的表现却不尽人意,常常会在自己认为已经讲得很透彻的地方出错,主要原因是自己没有亲身体验和参与方法的探索和错误纠正。例如在特殊三角形这一章,作业中出现了这样一题: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0,底边长为12,则其腰上的高为_?学生的答案中有一大半是8,少部分是9.6。对于这样的结果笔者两个平行班的教学中采用了不同的方法,甲班在作业讲评时教师分析“8”的错误原因及正确解“9.6”的由来;而乙班教学时把题目搬到复习课上,重新研究,测试结果相差甚大,甲班得分率为62.5%,乙班得分率为95%。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习惯于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学生模仿使学生掌握现成的知识,而现代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既要使学生通过模仿获得现成的知识和技能,又要让学生通过创造性的活动来完善知识,或使学生悟出“新”的方法。它不仅重视教师传授知识,而且更注重学生独立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创造发明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重视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二、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现代教学方法的发展和改革,不仅要注意研究和创新训练学生思维,而且还对旧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发展,使之能为发展智力和能力服务。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已成为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中心课题和发展方向。
(一)有利于学生探索意识的增强
费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学习唯一的正确方法使让学生再创造。”而探索是学习新知,实现创造的必由之路。因此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剖析教材内容的区别和联系,站在教材之上,重新整合教材,充分暴露教材中的概念、公理、公式的形成过程,暴露解题的思维分析过程和所用的数学思维方法,让学生钻进去探索、去感受、去经历、去体验、由学生自己把知识发现、归纳、总结或创造出来。
(二)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笔者认为初中阶段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能够自觉地、独立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他所采用的思维方法和所得的答案或结论虽未能超越前人和成人,但相对于一般学生的思路和结果来说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独特性。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而创造是数学思维的最根本、最核心的智力品质,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应“由重知識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过程转变”等等。课堂是教师的生命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改变和教学策略的实施必须让学生动起来,如何让课堂活起来,如何让师生间的爱唤起学生求知欲,如何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空间,如何让师生形成互教互学的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吴兴长.《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作者简介:赵霞(1975.08.02—),小学语文老师,小教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