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面前的刁彦昌老师很阳光,他面色红润,目光明亮,说起话来喜欢打手势,能让人感觉到他内心洋溢的热情。他2004年毕业于商丘师范学院,是夏邑县第一高中的英语老师,毕业班班主任。
2006年,校领导让刁彦昌当班主任。最开始他很茫然,没有经验,不知道该从何下手。但他相信一条:真心爱学生不会错。“我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弟弟妹妹,留意他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我为每位学生建立个人资料卡,做到对他们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成绩走势、理想抱负等了如指掌。”一高是寄宿制学校,每天下了晚自习,他总要到学生寝室去看看,和学生聊家常、议时事。不要小看这一点一滴的付出,就是在一次次聊天中,学生对他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每天清晨,刁彦昌5点多到校,站在教室门口迎候学生;夜晚,11点之前他几乎没有进过家门。
这位年轻的班主任,凭着对学生的满腔爱心和对工作的倾情投入,短短一个学期,就从最初的茫然中走出来,飞越迷雾,迎来了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快乐成长的艳阳天。3年后的2009年,刁彦昌老师带的第一届毕业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全班81名学生,本科上线79人,其中一本10多人,二本30多人。全县的理科状元申攀攀就出自这个班。
激发成长的力量
申攀攀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孩子。父母早年离婚,他跟着爸爸生活,家庭贫困。可能与此有关,申攀攀性格沉闷,终日眉头紧锁,很少与人交流,和同寝室的同学相处不好。刁彦昌老师发现了这个情况后,就让申攀攀暂时住到自己的办公室里。有一个多月时间,刁老师每天和申攀攀谈如何与人相处,建议他多微笑,改变自己的心态,多交朋友,让自己变得快乐一点、活泼一点。渐渐地,申攀攀变开朗了。他的眉头舒展了,心门打开了,内心那股向上的力量也被激发出来了。
刁老师说:“老师得有爱心,得让学生知道你是真心对他好。十几岁的学生潜力无穷,但很多学生因为得不到老师的关爱而内心失落,学习提不起来劲儿。只要老师多关爱他们,当内心的失落感一扫而空时,他们就会进入一种斗志昂扬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爱是阳光,爱是雨露,爱是成长的力量。在刁彦昌老师的关爱下,申攀攀就像一棵委靡的小树开始舒展枝叶,在高考之风中,这棵树呼啦啦唱出了一支欢快的歌——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
不只是申攀攀,从刁老师的班里,走出了一个又一个出色的学生。
段世培,父母早逝,从小跟着大伯生活。2009年高考失利后,他不想再复读了。刁老师了解到他的情况:以前谈了个女朋友,女朋友考上河南大学后,他就隔三差五去开封看她,有时连着三四天不上学,所以荒废了学业。段世培是个聪明的孩子,刁老师想鼓励他复读,就来到他的家里,问他:“想不想上清华、北大?”段世培笑笑,说:“我不敢想。”刁老师信心百倍地说:“你跟着老师复读吧。今年,你给老师一个机会;明年,老师还你一个奇迹!”段世培入班后,刁老师经常找他谈话,鼓励他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刁老师观察学生非常细致,他注意到每天早晨5点半的早读,段世培总要迟到两三分钟。“偶尔来晚一两次无妨,但每天都来晚,这就是一个问题了。”刁老师对段世培说,“我不要求你比别人来得早,只要你明天能比今天早来一分钟,就是突破。要不明天咱俩比比,看谁来得早。”结果第二天早晨,段世培5点就到班里了,比刁老师来得还早。刁老师很高兴,他发现段世培能听得进去老师的话,并且有强烈的争胜心,这都是学生身上可贵的品质。在具体的学习指导上,刁老师让段世培保持字体工整、卷面整洁的优点,并针对他数学差的“短板”,请数学老师给他“开小灶”。在刁老师的关心引导下,段世培于2010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
在交谈中记者注意到,刁老师非常注重对这些优秀学生心灵成长的引领。他并没有要求这些孩子死学、苦学,而是通过交流,去激发孩子内心的梦想,让渴望优秀成为这些孩子内在的自觉追求。每个学生的潜能都是无限的,爱学生,就要帮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让他们努力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关爱每一个学生
北大、清华,几乎是每一个学子的梦想,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考上北大、清华。考试成绩极其优异的学生总是个别的,大部分学生很平常,还有少数学生成绩很差。
中国的教育一向是关注精英,老师总是偏爱“尖子生”。在听刁彦昌老师讲述申攀攀、段世培的故事时,记者在心里想: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刁老师是不是能做到像对申攀攀、段世培一样关爱呢?
刁老师说:“我们一高实施的是分层次教学,把学生按成绩分班,这样教学更有针对性,从实际效果看,更有利于学生进步。我教的班属于实验班,学生成绩比较好,但也有相对较差的。学校的校训是‘希望升学,更望成才’,我一直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对全班学生,无论成绩好坏,我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做不到这一点就会失去他们的信任。”
刁老师是不是做到了这一点,刘姗姗的故事应该最有说服力。
刘姗姗,家住商丘市,2010年高考失利后,父母千方百计把她送到刁老师班里。她偏科,成绩很差。进班第一天,刁老师为了让她有一种积极的心态,请她自己挑座位:“把你自己当成一个最需要培养的苗子,找一个好座位。”刘姗姗选择了第一排第一个位置。高中考试很频繁,第一次考试,刘姗姗的成绩在班里倒数第一。第二次,倒数第一。第三次,还是倒数第一。刘姗姗心理压力很大,一次在路上碰到刁老师,她低着头说:“老师,我给班里丢脸了。”刁老师告诉她:“老师绝不会因为你成绩差而看不起你。你成绩虽然三次都是倒数第一,但后面两次进步很明显。你不要和别人比,大家基础不一样,没有可比性,你要和自己比。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不要关注成绩,要关注自己的进步,要为自己的每一次进步感到快乐。所有的老师都会为你的每一次进步而感到高兴。只要你热爱这个班级,不断让自己进步,你和别的同学一样是老师的骄傲。”
谈起刘姗姗时,刁老师说:“这孩子之前从没有离开过家,这次复读对她来说是一次飞跃,无论是生活自理能力还是学习成绩,她都在进步。”
记者见到了刘姗姗,这是一个说话时声音柔柔的女孩,她说:“刁老师每次进班看到地上有纸片,都会弯腰捡起;看到讲台上东西凌乱,他会收拾得非常整齐。从各个方面来说,他都是我的榜样,对我的影响特别大。”刘姗姗清楚地记得刁老师在班会课上讲的一个故事。那次,父亲从老家给他送红薯来,电动自行车骑到半路上没电了。父亲以前出过车祸,腿脚不方便,他就这么推着沉重的电动自行车,还有一大袋红薯,走了几十里路。看到大汗淋漓、筋疲力尽的父亲时,刁老师哭了。父亲是凭着对儿子深沉的爱支撑着,才走完了这一段沉重的路程啊!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刘姗姗。“以前我对父母不够尊敬,经常和他们吵架,现在我知道自己不对,我要好好地对待父母,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刘姗姗缺乏自信,刁老师总是鼓励她:“虽然你不是最优秀的,但你是最有潜力的!”并要她“学会敞开心扉,让别人走进你心里”。刘姗姗说:“以前父母带我出去吃饭,我都不敢和人说话,现在我能轻松地和别人交流了。”从她的话语中,记者能感受到她内心的自信与快乐。
一盏温暖而明亮的灯
刁彦昌老师深知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最缺少父母的关怀。他说:“在这种环境中,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特别大。我没事就在班里,哪怕一句话不说,学生也会觉得心里很踏实。有时,我叮嘱他们,‘明天降温,别忘了加件衣服’。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会让他们内心很温暖。他们习惯于看到我,哪一天看不到就觉得心里缺点什么。”
2006年,校领导让刁彦昌当班主任。最开始他很茫然,没有经验,不知道该从何下手。但他相信一条:真心爱学生不会错。“我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弟弟妹妹,留意他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我为每位学生建立个人资料卡,做到对他们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成绩走势、理想抱负等了如指掌。”一高是寄宿制学校,每天下了晚自习,他总要到学生寝室去看看,和学生聊家常、议时事。不要小看这一点一滴的付出,就是在一次次聊天中,学生对他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每天清晨,刁彦昌5点多到校,站在教室门口迎候学生;夜晚,11点之前他几乎没有进过家门。
这位年轻的班主任,凭着对学生的满腔爱心和对工作的倾情投入,短短一个学期,就从最初的茫然中走出来,飞越迷雾,迎来了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快乐成长的艳阳天。3年后的2009年,刁彦昌老师带的第一届毕业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全班81名学生,本科上线79人,其中一本10多人,二本30多人。全县的理科状元申攀攀就出自这个班。
激发成长的力量
申攀攀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孩子。父母早年离婚,他跟着爸爸生活,家庭贫困。可能与此有关,申攀攀性格沉闷,终日眉头紧锁,很少与人交流,和同寝室的同学相处不好。刁彦昌老师发现了这个情况后,就让申攀攀暂时住到自己的办公室里。有一个多月时间,刁老师每天和申攀攀谈如何与人相处,建议他多微笑,改变自己的心态,多交朋友,让自己变得快乐一点、活泼一点。渐渐地,申攀攀变开朗了。他的眉头舒展了,心门打开了,内心那股向上的力量也被激发出来了。
刁老师说:“老师得有爱心,得让学生知道你是真心对他好。十几岁的学生潜力无穷,但很多学生因为得不到老师的关爱而内心失落,学习提不起来劲儿。只要老师多关爱他们,当内心的失落感一扫而空时,他们就会进入一种斗志昂扬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爱是阳光,爱是雨露,爱是成长的力量。在刁彦昌老师的关爱下,申攀攀就像一棵委靡的小树开始舒展枝叶,在高考之风中,这棵树呼啦啦唱出了一支欢快的歌——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
不只是申攀攀,从刁老师的班里,走出了一个又一个出色的学生。
段世培,父母早逝,从小跟着大伯生活。2009年高考失利后,他不想再复读了。刁老师了解到他的情况:以前谈了个女朋友,女朋友考上河南大学后,他就隔三差五去开封看她,有时连着三四天不上学,所以荒废了学业。段世培是个聪明的孩子,刁老师想鼓励他复读,就来到他的家里,问他:“想不想上清华、北大?”段世培笑笑,说:“我不敢想。”刁老师信心百倍地说:“你跟着老师复读吧。今年,你给老师一个机会;明年,老师还你一个奇迹!”段世培入班后,刁老师经常找他谈话,鼓励他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刁老师观察学生非常细致,他注意到每天早晨5点半的早读,段世培总要迟到两三分钟。“偶尔来晚一两次无妨,但每天都来晚,这就是一个问题了。”刁老师对段世培说,“我不要求你比别人来得早,只要你明天能比今天早来一分钟,就是突破。要不明天咱俩比比,看谁来得早。”结果第二天早晨,段世培5点就到班里了,比刁老师来得还早。刁老师很高兴,他发现段世培能听得进去老师的话,并且有强烈的争胜心,这都是学生身上可贵的品质。在具体的学习指导上,刁老师让段世培保持字体工整、卷面整洁的优点,并针对他数学差的“短板”,请数学老师给他“开小灶”。在刁老师的关心引导下,段世培于2010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
在交谈中记者注意到,刁老师非常注重对这些优秀学生心灵成长的引领。他并没有要求这些孩子死学、苦学,而是通过交流,去激发孩子内心的梦想,让渴望优秀成为这些孩子内在的自觉追求。每个学生的潜能都是无限的,爱学生,就要帮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让他们努力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关爱每一个学生
北大、清华,几乎是每一个学子的梦想,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考上北大、清华。考试成绩极其优异的学生总是个别的,大部分学生很平常,还有少数学生成绩很差。
中国的教育一向是关注精英,老师总是偏爱“尖子生”。在听刁彦昌老师讲述申攀攀、段世培的故事时,记者在心里想: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刁老师是不是能做到像对申攀攀、段世培一样关爱呢?
刁老师说:“我们一高实施的是分层次教学,把学生按成绩分班,这样教学更有针对性,从实际效果看,更有利于学生进步。我教的班属于实验班,学生成绩比较好,但也有相对较差的。学校的校训是‘希望升学,更望成才’,我一直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对全班学生,无论成绩好坏,我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做不到这一点就会失去他们的信任。”
刁老师是不是做到了这一点,刘姗姗的故事应该最有说服力。
刘姗姗,家住商丘市,2010年高考失利后,父母千方百计把她送到刁老师班里。她偏科,成绩很差。进班第一天,刁老师为了让她有一种积极的心态,请她自己挑座位:“把你自己当成一个最需要培养的苗子,找一个好座位。”刘姗姗选择了第一排第一个位置。高中考试很频繁,第一次考试,刘姗姗的成绩在班里倒数第一。第二次,倒数第一。第三次,还是倒数第一。刘姗姗心理压力很大,一次在路上碰到刁老师,她低着头说:“老师,我给班里丢脸了。”刁老师告诉她:“老师绝不会因为你成绩差而看不起你。你成绩虽然三次都是倒数第一,但后面两次进步很明显。你不要和别人比,大家基础不一样,没有可比性,你要和自己比。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不要关注成绩,要关注自己的进步,要为自己的每一次进步感到快乐。所有的老师都会为你的每一次进步而感到高兴。只要你热爱这个班级,不断让自己进步,你和别的同学一样是老师的骄傲。”
谈起刘姗姗时,刁老师说:“这孩子之前从没有离开过家,这次复读对她来说是一次飞跃,无论是生活自理能力还是学习成绩,她都在进步。”
记者见到了刘姗姗,这是一个说话时声音柔柔的女孩,她说:“刁老师每次进班看到地上有纸片,都会弯腰捡起;看到讲台上东西凌乱,他会收拾得非常整齐。从各个方面来说,他都是我的榜样,对我的影响特别大。”刘姗姗清楚地记得刁老师在班会课上讲的一个故事。那次,父亲从老家给他送红薯来,电动自行车骑到半路上没电了。父亲以前出过车祸,腿脚不方便,他就这么推着沉重的电动自行车,还有一大袋红薯,走了几十里路。看到大汗淋漓、筋疲力尽的父亲时,刁老师哭了。父亲是凭着对儿子深沉的爱支撑着,才走完了这一段沉重的路程啊!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刘姗姗。“以前我对父母不够尊敬,经常和他们吵架,现在我知道自己不对,我要好好地对待父母,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刘姗姗缺乏自信,刁老师总是鼓励她:“虽然你不是最优秀的,但你是最有潜力的!”并要她“学会敞开心扉,让别人走进你心里”。刘姗姗说:“以前父母带我出去吃饭,我都不敢和人说话,现在我能轻松地和别人交流了。”从她的话语中,记者能感受到她内心的自信与快乐。
一盏温暖而明亮的灯
刁彦昌老师深知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最缺少父母的关怀。他说:“在这种环境中,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特别大。我没事就在班里,哪怕一句话不说,学生也会觉得心里很踏实。有时,我叮嘱他们,‘明天降温,别忘了加件衣服’。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会让他们内心很温暖。他们习惯于看到我,哪一天看不到就觉得心里缺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