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作文教学与和谐文化建设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tos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才去镇北堡,又到青海湖。去年的第七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评奖揭晓后,我们《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在宁夏银川召开了隆重的颁奖大会。现在,我们又在美丽的青海湖边拉开了第八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颁奖大会的序幕。经过知名专家、教授的严格评审,本届作文大赛共评出特等奖作文1篇,一等奖作文120篇,二等奖作文和三等奖作文若干篇。在此,我代表杂志社向所有获奖学生和指导老师表示热烈地祝贺!
  “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着眼文学素质的培养,倡导作文全方位的创新。每届大赛赛题都由著名作家、教授依据新课标精神,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时代风尚等因素拟订。命题独特,思路超前。本届大赛的“看一个民工喝水”“父母吵架”“一个巴掌拍不响”等赛题公布后,广受师生好评。他们认为本届作文大赛赛题新颖、独到,极具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
  围绕大赛赛题,我很高兴地看到各地参赛者佳作迭出,在本届作文大赛获奖作文精选中,很多学生作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北京延庆县第十一中学李颖茜同学写《父母吵架》,摒弃直接描写父母吵架给自己的心灵造成伤害的庸常写法,着重写“我”在父母吵架过程中的感受,并一反常情地提出“当生活中有了一些不快的摩擦或者分歧,最好的办法便是轰轰烈烈的来一场‘家庭辩论’。痛痛快快地发泄心中的不满,那样比一次次淤积在心里要好得多”。一个中学生能提出如此新颖而深刻的见解实属难能可贵!文中写道:
  初一学了一篇散文,是王鲁彦先生写的,叫做《听潮》,里面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来的时候凶猛,去的时候又多么平静啊!一样的美。”虽然指的是海,但是却蕴藏了夫妻之道:与其隐忍,不如真真切切平平等等的辩论一场,来的越凶猛,去的也就越平静。说出平常忍受已久的看法,指出看不惯的恶习,说不定对方会惊奇自己竟会有如此作为,铭记在心,然后为爱去改变。
  吵架结束了,两人如同不相识一般,坐在沙发的两头,谁都不肯做出让步。我见时机到了,倒了两杯水,回到屋子里,等待他们的情绪如同热水放在冰块里一般急速降温。终于,爸爸说话了:“我去做饭。”
  呵呵!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刚才妈妈数落爸爸又不做饭嘴又叼,一点也不会体贴人来着。
  晚上,爸爸很笨很笨地弄了一锅像粥又像是米饭的东西,我打下手。一顿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晚饭,妈妈却吃得格外香甜,我在她脸上看到了笑容。
  从上面的文字中,我们可以发现小作者善于将课本与生活联系起来,语言简练、到位。显然,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并不是说父母应该多吵架,而是希望通过“吵”达到“和”的目的。与这篇作文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湖北省应城市第三中学涂诗佳同学写的《看一个民工喝水》。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经常受到一些“城市居民”的歧视。小作者面对一个叫“贵庚”的民工,在情感上经历了一个由“怕”到“不怕”的过程。其中对民工喝水的描写尤为精彩:
  有一天中午,太阳火辣辣的悬在天空,把路上的泥土都烤成了粉末。我呆在家里酷热难耐,准备到离家不远的水塘里去提水回来冲一冲。当我来到水塘边的时候,看到一个人赤裸着上身,趴在田埂上,光着头,脸面朝下,伸着脖子,嘴巴贴着水面一个劲的喝着塘中的水,而且发出很响的“嚯嚯”的喝水声。伴着喝水声,他的喉管有节奏地蠕动着,整个身体也一起一伏。他喝得是那么的专注,那么的投入,似乎要一口气把水塘中的水都喝到他的肚子里去。让我一下想起水牛喝水的样子。饭盒、水壶、铁锹散落在他的身边,那件又脏又破,看不出什么颜色的上衣飘落在离他有点远的地上,看样子他是刚刚下工要回家去,走在半路上实在渴得不行,才找到这里来的。不知是不是觉察到我的到来,他抬起头,直起上身,望了我一眼,嘴角挤出了一些笑意,然后用手摸了摸圆鼓鼓的肚子,再俯下身子,撮着嘴又喝了几口水。最后把头伸进水里,用双手搓起凌乱的头发。浑浊的水随着他的用力搓洗在他的脑袋周围扩散开来。
  作者对民工喝水的细节描写让读者如见其人,给人以极大的震撼!这与其说作者的写作功底好,不如说是作者的悲悯情怀使然。作文结尾写“我”在听了父亲对这个民工的介绍后,觉得这个民工再也不可怕了,并希望他与其他民工一样,能说说笑笑从我家门前经过。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对民工的深度关切。
  以上举的两个例子只是我看到的很多优秀作文中的典型。窥一斑而知全豹,本届大赛参赛作文质量之高是有目共睹的。这其实反映了我们中学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的质量正在逐步提高。作为《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社长,我很高兴看到这样的局面。也许是出于职业敏感,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在谈和谐,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小作者参赛作文的笔触都自觉或不自觉的涉及到“和谐”的话题,显示出他们朴素的和谐意识。如上面的李颖茜同学的《父母吵架》表达的主题其实就是希望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和谐地相处。涂诗佳同学的《看一个民工喝水》也反映出我们应关注弱势群体并与他们和谐共处的理念,等等。这看似偶然,其实是必然。我认为,这种现象表明了我们的作文教学已经融入了和谐文化的因子。
  那么,什么是和谐文化呢?
  和谐文化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制度体制于一体的文化形态。它既包含和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也包含对社会发展的总体认知和基本评价、实践取向和制度构建。和谐文化的形成是一定的社会主体对历史的、现实的和未来的社会生活的自觉认识和向往,代表了一定社会主体的利益。对个体而言,和谐文化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在建设和谐文化的大背景下,我们的作文教学走和谐发展之路就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作文教学中的和谐体现在作文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然而,当前的作文教学却暴露出许多与作文教学和谐发展相违背的问题。一、作文命题的虚高。众所周知,作文的命题是一个指挥棒,它引领着学生作文的“潮流”,指明学生作文的方向。在作文命题趋向自由、半自由的空间里,我们却看到一种令人忧心的现实,那就是对作文要求的肆意拔高。一些命题者和老师极力追求命题的深刻,即使一件平凡的小事也要求学生写出深刻的道理,令大多数学生难以应付。由于高考、中考的影响,现在流行“话题作文”“材料作文”,这本不是什么坏事。关键在于,在作文内容上过分追求深刻的归纳与平凡生活的高度提炼。这固然能看出命题者的“好意”,但学生毕竟是学生,一味的求深求新,最终只能令他们一头雾水。学生在根本无法动笔的情况下,只能养成作文的“浮夸”风,这将直接导致学生作文基本功的缺失,作文文风的扭曲和作文兴趣的弥散。二、作文评价的失重。作文评价其实不是作文的终结环节。但是,作文评价对于学生作文的导向性是特别明显的。一位作家在谈到自己的创作经验时坦言,如果不是学生时代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他一定很难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所以,老师在进行作文评价时应该抱着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目前,我们的语文老师都在如何实施自己的作文评价呢?我敢说,以自己的理解为出发点,以完美的理想主义为评价标本占大多数。因此,学生作文几乎都被贴上了不成熟的标签:充满个性的语言被扣上“用词不准确”的帽子;结构的自由,被打出“凌乱、散漫”的黄牌。老师们的苛刻也许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然而,学生需要的更多的是鼓励和点拨,我呼吁一种宽容、适度、充满爱心的作文评价。三、作文实践的“缺氧”。生活与作文的关系,在这里我就不赘言了。从生活出发而后回归生活的作文,才可能是富有艺术魅力的作文。我反对闭关自守的作文辅导,技法的娴熟只是外在的能力,作文教学的生命力来自于务实地开展作文实践活动。这与写作的规律有关。出于安全的考虑,加之应试教育的遗毒,有的老师还热衷于让学生从模仿范文寻找作文教学的突破口。其实,作文教学惟有走“生活作文”的道路,才能走得轻松,走得长远。
  基于以上现状,我拟出了学生作文和谐发展的三条对策。
  一、和谐之基: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是基于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识结构和人生阅历提出来的。这就要求作文教学中要分层次,阶段式提高能力,切忌作文功利心理,为了“出成果”“筛尖子”而不按规律命题、评价。在符合学生的认知实践中,要注意这样三点:一是通过多种渠道调查了解学生的认知现状,可以是专题性的,也可以是随意式的。教师做有心人才能有的放矢,作文的辅导、评价方能事半功倍。二是关注基于语文基础上的综合认知能力。综合的知识体系对写作有着重要影响。如写一篇游记,就必须涉及到一些花草的名称以及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所以,作文教学的过程既要了解学生的知识阅历,又要通过作文的过程培养学生吸收、积累相关知识的愿望,达到作文能力与知识视野的互相促进。三是在作文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和潜意识的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隐私,考虑学生情感的各种因素,利用学生的潜意识促进思维的展开。
  二、和谐之旅:符合作文的生成规律。在作文教学中,要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与作文的联系当作首要问题来思考,用生活之“趣”点燃作文之“趣”,将生活之“味”融入作文之“味”。注重生活向作文“进化”过程中的整合与裂变。内外互通,表里融洽,是作文最优化生成的必要保证。作文生成主要有三个环节:一是萌生阶段,零散的思绪慢慢集中,灵感的闸门开始打开。这一阶段主要是在自由的表达过程中。二是雏形阶段,构建作文的雏形需要一种自信、自如的心态。不妨将作文雏形作得真一些,美一些,新一些,最终还有增、删、调、改的机会。三是定型阶段。定型阶段需要把握两个字:谨慎。无论是主题的再提炼,再推敲,还是字词句的斟酌,都必须慎之又慎。
  三、和谐之魂:符合作文的人本精神。作文教学要坚持和谐发展,当然更要注意到作文的人文因素。只有把握好了作文教学中对作者的充分了解和尊重,才有可能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作文教学中的人本精神,应该在两个方面有所体现。一是作文中不能忽视人的因素,无论是记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都不能离开写人这个中心。要通过细节描写、心理描写、观察角度转换等方法,充分展现作文中的人性光辉,人性色彩。二是作文要体现对真、善、美的追求。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两面性。对假丑恶的东西要认识、辨别,不一叶障目,以偏概全。怀着对世界的一颗感恩之心,向审美的高境界不断攀登。
  作文教学中的和谐,既借鉴了中国传统教育的精华,又融入了现代教育思想。它与和谐文化应该是一脉相承的。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积极推动文化观念、文化形式、文化内容等方面的创新。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促成人心的和谐。中学生是一个个可塑性很强的个体,如果作文教学得法,今天的小作者可能就是明天的大作家,他们将用优秀的作品去鼓舞人,去宣扬和谐的文化,去张扬和谐的理念,去促进每一个人在和谐上多做文章。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作文教学,其实就是在建设和谐文化。这本《新世纪作文》可算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成果。这里面的作文除了充分展现出同学们扎实的写作功底外,我认为也表现了同学们对和谐的领悟、追求和向往。我不是作家,然而我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很愿意和大家分享我看完这本作文精品集后的感想。说实在话,我很惊喜同学们对“和谐”有如此广泛的理解。本届作文大赛特等奖作文、江西省丰城市铁路中学黄佳佳同学所写的《等待电话》可算是表现合家团圆这一主题的范文,作者细致地描写了“我”和妹妹在过年前夕的一个晚上等待父母电话的过程,把我们盼望父母回家过年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参加终评的专家认为,这篇文章将故事凝聚于细节之中,描写细腻精确,有真情实感,是学生最本真的写作。家人的团聚是和谐,家人的相处也需要和谐。广东省阳江市第二中学王虹力同学写的《乳名》立意新颖,结构精巧。作文以乳名为线索,讲述了“我”由讨厌妈妈叫我乳名到希望妈妈叫我乳名的转变过程。作文的结尾是这样的:“朋友,如果你的妈妈也常常叫你的乳名,不要嫌弃它难听或是幼稚,因为它包含着妈妈对你无限的爱……”传达出“我”与妈妈由对立走向了和谐。然而,现实生活中不可能都是和谐的音符,黑龙江省兰西县崇文实验中学李竞成的《躲雨记》从反面立意,以“我”在书店、玩具店、餐馆躲雨遭拒的经历呼吁人与人之间应和谐相处,引人深思。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曾说,和谐不单是人与人之间需要和谐,人也要自我和谐。如湖北省黄梅县第二中学梅静同学写的《后悔药》,作文开头这样写道:“如果有一天,在群星闪耀的夜空下,我流泪了,那我一定是在忏悔。曾经深信:‘上帝也许会死,但天堂永恒。’认为只要拥有自己的天堂,便可以让自己的生命花开永久,而如今面对伤痕累累的内心,痛如排山倒海般袭来,将心吞噬。抬头望天,天空依旧飘动着几朵千古未老的白云,刹那间才发现自己错得很彻底。”作者开篇就以忏悔之情抓住读者,用语老到,整篇作文以心灵独白的方式娓娓道来,感人至深。在我看来,作者是在剖析灵魂以达到自我和谐。像这样的佳作,这本《新世纪作文》里还有很多。我希望各位老师和同学多多阅读这本作文精品集并传播到四面八方,让更多的人了解、参与我们的新世纪作文大赛,让更多的人参与和谐文化建设!
  我要感谢各位同学、老师以及教研室领导积极参与“新世纪”杯作文大赛,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语文教学与研究》的信赖与支持!本届作文大赛有一个颇具意味的赛题,叫做“一个巴掌拍不响”。湖北省航天中学的高伦同学写到了这个题目。他写得很精彩,我就以他的作文的最后两段结束:
  我们需要许多的手掌来与我们相击,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在空中胡乱挥舞的,只能算一个苍蝇拍。只有两只手掌相击才能擦出火花,只有两只手掌相击才能发出震耳欲聋的掌声,只有两只手掌相击才能描绘出最美丽的人生!
  来吧,举起你的一只手,抬头仰望天空,迎接另一个巴掌给你带来的美丽天籁!
  我们作文大赛的组织者已经举起了手,愿更多的参与者也举起你们的手与我们击掌共鸣!最后,我真诚地希望各位老师借作文大赛之东风,进一步创新作文教学,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而努力奋斗!
  
  谭根稳,男,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分党委书记、《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社长。
其他文献
期刊
学校食堂有一家老李馄饨,味道不错,每天吃的人络绎不绝.但大家对“馄饨”二字的读音却各有各的叫法,有的人叫“hún tún”,有的人称“hún tun”,有的人说“hún dún”,甚
期刊
以国家队6名男子运动员、8名女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于2012、2013年的夏季集训期对其晨脉、血压、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和血红蛋白进行测试、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
阅读《甘其勋自选集》,我们可以看到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30多年语文教研的心路历程。《自选集》的上卷辑录的是甘其勋老师近十年来的语文教育研究论文,洋洋洒洒近50万字。加上
张玉能,男,1943年8月出生于武汉市,祖籍江苏南京。1966年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攻读硕士学位,师从美学家蒋孔阳,198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到华
期刊
城里的风好久没这么痛快,不停歇地吹了一夜,一场又一场细雨赶着将鸟声淋湿,秋意尚浓,恍然到了初冬,受了湿地文章的蛊惑,对之前被媒体号称“绍兴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心向往
最近,“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18周岁-70周岁国民综合阅读率达77.1%。
由时尚传媒集团与黄健翔共同出品的《时尚最体育》数字杂志前日在京举行发布酒会,孙楠、夏雨、秦海璐、张靓颖亮相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