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麦注射液联合右丙亚胺防治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Meta分析及GRADE评价

来源 :中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dezhufangchu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系统评价参麦注射液联合右丙亚胺对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防治作用.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参麦注射液联合右丙亚胺防治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范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7月1日.由两位研究人员独立检索、筛选及资料提取,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结局指标(包括肌钙蛋白、左心室射血分数、心电图异常率、B型利钠肽、肌酸激酶同工酶)进行Meta分析.基于Meta分析结果,采用GRADE证据质量分级系统对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进行评级.结果 共纳入10项研究,涉及613例患者,10项研究方法学质量均偏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右丙亚胺联合参麦注射液在降低肌钙蛋白[SMD=-1.84,95%CI(-2.19,-1.50),P<0.00001]、血浆脑钠肽[MD=-33.70,95%CI(-36.94,-30.46),P<0.00001]、肌酸激酶同工酶[MD=-7.59,95%CI(-8.39,-6.79),P<0.00001],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MD=13.52,95%CI (9.91,17.12),P<0.00001]、减少心电图异常率[RR=0.40,95%CI(0.29,0.55),P<0.00001]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右丙亚胺组.安全性方面,试验组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参麦注射液联合右丙亚胺治疗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心脏毒性相关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评级为低级或极低级.结论 参麦注射液联合右丙亚胺在防治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方面优于单纯使用右丙亚胺,但考虑到研究质量较低,此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研究进行确证.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1个先天性重度耳聋家系的致病基因变异类型,明确其可能的遗传学病因。方法运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家系中的先证者进行415个遗传性耳聋相关基因的序列检测,应用Sanger测序法对高通量测序结果进行验证并对先证者父母和妹妹进行基因变异位点验证。结果先证者基因组DNA中检测到与双基因Usher综合征1D/F型耳聋相关的CDH23基因c.5131G>A(p.Val1711Ile)杂合变异和PCDH15
目的评价入院时及出院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对住院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出院后长期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CU)住院的临床诊断为HFrEF且存活出院的患者,于入院1 d内及出院前3 d内检查血常规,计算NLR,采用多因素Cox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入院时及出院前NLR联合对HFrEF患者
目的联合应用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对一例新发的胎儿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upernumerary small marker chromosome,sSMC)进行产前筛查与诊断,分析其基因型与表型的对应关系,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对
目的探讨1例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生长发育落后、肺部感染患儿可能的遗传学病因及其临床诊治。方法采集患儿及其正常表型双亲的外周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应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患儿行血液系统相关疾病基因检测。结果患儿TCN2基因存在3个变异,分别是第5外显子上游c.581-8A>T,该变异患儿父母均携带;第6外显子c.924_927del,该变异来源于母亲;第7外显子c.973C>T,该变异为新发变异。经
临床试验中病例报告表(CRF)的设计会直接影响临床试验的数据收集与整个试验质量.基于多项多中心、大样本中医不孕症临床试验经验,提出中医不孕症临床试验CRF设计需体现记录内容与研究方案的一致性,还需反映女性妊娠与生产阶段的特殊生理与病理特点以及中医干预的特异性.针对不孕症这一疾病,临床试验CRF设计中需要明确孕产相关名词的定义,需重视收集试验中主要事件的时间节点,应设置随访版块以获得受试者终点结局和孕产期的安全性指标,还应分阶段、分人群地进行不良事件信息的采集.同时,CRF的设计还应参考国内外不同临床试验报
以名医名方为据,分析处方中各药的剂量大小,认为中医临床处方必须遵循君臣佐使配伍关系,处方中各药的剂量应按君臣佐使关系逐级递减.主病的主药、君药用量须大,而佐使药宜量小而指向明确.将君药与佐使药相对用量配比差距显著之方,称为大小剂量成方.提出绝不可君臣、主次不分而“等量”处之,否则会影响该方的临床疗效.
总结吕仁和教授分期治疗2型糖尿病药对应用经验.主张将消渴病分为脾瘅期、消渴期、消瘅期三期论治,临证常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燥湿化痰等治法,常用理气药对香橼-佛手、乌药-香附,活血化瘀药对桃仁-红花、牡丹皮-丹参,补肾药对续断-狗脊,益气活血药对灵芝-红景天,养阴药对玄参-生地黄,燥湿化痰药对半夏-陈皮.并分别从各药对的药物功效及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分析其用药特点及规律.
介绍方药中教授运用辨证论治“五步法”治疗原发性癫痫的经验.提出据原发性癫痫主要临床表现可将其分为原发在肝(胆),原发在心,以及原发在肝、心三类,且主要病机均为气阴两虚.以震颤、抽搐为主者原发在肝,可导致脾侮肺乘;以神昏、情志感觉失常等精神症状为主者原发在心,可发生肺侮肾乘;原发在肝、心者可导致五脏失调,病候齐发,症状错综复杂.主张在五脏一体观指导下,治病求本,治其原发,同时兼顾失调脏(腑)的所胜与所不胜之脏(腑),处方以十味温胆汤和补心丹为主.
对近五年中医药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认为中医药治疗肺癌在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调节免疫指标、对放疗与化疗的减毒增效、辅助靶向药物治疗等方面有优势,但仍存在辨证分型无统一标准、研究证据等级偏低、疗效评价无法体现中医治疗优势等不足.建议在今后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研究中,制定规范的辨证分型标准与疗效评价标准,科学地总结中医药治疗肺癌的规律,反映中医药治疗肺癌的优势.
“方证相应”的科学内涵是中医理论的研究热点,但目前对“方证相应”内涵的认知及在此基础上的具体运用仍有不足.提出“方证相应”的本质并非强调一证只对一方,而是方证之间广义的相应.从《伤寒论》“证”内涵的角度分析,“方证相应”乃是中医理论系统中理法方药规律的具体体现;而在现代药理学视域下“方证相应”实则是药证对应.对“方证相应”内涵的解构能更好地指导临证运用,扩大复方的主治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