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讲述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基础理论教学的现状,评论此现状带来影响。从而论证加大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医学基础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还能提高对医学知识探索的兴趣。
关键词:中等职业卫生学校 基础医学理论教学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8(a)-0150-011 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基础医学理论教学的现状
从事基础医学理论教学多年,深感现在的医学基础理论教学教材,虽然书的厚度比本专科教材要薄,但教材中的知识点并没有大量减少。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现在的基础知识点的强化练习时间根本没有。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也是沿用大学课堂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和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为主。教师在课堂中从上课开始就在灌输、灌输甚至于再灌输,直到下课为止。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较差,往往这节课上的内容还没来得及消化,那么下节课新的知识又迎面而来。医学知识又是一个连续关联的学科,往往一个知识点的模糊使后来的很多的学习都很难再打开思路。久之学习的这种混沌即形成了严重的厌烦心理。很多学生在开学刚开始接触学科知识的时候,还能目不转睛的看着老师,用点头、用微笑、用思维的目光来配合教师的教学,一段时间之后,随着基础理论教学内容的更加深入,特别是一些微观知识和抽象知识的难于理解,使大多数的学生都渐渐的和教师的授课进度相互分离。慢慢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课堂中不再注意看你,不再点头,更不再有动脑思考的过程。一个学期下来,只有在期末考试的时候,学生会拿起习题册,对以往的知识汇编成的习题进行死记硬背,以应付考试。短暂的强化记忆在考试过后,知识己全部遗忘。久而久之,对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全无,有的只是机械的死背和应付的考试。教师授课也全无成就感,自己只是一个孤独的领跑者,后边的所有队员都远远的在原地滞留,而教师在任务和学时的追赶下,又不得不继续向前赶。这样的医学基础理论教学模式是现在的中职卫生学校的共同历程。
2 教和学脱离的模式造成的影响
2.1 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对医学的学习兴趣
2011级新生第一学期退学的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后发现,主动退学人员37人,在退学原因中因自己学习能力差而退学的有2人,因没有产生医学学习兴趣而退学的有5人,选医学知识学不懂的则有30人。学生第一学期主要的医学基础科目有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基础护理学。这四门学科对于初中毕业水平,特别是学生来源大多数都是学习能力较差的中职卫生学校的学生来说应该是很难轻松驾驭的。
2.2 极大的影响了教师对基础医学的教授兴趣
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再加上现在医学教学中对基础医学的授课时间大大压缩,所以教师在授课中感觉一种紧迫感,相对于临床学科来说,压力大,任务也不轻,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讲授的知识和学生无法对接,使知识经教师授出后悬空,学生根本没有能力将知识吸收并融汇。从事基础医学教学的13名年轻教师,在教授几年后,陆续有11名教师离开医学基础授课的讲堂,转入临床教学。
3 增加医学基础实验教学比重可以改善医学基础教学的教和学脱离现状
既然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难于理解让学生感觉学习吃力,无法产生学习兴趣,而且把大量的理论学习时间浪费在学不懂而形成的虚度里,不如增加医学基础的实验学时比重,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決这个问题。
3.1 医学基础实验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消化和理解
医学理论知识的发展是建立在实验科学的基础上的,任何一个理论的产生到论证最后形成教材内的固定模式都是建立在无数的实践论证的基础上的,那么是否可以把对这些知识的学习转化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例如:生理学中讲述动脉血压影响因素试验中,在理论讲述过程中,反复要强调的是减压反射,这个反射的整个反射弧过程,学生要明晰,然后学生才能理解减压神经的兴奋会引起的血压变化特点。除此学生还要掌握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对血压的影响、迷走神经兴奋对血压的影响。以往在理论课讲述过程中,这些抽象的知识往往学生都是死记结果,对知识的掌握没有任何创新,随着时间消逝,结果也记忆模糊。而生理实验《影响哺乳动物血压的因素》中,通过学生观看教师解剖家兔,分离出减压神经,并且目睹刺激减压神经后,通过生理记录仪显示出来的血压值的变化,学生对这根神经发挥的作用一目了然,这种对实验结果的认识,反过来激发的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是至关深刻的。但是这个实验在中等职业卫生学校中几乎是不开展,熟练掌握操作此实验对实验教师的实验水平要求相对较高,对学校的实验器材的硬件设施也要求较高。另外从学时角度出发,这个实验至少要用到2个学时,这样在授课时间上往往也无法保证开展,所以这个实验几乎全被去掉。但事实上从对比而言,实验的2学时对理论2学时的讲述的辅助作用是很大的,没有实验的2学时验证,学生对理论2小时的内容几乎是空白理解,因为他根本不知道减压神经什么样,在什么位置,连什么样都不知道,又怎能从头脑中构造出它整个的反射过程呢!
3.2 医学基础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对医学基础课的兴趣,进而提高对医学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医学课程的首要学科是解剖学和生理学,要想对人体的结构清楚认识,我想最直接莫过于看到,摸到,所以解剖学的实验课就是让学生真正体验人体的构造和位置,无论教师怎样向学生描述一个脏器,一个骨的形态,也不如让学生持实物观看去认识。学生对人体构造产生兴趣绝不在于教师把它讲的有多好,而是当学生看到后产生的浓烈的探索欲望,我想任何一个人对自身的结构都会产生兴趣,但这种兴趣是建立在看的见摸的着的基础上。特别是中职学生,注重的恰恰是主观感受,他们的头脑相对简单,复杂的位置记忆,抽象的结构想象对他们来说都是需要调动全部的思维空间来探索,但实验教学中用眼看到的位置,用显微镜明了的细胞形态,却能直观的让们记忆深刻。通过记忆的不断积累,知识的不断叠加,对医学的一些知识点的洞悉会让他们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对微观世界不再认为难于理解。
3.3 增加医学基础的实验教学比重,减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理论学习困难现状
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受国际对职业学校学生专业设置的调整,一般基础医学学科学时都大大缩减,现在的生理学从原来的90学时缩减到72学时,72学时中实验学时只有8学时,理论学时占到64学时。从教学效果来看,实验的8学时对学生的影响或者说产生的效果,要大于64学时理论灌输。实践教学体会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喜欢寓教于乐,互动探索的学习方式。所以中职卫生学校要增加实验教学的实际开出率,改变原来的认为学时减少就减实验实时的想法,其实医学基础实验学时对于中职卫生学生来说发挥的作用要比大专本科生实验教学的作用更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等职业卫生学校 基础医学理论教学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8(a)-0150-011 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基础医学理论教学的现状
从事基础医学理论教学多年,深感现在的医学基础理论教学教材,虽然书的厚度比本专科教材要薄,但教材中的知识点并没有大量减少。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现在的基础知识点的强化练习时间根本没有。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也是沿用大学课堂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和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为主。教师在课堂中从上课开始就在灌输、灌输甚至于再灌输,直到下课为止。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较差,往往这节课上的内容还没来得及消化,那么下节课新的知识又迎面而来。医学知识又是一个连续关联的学科,往往一个知识点的模糊使后来的很多的学习都很难再打开思路。久之学习的这种混沌即形成了严重的厌烦心理。很多学生在开学刚开始接触学科知识的时候,还能目不转睛的看着老师,用点头、用微笑、用思维的目光来配合教师的教学,一段时间之后,随着基础理论教学内容的更加深入,特别是一些微观知识和抽象知识的难于理解,使大多数的学生都渐渐的和教师的授课进度相互分离。慢慢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课堂中不再注意看你,不再点头,更不再有动脑思考的过程。一个学期下来,只有在期末考试的时候,学生会拿起习题册,对以往的知识汇编成的习题进行死记硬背,以应付考试。短暂的强化记忆在考试过后,知识己全部遗忘。久而久之,对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全无,有的只是机械的死背和应付的考试。教师授课也全无成就感,自己只是一个孤独的领跑者,后边的所有队员都远远的在原地滞留,而教师在任务和学时的追赶下,又不得不继续向前赶。这样的医学基础理论教学模式是现在的中职卫生学校的共同历程。
2 教和学脱离的模式造成的影响
2.1 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对医学的学习兴趣
2011级新生第一学期退学的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后发现,主动退学人员37人,在退学原因中因自己学习能力差而退学的有2人,因没有产生医学学习兴趣而退学的有5人,选医学知识学不懂的则有30人。学生第一学期主要的医学基础科目有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基础护理学。这四门学科对于初中毕业水平,特别是学生来源大多数都是学习能力较差的中职卫生学校的学生来说应该是很难轻松驾驭的。
2.2 极大的影响了教师对基础医学的教授兴趣
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再加上现在医学教学中对基础医学的授课时间大大压缩,所以教师在授课中感觉一种紧迫感,相对于临床学科来说,压力大,任务也不轻,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讲授的知识和学生无法对接,使知识经教师授出后悬空,学生根本没有能力将知识吸收并融汇。从事基础医学教学的13名年轻教师,在教授几年后,陆续有11名教师离开医学基础授课的讲堂,转入临床教学。
3 增加医学基础实验教学比重可以改善医学基础教学的教和学脱离现状
既然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难于理解让学生感觉学习吃力,无法产生学习兴趣,而且把大量的理论学习时间浪费在学不懂而形成的虚度里,不如增加医学基础的实验学时比重,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決这个问题。
3.1 医学基础实验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消化和理解
医学理论知识的发展是建立在实验科学的基础上的,任何一个理论的产生到论证最后形成教材内的固定模式都是建立在无数的实践论证的基础上的,那么是否可以把对这些知识的学习转化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例如:生理学中讲述动脉血压影响因素试验中,在理论讲述过程中,反复要强调的是减压反射,这个反射的整个反射弧过程,学生要明晰,然后学生才能理解减压神经的兴奋会引起的血压变化特点。除此学生还要掌握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对血压的影响、迷走神经兴奋对血压的影响。以往在理论课讲述过程中,这些抽象的知识往往学生都是死记结果,对知识的掌握没有任何创新,随着时间消逝,结果也记忆模糊。而生理实验《影响哺乳动物血压的因素》中,通过学生观看教师解剖家兔,分离出减压神经,并且目睹刺激减压神经后,通过生理记录仪显示出来的血压值的变化,学生对这根神经发挥的作用一目了然,这种对实验结果的认识,反过来激发的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是至关深刻的。但是这个实验在中等职业卫生学校中几乎是不开展,熟练掌握操作此实验对实验教师的实验水平要求相对较高,对学校的实验器材的硬件设施也要求较高。另外从学时角度出发,这个实验至少要用到2个学时,这样在授课时间上往往也无法保证开展,所以这个实验几乎全被去掉。但事实上从对比而言,实验的2学时对理论2学时的讲述的辅助作用是很大的,没有实验的2学时验证,学生对理论2小时的内容几乎是空白理解,因为他根本不知道减压神经什么样,在什么位置,连什么样都不知道,又怎能从头脑中构造出它整个的反射过程呢!
3.2 医学基础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对医学基础课的兴趣,进而提高对医学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医学课程的首要学科是解剖学和生理学,要想对人体的结构清楚认识,我想最直接莫过于看到,摸到,所以解剖学的实验课就是让学生真正体验人体的构造和位置,无论教师怎样向学生描述一个脏器,一个骨的形态,也不如让学生持实物观看去认识。学生对人体构造产生兴趣绝不在于教师把它讲的有多好,而是当学生看到后产生的浓烈的探索欲望,我想任何一个人对自身的结构都会产生兴趣,但这种兴趣是建立在看的见摸的着的基础上。特别是中职学生,注重的恰恰是主观感受,他们的头脑相对简单,复杂的位置记忆,抽象的结构想象对他们来说都是需要调动全部的思维空间来探索,但实验教学中用眼看到的位置,用显微镜明了的细胞形态,却能直观的让们记忆深刻。通过记忆的不断积累,知识的不断叠加,对医学的一些知识点的洞悉会让他们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对微观世界不再认为难于理解。
3.3 增加医学基础的实验教学比重,减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理论学习困难现状
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受国际对职业学校学生专业设置的调整,一般基础医学学科学时都大大缩减,现在的生理学从原来的90学时缩减到72学时,72学时中实验学时只有8学时,理论学时占到64学时。从教学效果来看,实验的8学时对学生的影响或者说产生的效果,要大于64学时理论灌输。实践教学体会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喜欢寓教于乐,互动探索的学习方式。所以中职卫生学校要增加实验教学的实际开出率,改变原来的认为学时减少就减实验实时的想法,其实医学基础实验学时对于中职卫生学生来说发挥的作用要比大专本科生实验教学的作用更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