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聂家庄泥塑文化的创意设计研究

来源 :收藏与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lingguo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山东高密聂家庄泥塑作为“高密三绝”之一,其造型独特、色彩明亮艳丽、制作工艺复杂,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也是当地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以文创设计为视角,通过探寻聂家庄泥塑文化历史发展、聂家庄泥塑的艺术特征及聂家庄泥塑文化的应用困境等,对聂家庄泥塑文化的创意设计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具有类似传统文化资源的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聂家庄泥塑;设计策略;文化传承
  “乡村振兴”战略是针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薄弱、文化发展滞后等问题提出的战略方针。山东省高密市聂家庄的泥塑历史悠久,它巧妙地将当地文化与民间艺术有机结合。泥塑色彩艳丽、造型独特,2008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强的艺术性,也是当地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聂家庄泥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创意设计的研究,将聂家庄泥塑独特的文化内涵应用于新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中,实现聂家庄泥塑的活态开发与保护,有利于促进聂家庄乡村产业的发展,形成新业态,增加农民收入。
  一、聂家庄泥塑文化的历史发展
  聂家庄泥塑起源于明代中期,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聂氏祖先因连年战乱、饥寒交迫,背井离乡来到了聂家庄。来到这里后发现本地泥土非常适合制作泥塑,泥土黏腻细密、大块颗粒较少,容易塑形。聂氏祖先最开始是制作形似铁锅的泥质烟花,被称为“锅子花”,它是当地居民欢庆节日的工具,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有了市场。在长期的摸索发展中,聂氏先祖为了使“锅子花”更加形象生动,塑造“锅子花”时,在周围绘制图案并配以五颜六色的色彩作为装饰,吸引消费者的眼球。随着时间的推移,制作工艺不断改进和发展,这门手艺的艺术价值越来越高。聂氏先祖创作了更多造型各异、颜色鲜艳明快的“锅子花”,放烟火时这些“锅子花”被插在周围,绚丽夺目,成为那时孩子们都想要的玩具。
  也许是从孩子们的喜爱中得到了启发,聂氏先祖逐渐从制作烟火转变为制作儿童玩具。在制作泥塑的过程中,聂氏手艺者将泥塑分两段制成,例如聂家庄有名的泥塑“泥老虎”就是将老虎分为头和身两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一个羊皮包裹的孔洞,里面放置一枚哨子,利用空气流动产生的气压变化,使泥塑发出清脆好听的声音,深受孩子的喜爱。这种复杂且独特的制作工艺吸引了很多商家前来订购泥塑玩具,一时间,聂家庄车水马龙,生意繁忙,形成了家家户户捏泥塑的繁荣景象。随着泥塑的市场化,聂家庄人的生活条件也改善了,收入来源也增加了。
  二、聂家庄泥塑文化的艺术特征
  泥塑以泥土为原料,以常见的动物、人物为原型,手工捏制出各种栩栩如生的造型,深受人们的喜爱。泥塑艺术是我国传统民艺的重要部分,不同地区泥塑的艺术特征也不尽相同。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学会了用泥土捏制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方便日常应用。聂家庄泥塑大多造型奇特、夸张粗犷、色彩明亮艳丽,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由于当地民众对美简单直接的追求,在进行泥塑塑造时,更加注重对泥塑神态的把握,用色也不过多,恰到好处即可。这种造型简单大方的艺术特征,体现了当地民众洒脱、豪爽的性格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一)造型元素
  聂家庄泥塑主要有装饰品和玩具两种类型(图一、图二),造型与功能也紧密相连。泥塑作为孩子的玩具时,其造型以动物或神话传说里的经典形象为主,在制作过程中,手艺者重点把握整体形态的表现,并不拘泥于细节,主要达到简练传神的艺术效果。泥塑很少出现尖锐的造型,以平缓圆滑为主,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也保证了孩子在玩泥塑时的安全。泥塑作为室内陈设的装饰品时,造型以神话传说的人物为主,如武财神、十八罗汉、八仙等,人物刻画细腻,力求形神兼备,精准展现人物的神态。为保持泥塑摆放的稳定性,人物造型以坐姿或站姿为主,重心相对稳定,适合陈列摆放。
  (二)色彩元素
  聂家庄泥塑主要使用纯色,通常不进行调和,直接搭配高纯度的色彩。这种色彩的搭配也非常丰富,以粉红、大红、绿、紫、蓝、黑、褐色为主,色彩饱和度较高,因此在视觉表现中色彩对比不失和谐,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也带给人们欢快喜庆的感觉。聂家庄泥塑以白为底色,先将白色的滑石粉溶物,均匀涂抹于泥塑胚胎上,塑型完成后,再将其他色彩描绘在大面积的白底色上。聂家庄泥塑对色彩的节奏感有很高要求,以晕染的彩绘手法为主,用毛笔蘸取颜料后再蘸适量清水,为泥塑上色,颜色形成由深到浅的变化,加上各色纹样装饰,显得华丽富贵(图三)。聶家庄泥塑中的色彩除了有装饰作用,也代表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例如大红色带有热情、喜庆的含义,同花卉、吉祥图案等搭配更加突出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黄色是传统的富贵色,以紫色、粉红等颜色作为辅助色,表达了祈福的美好寓意。
  三、聂家庄泥塑文化的应用困境
  (一)产品雷同,创作素材陈旧
  聂家庄泥塑因其独特的造型艺术、精湛的制造工艺、丰富的色彩表现深受人们的喜爱,也反映了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聂家庄的泥塑不具备较大的差异性,通常是批量化生产,主要利用模具进行加工制作。这导致聂家庄的泥塑存在雷同问题,相似性较强,辨识度较差,不能激起现代人的购买欲望。聂家庄泥塑没有融入创新理念,没能充分发掘泥塑文化的内涵,内容换汤不换药,没有新意。
  (二)缺乏原创性与品牌意识
  市面上的很多文创产品不注重原创性,只是跟风生产,不能精确定位市场需求,技术含量较低。聂家庄泥塑中的泥老虎是较有代表性的工艺品,其造型、图案、配色都蕴含着极高的开发价值,但创作者缺乏原创能力,导致其文化内涵被淡化,无法充分表现产品的内在价值。设计管理人员没有较强的品牌意识,没有构建蕴含泥塑特色的知名品牌以提高泥塑知名度,也没有结合市场需求,深挖产品的特点,对顾客没有吸引力。   (三)泥塑艺术后继乏人
  艺术的发展创新需要人才,文创设计也是如此。聂家庄泥塑的创作者多为年过半百的老人,创作素材陈旧单一,依旧沿用老一辈的创作方式,缺乏创新;聂家庄的年轻人很少从事泥塑创作,这使聂家庄泥塑后继乏人。泥塑创作缺乏新鲜血液,给聂家庄泥塑文创设计的发展带来了严峻考验。
  (四)仿冒制品充斥市场
  在商品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背景下,很多泥塑小作坊违背复杂的工艺制作程序,大量生产简单的仿制品,成品粗制滥造,造型也失去了原有的生动形象,致使文创设计开发困难,极大地损害了聂家庄泥塑的口碑和声誉。
  四、聂家庄泥塑文化的创意设计策略
  文化创意设计是在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利用艺术设计的表现方法创作出能够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创意设计产品,主要突出设计的创新性。文创设计在传承文化精髓的同时,也要找准产品的品牌定位。所以在进行聂家庄泥塑文化的创意设计时,应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如何将泥塑文化与产品融合在一起,既不突兀,又有紧密联系。
  (一)素材提取
  要明确其地域文化内涵。在提取聂家庄泥塑文化素材时,设计者要先确定聂家庄泥塑文化整体的文化特点,根据泥塑文化的发展进程,进一步界定聂家庄泥塑文化的内涵。例如,泥老虎是聂家庄泥塑极具地域特色的工艺品,在研发文创产品时,利用现代设计的表现技法,提取泥老虎文化中的素材,应用于手机壳、抱枕等文创产品中,更好地表现泥塑的情感方向与文化价值。
  (二)文化故事设计
  文化创意设计的真正价值在于其蕴含的地域文化。因此,设计者应将泥塑故事的独特之处融入文创设计中,增强消费者的情感共鸣,使消费者产生购买的欲望。寻找不同产品可以与聂家庄泥塑文化遗产联系在一起的结合点,设计出既实用又有文化内涵的产品。例如,聂家庄泥塑中的中国古典神话形象,如武财神、十八罗汉、八仙等,可以融入旅游文化产品设计中,构建文化精品,将武财神、十八罗汉、八仙等经典形象制作成具有吸引力的IP,将其融入市场产品的设计中,增强品牌文化内涵,引发消费者的共鸣,使其形成聂家庄特色文化品牌,提升当地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三)创意转化
  不同类型泥塑的文化含义不同,在各类产品中合理植入文化元素能够进一步彰显聂家庄泥塑文化的特点。设计者应充分发挥想象力,增强文创产品的设计感。在设计过程中利用元素的概括、提炼、重组等表现技法,使聂家庄泥塑非遗文化与产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为载体,挖掘聂家庄泥塑文化特色与潜在价值,系统、综合地开发系列文创产品。例如,在进行日用品设计时,设计者可以将新颖的设计方式与传统图案、色彩等相结合,辅助点缀传统元素,直接将其应用在日用品设计上,如餐具、抱枕、水杯等,提高文创产品的文化体验感与层次感。
  五、结语
  综上所述,聂家庄泥塑蕴含着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但在新时代也面临巨大的挑战。通过对泥塑文化的深入了解与研究,对泥塑的造型、色彩、图案等方面进行创意转化,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突破和深化。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文创设计IP,在精神上传承地域文化,促进地方文化的保护与传播,改善当地民生,增加传承人的收入。
  参考文献
  [1]高密县志编纂委员会.高密县志[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
  [2]牛沐天.高密泥老虎传统形象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中国艺术,2018(04):49-56.
  [3]夏兆冬.山东高密聂家庄泥塑数字化保护与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4]潘鲁生.潘鲁生主持“手艺农村”调研成果:手艺创意[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1.
  [5]呙鹏.基于聂家庄传统泥塑在新形式下的藝术创新与传承研究[J].艺术品鉴,2020(02):34-35.
  [6]赵龙.潍坊高密聂家庄泥塑民间传统工艺造型及装饰艺术研究[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4(04):39-45.
其他文献
摘要:在浩瀚如烟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经过岁月洗礼的民窑青花瓷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青花瓷经历了朝代更替、荣辱沉浮、风雨喧嚣,依旧泛着细腻而柔和的光泽,青花之美,美于幽静,青花与润白的瓷相结合,赋了其鲜活的生命力。在青花中,山水纹饰独树一帜,元代就出现了青花山水纹饰,历经明朝,青花艺术不断赓续发展、开拓创新,完美地将传统陶瓷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结合起来,呈现出淡雅、清澈、温润的艺术特征,完美地诠释了“白
期刊
摘要:唐宋两个相邻的朝代,无论是在经济、文化、政治方面,还是在穿衣打扮、日常生活方面都有极大的不同,表现不同的还有仕女陶俑。从出土文物与历史记载来看,唐代陶俑数量远远大于宋代。从仅有的宋代仕女陶俑上可以看出两者存在很大的不同。本文将从唐宋仕女雕塑的妆容、服饰及审美差异上分析两代陶俑的不同,并追根溯源,讲述其不同的原因。  关键词:唐宋仕女;仕女陶俑;仕女形象  中国雕塑艺术在远古时代已存在,人们通
期刊
指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特殊技法,创作者以手指、手掌、指甲、手背甚至手臂为工具,用肢体蘸取墨汁和颜料,然后直接在纸绢上进行勾勒、点染和涂抹等。据传,唐代画家张璪作松石“惟用秃笔,或以手摸绢素”,后人认为这是有关指画最早的文字记载。但从唐代到清初,有关指画的记载很少,名家作品更是未曾见世,直到清康熙年间高其佩的出现,才为指画艺术开创出一个全新的领域。高其佩不但画法特异,在使用工具上也进行了彻底变革
期刊
一、恽寿平生平及生活经历  恽寿平,江苏常州武进人,生于明崇祯六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九年。原名格,字寿平,号南田,别号南国余民、青蓑钓翁、瓯香散人、南田草衣、东园外史等。恽寿平是清初杰出的画家,与“四王”及吴历齐名,合称为“清初六大家”。恽寿平最为人称道的是其没骨花鸟画和山水画,但他的书法艺术也是颇有造诣的,用笔缓和干净,更兼平和清秀,秀逸雅致,自成一派,被称为“恽体”。常州名士李兆洛曾在《养一斋文
期刊
京作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传统木作艺术的精华所在。京作家具美学体现了中国地域性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需求,能够体现传统木作技艺发展、传承的典型特征。在现代社会,作为传统生活方式的延续,京作家具因丰富的文化内涵、精致的工艺受到人们的喜爱,具有高度流通性和市场化特点。现在有些产业集聚区“无中生有”,历史上从未出现过所谓的类似制度或技术,京作家具的复兴是依托于旧有传统的,目的是延续传统家具造
期刊
摘要:自古以来,剑一直横贯于中国传统的审美意象之中。两汉时期是中国剑文化发展的顶峰,这一时期的剑器是多种工艺的集大成者,研究与复原汉代剑器的工艺有特殊的意义。本文结合考古实物资料与文献资料,试图对汉代剑鞘制作工艺进行复制与探析。  关键词:汉剑;剑鞘;大漆;复制;玉具剑  一、汉剑漆鞘选材与修型  汉代是中国剑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虽然其实战功能逐渐被环首刀取代,但在宫廷中依然盛行。在此发展历程中,
期刊
摘要:在中国山水画中,符号是画家在山水世界中表达自己艺术特点的美学形式的语言载体,这些载体又具有自身的审美价值。符号以笔墨为载体来表现物象,山水画笔笔表现形象,下笔就是符号。符号的存在是为了方便观者快速地辨识出绘画内容。树作为山水画创作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姿态自然弯曲、扭转、伸展及相互穿插掩映,呈现出浓厚的地域气息和顽强的生命力。符号是中国山水画的重要元素之一,而树的画法上又运用了大量的符号。在山
期刊
摘要:碧玺凭借高透明度和丰富多彩的颜色构成的美,如落入人间的彩虹,被人们称为风情万种的宝石。人们赋予它富贵、权力和幸运的意义,从古至今,碧玺就是人们喜爱的宝石品种之一,被称作十月生辰石。  关键词:宝石;运用研究;碧玺  一、碧璽的性质  碧玺,英文名是“Tourmaline”,还被称作电气石,源自古僧伽罗语的Turmali。电气石是一类硼硅酸盐的结晶体,包含铝、铁、钾、钠、镁、锂等元素。碧玺能够
期刊
晚清画家陈崇光对于今天大多数学画者而言是十分陌生的,“籍籍无名”的陈崇光到了近现代也只是一些人眼中的“晚清小名头”。我们很少能在现有的画史中发现陈崇光的名字,一些通行的画史要么简单地把他和虞蟾等人归为太平天国壁画作者,要么干脆不提及,所以陈崇光的名字更多出现在晚清至民国时期扬州的一些地方史志当中。但如今,人们开始对陈崇光关注起来,不仅因为他曾经做过国画大师黄宾虹的老师[《黄宾虹年谱》中有载:“时郑
期刊
摘要:当代新型方志馆是一个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与现状综合性地情展示的场所。伴随方志馆的发展壮大,以广东省方志馆为代表的新型方志馆,地情展示实物展品、藏品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面临积累少、底子薄等实物藏品收集起步期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方志馆实物藏品收集要界定其收集的范围、制定其收集的计划、紧扣地方特色收集实物藏品、深入挖掘实物藏品信息、拓宽实物藏品收集途径5大对策,以期更好地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