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三和阿梅:一起在闽南宫庙里喝一杯手冲咖啡吧

来源 :海峡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uchen08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三拿出印着“畅怀利尿、怡神醒脑”的牛皮纸咖啡包装的时候,我分明感到我灵魂里属于闽南的部分发出会心一笑。那种没有什么不可以混搭的闽南精神,正在眼前这个“宫庙计划特别包装”上熠熠生辉。
  


  知道亚三的“流动咖啡馆”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在闽南宫庙里喝一杯手冲咖啡”。
  逛宫庙是闽南人的日常事。闽南大地不计其数的大小宫庙在承载信仰寄托的功能之外,更是一境的公共空间与交往空间。常逛宫庙的人,哪天都能遇见几张熟面孔,与守庙伯公闲聊几句,就被邀请“来呷茶啦”。雕梁画栋下,鎏金神像前,几件旧桌椅,一副老茶盘。香茶倾入杯,两指轻叩,唇间一抿,既讲古事、吹牛皮,也交换消息、联络感情。闽南地界,是属于茶的语境。
  那倘若是,把这杯茶换成咖啡呢?
  换成某种程度上可作为西方生活方式代言的咖啡,而且不是速溶三合一,也并非泡好了一壶带到现场分饮,是把整套专业设备带到闽南宫庙里去,在萦绕的香烟与飘飞的金纸焚灰中一丝不苟地制作一杯手冲咖啡,然后像招呼吃茶一样招呼过往香客来“喝一杯”。来来往往的各位香客,或许刚刚在三宝菩萨、天后娘娘、列位尊王座前虔诚祝拜,抽签掷筊求过了平安发财呢!这个场景,无论如何都有一种浓重的魔幻感了。
  让咖啡馆动起来,并且流动在闽南的大小宫庙之间。实在叫人好奇宫庙里的手冲咖啡,除了同行的友人以外,萍水相逢的人们接受度高不高?原来被拒绝是一件大概率的事。但对于亚三和阿梅来说,“宫庙计划”是他们逛一座闽南宫庙的方式,手冲咖啡是一个与在地的人和事交流的契机。用亚三的话说:“如果有一天你在某个地方见到我的流动咖啡馆,请不要羞涩,大胆地上前来索要一杯我正在分享的咖啡吧!”
  宫庙计劃
  天后宫的流动咖啡馆
  位于南门一带的“泉郡天后宫”,对于泉州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存在。我们清晨到时,香客已经不少。庭院中鎏金香炉里,虔诚祷祝伴随香烟袅袅已通天听过半。南国秋晨难得一点凉意,在日头升高后,都化作各人额角细密的汗珠消失无影。端起咖啡杯子,心里却是难得的顺意平和,正如这座闽南宫庙给一境百姓带来的安定。
  


  1.“流动咖啡馆”用小电驴载着就出发了。
  2.无论身在何处,都一丝不苟手冲咖啡的亚三。
  3 /4.咖啡席只占用了戏台一个小小的角落。闽南市井常见的红色塑料暖壶、年代感的带把茶杯以及从附近老字号林记正泉茂捎带的绿豆饼,与手摇磨豆机、手冲壶、分享壶、滤纸架、咖啡豆一起放在来自亚三家乡惠安的红绿花布上。整个场景奇妙、有趣又意外融合。
  5.咖啡席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有的上前试探问询“是不是在摆摊卖东西”;有的武断下结论 “肯定是给淘宝拍照片啦”;还有一脸好奇上前围观,等到邀请“来喝一杯咖啡”就连连摆手羞涩遁走的;鼓起勇气品尝的几位,则自然而然交流起来,告诉我们不少天后宫的往事。
  ◎《海峡旅游》X亚三和阿梅
  海峡旅游:作为“流动咖啡馆”的一个子项,“宫庙计划”是什么样的一个计划?
  亚三:说是计划,其实都没有真的计划过。它从开始就不是一个刻意的事。因为经常和朋友一起外出游玩,会带上全套的手冲设备,在旅途停歇的地方做咖啡给大家喝,慢慢地这件事就定格成了“三爷的流动咖啡馆”。在闽南这一带,就是遇到山海和宫庙最多。我发现在宫庙里做咖啡很有趣,感觉西方的东西被带到了一个东方的场景里,好像是在把“喝咖啡”这件事“人间化”一样。也是去得多了,才开始有“宫庙计划”这样一个叫法。
  海峡旅游:需要提前多久做准备?每次会持续多长时间?
  亚三:不用做很特别的准备,因为开咖啡馆,所以手冲设备是现成的,打包带上就行。会待上个两三小时,它是一个很舒服的过程。没有出远门的时候,我们经常就在泉州市区的宫庙里做咖啡,就更方便了。
  阿梅:对,不是一件麻烦的事。大的宫庙我们可能会借用庙里面的石桌椅,小的宫庙可能就在庙门口找一个合适的角落。我们会根据环境稍微做一个布置,然后向庙里借电烧水。更近的话,我们也可能会带保温壶。
  海峡旅游:每次去宫庙手冲咖啡,进行得顺利吗?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亚三:最大困难就是没有人愿意接过去喝吧(笑)。在闽南你招呼别人喝茶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但换成咖啡就不一样。他会觉得他从来没有喝过这种东西,会去想你是不是会抱有其他目的。你明白吧?就是那种闽南式的,羞涩地笑,然后很客气地拒绝你说“不用不用”。
  海峡旅游:很好奇送出去的第一杯咖啡是给谁?他喝完有什么评价吗?
  亚三:应该是在富美宫,有一位打牌的老人家。他年轻的时候接触过咖啡,所以接受起来比较容易。泉州是侨乡嘛,他就回忆起来年轻的时候有亲戚从海外带咖啡回来,那时候他喝过,记忆里面是什么味道,跟现在的不太一样之类的。就很自然地交谈起来。
  海峡旅游:希望参与的人得到什么样的体验?
  


  亚三:“宫庙计划”其实是我们逛宫庙的一种方式。我们希望把分享手冲咖啡作为一个契机,和宫庙里的人打招呼,去了解这座庙,去聊这座庙甚至是这个地界的故事。手冲咖啡是一个沟通交流的媒介。然后我自己其实一直在思考,咖啡给人一种“高贵”的印象,是不是因为它离local的生活太远了。我希望在“土”和“洋”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希望把咖啡送到那些不会主动接近咖啡的人面前去。送出去的咖啡可能会被拒绝,但是他看到了、闻到了,就增加了对咖啡的认知。
  阿梅:会觉得说古代泉州是很开放、很包容的,比如那么多种宗教的宫庙可以共存在这里。相信现在也有这样包容的心态,去接受像咖啡这样的新事物。
  海峡旅游:“宫庙计划”都去过哪些宫庙?最喜欢哪几次“宫庙计划”?
  亚三:去过南门的富美宫,承天寺,惠安的净峰寺……每个寺庙都有意思。
  阿梅:我们很喜欢富美宫。它其实蛮小的,不起眼。但其实它附近以前是一个古渡口,有很多跟海上丝绸之路有关的故事。而且它所在的泉州南门一带,还保留了很完整的泉州八九十年代的模样,有一种很舒服的生活场景感。泉州市中心的宫庙我最喜欢承天寺,它气质很沉静,而且非常美。
  海峡旅游:从在闽南分享、推广咖啡的角度来说,会希望更多人参与这个“宫庙计划”中来吗?
  亚三:它目前是一个完全没有商业目的的项目,所以我们做得很随性。今后也有可能会发布出行计划,征集同行的人。
  海峡旅游:关于旅行情境,可以做一些分享吗?
  亚三:我喜欢定一个大的目的地,直接出发去漫游和探索。那种有趣、未知的事物就在前方的期待,以及很偶然的相遇,都是旅行里很喜欢的一部分。
  阿梅:去金门的时候!夏天傍晚,我们坐车经过两个村落中间的田野,忽然就闻到土地的味道。是那种我小时候,可能清晨帮家里做农活,田地里面会闻到的味道。就是那一瞬间,你马上会在脑袋里面反应出来,土地施过了肥,冒着气,活生生地在那边呼吸。其他事都没有那么印象深刻,这个反倒一直忘不掉。
其他文献
9月21-24日,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扶贫基金会、北京绿十字、开始吧&借宿共同主办的“中国乡村复兴论坛”走进了素有“东方太阳城”美称的日照。论坛结合滨海城市特色设综合、民宿、乡游和扶贫四大版块内容,邀请国内外知名乡村建设代表和专家学者、基层政府部门领导、乡村创客等,精心选择国内外乡村建设典型案例展开探讨交流。日照山海天峰会是继河南新县西河湾、贵州桐梓中关村、贵州台江交宫村、红阳村之后的又一次乡
期刊
“我觉得汕头人的生活,是日落之后才开始的。”去潮汕走过一趟的同事,回来后用一句话就撩拨起了我们对汕头的好奇。一座城市白天的光鲜亮丽总免不了对外投射的刻意,而夜晚的喧嚣热闹、灯红酒绿,才真正属于这里的居住者。  如果以日落为节点,走进夜幕中的汕头,你会发现当夕阳沉下去的时候,它却在晚风里变得热气腾腾。信步街头,扑面而来是牛肉在清汤火锅里翻涌的滚烫,是铁屉里肠粉裹着肉沫的热浪;再往前几步,能闻到夜粥店
期刊
平潭拥有126座岛屿与702个礁岩,大海赋予了平潭独特的风景。近年来,徒步、滑沙、海上运动、环岛骑行等丰富多彩、活力四射的新兴项目也在平潭大受欢迎。这个保留了大量古老石头厝渔村风情的岛城,正将自己活力与新生的魅力展现人前。  在平潭旅行必不可少是与海亲近,尽情享受大海带来的美景、美食和海岛人情。当一日渔民,捕鱼、垂钓、玩沙,乘风逐浪在碧海蓝天间;当一日岛主,拥抱大小离岛,露营、野餐,看日升月落。 
期刊
妆糕人是一门自中原流传而来的传统手艺,历经闽南民间风俗、信俗的浸染与改良,变得在地化。过去,逢普渡、礼佛等迎神赛会的场面,都能见到妆糕手艺人的身影。84岁的老手艺人张丽水,与泉州青年万伟龙,通过不同的方式,对这门传统手艺进行了继承。    妝糕人这门传统手艺在泉州有悠久的历史。据泉州府、县志记载,妆糕人也叫“米粿雕” “糯米尬仔”,源于中原的“捏面人”,出自古代礼俗,始于对天地鬼神的崇拜。  唐朝
期刊
名扬中外的 “泉州港”,并非总是名正言顺,许多港口在早期只是政府眼中无序的民间非法之地。这些民间港口在乡族力量与政府力量的博弈下,或是消逝,或是从“非法” 逆袭为重农抑商的政府的“心头肉”。  泉州港口是渔民、海商,甚至是海盗的一个重要舞台,见证了泉州海丝的辉煌,也随着海丝的发展时兴时衰。在其成为名副其实的“泉州港”之前,泉州沿海分布的多是民间港口,甚至带有家族产业的性质。    明末,泉州郑芝龙
期刊
今天,在福建的任何一家超市,都能购买到产自泉州市泉港区山腰盐场的福建原盐。这种食盐的外包装看来平平无奇,实际上却是地道的传统人工古法制盐,更是刚结束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指定的会议专用盐。    從卫星图上观察福建海岸带是件有趣的事。带着“上帝视角”,你会发觉在海陆相接的这条裙带上,有大海指纹般箕斗迷离的蛏田,有绒面质感的红树林,整齐排布如冰格的鱼排,宛如珍珠项链般垂挂的紫菜田。盐田虽不似山麓河
期刊
前阵子,有篇流传很广的微信文章,叫《中国游客,你被攻略骗的样子真蠢》,把国人拿着打印好的一叠A4纸去斯里兰卡旅行打卡的场面,描写得生动极了。大家利用难得的假期,抛弃了旅行团去自由行,结果奔赴异国他乡后,却在同样的地方,拍同样的照片,去同样的饭店,买同样的东西,很讽刺。  旅行似乎有着一套刻板的标准,被严格地功能化了。人在旅途,心境却依旧没能打开,就像是“换了一个地方去上班”,忙忙碌碌。  这让我想
期刊
从更衣室通道跑进球场、亲吻草地,这个动作相信在很多球迷的心中已经演练了无数遍。而当真正站在激动人心的体育赛场上,一切变得妙不可言。他们一边观看精彩的比赛,一边感受当地的自然美景,体验当地的人文风俗。换言之,当你奔赴某个城市观看比赛,也将收获一场别具风味的旅游历程。像这样的以球迷旅游团享受旅行的方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现在每逢大赛或焦点赛事前夕,都会有许多体育迷们暗自考虑:要不要来一场期待已
期刊
国内的民宿热潮起源于什么时候,或许没有人能给出一个标准答案。但在最早一批开始有民宿的城市名单里,厦门一定位列其中。在某种意义上,说厦门火起来的原因是因为民宿也不为过。这个偏安东南一隅的岛城,依靠着这片海,沾染了天然的休闲气息,民宿的发展为它披上了一件文艺的外衣。在近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在艺文审美养成的初级阶段,从鼓浪屿到曾厝垵,厦门成了一代年轻人心中无可替代的文艺原乡。    今天,厦门正逐渐蜕
期刊
虽仅仅一桥之隔,但对于岛内人来说,海沧依然是陌生的。但是在海沧的弯街僻巷中,依然有令人惊喜的美食,在不断城市化的过程中,也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文化气象。要了解一座城市,当然是『逛』和『吃』最直接了。  坤仔小吃    坤仔小吃藏在小巷里,是一家二十年的老店,酒香不怕巷子深,这里的鸭肉粥是附近居民的最爱。厦门人爱吃鸭肉粥,在闽南人里是独一份。鸭肉粥的重点在粥,坤仔小吃的鸭肉粥,看得出来十分讲究。粥粒粒分
期刊